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遵守“道”,故大。
7·国:此指宇宙空间。
8·道法自然:“道”取法于它自身。 自然:天然,自己本来的样子。 据:《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微,而天下弗敢臣”;《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主也”等。
《老子本义》第二十六章
原 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zī)重;虽有荣馆,宴处则超然。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 文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因此,有德的君子每天的所作所为,始终都不会背离他的根本…“道” (具体指以身为重、以静为君);即使有华美的宫室,也会安闲居处并能超然其外。那么为什么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君王,却以轻视(百姓的)生命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呢?要知道,轻视(百姓的)生命就会丧失根本,躁动多欲就会失去主宰。
冲虚子简析:修“道”者常以“生命”为贵,以“清静”为宝,故视“名利”为浮云也。世之“为政者”则不然,或颁法之多以显其威,或劳役(各种工程)之多以博其名,或争战之多以逞其能,或食税之多以达其欲,而使“人之饥”也,“百姓之不治”也,“民之轻死”也,故“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是以失其“本”,失其“君”而亡矣。
注 释
1·躁:躁动。 君:君王,可译为主宰。
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因此,有德的君子每天的所作所为,始终都不会背离他的根本:“道”。 君子:指有德守“道”之人。 行:行动,指所作所为。 辎重:指军中装载器械粮草的车子,以此来比喻君子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即以身为重、以静为君。 据:《第八章》“动善时”;《第十二章》“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第十六章》“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第三十一章》“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第二十三章》“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虽有荣馆,宴处则超然:即使有华美的宫室,也会安闲居处并能超然其外。 虽:即使。 荣馆:华美的宫室。 馆:帛书本作“官”,通假字。 宴:原文作“燕”,安,安闲。 据:《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第二十章》“飂呵!其若无所止”。
4·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那么为什么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君王,却以轻视(百姓的)生命的态度来治理天下呢? 乘:古代一辆兵车四匹马叫“一乘”。 万乘之王:指古时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君主。 身:指身体、生命。 以身轻:即以身为轻,把生命看为轻,也就是轻视生命。 据:《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盗夸,非道也”;《第七十七章》“人之饥也……民之轻死也,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第七十四章》“毋狭其所居,毋压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
5·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轻视(百姓的)生命就会丧失根本,躁动多欲就会失去主宰。 据:《第二十章》“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第三十六章》“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七十四章》“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第七十六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夫代大匠斫者,则稀不伤其手矣”;“故:贵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第十三章》)。
《老子本义》第二十七章
原 文
善行者无辙(zhé)迹,善言者无瑕(xiá)谪(zhé),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jiàn)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
译 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说话的,没有差错让人指谪;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门闩却谁也不能打开;善于打结的,不用绳束缚却谁也不能解开。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从不废弃人,也从不废弃万物的任何优点(即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就叫做沿袭了永恒不变的“道”。所以:善于守“道”的人,是不善于守“道”人的老师;不善于守“道”的人,是善于守“道”人的借鉴。不重视老师,不爱惜借鉴,即使表现得很智慧,其实也是个大糊涂虫,这就是玄妙之“道”的关键。
冲虚子简析:守“道”之人,因能顺应自然,故善知万物而不会厚此而薄彼也。此与彼,对“道”而言,本不存也,不过是“人为”之命定也。故圣人能无为而无不为也。
注 释
1·辙:指车轮压出的痕迹。
2·瑕:指玉石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 谪:责备、指责。
3·筹策:古代用于记数、计算的竹制器具,也称筹码。
4·关楗:关闭门户的器具,即门闩。古代横用的为“关”,竖用的叫“楗”。
5·约:束缚、捆缚。
6·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从不废弃人,也从不废弃万物的任何优点。 救:帮助。 财:通“才”,才能,此指优点。 据:《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7·袭明:沿袭了永恒不变的“道”。 袭:因袭、沿袭。 明:代指永恒不变的“道”,据《第十六章》“知常,明也”。
8·善人:指善于守“道”之人。而善行者、善言者、善数者、善闭者、善结者也都属于善于守“道”之人。
9·资:资助,引申为借鉴。
10·不贵其师……是谓妙要:不重视老师,不爱惜借鉴,即使表现得很智慧,其实也是个大糊涂虫,这就是玄妙之“道”的关键。 妙:指玄妙之“道”,可参阅《第一章》“恒无欲也,以观其妙”。 要:要点、关键。 据:《第二十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恍呵!其未央才”;《第二十八章》“夫大制无割”;《第五十八章》“祸,福之所依……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老子本义》第二十八章
原 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tè);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译 文
