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 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乐大典 2-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州废,封乐县入焉。《唐志》:武德四年,以义甯、新会二县置冈州新会郡。贞观十三年州废,以新会、义甯属广州,是年复以二县置冈州。开元二十三年州废,以新会、义甯属广州。宋因之,元不改。
  增城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汉以番禺县地析置此县,因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属南海郡。晋宋齐并因之。隋初置东莞郡,后罢。宋开宝五年罢县,六年复置。元仍其旧。本朝因之。
  【图经志】
  秦本番禺地,属南海郡。后汉建安六年始置增城县,县命名以昆仑山有阆风增城,又云地有增江。宋开宝五年,废县,入东莞。六年复立本县。
  【舆地广记】
  汉番禺县地,吴置。及晋,属南海郡。成帝分立东官郡。宋以后因之。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唐因之,有猊山增水。
  【南海志】
  中县。本汉番禺地。后汉建安六年置,故后汉志南海郡下有增城县。晋宋齐因之。然《宋志》虽有东莞郡,云咸和六年分南海县立,乃治宝安县,非治增城县也。《隋志》增城县下注云:《旧志》东莞县,平陈废。然不明言置于何时。《寰宇记》云:至黄武中于此置东莞郡而立增城县。王东阳《舆地纪胜》辩云:增城已见《东汉志》,非立于吴也。或云县之命名,以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亦谓有增江云。宋开宝五年废增城县,六年复置,今因之
  香山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宋本东莞县香山镇,元丰五年升为县。元仍其旧。本朝因之。
  【图经志】
  秦地属南海郡。宋本东莞县香山镇。绍兴二十二年始置县。
  【元一统志】
  本东莞县香山镇。宋元丰五年,转运判官徐九思请建为县。《宋会要》云:绍兴二十二年又升为县,不同。恐建请于元丰,而创置于绍兴耳。不然则元丰创县,中间复废,至绍兴而复置,二者弗同。《新图经》云:元丰徐九思请建为县,止置寨官一员。绍兴二年东莞县姚孝资请州闻于朝创立县也。元不改
  清远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汉中宿县,地属南海郡。三国吴属始兴郡。晋因之。梁于此置清远郡。中宿县属之。隋开皇十年郡罢,置清远县,属广州。唐武德六年,省正宾县入焉。宋元并仍其旧。本朝因之。
  【图经志】
  秦地属南海郡。前汉立中宿县。三国吴隶始兴郡。梁以县隶清远郡,郡即今韶州翁源县地。隋开皇十年废清远郡为翁源县,别置清远县属广州。唐武德六年并政宾县入本县。
  【舆地广记】
  属南海郡。晋宋属始兴郡。后立清远郡,平陈郡废,置清远县,属广州。唐因之。
  【南海志】
  下县。本汉中宿县。以地有中宿峡故名。属南海郡,吴晋并隶始兴,故《晋志》始兴郡下有中宿县。梁改为清远郡,中宿县属之。隋开皇十年,废郡置清远县,属广州。唐武德六年,省政宾县入焉,今县有政宾乡。宋因之,今仍旧。连州自此以下,二府二州,一十一县,属广东布政司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亲领县二:旧一,新一,入连山阳山、旧属、桂阳州。《禹贡》翼轸之分。周春秋战国并属楚。秦属长沙郡。汉高帝五年,分长沙南境置桂阳郡,桂阳、阳山、二县属焉。东汉省阳山入氵匡涯。三国吴甘露元年,分桂阳郡之半,立始兴郡,属广州。晋析氵含氵匡复置阳山县,属始兴郡。宋明帝改始兴为广州,县仍属焉。齐复旧名。梁天监五年,分始兴置阳山郡,县属之。隋开皇十年郡罢,置连州。大业初置熙平郡。唐武德四年复改为连州,属潭州总管府,天宝元年更名连山郡,寻属岭南道。乾元元年复为连州,属湖南道。大历三年属广州。五代初属湖南,后属南汉。宋开宝三年,以连州领桂阳、连山、阳山三县,属广南路。至道中属广东路。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七年罢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属湖南道宣慰司,大德四年降为散州,属英德路。本朝洪武二年革连州,十四年复置,属广州府。
  【舆地纪胜】
