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吕氏春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睎望义兵之至,若望其父母。滋,益;众,多也。《孟子》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奚为 

后予?”此之谓也。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接,交。若被其化也。○“若化”,本多作“其化”, 

今从宋邦又本。 

… 页面 48…

                                       第 八 卷 

                                       仲 秋 纪 

仲秋 
     一曰: 
     仲秋之月,日在角,仲秋,夏之八月。角,东方宿,韩、郑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 
昏牵牛中,旦觜帯小GE#狈剿蓿街忠啊u䦷‘,西方宿,魏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 
中于南方。○案:《淮南·天文训》觜帯粽浴F淙崭粒涞凵侔偅渖褫晔眨涑妗
毛,其音商,说在《孟秋》。律中南吕,南吕,阴律。是月,阳气内藏,阴旅于阳,任其成 
功,竹管音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生,说在《孟 

秋》。○《月令》作“盲风至”,郑注:“盲风,疾风也。”孙云:“《孟秋》已云凉风至,此何以 

又云凉风生?应从《记》。”候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月候时之雁从北漠中来,南过 

周、雒之彭蠡。玄鸟,燕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归蛰所也。《传》曰:“玄鸟氏,司分者也。” 

寒气将至,群鸟养进其毛羽御寒也,故曰“群鸟养羞”。○注“北漠”,各本作“北汉”,讹,今从 

汪本,与《淮南》注合。郑注《月令》云“羞谓所食也”,此注又别。天子居总章太庙,总章, 
西向堂。太庙,中央室也。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 
其器廉以深。说在《孟秋》。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阴气发,老年衰,故共养之。授其几杖, 

赋行饮食麋粥之礼。今之八月,比户赐高年鸠杖粉粢是也。《周礼》大罗氏掌献鸠杖以养老,又伊耆 

氏掌共老人之杖。○“麋”与“糜”同,本亦作“糜”。《周礼》罗氏掌献鸠以养国老,《礼记·郊 

特牲》有大罗氏,此参用彼文,衍“杖”字,缺“国”字。《周礼》伊耆氏共王之齿杖,郑注:“王 

之所以赐老者之杖。”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常,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 
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司服,主衣服之官。将饬正衣服,故命之也。上曰衣,下 

曰裳。青与赤五色备谓之绣。《周礼》:“司服掌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衮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 

韦弁服,视朝则皮弁服。”皮者鹿皮冠,服者素积也,故曰小大短长,冠带有常也。○旧注多脱误, 

今考 《礼》注补正。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有司,理官。刑非一,故言百。军刑 
斩,狱刑杀,皆重其事,故曰“必当”。无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凌弱为枉,违 

强为桡。反,还。殃,咎。 

      是月也,乃命宰祝,巡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宰,于《周礼》为充人,掌 

养祭祀之牺牲。系于牢,刍之三月也。祝,太祝。以骍牷事神,祈福祥也。巡行牺牲,视其全具者, 

恐其毁伤。案其刍豢之薄厚。牛羊曰刍,犬豕曰豢。瞻肥瘠,察物色,物,毛也。必比类, 
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者备当,上帝其享。天子乃傩,御佐疾,以 
通秋气。傩,逐疫除不祥也。 《语》曰:“乡人傩,朝服立于阼阶。”御,止也。佐疾谓疗也,傩 
以止之也。以通达秋气,使不壅闭。○《月令》无“御佐疾”三字。以犬尝麻,先祭寝庙。犬, 

金畜也。麻始熟,故尝之。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国有先君宗庙曰都,无曰邑。穿窦窌,修囷仓。 
穿水通窦,不欲地泥湿也。穿窌所以盛谷也。修治囷仓,仲秋大内,谷当入也。圆曰囷,方曰仓。乃 
命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多积聚。有司,于 《周礼》为场人。场,协入也。蓄菜, 
乾苴之属也。《诗》云“亦有旨蓄,以御冬”也。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罪, 

罚也。○“无或“当从《淮南》作“若或”,如从《月令》作“无或失时”,则下“其有失时”句亦 

不可去。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俯户。是月秋分。分,等也。昼漏五十刻, 

… 页面 49…

夜漏五十刻,故曰“日夜分”也。雷乃始收,藏其声不震也。将蛰之虫,俯近其所蛰之户。○《月令》 

作“雷始收声”,此“乃”、“始”二字,当衍其一。“俯户”,《月令》作“坏户”。杀气浸盛, 
阳气日衰,水始涸。杀气,阴气。涸,竭。日夜分,则一度量,一,同也。度,尺丈。 
量,釜钟也。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权,秤衡也。三十斤为钧。百二十斤为石。斗、甬, 

