一日后,正在武阳抗击韩军的李毅接到了李冰的急报,脸色只是一变就很快的掩饰住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是李毅对自己的要求。梓潼失守的后果李毅比谁都清楚。虽然眼下还没失守,但李毅心里已经给梓潼宣布了最后的结果…………梓潼绝对守不住,除非有援军前去支援。可援军哪里去找呢?自己的族兄无疑把这个难题抛给了自己。
悄悄把自己的几名心腹召集起来,李毅把梓潼被韩军重兵包围的消息放了出来。眼下正是战斗到最紧张的时刻,最忌讳的就是军心不稳。如果让全军将士知道了腹背受敌的消息,势必大乱,到时候,韩军只需一个冲锋秦军就瓦解了。哪里像现在。还能挡住韩军一时。
心腹们彼此对视了一言,皆是露出掺杂着失望、震惊、不甘、忧虑的表情。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一名跟随李毅最久的家将大着胆子说道:“将军!眼下整个蜀郡能战之兵不过两万,我们这里就有一万五千人。梓潼我们怕是不能救援了,但是不能救援的话,梓潼失守无疑。这是一个死局啊!”
“是啊!将军!我们要救援梓潼也要量力而行啊!”另一名心腹忧心忡忡地说道。分兵已经是大忌,若是被韩军知晓尾随攻击的话,秦军完全就是救援梓潼不成。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房内一片安静,大家俱是露出忧心忡忡的样子,却想不出一个好法子。韩国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秦军缺兵少将是事实,能有什么法子?!就算武安君白起在这里。孙武孙膑吴起再世也没办法啊!
李毅早就料到是这样的结果,有些感慨地说道:“救梓潼也是死,不救梓潼也是死,一样是死,诸位怎么选择?”
心腹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但听将军之令!”
李毅长舒了口气,说道:“诸位跟随我,莫不是意气相投,肝胆相照。且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战死沙场虽是我辈的荣耀,但那是功成名就之人。如今我同诸位名未立,声未显,若要战死于此,我不甘心啊!诸位呢!肯定也和我一样不甘心吧!”
心腹们默然不语,如果有活命的机会,谁愿意去死呢!但现在韩军两路夹击,分明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除非,除非己方投降,还有一线生机。但问题是,骄傲如郡尉的会选择投降吗?李毅平日里对属下要求甚严,治军严谨,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考量,谁也不敢提投降一事。就连傻子都看得出来,巴蜀两郡要完蛋了。韩国势不可挡,天时地利人和韩国全都占据了,谁也无法阻止韩国攻占两郡之地。但是现在听李毅的语气,也许必死的结局还有转机。
“自野王一役,我大秦内忧外患,罕有胜绩。先有义渠之乱,我大秦丢三川、河东、河西三郡之地。后有公子市谋逆,我大秦丢南阳,继而失汉中。如今巴郡也是落入韩国手中,蜀郡更是仅剩我们这支主力。秦王日渐不行,宗贵争权,函谷关易主。我实在不看好我们大秦还能转败为胜,重回鼎盛,诸位知道是为何吗?”
心腹们面面相觑。实在不理解李毅这一番话的用意。如果李毅不看好秦国,怎么会如此效力呢?!还顺流而下,往返千里,东逐楚军五万,斩杀三万。如果李毅不效忠秦国,为何又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消灭了蜀郡内乱?!眼下更是将赫赫有名的蒙骜挡住了七日!
李毅却自顾自地说道:“因为韩国!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研究过韩然这个人,也就是当今的韩王。在韩然领兵前,韩国不过上党、颍川两郡之地而已。我大秦占据绝对的优势,只需出兵野王即可将韩国一分为二。若是兴兵三十万足以可以一举攻克新郑,灭韩国易如反掌。但韩王然领兵后呢,先是收复三川,西退我秦军六百里。然后怂恿魏国占据河东,赵国占据河西,将魏赵两国推到了抗秦的第一线。韩国的环境得到了初步的改良。”
“就在我大秦将视线转移到函谷关一线时。韩国又趁着我们和赵、魏交战的时机,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南阳,抢占了武关。这个时候,我们从南阳绕道进攻三川、颍川的设想就落空了。韩国的优势变得从未有过的好!好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有汉中,如果我们识时务的话,放弃东进的策略,转而南下攻打楚国,迂回包抄三晋后方。事情尚未可知。”
“但可惜,韩国紧接着拿下了汉中。还帮助魏国拿下了函谷关。这就彻底堵死了我们东进或者南下的道路。我们大秦智能北上和赵国联合,缓缓收复失地。可惜赵国却是一方面和我们合作,一方面提防我们。如今的形势,我秦国只能龟缩在关内,不得东进中原,不得南下攻楚。西面是月氏。北面是匈奴。我们四面皆是敌人,不能开疆扩土,何以强大?!”
