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昭著,功绩盖世,今辞不王,谁敢王之?”汤三让不受,众诸侯皆顿首大
③
哭。汤见众诸侯诚心,只得即天子之位于亳城 。
桀王在位五十年而亡国。夏朝传君一十七世,受祚共四百五十八年。不
知后来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⑦ 履——商汤之名。
① 杜——杜绝,根除。
② 夏台——夏代监狱名。
③ 实迹——事实依据。
… 10…
第六十七回汤即位除网三面
却说成汤王,名履一,乃黄帝之后,契十四世孙也。初帝喾有次妃名简
④ ① ② ③
狄者,祈嗣于高禖,有玄鸟之祥,遂生契 。契事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
封于商,赐姓子氏。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
圉生宜,宜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
壬,主壬生主癸,主癸娶扶都氏为妃,见白气贯月,意感而生履一。履一生
而神灵,勤谨和缓以承国,封为商邱侯。因哭关龙逢,被桀囚禁,得释归商
国,布德施仁,民心归之。桀王无道,汤不得已,会诸侯以正其罪。桀奔南
巢,众诸侯遂立履一为帝,是为成汤,以承夏天下,国号曰商,都于亳。以
水德王。
乙未年,成汤即位,群臣众诸侯朝贺毕,封费昌为御侯,以伊尹、仲虺④
为相。反桀之事,以宽治民,除邪去虐,顺民所喜,远近归之。乃改夏之正
⑤ ⑥
朔 ,不以建寅为正月,色尚白,牲用白,以白为徽号,服哻冠皆白色,衣
① ② ③
亦缟 。其图书曰归藏,刻坤乾震巽坎离艮兑,以列卦象。大宴诸臣而散。
一日,汤王早朝,聚集两班文武,拜舞山呼毕,王宣伊尹问曰:“朕闻
古者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尹奏曰:“三公者,通于天道
者也。九卿音,通于地道者也。大夫者,通于人事者也。列士者,明于法度
者也。三公所以参五事,九卿所以参三公,大夫所以参九卿,列士所以参大
夫,是谓事宗。事宗不失,内外若一,是谓大顺也。”王闻奏大悦,即立三
公、九卿、大夫、列士之官。又以庄山之金铸币,救民之无饘子女者。通有
无于四方以赈之,民以是不困作。苑囿取时兽以奉宗庙。是日百官朝散。
①
一日,王巡狩于安邑,见民张四面之网,刖 捉禽兽,祝之曰:“从天坠
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罗吾网。”汤王见之,叹曰:“用此网,则
种类绝矣!”即唤民曰:“朕闻凡人作事,宜留一线。汝等今作此网,四面
尽布,鸟兽无逃之处,岂其欲尽之乎?噫嘻,尽之矣,尽之更无鸟兽也!必
开去三面,以存其种类,四面之网,再不许用。如有犯者,朕决斩之!”民
皆叩首曰:“小民等愿解去网三面,不敢再犯。”王见奏大悦,即颁旨通行
天下,俱不许用四面之网。王对天祝其鸟兽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
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此网。”众百姓见王所祝之言,咸自相
语曰:“王之德及禽兽,我等何敢不从。”于是四十六国诸侯,皆来朝贺称
颂。王自此天下大治。
④ 曩 (nǎng,音攮)日——往日。
① 戟——古代兵器名,长柄的头部装枪尖,旁边有横刃。
② 燕翅——排列整齐。
③ 多派——征敛繁多。
④ 完日——完工之日。
⑤ 有缗 (mín,音民)——夏代诸侯国名。
⑥ 党恶——结党为恶。
① 札寨——安营扎寨。
② 瀍 (chán,音馋)——水名,即瀍河,源于洛阳,流入洛水。
③ 聘币礼——聘请贤人时赠以币帛的礼节。
① 反背——反叛。
… 11…
一日坐朝,有南巢使至,奏云:“桀王崩于亭山。”王闻奏泪下,命臣
往南巢,以天子礼葬于亭山,封夏之后,以承其祀。汤王原放桀南巢,不追
灭之,容其改过。不想三年之间,桀思妹喜,抱郁而亡。九夷闻汤王德政,
皆来朝贡,王以厚礼答之而回。
… 12…
第六十八回六事自责雨桑林
却说汤王一日升殿,众臣山呼礼毕,王曰:“朕自受命以来,四方降伏,
外夷来贡。但岁岁有旱荒表进,非东旱,则西旱,非南旱,则北旱。今经七
②
载,何以制之,使天下得安太平。朕昼夜思之,全无长策 。卿等有识制之之
法否?”太史官唐厥出班奏曰:“此乃上天之怒,方降大旱。臣今占之,若
①
免大旱,当用人祷之,可回大怒,即有甘霖 。”王曰:“任何处祷之?”唐
厥曰:“桑林之野,有桑高十九丈,常闻有天仙于上。若欲祷之,可备人头
往祭。”汤王曰:“朕闻上天之爱人无已,而谓其当以人祷,是诬天也,万
无是理。朕所谓请雨者,欲以救民,何忍杀人而祷雨。若以杀人,朕请自当!”
