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10月,蒋介石到了博罗,将三个纵队的兵力作了布署,并下达了进攻惠州的
要领,对攻城部队的选出,编组攻城的指挥及动作,炮兵目的,其他部队的配合以
及联络等都作了明确而又详细的具体规定。13日,进攻惠州。“开始与敌作战,十
一时各处山炮亦相继攻击,发射出一排排炮弹。主下午二时,北门城垣之垛口,被
我炮火击毁甚多,我第四炮团在炮火掩护之下,迅速通过北门桥,并徒涉护城河,
战斗激烈。下午四时,我军所运竹梯已达城脚,第四团刘团长尧寰在桥上指挥攻城
受伤,我官兵死伤甚众,十三日下午二时半,我第三军方面亦向城西南处攻击前进,
战斗到傍晚,敌仍顽抗。十月十四日,我军继续攻击,蒋总指挥在飞鹅岭炮兵阵地,
何纵队长应钦亦在北门督战,并派第八团加入战斗,此门炮火亦集中该处,战斗至
午后三时半,我第四团首先登城,北城之敌纷纷退走。其他各攻城部队和相继冲人
城中,何纵队长应钦率总预备队人城,杨坤如已随残部向水东门逃窜,我军即行追
击,并乘机占领惠阳,蒋总指挥亦移节惠城,策尔后之作战”。〔以上见《北伐战
史》〕
与此同时,蒋介石给汪精卫打了一份《攻惠州城告捷电》。16日,蒋介石在
《广州民国日报》上发表了《祭攻惠州阵亡将士文》,并在追悼攻惠州阵亡将士大
会上发表了演说。
②在潮梅战斗中,蒋介石随军指挥,攻占惠州后,蒋介石重新部署部队东进,
以第一纵队为右路军,第二纵队为中路军,第三纵队为左路军。10月22日,东征部
队进占海丰、河源。28日,占领五华。31日,东征军攻克兴宁。11月4日收复潮、汕。
至此,东江完全收复。
11月6日,蒋介石发出了《收复东江通电》,认为:“自上月六日出师,迄本日
适为匝月,经将逆军主力完全击溃。”“此次师经六百余里,四民簇拥而观,簞食
壶浆以进。”表示“尚翼政府暨各界同志,示以周行、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于国民
革命之实现。”7日,正逢苏联十月革命节,蒋介石在汕头东征军总指挥部宴请苏联
军事顾问,并发表了《对于联俄问题的意见》的长篇演说。他充分肯定了国共合作
时提出的联俄政策的效果。他说:“我们今天能够消灭叛逆,达到这个目的,大半
可说是苏俄同志本其民族精神,国际的实力,与其革命的使命,起来以至诚与本党
合作,帮助我们中国革命的效力”。他批判了当时“中国人不应受俄国人的指挥”
的种种攻击苏俄政策的谬论。他说:“我们且不讲我们是否已受了俄国人的指挥,
但我才敢老实讲,叫革命先进国的苏联来指导我们中国的革命,我们世界中的中国
革命党员,实是愿意接受的,而且是应该接受的。”蒋介石还向与会者讲了孙中山
在联俄问题上对他的面谕,他说:“去年总理将要北上的时候,对我不但是有面谕,
而且是有手谕。总理的面谕,就是‘鲍罗廷的主张,就是我们的主张,凡是政治上
的事总要容纳他的主张;你听他的主张,要像听我的主张一样子才好。”最后,他
一再说:“我们实现总理遗嘱,不是在形式上的,若要真正的实现遗嘱,要真正的
革命成功,一定要照俄国革命的方法去做,才是总理真正的信徒。”在潮、汕时,
蒋介石还搞了不少活动。11月10日,他在潮州公园对第一师第二、三两团官员发表
了《见大胜利成果改进部队缺点》的训词。首先,他肯定了第一师官兵“通通能够
忍耐劳苦”,“真真不愧为孙大元帅的部下”,一再表示:“本军这次能够在短少
时间,克复了东江,打败了多数的敌人,能够不搔扰百姓,算是实行了孙大元帅的
三民主义”。进而他指出,“这次虽是打了胜仗,缺点仍然很多”,“现在小小胜
利,算不得什么,大家不要骄傲起来,以为天下无敌了。骄兵”是必败的,本军上
下总要戒惧,总要学本事”。13日,他参观潮州中学,并在欢迎会上发表了《学生
是学校的主人》的讲话。16日,他在汕头各团体祝捷大会又发表了讲话,着重解释
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这两句民生主义的话。ZI日,写信给当时担任东征军政
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谈了关于发挥部队中党的作用以及关心士兵的问题。他说:
“本军各团党部,实在是有名无实,所谓党的活动,是很少有精神的。近来士兵告
发的困难苦痛太多了,而且亲眼看见的也不少,甚至有排长的粪便塞士兵之口,或
痛打毒骂,而士兵之饥冻不管,更属视为常事,甚至有开除士兵,不发清薪饷,为
其连长中饱。此等恶弊,不一而足。根本上说,还是各团党部活动不力,徒有形式
而无一些精神。”而且要求:“赶紧先把第一师各团党部整顿起来,使士兵开小组
会议时,完全自由发表其意见,及报告其痛苦,官长不得怀恨报复。如此,则士兵
经济与生活或为经费所限,不能完全改良,而精神及环境决不致如此之暗无天日也。”
蒋介石在信中向周恩来提议,可将这封信在报上公开发表。12月11日该信在《广州
民国日报》上全文刊出。
在第二次东征的同时,革命军又征讨粤南军阀邓本殷。蒋介石在指挥潮、梅战
斗时,得知粤南邓本殷进窥广州,阳江、罗定、云溪各县均已被占,情势急迫,于
是即令李济深率独立第一旅及第三十四团回援,并命第十一师待命。到了第二次东
征将北江平定后,蒋介石马上增兵南路,重新部署兵力,由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任南