“在我看来,秦国已经是日薄西山,韩国却是蒸蒸日上。诸位可以看一下舆图。韩国如今西可退我秦国,北可与赵国争雄,东可略楚国,国力更是隐隐占据上风。若是再过上几年,韩国一统天下之势既成,谁可阻挡之?赵王不过中人之姿,垂垂老矣,其太子养于妇人之手,长于宫闱之中,若是信蔺相如一干贤臣尚好,若是刚愎自用,恐有大祸;秦王大受刺激,怕是不久于人世,太子柱登基后即使想有作为,也必受宗贵掣肘之患。何况,韩、魏两国只需守住一渡口(指风陵渡),两关隘(函谷关、武关),三栈道(故道、斜褒道、子午道),无忧矣!且韩王年富力强,魏王也是稳坐王位,与之相比秦、赵两国怕是少不得动荡一番!”
心腹们听得有些胆战心惊,李毅公开非议朝事已是大罪,更是妄言秦王不久于人世,如此诛心之言,足够杀头了,不对,车裂也绰绰有余!怪不得需要紧闭房门,怪不得李毅下令侍卫守护在十丈以外,十丈以内有人擅闯者,杀无赦!李毅这是要谋反吗?不对,是投降吗?阵前投敌以叛国罪论处啊!
下一刻,李毅笑了,说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若是秦国大业可成,我自然领兵浴血沙场,博取一个功名。即使兵败身死,也有忠义之名传扬后世,不负此生!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谓的史书不过是胜利者书写的。诸位可曾想过,如果最后一并天下的是韩国,我们这些阻挡韩国的人会在史书上留下什么痕迹?最好的不过是一笔带过,说我们阻挡天兵,一战而亡。这不是我想要的,难道会是诸位想要的?”
“这自然不是自己想要的。”几名心腹暗暗思量道。大丈夫一世为功名所累,不就是图一个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嘛!秦国若是统一天下,自己作为忠臣自然是会受到大加褒扬。但秦国若是为他国所灭,韩国也好,赵国也罢,能不能提及自己还是两说,就算提及了,也是反面教材。某某某反抗天兵自取灭亡,某某某众叛亲离,百姓夹道欢迎王师,他却兴兵作乱。
“虽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如今我们已经没有了必救之兵,也坚守了半年多的时间,更击溃了来犯的楚国,可谓仁至义尽。秦王若是怜爱我们,自然派兵打通要道。哪会像现在,让我们成为飞地,凡事一切全赖自己!因此,我决定,向韩军体面地投降!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也是为了我麾下的一万五千士卒的性命负责!我们的血已经流的足够多了,不应该再作为秦王消耗敌国的弃子而白白牺牲了!诸位若是信得过我,就请帮助我掌控全军,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如果不愿意,我也不强求。诸位跟随我多年,我每人送上两百金,足够诸位下半生当一个富家翁了!”李毅真切地说道。
心腹们对视了一眼,语气坚定地说道:“末将誓死追随将军!同甘共苦,生死不弃!”就算对秦国再忠心的人这个时候也不敢反对,真当外面的刀斧手是摆设吗?李毅只是说给两百金,却没有说是给死人还是活人啊!
第七十二章攻克蜀郡
武阳城下,韩军中军帐。
因为李毅遣心腹商议投降一事,蒙骜将军中凡校尉以上者召集了起来。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李毅诈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大家早就得知汉中郡郡尉魏辙已经领兵三万,南下葭萌关,配合己方夹击蜀郡。蜀郡又刚刚经历了一场波及全郡的叛乱,人心思定,加上李毅在镇压反叛里的铁血手段,蜀郡百姓敢怒不敢言。这也是为何在得知韩国大举入侵后,李冰不敢全面征兵的缘故。
如果将蜀郡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悉数征召入伍,李冰李毅手下至少还能多出三万可战之兵。但真要这么做了,蜀郡可又要乱了。为刚刚屠杀完自己乡亲的刽子手效力,蜀郡百姓心里实在难安。只要有人稍微挑拨下,里应外合之下,秦军必败无疑。所以无奈之下,李毅只能领着不到两万大军阻击韩军。李冰心里面肯定也很后悔,当初听信了李毅的那句“乱世必用重典”,但木已成舟,现在也只好安慰自己说“所谓兵不在多,在乎精嘛”。
“现在战事如此胶着,李毅早不求降晚不求降,偏偏在这个时候求降,怕是北面的韩军已经打进来了吧!“蒙骜暗暗想道。
既然对方真诚地表示了和平的愿望,蒙骜自然也不会拒绝。看看李毅的条件吧………不得在秦军放下武器后报复秦军,秦军一应伤员要全力救治,对愿意解甲归田的秦军士卒韩军不得阻拦,保证秦军各级军官享受应有的待遇和尊重。不得强迫秦军参与后续攻占蜀郡的战事。作为回报,李毅愿意对自己的族兄李冰劝降,如果对方不听,李毅会献出成都舆图,指出漏洞。协助韩军攻克成都;除成都以外的五县,李冰也会写信遣心腹劝降,保住可以成功。秦军何时投降,如何投降,则悉听蒙骜安排。
主意已定,蒙骜重赏了报信的使者。并当着对方和诸多校尉的面,亲自将军医官召来,安排救治伤员的事情;并敕令执法队,秦军一旦投降就是韩国的家人,凡是辱没秦军的就是辱没主将蒙骜。校尉以下,不用征求自己的命令,悉斩之!