① ② ③
遂斋戒沐浴,剪发断爪,身膺 白茅,以为牺牲,素车白马,来日同众文武
百官,亲往桑林祷之。当日朝散。
次日汤王排驾,直至桑林之野。登坛列祭,焚香再拜,祷告曰:“臣履
一蒙众诸侯推举汤代夏,今九载矣,天下旱荒者七年,非东旱,则西旱,非
南旱,则北旱,民不胜其苦。莫臣有过,以于上天之怒。臣今剪发断爪,身
膺白茅,以为牺牲,望上天无以余一人之不敏,旱伤万民之命。今臣恳告上
苍,为君者,止有六事而已。”乃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宫室崇
欤,女揭盛欤,苞草行欤,谗夫昌欤。如有不道,灾责一人。”言还未已,
大雨方数千里,凡旱之处,皆得润泽。
④ ①
岁复大稔 ,天下欢洽,民安乐业。遂作桑林之乐,名曰大濩 。以享天
②
地宗庙。制官刑。作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伊尹为阿衡 。迁
九鼎于商邑。在位十三年,寿百岁而崩。
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而崩。三子仲壬立四年而崩,立太丁长
子太甲即位,继承天下,立位于骨爪嗣宫。不知太甲为君如何,且听下回分
解。
② 涂毒——深重灾难。
① 齑 (j ī,音基)粉——粉末状。
① 兀自——尚,还。
② 避位——退位。
③ 鸣条坡——地名,又名高侯原,为商汤败夏桀处,其地已难确指。
④ 三■ (zōng,音宗)国——夏朝的诸侯国。
① 南巢——地名,在今安徽巢县。
② 栖止——栖身,安住。
… 13…
第六十九回伊尹奏后废太甲
话说太甲,乃汤王嫡孙,戊申年四月即位,伊尹辅政。太甲不明厥德,
③
颠覆汤之典刑 。伊尹谏曰:“人君丧国,皆为不明厥德,颠覆其法,不纳忠
言。今我主乃汤王嫡长孙,先王除暴未满二十年,君上不速改过,勤治国政,
恐诸侯来朝,公论何以处之?”太甲曰:“国家之事,有卿裁决。朕今为君,
又未贪酒好货,诸侯论朕何事?数端俱是小节,只作无益之事。”伊尹见谏
不听,郁郁不乐:“伊尹蒙成汤不弃,聘我会诸侯,去其暴虐残列,以安天
下。不想未二十年,出此荒政败德之君,天下不久,必属他人矣。”一夜无
寝。
次日即入朝,会同众文武曰:“今主上不明厥德,颠覆祖刑,难以为君。
今日会同列位,奏太后别立新君,废之为侯,列位之见何如?”众文武曰:
“明公此议,所见甚当。”伊尹见众臣皆然,即率入后宫,同奏太后,备言:
“太甲为君,不明厥德,颠覆先君典刑,臣等累谏,纯不听从,难以为君。
④ ⑤
今臣等公议,欲废为侯,安置桐宫 。未敢擅专,伏候太后懿旨发落。”太
后闻奏;言曰:“太甲不明,既不可为君,废一帝,必当立一帝。太甲若废,
则立何人为君?”伊尹奏曰:“臣暂摄国政,俟有德者居之。”太后谓众文
武曰:“汝诸大臣,公论同否?”群臣奏曰:“所议皆同。”太后曰:“众
见既同,可宣太甲来。”太甲随宣至,拜伏于地。太后曰:“汝祖得天下,
皆赖伊先生之功劳,今同众文武,奏汝不明厥德,颠覆祖刑,谏汝不听,公
⑥
议废汝为桐宫侯。可解下印缓 ,即往桐宫而去,毋得有违国法也。”太甲默
然,只得解下印绶,垂泪拜辞太后,往桐宫而去。伊尹奏太后曰:“臣暂摄
