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欺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事欺骗-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恢质拘问侄巍K淙弧盎钤尽奔倌勘甑赜蚧蚓邮凳┭鸲背3R柚缱邮侄蔚呐浜希牵荒芤虼硕训缱邮侄蔚背汕傲街质拘畏椒ǖ母ㄖ侄危蛭擞玫缱邮侄文芄欢懒⒌赝瓿墒拘稳挝瘛F涠缱邮侄卧诰缕燮煊虻脑擞梅叫宋窗泄憷姆⒄骨熬埃矣肭傲街质拘问侄斡胁煌奶氐愫凸媛桑虼耍斜匾ザ雷魑恢质拘问侄渭右匝芯俊�
  据权威的说法,电子手段在军事欺骗领域的运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电子欺骗有两个著名的战例。其一是诱歼德国飞艇。当时,德国人为了给夜间轰炸伦敦的飞艇导航,曾先后使用星航行系统和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由于效果不理想而先后放弃。后来,德国人派出密探潜入英国,在紧靠伦敦的一座房子里安装了导航用的袖珍无线电信标。从此以后,不管天黑还是有雾,都能精确地把飞艇导向目标。然而,每次轰炸之前总是有规律地出现的陌生电磁信号引起了英国安全机构的注意。他们用测向机搜索并找到了德国密探所在的建筑物。但他们没有立即摧毁这个装置,而是利用它在另一个夜晚把德国飞艇诱骗到北海岸一个无人居住的地区,出动歼击机摧毁了这些飞艇。另一个战例是日德兰海战。
  1916 年5 月,德国计划从海上对英国海岸线大举袭击。为了防止英国测向机测出德国舰队从港口启航的时间,德国计划用电子计谋欺骗英国海军司令部。舰队司令舍尔命令“吕佐夫”号等5 艘战舰出航,途中频频发报,向英军显示电子侦察目标,诱敌出海。自己亲率公海舰队的主力尾随在“吕佐夫”号之后约80 公里处,整个舰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其目的是以“吕佐夫”号引诱英舰出击,而以公海舰队的主力消灭英舰。为了制造公海舰队仍在威廉港停泊的假象,港内的一部电台冒充旗舰“伟大的弗里德里希”的代号,以舰队司令的名义不断发报。英国海军司令部果然上当。海军司令杰立克立即率舰出航。5 月31 日下午,两国主力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岛西北的海区相遇,展开激烈的海战。这次海战的结果,英国损失了14 艘军舰,6000 余人死亡;德国沉没了11 艘军舰,2500 余人死亡。这一战,虽然由于“吕佐夫”号引诱出来的英国舰队过于强大,使德国舰队未占优势,但德国舰队仍然获得了有限的胜利。尤其是从电子欺骗的角度看,德军取得了成功。
  电子欺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比较成功的战例有:1941 年12 月日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军珍珠港基地的舰队出航后实行无线电静默,留在旧本本土的无线电台以舰队的呼号发假电报,使美军误认为日本海军主力仍在万里之外的日本本土附近;1942 年6 月日美中途岛海战前,美军用发假报的方法查明日军主攻方向的代号“AF”系指中途岛,集中海军主力,伏击了日军联合舰队;1943 年7 月、8 月,英国空军对汉堡和v 型火箭制造中心的轰炸使用金属箔条制造假目标,对德军雷达进行阻塞式干扰;1944 年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电子欺骗也相当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欺骗又有新的发展,尤其是80 年代的几场局部战争,电子欺骗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和谋略水平。从二次大战及其以后的一些电子欺骗的战例看,电子示形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以通信模拟手段制造部队集结和移动的假象
  无线电通信的广泛应用,既给军队作战指挥带来了极大方便,也使军队多了一种暴露征候。由于无线电信号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影子”(军队走到哪里,无线电通信就跟到哪里),所以,通过无线电侦察,就可以对敌人的作战编成、配置地域、运动方向和速度等情况作出判断。正是这种情况,为电子示形提供了可能,并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欺骗手段。用无线电通信模拟方法实施军事欺骗的主要手法是:
  (1)组织假电台群,模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军团和部队”。当战场上需要以假充真、以少充多、虚张声势时,每每使用此法。比如,诺曼底登陆前,盟军以假电台群在英国的多佛尔地区模拟以巴顿为司令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群,使德军误认为那里集结了大量准备登陆的军队。