皆量器也。○“斗甬”,旧本作“升角”,讹,今从《月令》改正。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易关市,不征税也,故商旅来。 
市贱鬻贵曰商。旅者,行商也。货贿,财赂也。以所有易所无,民得其求,故曰“以便民事”。四方 
来杂,远乡皆至,杂,会也。关市不征,故远乡皆至。○“杂”,《月令》作“集”。则财物 
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上无乏用,所求得也。事非一,故言 “百事”。遂,成也。 
凡举事无逆天数,天数,天道。○“举事”,《月令》作“举大事”,“天数”作“大数”。 
必顺其时,其时,天时。乃因其类。因顺其事类不干逆。○“乃因”,《月令》作“慎因”。 
     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行之是令,行是之令也,故白露降三旬,成万物也。仲秋行 
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大恐。天阳亢燥,而行温仁之令,故雨不降。 
尚生育,故草木荣华,李、梅之属冬实也。金木相干,有兵象,故曰民有大惶恐也。行夏令,则 
其国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夏气盛阳,故炎旱,使蛰伏之虫不潜藏,五谷复萌生也, 

于《洪范》五行为“恒燠”之徵。○“其国旱”,必本是“其国乃旱”,上节必本是“国有大恐”。 

后人以《月令》参校,遂记一“乃”字于“有大恐”之上,写时因误入,后来校者本欲去上“乃”字, 

而反误去此节之“乃”字,一剩一脱,其所以致误之由,尚可推求而得也。行冬令,则风灾数 
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冬寒严猛,故风灾数发。收藏之雷先动,行未当行,故曰“先” 

也。 

论威○“论”疑本是“谕”字。 

     二曰: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上,长。下,幼。治乱 
安危,过胜之所在也。得纪则治而安,失纪则乱而危也。过犹取也。胜,有所胜也。过胜之, 
勿求于他,必反于己。人情欲生而恶死,欲,贪也。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 
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一于纪。凡军,欲其众也;众,多也。以多击寡,虽 
拙者犹以克胜,故欲其众。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令能无敌 
者,其兵之于天下也亦无敌矣。古之至兵,民之重令也,至兵,至德君之兵也。令 
无不化,故谓之至重也。○注“至重”,似不当有“至”字。重乎天下,贵乎天子。其藏于 
民心,捷于肌肤也,深痛执固,捷,养也。○注疑未是。“捷”,或当为“浃”。不可摇 
荡,荡,动也。物莫之能动。动,移也。若此则敌胡足胜矣。如此者胜敌不足以为武, 
故言“胡足胜矣”,小之也。故曰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令强者,不可犯 
也;令信者,赏不僭,刑不滥也;故能使其敌弱而屈服也。先胜之于此,则必胜之于彼矣。 

此,近,谓庙堂。彼,远,谓原野。 

     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兵者战斗有负败,勇者凌傲有死亡, 
故皆谓之凶。举凶器,行凶德,犹不得已也。已,止也。举凶器必杀,杀,所以生 
之也;杀无道所以生有道也。《司马法》曰:“有故杀人,虽杀人可也。”行凶德必威,威, 
所以慑之也。威,畏也。慑,惧也。以威畏敌人,使之畏惧己也。敌慑民生,此义兵之所 
以隆也。隆,盛也。故古之至兵,才民未合,合,交。○孙云:“‘才民’,《御览》二 
百七十一、又三百三十九俱作 ‘士民’。”而威已谕矣,谕犹行。敌已服矣,服,降。岂必 
用枹鼓干戈哉?鼓以进士。干,楯也。戈,戟也。故善谕威者,于其未发也,于其未 
通也,窅窅乎冥冥,莫知其情,窅,音窈。○“窅窅乎冥冥”,疑“窅”字不当叠。此之 

… 页面 50…

谓至威之诚。诚,实也。 
      凡兵,欲急疾捷先。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而急疾捷先之分 
也。○孙云:“‘而’字,《御览》作‘缓徐迟后’四字。”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 
胜也,而不可久处。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起,走;举, 
飞也。兔走凫趋,喻急疾也。■音闷,谓绝气之闷。○注“谓”字非衍即误。虽有江河之险则凌 
之,凌,越也。虽有大山之塞则陷之,陷,坏也。并气专精,○卢云:“案《御览》二 

百七十一作 ‘抟精’。”“抟”与“专”同,前卷五《适音》篇“不收则不抟,不抟则怒”,注云: 

