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比尔盖茨传-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只能用确切而非含糊的语言来论述。在数学中,你不得不把定理用一种潜在的方式加以联系,你经常得证实能在更短时间里解出一道题来。数学与电脑程序设计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这一点也许在我心目中要远远胜过别人,因为这是我看问题的出发点,我想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很天然的联系。”



数学奇才(2)
  随着比尔·盖茨在计算机领域日臻炉火纯青,计算机软件事业的大门轰然洞开。在微软,人们使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盖茨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处理能力和无限的带宽,他十分擅长并行处理和多任务处理。”
  现在,盖茨可以同时在两台计算机上工作,一台从互联网络中连续不断地获得数据,另一台处理着上百封电子邮件和备忘录,把他的大脑与网络联成一体。他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实在惊人,也许他的思维真是数字化的。正是这样一个具有“革命”脑的人领导了个人计算机革命,并将微软变成了一个媒介和网络巨人。



我应为王(1)
  比尔·盖茨的格言是:“我应为王。”即使是屈居第二,对他来说,也是不可忍受的。
  他曾经对他童年时代要好的朋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中的橡树,因为小草毫无个性,而橡树昂首天穹。”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不做笔记的比尔盖茨·盖茨却抄写过洛克菲勒的一句名言:“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分钱也不剩,然后把我仍在一个孤岛上,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船队从岛边路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由此看出,盖茨在小得时候,就有一种执着得性格和想成为人杰得强烈欲望。他得同学曾回忆说:“任何事情,不管是演奏乐器还是作文,除非不做,否则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得时间来完成。”
  童年的比尔·盖茨对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追逐跑跳不感兴趣,愿意一个人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下,他很早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只要他想办的事 情,就一定要干到最好,如果是与别人比赛,就非得胜不可,认准了的事情,任凭别人说什么,他都要一门心思干到底。
  他的进取精神在整个年级是赫赫有名的,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比得过他。盖茨4年级时。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要学生写一偏四五页长得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结果,盖茨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短故事,而盖茨却写了100多页。
  他的同学回忆说:“比尔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要弄它个登峰造极,不到极致,他决不甘心。”
  盖茨身上散发出来的竞争精神似乎是天生的,但也与他童年时代的游戏,体育运动等密不可分。不管是与他姐姐克里斯蒂娜一起玩拼板游戏,还是在每年一度的家庭体育项目比赛上,或是与其他朋友在乡村俱乐部的游泳池里,他都会全力以赴,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证明自己的机遇。
  一次,比尔所在学校的牧师见孩子们对《圣经》不感兴趣,就找了《圣经》中最枯燥难记的一大段文章,对孩子们说:“谁要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这篇文章,就可以免费参加在太空尖塔餐厅举行的就餐聚会。”在太空尖塔餐厅就餐,是所有孩子都想参加的事情。尽管比尔的爸爸妈妈有经济能力带他登塔就餐,但好胜的比尔决心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这样的机会。于是他参加了这次比赛,结果他用最短的时间,准确地背下了指定的内容,获得了登塔就餐的奖赏。童年的小小胜利,使比尔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著。他认识到,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事实上,盖茨一直是在竞争中长大的。他全家都喜爱竞争。一位朋友回忆道,“每天晚上他们都玩‘罗圈搏’(rochambeau的音译,一种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以决定谁来洗碗”。他的祖母曾经是大学篮球明星,还是一个牌迷。许多晚上,全家一起在晚饭后玩“刽子手”牌戏。
  在上哈佛大学时。盖茨还一度迷恋上了扑克赌博。虽说是玩扑克,可盖茨一旦投入,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决不亚于对计算机的热情。就好像他正在干一件他认为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样。刚开始时,盖茨输的一塌糊涂。但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坚信自己打得多了,一定可以玩好。果然,慢慢地,他变成了一位玩牌高手。
  “比尔没有干不成的事,”他的朋友布莱特曼说,“他总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决不轻易放手。他的绝心就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玩扑克与研究软件,比尔都做的很好,他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说到学习,早在盖茨中学时代,他的数学就是全校学得最好的。即使在哈佛大学这样天才荟萃得学府,比尔·盖茨得数学才能仍很突出。
  按比尔·盖茨的天分,向数学方面发展,无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但他发现还有几个同学在数学方面比他更胜一筹,于是他放弃了专攻数学的打算。因为他有一个信条:在一切事情上不屈居第二。
  现在,盖茨的家庭游戏已经演化成一场精巧的微软年度大事,称为MicroGames。有位软件业主还记得,在一场乒乓球比赛中击败了盖茨。几小时后,当绝大部分客人都离开后,盖茨走向他,真真切切地生气了,因为他输了。“你让我在所有人面前大大地丢脸了。”他叫喊道。比尔·盖茨,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竟然因为在公开场合输了一场乒乓球而恼羞成怒。