国政,玉宝是太后执掌。臣为宰辅,只统摄天下之事,太后但放心,臣决无
异志,”太后曰:“卿之忠,妾亦知之,诚无负先王之志为美。”伊尹谢恩
而退。
次日,伊尹斋戒沐浴,登天子之位,以摄国政。当国以朝诸侯,虽居天
子之位,只着诸侯服色,坐于天子位之旁,以当诸侯。诸侯知伊尹无异志,
亦各遵依,皆至朝堂,众各悦服。伊尹令排筵宴,款待诸侯。伊尹曰:“臣
⑦
不得其君,臣之不幸。君不得其臣,君之不幸。君臣和合 ,天下无不治者矣。
今尹与列公不得其主,乃大不幸也。尹本无才德,敢代摄国政,以朝天下,
今日之事,实出于不得已也。每欲归耕,恐以小义而弃大事、故不敢偷安,
权理同政,以俟太甲悔过自新,然后复其大位。今列公回国,明陈政教,所
当为者谨遵法度,必广修德教。”众诸侯各唯唯听命,拜辞回国。自此伊尹
摄政三年,天下大治。开诚心,秉正嫉邪,去奸佞,姑置不题。
话分两头,且说太甲自往桐宫而来,洗心涤虑,自怨自艾,处仁迁义,
①
身居桐宫,并无怨言。伊尹使人觇之,回报见伊尹,伊尹回奏太后,言:“太
③ 亳 (bó,音勃)城——地名,商汤的国都。故址在今河南商邱一带。
④ 祈嗣——向神祈祷以求得子息。
⑤ 玄鸟——燕子。
⑥ 契 (xiè,音谢)——商族之始祖。
⑦ 司徒——上古时执掌教化的官职,为六卿之一。
① 仲虺 (huǐ,音毁)——辅佐汤王的宰辅。
… 14…
②
甲今居桐宫,养德改过,兢惕 自持,奏知太后,太后可发懿旨,以冕服印
绶,迎接太甲回朝。”太后闻奏大悦,即颁懿旨,赍冕服往桐宫,迎太甲回
朝。使至桐宫,见太甲,奏知前事,献上冕服。太甲大喜,即排驾同使回。
伊尹率百官出郭外迎接。
太甲复位,众臣庆贺,山呼毕,太甲宣伊尹上殿,命赐坐,慰劳之曰:
“国家赖卿扶持之功,他日列于旗常,垂万世不朽也。”伊尹曰:“愿陛下
自今洗心浴德,以社稷为重,兢兢业业,天下何患不治平也!”太甲大悦,
命设宴以待群臣,月上而散。自此日修厥德,保惠庶民,不敢侮于鳏寡,诸
侯咸归,号为太宗,治天下三十三年,寿六十一而崩。崩之日,民皆嚎哭罢
③
市,如丧考妣 。传子沃丁立。
② 正朔——此指历法。
③ 哻(hān,音鼾)——鼾的俗字。
… 15…
第七十回沃丁承位哭伊尹
却说太甲复位二十七年而崩,于辛巳年传子沃丁嗣位。治政七年,一顺
④
伊尹所行之事,委任贤臣,朝野清宁 ,天下太平,民心大悦。一日升殿,众
臣奏曰:“今相国伊尹,病甚沉重,乃前朝功臣,主上宜亲往看之。”沃丁
闻奏,大惊曰:“卿等何不早奏?”即命排驾往相府。人报知伊尹,尹命子
⑤
伊陟,移卧榻于东牖 下,以南面尊君之位,然后迎驾入室。帝见尹疾沉重,
问曰:“卿之症,何一旦至此?”尹曰:“臣年老矣,气血衰败,继之风痰,
⑥
自是沉疴也。”帝垂泣曰:“朕父子皆赖卿扶持,何以酬之?”尹曰:“为
臣尽忠,为子尽孝,此古今大义,是臣分内事,何得言酬?陛下登明若视民
如伤,其恩足以答天地,臣虽死于九泉,朽骨亦沐恩万万矣。”帝曰:“卿
其保重,朕自知之,毋劳过虑。”驾遂回朝。
次日伊尹卒,年一百九岁。子伊涉入朝报丧,帝与文武皆大哭,命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