 “不抟,不专一也。”则知《吕氏》书多用“抟”字。《御览》所见,尚仍是古本。后人不知,乃径 

改为“专”字。余尝考《易》、《左传》、《管子》、《史记》,而知“抟”之即“专”,文繁不录。 

心无有虑,无有由豫之虑。目无有视,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冉叔誓必死于 
田侯,而齐国皆惧;冉叔,仪工。田侯,齐君也。○事无考,注亦不明。豫让必死于襄子, 
而赵氏皆恐;豫让,晋毕阳之孙,因族以为氏。让欲报仇杀赵襄子,故赵氏恐也。成荆致死于 
韩主,而周人皆畏;畏其义。又况乎万乘之国,而有所诚必乎,则何敌之有矣? 
言无有敢敌者。刃未接而欲已得矣。已得欲杀也。敌人之悼惧惮恐,单荡精神尽矣, 
咸若狂魄,咸,皆。魄飞荡若狂人。形性相离,离,违也。行不知所之,走不知所往, 
虽有险阻要塞,銛兵利械,心无敢据,意无敢处,此夏桀之所以死于南巢也。 
今以木击木则拌,拌,析也。以水投水则散,以冰投冰则沉,以涂投涂则陷, 
此疾徐先后之势也。 
      夫兵有大要,知谋物之不谋之不禁也,○句疑。则得之矣。专诸是也,专 
诸,吴之勇人,为阖庐刺吴王僚也。独手举剑至而已矣,吴王壹成。专诸一举而成阖庐为 
王,故曰“吴王一成”。成,谓专诸能成吴王也。又况乎义兵,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密 
其躅路,开敌之涂,则士岂特与专诸议哉! 

简选 

     三曰: 
     世有言曰:“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厚禄,大将也。教卒,习 
战也。老弱罢民,可以胜人之精士练材;练材,拳勇有力之材。离散係系,○疑“系” 
为“絫”字之误。可以胜人之行陈整齐;行陈,五列也。整齐,周旋进退也。○注“五列”即 
 “伍列”。锄■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椎;梃,杖也。长铫,长矛也。铫, 
读曰苇苕之苕。此不通乎兵者之论。通,达也。今有利剑于此,以刺则不中,以击 
则不及,与恶剑无择,择,别。为是斗因用恶剑则不可。言不可用也。简选精良, 
兵械铦利,发之则不时,纵之则不当,与恶卒无择,恶卒,怯卒。为是战因用恶 
卒则不可。王子庆忌、陈年犹欲剑之利也。庆忌,吴王僚之子也;陈年,齐人;皆勇捷 
有力也。○梁仲子云:“陈年即《吴越春秋》之陈音,善射者,楚人也。古年、音声相近。”简选 
精良,兵械铦利,令能将将之,能将,上将。古者有以王者、有以霸者矣,汤、 
武、齐桓、晋文、吴阖庐是矣。汤,殷主癸之子天乙也。武,周文王之子发也。齐桓,僖 

公之子小白也。晋文,献公之子重耳也。吴阖庐,夷昧之子光也。 

     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孙云:“《御览》三百二十五‘必死’下有 ‘士’ 
字。”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桀多力,能推移大牺,因以为号,而禽克之。○ 

 “移”上旧本缺“推”字,据《御览》补。注“推”下缺“移”字,亦补之。梁仲子云:“《淮南·主 

术训》 ‘桀之力能推移大牺’,此注所本也。据《墨子·明鬼下》篇‘禽推哆、大戏’,则皆人名。 

此推移即推哆也。《所染》篇云‘夏桀乐于干辛、推哆’,此下又云‘推哆、大戏,主别兕虎,指画 

杀人’,此大牺即大戏也。诱不参考,而以大牺为桀号,误甚。”卢云:“案下文云‘桀奔走’,则 

… 页面 51…

何尝成禽哉?汤之待桀有礼,见于他书者多矣,从未有言禽桀者。”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 
有夏。殷汤遂有夏之天下。桀既奔走,于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桀为 
残贼,汤为仁惠,故曰“反桀之事”。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殷 

之王,古之帝也。○“故王”之王,于况反。注读如字,误。 

     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纣为禽。要,成 
也。甲子之日,获纣于牧野。显贤者之位,进殷之遗老,而问民之所欲,行赏及禽 
兽,行罚不辟天子,谓杀纣也。亲殷如周,视人如己,天下美其德,万民说其 
义,故立为天子。武王为天所子。○语极明白,而注故迂曲。 
     齐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