  (2)以模拟电台进行通信联络,掩护部队的撤离和转移。两军对峙,一方欲脱离接触,撤离战场,再寻战机,却又担心对方乘机攻击,于是便将部分电台滞留原地,照常进行通信联系,以迷惑敌人,待部队全部撤离或转移到新的地区后再行撤离。如,1965 年3 月,越南南方某通信基地转移后,留下了两部电台,象往常一样进行通信联络,使美军误认为该基地仍在进行正常活动。4 月初,美军首先对该基地实施轰炸,尔后派出空降兵进行搜索,结果一无所获。
  (3)以无线电通信模拟军队的移动。主力部队在一地隐蔽集结,持重待机,以小部兵力携带电台模拟大部队转移,给敌人造成错觉,从而调动和分
  散敌人,为主力歼敌创造良好的战机。
  2、以电台冒充手段扰乱敌人捐挥,混水摸鱼,乱中取胜现代作战行动对无线电通信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情报信息或指挥指令在无线电传输中失真,往往会招致严重后果。所以,使对方无线电通信失真,便成了电子欺骗的重要内容。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1943 年西西里岛战役期间,德军获取美军将向西西里岛空运部队的情报以后,便用无线电台以美军基地的名义向美军空运机群发出指令,把美军空运机群调到英美舰队上空5000 英尺的高度。由于英美舰队刚刚遭到德国航空兵在5000 英尺高度的轰炸,所以,误认为临空的飞机又是德国航空兵,不问青红皂白便进行猛烈射击。结果,庞大的空运机群成了自己舰队的靶子,许多美军飞行员还没有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就一头扎进了大海。
  1982 年的贝卡空战中,以色列的电子战飞机以欺骗通信方法,把叙利亚升空待战的战斗机群引导到以色列战斗机的伏击区。叙利亚战斗机群不仅未能袭击以色列攻击导弹阵地的飞机,反而被以色列战斗机击落30 架。1965 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电台冒充埃军司令部发布假命令,堪称电子冒充的杰作。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首先破译了埃军的密码,然后冒充埃军司令部,用埃及无线电通信的呼号和频率向部队下达命令。他们命令埃军一支运送弹药和油料的车队途中改变行进方向,径直进入以色列的伏击阵地,不仅运输队损失殆尽,而且使急需油料补充的坦克变成一堆废铁。他们命令担负反突击任务的埃军坦克第4 师“向苏伊士运河退却”,使其中途退出了战斗。更有甚者,他们竟指挥埃及重炮向埃及步兵开炮轰击达2 小时之久,使其遭受惨重损失。由于埃及部队接到的命令真假难辨,所以,一时间陷入混乱状态,指挥通信基本瘫痪,以军则乘机混水摸鱼,乱中取胜。3、以电子诱饵诱骗敌人,金蝉脱壳,声东击西
  设饵诱敌是调动敌人的一种策略手段。这里的“饵”,即对敌人有诱惑力的电子目标。以电子诱饵欺骗敌人的主要手法是:
  (1)以干扰箔条或红外诱饵诱骗敌人的探恻和制导系统。针对制导系统易受欺骗的特点,遇到红外制导武器攻击时,立即在来袭兵器的探测范围内施放红外诱饵弹。这种诱饵弹在瞬间辐射出比目标大几倍的热能,诱使“敌人”跟踪诱饵弹,真目标则趁机金蝉脱壳。例如,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突袭埃及的飞机内装有自动投放箔条和红外干扰弹的自动投放器,对付雷达制导的导弹和红外寻的导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对付雷达制导导弹,外军还研制了一种专门模拟空中目标的角反射器。这种角反射器平时处于压缩状态,发射后被压缩的环箍立即恢复成圆形,将反射面支撑开来。飞机发现雷达制导导弹的跟踪以后,立即发射出数个角反射 器,形成几个强烈反射雷达波的假目标,诱骗导弹飞向反射器,飞机乘机脱险。
  (2)以无人驾驶飞机或导弹的佯攻,诱使敌开启雷达,发射导弹,掩护主力完成突袭。首先以无人驾驶飞机进到敌导弹杀伤区活动,诱使对方打开探测雷达,并发射导弹。然后,主战飞机进入目标区完成突袭任务。例如,1982 年的贝卡空战前,以色列派出加装了雷达回波增强器的无人驾驶飞机,模拟战斗机群的进攻引诱叙军SA—6 防空导弹的搜索和制导雷达开机,乘机查明了SA—6 防空导弹的工作方式、技术参数及其部署情况,尔后大批机群临空实施突袭,只用了6 分钟,就摧毁了叙利亚苦心经营多年的19 个导弹发射阵地。
  (3)以金属角反射器模拟机场、桥梁、坦克、飞机、舰艇等目标,诱使对方把导弹和炸弹倾斜在假目标上。在远离重要战略战役目标的地方,以角反射器制造假目标,欺骗敌人的雷达探测设备和飞机导航设备,能够使敌人的轰炸机找错目标,把炸弹投在假目标上,从而保护重要的战略战役目标。这种方法,也可用来转移敌人对主要作战方向的注意力。如,诺曼底登陆前夜,盟军用大量装有角反射器的小船和大型涂铝气球,用飞机、舰炮和火箭发射偶极子反射体,模拟大规模登陆行动,结果在德军雷达荧光屏上呈现出大型舰队在飞机掩护下向布伦方向登陆的假象,把德军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布伦、加莱方向,保证了盟军在诺曼底方向登陆的突然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电子手段和其他示形手段一样,单独使用往往不易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各种示形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敌人通过目视、照相、红外、雷达监视器材搜集到的假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使欺骗效果得以强化和巩固。