我应为王(2)
  盖茨能成为软件霸主,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他不愿屈居第二的志向才是真正成功的动力,试想有此等霸气,天下谁能与之争锋?



不务正业 弃学从商(1)
  “我应为王”的信念让盖茨牢牢地掌控了自己的命运。不应该按人家说的“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这也成了比尔·盖茨性格中的最大特点。当他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果断地从哈佛大学退学这件事上,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盖茨从小就没有停止过对科技和利益的追逐。盖茨最初的商业行为一直是和保罗·艾伦紧密相连的。在成立日后名动江湖的微软公司之前,盖茨和艾伦早先已一起创办了两家公司,第一家成立时盖茨才念八年级。
  1972年夏天,已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的艾伦拿来一本《电子学》杂志,告诉盖茨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软件公司推出一种称为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很有趣,于是两人毫不犹豫地花了376美元买了一颗芯片,不久后就摆弄出一台机器。为了赚钱,他们还成立了一家交通数据公司,并四处寻找业务。他们想出售自己设计的用于分析数据的机器。保罗·艾伦去了好几个州,还去了加拿大向官员们游说。但是,没有多少人想买他们的机器。后来,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向各市县政府免费提供交通数据分析服务,这一来,就没有人愿意再花钱让他们的交通数据公司来解决问题了。
  为了解决公司的经营问题,盖茨甚至考虑要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告诉父母,他和艾伦决心开一家他们自己的电脑公司。在父母的极力劝说下,盖茨决定将退学的事暂时放一放,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盖茨大学一年级结束后的暑假,艾伦跑到波士顿,和盖茨一起在当地一家叫做霍尼韦尔计算机公司找到了工作。
  就在他们工作后不久,电脑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已露出了微型化的苗头。盖茨和艾伦都确信,电脑的发展已到了关键地步,一旦爆发,就会引来一场惊人的技术革命,电脑将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像电视机、汽车一样普及的物品。艾伦比盖茨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艾伦不断地对盖茨说:“我们开家公司吧,我们干吧。”
  当时,虽然盖茨很想与艾伦一起干,但他觉得创办公司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而艾伦仍留在霍尼韦尔公司工作。
  最佳时机终于来临了,1975年元旦,艾伦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看到第一台上市的微电脑——“牛郎星8800”,由新墨西哥州的MITS公司研制成功,并指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这是一个没有显示器和键盘,只有开关控制板和明灭灯号的“怪家伙”,名称源于《足球大战》。盖茨的潜意识如电光火石般一闪:个人计算机革命发生了,它将改变整个世界。,两个年轻人为之兴奋,兴奋之余,也发现了问题:微电脑没有电脑语言,所有电脑语言都是为大电脑写的。俩人立即决定编写可以在这种新机器上运行的计算机语言。这个大胆的决定为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但是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台机器,更别提拥有进行程序调试的电脑了。
  盖茨和艾伦想法子从英特尔弄到8080微处理器的详细说明书,于是艾伦着手写一段软件程序,它“工作”起来就像微处理器一样。结果;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通过使用哈佛计算中心的设备,盖茨把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BASIC的最初版本拼凑在一起。
   “那时候,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回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了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与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来研究操作系统。”
  1975年2月,艾伦亲赴MITS——开发“牛郎星”的公司演示。当艾伦两指交叉向上天祈求好运保佑他们的阿尔泰Basic程序成功运行时,“牛郎星”的发明者罗伯茨和他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暗自希望他们的电脑能藉此投入工作。
  在小心翼翼的漫长等待后,双方的愿望都实现了,随后生意成交。这一创举不仅点燃了“牛郎星”的星星之火,更造就了计算机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刻;与此同时,与大型计算机相连的哑终端开始让位于功能齐全、只有桌面大小的个人电脑。



