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势也”下,似当云“因其势者其令行”,补四字语气方完。位尊者其教受,受,因。威立者
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
令乎一人易。尝识及此,虽尧、舜不能。不能以行其化。○“尝识及此”,疑是“尝试
反此”。诸侯不欲臣于人而不得已,其势不便,则奚以易臣?奚,何也。权轻重,
审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王也者,势也。王也者,势无敌也。势有
敌则王者废矣。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贤于多者,则知无敌矣。知无敌,则
似类嫌疑之道远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
… 29…
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尊卑皆有别。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
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慎子曰:
“今一兔走,百人逐之,慎子名到,作 《法书》四十二篇,在申不害、韩非前,申、韩称之
也。○注旧本作“四十一篇”,今据《汉书·艺文志》改。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
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屈,竭也。积兔满市,行者
不顾,顾,视。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
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分土画界,各守其封,故定分也。○注“定分”似当作“分定”。
庄王围宋九月,庄王,楚穆王子,共王父也。围宋在鲁宣十五年。○ 《春秋》围宋在宣十
四年之秋,逾年而始与平,故高注每云十五年。康王围宋五月,康王,楚共王审之子,庄王之孙
也。宋君病,不以告,故不书于《经》。声王围宋十月。声王,楚惠王熊章之孙,简王之子,在
春秋后。楚三围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奚时止矣?宋无德,
楚亦无德,故曰“以宋攻楚”也。凡功之立也,贤不肖强弱治乱异也。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于简公曰:“陈成常与宰予,之二臣者,甚相
憎也。简公,悼公阳生之子壬也。陈成常,陈乞之子恒也。宰予字子我。○注“壬”,旧本作“王
子”,讹,今改正。阚止字子我,诸子遂误以为宰予。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则危上矣。
愿君之去一人也。”相憎不可并也,故愿去一人。简公曰:“非而细人所能识也。”
○旧校云:“‘而’一作‘汝’,‘识’一作‘议’。”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
即简公于庙。○《说苑·正谏》篇作“贼简公于朝”。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
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数,无其势,虽悔无听鞅也与无悔同,悔,恨。是
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周鼎著
象,详见《先识览》。
不二
七曰: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听,从也。听从众人之议,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故国不能安宁也。《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此之谓也。何以知其然也?老
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关尹,关正也,名喜,作《道书》九篇。能
相风角,知将有神人,而老子到,喜说之,请著《上至经》五千言,而从之游也。○“老耽”,《困
学纪闻》十引仍作“老聃”。子列子贵虚,体道人也,壶子弟子。陈骈贵齐,陈骈,齐人也,
作《道书》二十五篇。贵齐,齐死生,等古今也。○注旧本作“一十五篇”,今据《汉书·艺文志》
改。阳生贵己,轻天下而贵己。 《孟子》曰:“阳子拔体一毛以利天下弗为也。”○李善注《文
选》谢灵运 《述祖德》诗引作杨朱。“阳”、“杨”古多通用。孙膑贵势,孙膑,楚人,为齐臣,作
《谋》八十九篇,权之势也。○梁伯子云:“《史》、《汉》皆以孙膑为齐人,此独以为楚人,当别
有据。”王廖贵先,兒良贵后。王廖谋兵事贵先建策也。兒良作兵谋贵后。此十人者,皆
天下之豪士也。○旧本无此十一字,孙云:“李善注《文选》贾谊《过秦论》、陆士衡《豪士赋》
序皆有。”今据补。卢云:“此下疑所脱尚多,引此十人,必不如是而止,应有断制语,前《安死》
篇 ‘故反以相非’一段颇似此处文,又此下段亦必别有发端语,而今无从考补矣。”有金鼓,所
以一耳;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
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
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
穴者,○旧校云:“‘穴’一作‘空’。”案:“空”与“孔”同。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
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执一
… 30…
八曰: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万物不同。革,改也。不同,区以别也。目不失其明,而
见白黑之殊。耳不失其听,而闻清浊之声。清,商。浊,宫。王者执一,而为万
物正。一者平。正者主。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将,主。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
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抟”与“专”同。说
见前。旧作“搏”,讹。一则治,两则乱。今御骊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则不可
以出于门闾者,不一也。骊马,騑马也。在中曰服,在边曰騑。策,辔策也。御四马者六辔,
乃四人持,故曰“不一”。
楚王问为国于詹子,詹何,隐者。詹子对曰:“何闻为身,不闻为国。”身
治国乱,未之有也,故曰“为身”。○为训治也。《意林》两“为”字即改作“治”。詹子岂以国
可无为哉?以为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
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为,治。此四者,异位同本。
故圣人之事,广之则极宇宙,穷日月,穷亦极也。约之则无出乎身者也。慈亲
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近犹知也。
田骈以道术说齐,齐王应之曰:“寡人所有者,齐国也,愿闻齐国之政。”
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得材。材
从林生。愿王之自取齐国之政也。”骈犹浅言之也,博言之,岂独齐国之政哉?