  连州(中)连山郡军事,《九域志》,《禹贡》荆州之域。《皇朝郡县志》,翼轸之分野。《图经》。春秋时楚地。《通典》。秦为长沙郡之南境。《元和郡县志》及《通典》同。西汉有桂阳郡。而桂阳、阳山以县属焉。《西汉志》有桂阳、阳山二县。《东汉志》有桂阳而无阳山县。《元和郡县志》云:阳山县,东汉省。吴分桂阳置始兴郡,又属始兴。《晋志云》,吴置始兴郡,统县七,有桂阳及阳山二县。《元和郡县志》云:阳山县,东汉省,晋重置。宋明帝置宋安郡,后省宋安。《通典》,属广兴郡。《通典》云:宋改始兴为广兴郡。齐复属始兴郡。《通典》云:齐复曰始兴郡。而《南齐志》,始兴郡有桂阳、阳山二县。梁武帝分置阳山郡,《寰宇记》天监五年。隋平陈,郡废置连州,因黄连岭以为名。《元和郡县志》,在开皇十年。炀帝改熙平郡。《隋志》熙平郡下注云:梁置阳山郡,平陈,郡废。大业初,置熙平郡,有桂阳、阳山、连山三县。唐平萧铣复置连州。《寰宇记》,在武德四年。改连山郡。《唐志》云:本熙平郡,天宝元年更名连山郡。复为连州,乾元元年。先是郡属江南道,《十道记》云:在正观中。继属岭南道,《十道记》云:在开元天宝中。后属湖南道,《十道记》云:在乾元中。后又属广州。大历三年,五代时,初属湖南马氏,《通鉴》:马殷陷连州,在昭宗元化三年,及马氏之衰,南汉略定桂、连等郡,始尽有岭南。《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南汉将吴怀恩攻桂州,略定宜连梧严富昭柳象龚等州,南汉尽有岭南之地。宋平岭南地归版图。《九朝通略》:开宝三年,潘美克贺州、昭州,下桂州,又下连州。刘钅长喜曰:四川本属湖南,北师取之是也矣。其不复南,其愚如此。仍隶广南路,《皇朝郡县志》。分隶广南东路,至道以后分广南为东西路,而连州隶广东路。今领县三,治桂阳。
  【湟川志】
  连之郡境,脉络湘湖,襟带交广。隋为熙平郡,犹领九县。封之开建、贺之桂岭、皆属焉。唐改连州,止领三县,疆理始狭于古云。其地在《禹贡》隶荆州,在春秋属楚地,秦置郡桂阳,在长沙郡之南境。两汉为桂阳郡。三国六朝或属始兴,或属广兴,壤制靡定。宋高祖世始析桂阳为小桂郡。梁天监中分置阳山郡。隋大业中改置熙平郡,领桂阳、阳山、连山、宣乐、游乐、熙平、武化、桂岭、开建,为县凡九。唐武德四年平萧铣。改为连州。天宝元年改为连山郡。乾元元年复为连州,领县三:桂阳、阳山、连山。在正观属江南道,在开元天宝属岭南道。乾元复属湖南。大历三年属广左。唐末疆宇割裂,马殷称楚据湖南,刘龚又名陟称南汉,据岭表。是时连为南楚所有。后刘晟陟之子继立,攻桂馆取连州又隶于广。宋开宝三年,王师平之,仍为连州,属广东。要之,连以山制名,地介楚粤之间。刘宾客《与刺史厅壁记》所谓与番禺相犬牙,与长沙同祖习是已。按星分与古制当属楚,以湟水东南入于海,遂属粤,今仍之。
  阳山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汉本旧县,东汉省入氵含光县。晋复析置阳山县,属始兴郡。宋齐并因之。梁天监六年置阳山郡,县属焉。隋属熙平郡。唐属连州,移治水北。宋仍其旧。元至元十九年,割属贵阳州。本朝洪武元年,属桂阳州。二年革桂阳州,属韶州府。十四改属连州。
  【图经志】
  秦始建小邑曰阳山、连山。晋属广州。宋分郴州之桂阳为小桂郡。梁大同开以桂阳郡为阳山郡。天监开领含光县属西衡州。唐始改为连州。宋升为连州军。元改为连州路,领桂阳、连山、阳山三县。至元壬午改为州,后升桂阳县为州,由是连山属连州,阳山属桂阳州。本朝洪武元年,仍设连州,桂阳州。二年革去。仍为阳山、连山二县。三年革连山,并为阳山一县。
  【考究湟川图志】
  谨按,阳山天下之穷处,陆有邱陵之阻,虎豹之虞;水有惊滩之险,舟楫之虑;民言央鸟舌,欲杂獠,自秦罢侯置守,设立郡县,所谓阳山、连山小邑皆为桂阳所属。然其境界乎湘广之间,湟水合流而东,故以湟川名郡,但不得其详。至汉武帝时,南粤伏溪峒南蛮,俱阻声教,乃命伏波将军路博德由此道往征之,今有伏波路将军庙存焉。晋宋以来,纪载无闻。唐之兴也,改为连州。考诸太守刘禹锡《厅壁记》云:郡与荆州同星分,汉制所谓与番禺相犬牙,是也。贞观十七年,韩愈谪为阳山令,作别知赋。《朱文公考异》注云:其连州乃郴州之属邑,末年为马殷所据。南汉刘晟攻取之。宋平湖南,升为连州军,名宦多谪于此。唐有韩愈,宋有张浚,后其子南轩先生亦至焉。至元丁丑属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治壬午,始升桂阳县为桂阳州,割连州户计三千隶焉。由是连州与桂阳州始各分治。至于季年兵起,官民避匿,无所统摄。天朝混一,开复州县,设置衙门,招集良民复还旧业。洪武元年,仍设桂阳州、连州,统属阳山连山二县,直隶江西省。洪武二年钦奉圣旨,革去连州、桂阳州,止设阳山、连山二县,拨属韶州府。后洪武三年又裁革连山县,总治于阳山县。当年十月内拨属广州府官民始得两便焉。《舆地纪胜》:在州东南一百四十七里。《元和郡县志》云:本汉旧县,为南越置关之邑。其故关在县西北四十里茂溪口。《史记》:尉佗移檄阳山关曰:盗兵且至,急绝聚兵自守。今阳山北当骑山岭路,秦于此立阳山关。汉破南越以为县,后汉省,晋重置,在注水南。梁天监六年置阳山郡,以县属焉。隋开皇十年属连州,神龙元年移于注水北。即今理县也。