不务正业 弃学从商(2)
  这年春天,艾伦进入MITS,负责软件开发的副总裁一职。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飞往MITS,加入艾伦从事的工作。
  1975年5月,比尔·盖茨再次产生了退学的想法,他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公司,由于父母的极力反对,比尔·盖茨没能马上退学。比尔·盖茨的母亲还专门安排当地一位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斯托姆与盖茨交谈,劝说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继续他在哈佛的学业。
  交谈中,盖茨向斯托姆解释,他认为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到来,这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他还用极富激情的语言描绘了未来远景。斯托姆被打动了,衷心地说:“任何一个对电子学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确实存在,并且新纪元确已开启。”有了斯托姆的鼓励和指点,盖茨退学的念头更坚定了。虽然他直到1977年初才真正办理退学手续,但当时他的心早飞走了。对他来说,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只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助跑器。
  两个月后,盖茨与艾伦合作创建他们的第三家公司。为了这个公司,艾伦提前6个月从华盛顿大学辍学。“我们现在不行动的话,就太晚了。”艾伦说希望在计算机语言行业里一试身手开始他们心中的梦想。
  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在与密特斯公司签约准备合同文本时,无意识写下的这样一句话:“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做微型软件(MicroSoft)而工作”。这个微软的公司名号让比尔·盖茨很是得意了一把。微软公司成立时,比尔·盖茨正好20岁。
  为了公平划分股份,两位创始人靠比拼各自编写的Basic编译器代码数量来进行分配。最后年长的艾伦心甘情愿地得到比自己年纪轻的盖茨稍少的股份,占了40%。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了,两位创始人配合默契。
  借助“牛郎星”的风行,Basic语言也推广开来,同时微软又赢得了GE和NCE这两个大客户。他们从MITS拿到的版权费总共为18万美元。受到初战告捷的鼓舞,盖茨打算中断他和艾伦与MITS签定的合同,理由是MITS的领导爱德华·罗伯茨没有尽最大努力将BASIC许可证颁发给其他计算机制造商。最终,争议被交付裁决,盖茨赢了,这以后几乎成了定势。因此,Micro…Soft(他们不久即去掉了连接号)向所有申请人颁发其语言的许可证,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
  1976年末,艾伦最终决定离开罗伯茨的公司自己去闯天下。两个月后,四年级已念了一半的盖茨也永远离开了坎布里奇。当被问及当年创办微软是否担心会失败时,比尔·盖茨表示,他是一个非常走运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了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那个时候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我想即便不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那个位置上也同样会有别人出现。”比尔·盖茨说。应该说比尔·盖茨果断的退学这件事,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决定的。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热爱的只有他的电脑,只有在电脑前,他才觉得自己是伟大的,只有在电脑前,他才感觉得到自己的价值,对于这个还有点孩子气的年轻人,电脑意味着他全部的事业。他果敢地把握住了机遇,为他开创软件王国的霸业拉开了序幕。



创业篇:创业是悬崖上美丽的舞蹈
  比尔·盖茨有这样一个观点:“每张书桌上会有电脑,每个家庭会有电脑。”而“每台电脑都用微软产品”则是他的梦想。这个梦想源于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具有预见性的创业计划。早在湖畔中学的时候,盖茨和艾伦就迷上了一台笨拙的计算机终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