虽然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小溪;甘作天下的小溪,永恒的“德”才不会背离;永恒的“德”不背离,就又回归到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虽然心里什么都清楚,却安守昏昧,愿作天下的典范;愿作天下的典范,永恒的“德”才不会有差错;永恒的“德”没有差错,就又回归于无穷无尽的混沌状态。虽然懂得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处天下的低谷;甘处天下的低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永恒的“德”达到充足,就又回归于“道”了。如果把“道”分散、割裂(即失‘道’)就会变成一般的世俗之人,而圣人因为运用“道”,所以就成为天下人的领导。要知道,大“道”是不能被割裂、分散的。
冲虚子简析:“道”本为一,俗人却妄分为二,皆因其不知“道”之动也。道“动”却以“不动”观之,与刻舟求剑何异乎?故“道”失而“德”离,不亦愚乎?圣人知之,故混沌不分而能为“器”之长也。
注 释
1·知其雄,守其雌: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守柔弱。 雄:比喻刚强。 雌:比喻柔弱。 据:《第十章》“天门启阖,能为雌乎”;《第三十六章》“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四十一章》“弱也者,道之用也”;《第六十一章》“牝恒以静胜牡”。
2·恒:永恒。
3·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永恒的“德”不背离,就又回归于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 婴儿:道家认为婴儿无知无欲,以此来比喻纯真状态。 据:《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4·知其白,守其黑:心里什么都清楚,却安守昏昧。 据:《第二十章》“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5·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永恒的“德”没有差错,就又回归于无穷无尽的混沌状态。 忒:差错、过失。 无极:没有终极,不能穷尽。
6·知其荣,守其辱: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 据:《第九章》“贵富而骄,自遗咎也”;《第十三章》“宠之为下也”;《第四十四章》“甚爱必大费”;《第四十六章》“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
7·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永恒的“德”达到充足,就又回归于“道”了。 朴:本义指原初未动的木材,这里比喻“道”,可参阅《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微,而天下弗敢臣”。 据:《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养之复之”;《第五十九章》“早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第六十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返矣,乃至大顺”。
8·朴散则为器:把“道”分散、割裂就会变成一般的世俗之人。 器:器物,比喻世俗人,一般的人,也就是失“道”的人。 据:《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第六十九章》“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9·圣人用则为官长:圣人运用“道(朴)”就成为天下人的领导。 据:《第二十三章》“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弗矜故能长”;《第三十四章》“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第七章》“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第三十九章》“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第六十九章》“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等。
10·夫大制无割:大“道”是不能被割裂、分散的。 制:法式,式样。 大制:大的法式,这里指“大道”。 据:《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先后之相随,恒也”;《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第二十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恍呵!其未央才”;《第二十七章》“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第三十九章》“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第五十八章》“祸,福之所依……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等。
《老子本义》第二十九章
原 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陪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
译 文
要想通过强行治理来获取天下,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的。“天下”是个神圣的器物,是不能通过“妄为”来治理的。任气妄为必然导致失败,强行控制只会失去更多。要知道,世间万物各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气缓,有的气急;有的强健,有的瘦弱;有的增益,有的减损。因此,圣人常顺应“自然”去作为(故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摈弃那些极端的、过分的、夸大的“人为”举动(即要罢黜违反万物自身特点的行为)。
冲虚子简析:天地万物形成以先,已为“道”所命定,各有其“轨”也。故循“轨”而为,则无败矣。
注 释
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非可为者也:要想通过强行治理来获取天下,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的。天下是个神圣的器物,是不能通过“妄为”来治理的。 为:不顺应自然而去刻意人为的意思。 已:句末语气词,表示确定语气。 神器:神圣的器物,此指天下。 据:《第四十八章》“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第五十七章》“以无事取天下”。
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任气妄为必然导致失败,强行控制只会失失去更多。 据:《第十六章》“不知常,妄。妄作,凶”;《第四十四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五十五章》“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
3·嘘:吐气缓。 吹:出气急。
4·陪:增厚,增益。 隳:毁坏,减损。
5·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因此,圣人常顺应“自然”去作为,而摈弃那些极端的、过分的、夸大的“人为”举动。 甚:极端。 奢:夸大、过分。 据:《第十八章》“智慧出,案有太伪”;《第十九章》“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三章》“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第五十八章》“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