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当,合。彭祖以寿,三代以昌,彭
祖,殷贤大夫,治性,寿益七百。 《论语》曰“窃比于我老彭”,此之谓也。三代,夏、殷、周,以
治性而昌盛。五帝以昭,神农以鸿。五帝: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陶唐、帝舜
有虞。神农炎帝,三皇之一也。皆以治世体道。昭,明;鸿,盛也。
吴起谓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夫!”吴起,卫人,为楚将,又相魏,为西河太守。
商文,盖魏臣也。○梁仲子云:“商文,《史记·吴起传》作‘田文’,与孟尝君同姓名。”商文
曰:“何谓也?”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
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商文曰:“吾不若子。”若,如也。曰:“今日置
质为臣,其主安重;置犹委也。今日释玺辞官,其主安轻。子与我孰贤?”商
文曰:“吾不若子。”子谓吴起。○此可不注,又不应在次见下,得无后人所为乎?曰:
“士马成列,马与人敌,人在马前,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子与
我孰贤?”商文曰:“吾不若子。”吴起曰:“三者子言不吾若也,位则在
吾上,命也夫事君!”言事君由天命。商文曰:“善。子问我,我亦问子。世变
主少,群臣相疑,黔首不定,○孙云:“《御览》四百四十六字此下有‘当此之时’四字。”
属之子乎?属之我乎?”吴起默然不对,少选曰:“与子。”少选,须臾也。与
犹归。商文曰:“是吾所以加于子之上已!”吴起见其所以长,而不见其所以
短;知其所以贤,而不知其所以不肖。故胜于西河,而困于王错,王错谮之于
武侯,故曰“困于王错”。倾造大难,身不得死焉。大难,车裂之难。○卢云:“起后在楚,
事悼王。王死,贵人相与射起,起伏王尸而死。见《史记》本传。此书后《贵卒》篇亦同。至《战国·秦
策》,《韩非》《难言》、《问田》两篇,《史记·蔡泽传》,皆言起支解,此亦可信。既攒射矣,
何必不臠割?唯此注言车裂则非是。”夫吴胜于齐,吴王夫差破齐于艾陵。而不胜于越。越
王句践破吴王夫差于五湖。齐胜于宋,齐宣王伐宋而胜。○案 《史表》,灭宋者,齐湣王也。而
不胜于燕。燕昭使乐毅伐齐,下其城七十二也。故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绌
之化邪!
… 31…
第 十 八 卷
审 应 览
审应
一曰:
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淮南记》曰:“先唱者穷
之路,后动者达之原也。”故言动欲后。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
为之名,取其实以责其名,实,德行之实也;名,德行之名也。盖虚名可以伪致,显实难以
诈成,故以其实考责其名也。○注“盖虚名可以伪致”,旧本多作“虚称不可以为致”,今从刘本改
正。则说者不敢妄言,其为名实不相当也。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要,约也。
孔思请行,鲁君曰:“天下主亦犹寡人也,将焉之?”孔思,子思,伯鱼之
子也。行,去。之,他也。孔思对曰:“盖闻君子犹鸟也,骇则举。”鲁君曰:“主
不肖而皆以然也,违不肖,过不肖,而自以为能论天下之主乎?凡鸟之举也,
去骇从不骇。骇,扰也。去骇从不骇,未可知也。去骇从骇,则鸟曷为举矣?”