使者为之动容,也第一次知道了,韩军每逢出征居然携带了如此多的军医,虽然现在的比例只是200:1,但相比各国来说,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身为军人。使者自然清楚战场上许多伤兵的性命是可以挽救的,但往往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白白丢掉了性命。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一个伤兵经历了残酷的大战,只要活下来就是一个精兵。他的经验他的勇气完全不是初入沙场的人可以比拟的。有医官在侧,也是对士气的一种巨大提升。至少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受伤,担心因伤掉队失去性命。
李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承诺后就将全军五百主以上的军官召集起来,阐明天下大势。其大意无非是秦国日薄西山。大家祖辈上都是避难来到秦国,算不上真正的秦人。现在又是戍守在偏僻的不毛之地。升官发财没有希望,不被秦国看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中失守以后,咸阳里那些权贵们早就抛弃了大伙。韩国国力如今蒸蒸日上,屡屡挫败秦国。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既然不是老秦人,没必要再为秦国卖命陪葬。如今巴郡已经丢了,蜀郡已经守不下去了。韩国的十万大军更是已经出现在成都北面数十里,成都告急。大伙除了投降别无出路。有想要活命的,想要荣华富贵的,想要娶妻荫子的,想要扬名立万的就跟着自己投效韩国,那些执迷不悟的,可以径直离开,自己绝不会亏待。自己已经和韩王的心腹……郎中令蒙骜谈过了,只要我们肯投奔他们,所有的人俸禄提高一倍,官职不变,还有爵位、美人、财帛相赠。秦国和韩国待大伙孰轻孰重,大伙仔细掂量掂量!
一语中的。戍守蜀郡的秦军大半是土生土长的蜀郡人或者是跟随司马错伐蜀的士卒家属,是从其他地方迁居而来。所为的不过是一个利字。既然巴郡都失守了,韩国的十万大军马上就要抵达成都了,死守武阳根本就失去了意义。秦国是不会为死人颁发财帛军功奖励的,想到家中嗷嗷待哺的幼儿和温婉善良的妻子,不少人的心里犹豫了。
这个时候,提早安排的李毅一系军官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他们叫嚷着大丈夫当立功扬名,不能窝窝囊囊地战死在不毛之地,为秦国那些尔虞我诈的宗贵们陪葬。他们已经坚守蜀郡超过半年,更是挫败了入侵的楚军,早就不辜负秦国了。眼下是到了为家人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
茫然失措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从众效应,在接二连三有人不断认同李毅投奔韩国的情形下,李毅更是将人群化为了两拨,一拨支持自己,一拨反对自己。眼看着绝大多数人都站到了李毅这一边,少部分犹豫不决的人自然不敢冒险跳到大伙的对立面,也就从了。
李毅这才笑着拍拍手,开口道:“诸位今天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我向诸位保证,一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而后悔的。”
派自己的一干心腹掌控了全军后,李毅下令打开武阳四门,迎接韩军入城。整个过程波澜不惊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就算有人想要反悔也是晚了。李毅早就将所有的变数扼杀在萌芽状态,木已成舟,所有的人都死了反抗的心,开始权衡如何尽快获得韩国的信任。
两日后,成都城。
李冰望着族弟李毅的亲笔劝降信,露出一丝不自然的嘲讽之意。自己应该早就知道李毅不甘居于人下,却偏偏让他独自领军抵挡武阳。这不是摆明了给韩军利诱他的机会吗?!罢了,罢了。就算他忠心耿耿没有投降,到头来也挽救不了蜀郡必然败亡的命运。时也!命也!
“大人!是战是降,您得尽快拿出一个章程。韩军只给我们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成都生死全在大人一念之间啊!”郡丞见李冰久久不语,忍不住出言道。
这倒是惹恼了李冰的长子。当即不耐烦地回道:“事关重大,父亲大人需要仔细斟酌!何况现在才过了几盏茶的功夫,郡丞何必急于一时呢!”
郡丞为之语塞,自己好歹是长辈,虽然官职是你父亲任命的但也用不着你来教训,当即就要反驳对方。李冰这个时候终于开口了。对长子呵斥道:“还不快向张郡丞道歉,目无尊长,这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