路总指挥,兵分四路,(陈铭枢部为第一路,王均部为第二路,戴岳部为第三路,
俞作伯部为第四路)会攻南阳,以期一举将敌歼灭。11月7日,攻占阳江。23日,攻
占廉江。邓本殷率残部退到琼州。这时,蒋介石又命李济深率所属第十一、第十二
两师负责肃清琼州之敌。1926年1月5日,李部开始渡海,至2月间,琼州大定,邓本
殷残部基本上消灭。3月,广西李宗仁等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所部桂军编为国民革
命军第七军。这样,两广实现了统一。在征讨邓本殷的过程中,蒋介石在 1925年1
2月15日,向军事委员会呈上一份《军政改革计划》。他认为:“统一广东,以巩固
革命根据地之目的,今日定可实现矣!然此仍为国民革命之第一步也。广东规定,
全国人士之期望于政府者愈殷;北伐实行我革命军所需要之战斗力亦愈大。胜利不
可以幸致,北洋军阀固有必败之道,然其军队之抵抗力量,实非陈、林、洪、邓诸
部所能比拟,我必于军政之统一,军事之训练,军实之准备,切实注意,尽革前弊
积极刷新,而后能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也。”据此,蒋介石就六个方面,即军长职
衔应即撤废、全省军制应速确定、军需独立应即实行、军事教育应谋统一、兵工厂
应积极整顿、改编军队应加限制等等,向军事委员会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东征奏捷,彻底拔除了陈炯明这根“刺”,蒋介石班师回穗,俨然成了大英雄。
在1926年元旦广州30万民众的庆祝集会上,他身披拿破仑式斗篷登上主席台,接受
群众的欢呼。接着,他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大会作军事报告,概
述了两次东征的胜利和军事方面的其他业绩。在大会选举中,蒋介石当选为中央执
行委员,在一中全会上又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此后,他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
监。
在向权力金字塔尖攀登的路上,蒋介石又前进了一大步进入了国民党和国
民政府的领导核心。
孙中山评价蒋介石是“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无定,而守经达变,
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这些话是孙中山先生为蒋母去世所写的祭文中说的,
时在1921年6月。当时的蒋介石,大权尚未在握,思想也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运用自如
地大耍其政治手腕的程度。他那时给人的印象是革命热情高,意志坚定,勇气过人,
但又不时耍点儿小脾气。这样的一个“革命青年”,在孙中山眼里自然是“可造之
才”,诩以“昂昂千里之资”。是鼓励多于评价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在为
国为民的革命事业中的表现大大辜负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期许与鼓励,倒是在反共
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表现了其“昂昂千里、永不回头”之资。
朱执信遇难后,孙中山曾有一封信给蒋介石,说:“执信忽然组折。使我如失
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这种评语,还算比较客观。正因为“不可多得”军事干
才的极度缺乏,才使孙中山不得不对蒋介石这个常耍小脾气的“干才”一再姑息迁
就,使他在革命阵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第五章“英雄”气短
1.蒋介石少年时代的一桩“风化案”
蒋介石原名叫“瑞元”,前文已经交待过。因为现在要说的是蒋介石小时候的
事。所以,我们暂且“恢复”其原名。
蒋瑞元幼时读书,虽然十分“顽梗”,但毕竟他是6岁就开蒙读书的,到了十三
四岁的时候,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差不多都已涉猎过了,从这些古代精典著作中,
蒋瑞元也学到了一点身为人子应当尽孝,身为男人应当求取功名的“道理”。十几
岁的少年,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多多少少也懂得了一点做人的规矩和处世的道理,
幼时的“顽梗”习气收敛了不少,也知道求学上进,为家族争光,为母亲争光了。
蒋母王采玉望子成龙心切,见儿子好学求进,当然是巴不得的,于是遍访四乡
名师,托亲求友,为儿子的功名前程不遗余力地奔走。短短几年时间,蒋瑞元先后
换了几位老师。14岁那年,母亲打听得榆林村有岩头毛凤美设塾,专授《易经》,
恰好蒋瑞元的一位表舅父是榆林村人,遂征得其同意,把蒋瑞元送到了榆林村,师
从毛凤美学《易经》。
没想到,蒋瑞元到榆林不久,从岩头方面竟传来了风言风语,说是14岁的蒋瑞
元居然要娶蒋父的堂表妹的女儿毛阿春为妻!