孔思之对鲁君也,亦过矣。
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曰:“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后也。惠王,
魏武侯子也,孟子所见梁惠王也。韩哀侯灭郑,初兼其国。昭侯,哀侯之孙也,故适使封郑之后。此
所谓存亡继绝之义。君若封之,则大名。”昭侯患之。公子食我曰:“臣请
往对之。”公子食我至于魏,见魏王曰:“大国命弊邑封郑之后,弊邑不敢
当也。弊邑为大国所患,昔出公之后声氏为晋公,拘于铜鞮,大国弗怜也,
而使弊邑存亡继绝,弊邑不敢当也。”大国,谓魏国也。言韩当为大国所忧。出公、声
氏,韩之先君也。曾为普公所执于铜鞮,魏国不救,故曰大国不怜也。欲使韩封郑之后,故曰“弊邑
不敢当也”。魏王惭曰:“固非寡人之志也,客请勿复言。”言封郑非寡人意也,故
令客勿复言也。是举不义以行不义也。魏王虽无以应,韩之为不义愈益厚也。厚,
多也。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饰好其非,遂成其过。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寡人之在东宫之时,昭王,哀王之子也。东宫,世子也。
《诗》云:“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注旧本作“昭王,襄王之子”,讹,据《魏世家》改正。闻
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诸乎?”有是言不?○注末旧衍“可”字,今删。田诎对曰:
“臣之所举也。”言有是言。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于,乎也。○卢云:“古
‘于’、‘乎’通。《列子·黄帝》篇‘今汝之鄙至此乎’,殷敬顺《释文》云‘本又作于’。”田
诎对曰:“未有功而知其圣也,是尧之知舜也;待其功而后知其舜也,是市
人之知圣也。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 ‘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邪?”昭
王无以应。田诎之对,昭王固非曰“我知圣也”耳,问曰“先生其圣乎”,
己因以知圣对昭王,己,谓田诎。昭王有非其有,田诎不察。察,知也。
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惠
王,赵襄子后七世武灵王之子,吴娃所生。事,治。偃,止也。○注“吴娃”,旧本作“吴姬”,讹,
今改正。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
为也,必有其实。虚,空。实,诚。今蔺、离石入秦,二县叛赵自入于秦也,今属西河。
而王缟素布总;缟素布总,丧国之服。○旧本“布”作“出”,校云“一作‘布’”。今案“出”明
是讹字,故竟定作“布”。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得国之乐也。言王不兼爱也。秦
得地而王布总,秦得蔺、离石也。齐亡地而王加膳,置酒而为欢。所非兼爱之心也。
○“所非”疑是“此非”。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
… 32…
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困,不
能谐。
卫嗣君欲重税以聚粟,民弗安,以告薄疑曰:“民甚愚矣。嗣君,蒯聩后八
世平侯之子也,秦贬其号为君。薄疑其臣也,故以重税告之,谓民为愚。○注旧本“后”下衍一“也”
字,今删。以蒯聩后为君者谓之则八世,以序次言之实六世也。夫聚粟也,将以为民也。其
自藏之与在于上,奚择?”言民自藏粟于家与藏之于官何择。择,失也。○注“失也”似当
作“异也”,见下注。薄疑曰:“不然。其在于民而君弗知,知犹得也。其不如在上
也;为官言,不如其在上。上谓官。其在于上而民弗知,其不如在民也。”为民言,不
如在于民。凡听必反诸己,审则令无不听矣。听,从。国久则固,固则难亡。今
虞、夏、殷、周无存者,皆不知反诸己也。
公子沓相周,申向说之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