  三、进攻、防御和退却中的示形佯动
  (一)进攻中的示形佯动
  进攻者奇袭手段的达成,“是以敌人犯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少有的错误为前提的”。防御者可能犯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莫过于对进攻失去警觉或对进攻方向判断失误。在进攻作战中进行示形佯动的目的就是使敌人发生这种错误。
  1、多路佯动,使敌搞不清将在何处发动进攻
  多路佯动,即在不准备采取决定性攻击行动的地域故意显示力量,其目的是迷惑敌人,使之难以断定将在何处采取进攻行动。例如,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为掩护主力在马岛北部的圣卡洛斯港地区登陆所实施的佯动就是多路佯动。①登陆前,用飞机和舰炮连续轰击马岛南部的阿军,而置马岛北部于不顾;②登陆舰向圣卡洛斯港进发时,英军两艘航空母舰及其护卫舰和驱逐舰驶向马岛南部海域,制造可能在南部的斯坦利港实施登陆的假象;③不时袭扰斯坦利港、古斯格林和福克斯湾等地的目标,使阿军的注意力集中到南面和东面;④为了进一步迷惑阿军,英军先后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佯攻性登陆;⑤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时节,对达尔文港、福克斯湾以及斯坦利港地区实施了较密集的突击,对登陆兵主力上陆地点只进行了稀疏的炮击。这一系列佯动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欺骗效果。阿军在英军的多路佯动面前迷惑不解,无法判明英军的真正意图。当英军登陆部队突然在圣卡洛斯港地区上陆时,阿军惊慌失措,无法组织有力的抵抗,使英军轻易地夺取了滩头阵地。
  2、示助攻为主攻,使敌对主要突击方向作出错误判断
  “示助为主”即把助攻方向显示力主攻方向,诱使敌人把防御重点移向助攻方向,从而减轻主攻方向的压力和负担,保障主攻方向的顺利突破。“示助为主”是进攻作战中常用的佯动措施。它与“多路佯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多路佯动”是诱使敌人在有、无(进攻行动)之间作出错误判断,“示助为主”则是诱使敌人在进攻方向的主、次之间作出错误判断。当敌人确切地知道对其发动进攻不可避免时,就要设法使其把我主要突击方向视为次要突击方向,从而作出有利于已实施突破的部署调整和火力机动。在运用这一佯
  动方法时,指挥员应选择与主攻方向的地形条件相差不大的地段作为佯攻方向,并且要把佯攻与部队的假机动、假集结、假开进结合起来。否则,就可能被敌人识破。
  3、假转火力,诱敌暴露,待敌脱离工事后给予歼灭性打击
  当敌人的防御工事比较坚固,防护能力较强,敌人钻在洞内不出来时,我火力准备难以杀伤有生力量。可相机实施火力假转移,诱敌占领阵地,然后将火力移向前沿,给占领阵地的敌人以歼灭性打击。由于假转火力已经成为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佯动方法,所以,要用好此法尤其不易。在运用中需要把握三点:①炮火准备的实施要符合本军作战原则和火力运用常规。火力假延伸前的火力急袭要打得有声有色,时间不能过短,以免被敌看出破绽。②要把火力佯动与兵力佯动结合起来。在火力假转移的同时,应以部分兵力虚张声势的佯攻相配合,造成攻击发起的假象。单纯的火力佯动难以诱敌上钩。只有兵火相济,双管齐下,才能诱敌出洞。③要善于利用敌人思维上的可乘之隙。当敌人吃第一次火力假转移的亏以后,往往想不到会接着来第二次。此时,连续实施火力假转移就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敌人连续被诱歼,心有余悸,火力延伸以后,便迟迟不敢露头。此时可以乘机发起冲击,一举突破前沿阵地。
  (二)防御中的示形佯动
  防御中的示形佯动应围绕着隐蔽防御企图、增强生存能力和提高防御的稳定性而展开。其方法主要是:
  1、设置假阵地,以假乱真,使敌弃真就假
  实践证明,在隐蔽真实防御阵地的同时,构筑假阵地,设置假目标,诱敌弃真就假,对于隐蔽防御部署,分散敌兵力火力,增大防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假阵地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四点:①假阵地、假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