  连山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汉本桂阳县地。梁武帝分桂阳西北界置广德县、属阳山郡。隋开皇十年改为广泽,仁寿元年又改连山,治归义里。唐属连州,神龙元年徙治武昌乡程山之下。宋淳佑六年又徙治吉皇神冈,元因之。本朝洪武元年属连州,二年革连州,属韶州府。三年又革连山县。十四年复置,属连州。
  【湟川志】
  连山县本桂阳地,属桂阳郡。梁武帝分西北界置广德县。开皇十年改为广泽县。仁寿元年避炀帝之名改为连山县,属熙平郡。唐属连州,县治本在归义里,神龙元年移置县东武昌乡程山下。景灵元年移置县西四十步,宋因之。嘉定元年后移程山前。厥后吏民以岚瘴不便,淳佑六年郡侯孙叔谐因采众议,移县治于上吉里神岗爽垲之地,取归义里旧基为近。详见郡博士刘处记。
  星分野
  【图经志】
  《前汉地理志》云:本府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九真,日南,南海,皆粤分。《后汉郡国志》云: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曰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为吴越分野。《晋天文志》,《隋地理志》同。《唐天文志》云:初南斗九度,馀千秒,太中南斗二十四度,终女四度。自庐江南涉越门,迄苍梧,南海,逾岭表,自韶广以西,珠崖以东,为星纪之分。《唐地理志》云:韶广康端封梧藤罗雷崖东为星纪之分。康,今德庆州,隶肇庆府;端,兮肇庆府;封,今封川县,隶肇庆府;梧今梧州,隶广西;藤,隶广西;罗,今化县;雷,今雷州府;崖,今崖州。
  【南海志】
  若以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晋天文志》云: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隋地理志》云: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得其分野。唐一行禅师《分楚图》云:自韶广康封藤罗雷州南及珠崖,自北以东为星纪。杜佑《通典》云:于南越西在天文牵牛婺女,则越之分野。韩文公《送窦平序》云:逾瓯闽而南皆百越之地,于天文其次星纪,其星牵牛。
  连州
  【湟川志】
  连,古楚地。当为翼轸之墟。今隶广左,又粤地也,当在牛女之分。按刘宾客《壁记》,此郡天文与荆州同星分,壤制与番禺相犬牙,今属广,但以境跨番禺,而湟流入于南海耳。此以地理言也。若考之天文,实楚州分野,其星翼轸,夫奚疑?骆金人《怀乡诗》云:翼轸西南占一星。
  道 里
  【图经志】
  本府东至惠州府博罗县界地名罗浮山,一百五十里。自界首到惠州府一百零五里,共二百五十五里。惠州府博罗县界地名凤凰冈一百一十五里,自界首转东南到惠州府一百三十五里,共二百五十里。西至本府鸡笼山界一百五十里,自界首到肇庆府九十里,共二百四十里。南至肇庆府阳江县地名冲金村界五百一十里,外抵海洋,难定里数。北至韶州府英德县黎峒界三百零五里,自界首到韶州府三百七十五里,共六百八十里。东南至本府番禺县地名相对冈海五十五里,自相对冈到本府东莞县虎头门山一百三十里,共一百八十五里,外抵海洋,难定里数。西南至肇庆府界地名南津水口一百七十里,自界首到肇庆府二百五十里,共四百二十里。西北至本府南海县界地名军都山二百里,自界首到肇庆府四会县六十里,共二百六十里。东北至韶州府界英德县三百三十里,自界首到韶州府三百里,共六百三十里。
  【郡县志】
  州境东西五百三十里,南北五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东京四千七百里。
  东至惠州府三百一十五里,
  西至肇庆府二百四十里。
  南至南恩州七百五十里。
  北至英州四百二十里
  东南至海四十一里。
  西南至肇庆府四百二十五里。
  东北至鸡窠山一百三十二里,重山无路。
  西北至肇庆府九百里。
  【寰宇记】
  北至东京四千里。
  西北至西京四千四百里。
  西北至长安五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