听到这种传言,蒋母十分伤心。王采玉先后嫁了两个丈夫,都先她而去,本来
就认为自己命不好,因此长期吃斋念佛,把一生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宝贝儿子蒋瑞
元的身上。如今孤寡一门,没事还常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呢,如今若是真有这种事,
那可真是家门不幸。自己原指望儿子为蒋氏一门增光添彩呢,谁知也是这么个不争
气的纨绔子辈,才14岁就弄出这种伤风败俗有辱门风的丑事来!叫自己如何面对蒋
氏家庭的列祖列宗呢!想着想着,不由伤心落泪起来。
瑞元的外祖母姚氏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特意把女儿采工找到葛竹来,面授机宜:
既然口风已经传到外面去了,倒不如假戏真唱,索性找个媒人到毛家去正式提亲,
把毛阿春明媒正娶到蒋家来,一来可以堵住乡邻们的嘴,二来也就此给瑞元这匹野
马驹子套上个笼头,省得一天到晚惹事生非。
王采玉左思右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遣了个媒人到岩头毛阿春家去提亲。
毛阿春的母亲叫蒋赛凤,是蒋瑞元的堂姑,蒋肇聪的堂妹。蒋赛风早年嫁给岩
头毛凤扬为妻,毛凤扬因病去世,遗下一个女儿,名毛阿春。蒋赛凤自从丈夫病故
后,因为家境凄凉,便经常带着女儿毛阿春回到溪口娘家居住。同是中年丧夫,王
采王与蒋赛凤虽是堂姑嫂的关系,但也经常往来叙语。因此,蒋瑞元自幼便常能见
到毛阿春,彼时两小无猜,在一起玩得颇为开心。这毛阿春生得眉清目秀,性格开
朗活泼,年岁也与瑞元相仿,两个孩子青梅竹马,彼此的印象都很好。有了这么一
层关系,当蒋瑞元来到榆林读书后,便经常利用私塾放学的闲暇时间到岩头去看望
堂姑,顺便找阿春玩。最初,蒋赛凤见堂侄能来看望自己,心下高兴,面子上也觉
得光彩,所以还能热情款待。后来,风言风语的传到了蒋赛凤耳朵里,俗话说“寡
妇门前是非多”,没有是非还难免有人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呢,如今出了这种有伤体
统伤风败俗的儿女情事,蒋赛凤焉能不火冒三丈?她把女儿关在房里训斥了一顿,
严令她今后再不准同瑞元来往。训斥了女儿,蒋赛风仍然觉得余怒未消,有心找到
榆林去再骂瑞元一顿,转念一想,这样岂不是把这件丑事张扬出去了吗?于是,她
打消了兴师问罪的念头,决定闭门在家坐等蒋瑞元这个混小子上门,只要他敢来,
看不把他骂个狗血淋头!
两位母亲一个伤心,一个生气,殊不知这风言风语实际上只是一句戏言引出来
的。那蒋瑞元到堂姑母家去得勤了些,发现毛阿春已经出落成一个姣美可人的“大
姑娘”。十几岁的男孩,对男女情事似懂非懂,言谈之间也不知避讳什么。恰好瑞
元的表舅父陈春泉的孙子陈远离也同蒋瑞元一起读书,两人既是同学,又是叔侄,
年龄也都差不多,平时关系非常亲密,陈远离见瑞元常跑去看阿春,平时嘴里也常
念叨阿春长阿春短的,便打趣道:“阿元叔,你讲阿春这样好,那样也好,干脆把
她娶过来当老婆不好吗?”蒋瑞元毕竟还是个孩子,所谓“童口无忌”,当即便不
加掩饰地说:“讨老婆不能没有媒人呀,你来做我们的媒人好不好?”陈远离也是
个半大孩子,对这种少年男女相互爱悦的事情只知有趣,不知深浅,他见瑞元如此
“不知羞”,遂大叫大嚷,当作一件了不得的新闻,把瑞元要娶毛阿春当老婆的事
添枝加叶地给传了出去。这些传到王采玉和蒋赛风耳朵里时,早已经过了大量的民
间“艺术加工”,甚至连蒋瑞元与毛阿春桑前月下偷偷约会、海誓山盟拥抱接吻的
“细节”都被传扬得活灵活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