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 作者:[美] 乔·卡·欧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 作者:[美] 乔·卡·欧茨-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丰富的题材,罕见的深度

  欧茨的作品题材丰富,广泛触及了美国的社会生活,细腻地描摹美国的社会,提出了美国当代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提出了整个美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欧茨有能力抓住和反映历史紧要关头的社会精神。在她的作品中,从她出生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到六七十年代的城市动乱,冷战时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越战以及后冷战时代,到今天的美国均有所反映,像《美好的花朵》更是涵盖了六代人的生活。她的虚构世界充满了暴力和悲剧。她善于描写暴力,把人们压抑在心头的恐惧与不安诉诸笔端。她笔下的许多人物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常常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情感上的弱点的牺牲品。她看上去并不像那种会撩开日常生活面纱,会在后院看出讽喻、在比喻性的露天平台上看到真正的黑暗的作家。但是,她确实是的。她独特的天才在于她准确无误地忠实地传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并把她笔下人物极其私人化的经历与更广泛的美国生活的现实相联系的能力。总的说来,欧茨侧重于反映美国中下层人的生活,尤其是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生活,善于以女性的审美视角表现对弱小人物,尤其是受尽苦难和屈辱的迷路或误入歧途的女性的命运的探索、同情和关切以及对她们精神蜕变的社会原因的探索,同时抨击美国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重压,指出当代美国妇女面临的困境,并对否定女性的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和抗议。《他们》在表现女性人物与暴力的关系的同时,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给女性造成的肉体与精神的伤害。小说抓住并反映了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精神,揭示了暴力之下隐藏的女性的悲哀与无奈。欧茨能够用晓畅明快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一个地方的情绪和人的心灵骚动狂暴的状态,把人类的体验推到一个常态的边沿,让疯狂和神秘的潮水涌进来。她宣称,通过写作或自我表达行为,个人与群体,与分享“声音”的人们,进行了交流。她的“声音”是鼓励、坚持、激情和艺术的语言。
  作家写小说,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写出自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有的小说仅仅是作家个人的体验而已,有的小说则同时可以是某一时代某一地域某一群体或阶层的人们的集体体验,有的小说则更可以同时是跨时代跨地域跨阶层的人们的体验,有的小说甚至同时可以是全人类带有普遍性的体验。欧茨与世界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前辈一样,能写出某种程度上堪称那种同时可以是跨时代跨地域跨阶层的人们的体验的小说,因而为世界各地涵盖几代的众多读者所喜爱。她把自己的精神和大众的精神系在一起,写出了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描绘出了一幅幅既可信而又有重要内涵的社会画面,具有罕见的深度和力度,其中表现出的开诚坦白、直言无畏、充满生活激情的风格,震撼人心。欧茨具有非凡而丰富的想象力。她的小说常常虚构得像真实发生的事,有时看起来甚至让人觉得比客观现实还要真实而令人信服。这是成功的想象和虚构。她以逼真的笔法描写了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现实及其中的人们的命运。今日中国社会中的某些方面和某些阶层的人们,似乎也被欧茨写进了她的小说。她的小说中的某些画面、现象或主题与当今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甚或对应性。由此可见,欧茨叙写个人体验的同时,还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状况,这就是一个杰出作家的伟大之所在。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曾经说过:欧茨在文学创作上一心一意又讲究效率,而不是匆忙地为了多产而多产;假如“女文人”这一称谓存在的话,那么在美国这个国家,她就该首先得到它。

  部部堪称力作部部可读耐读

  这套欧茨文集中收入的五部作品,部部堪称力作,部部可读又耐读。《妈妈走了》是一部坦诚的、充满激情并极其个人化的情感小说。31岁的单身女主人公走着性解放的路,经济上自己赚自己花,过得逍遥自在,从来没把母亲当回事,也从来没把自己当女儿。然而有一天,母亲暴死,令她内心产生极大的震撼。在悲痛与懊悔中,她开始反思母女关系和自己的过去,在挖掘出自己过去从未注意到的秘密的同时,竟在内心逐步培养起一种深深的爱。《大瀑布》写的是家庭危机,反映的不仅是家庭的历史,同时还有美国灰暗的过去。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个丈夫把自己新婚的妻子留在蜜月套房里,独自钻入尼亚加拉瀑布后失踪。妻子在等待丈夫回归的过程中与一位律师产生了爱情。随后引出了家庭、父母与儿女的关系,隐情、罪恶、谋杀、欺骗、诉讼、复仇……还有放射性废料。《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收入曾创作出许多20世纪美国最佳短篇小说的欧茨的16篇小说,展现了作家纵横驰骋的创造力的另一面,既有经典的鬼故事,又有令人心寒的心理恐怖小说。欧茨善于描写人心理上的阴暗面,技巧娴熟,行文很有节制,情节紧凑,层次分明,把这类小说提升成为精致的文学。《直言不讳》是欧茨的第九部非虚构作品集,收入38篇文章,其中论及的有西尔维娅·普拉斯、穆里尔·斯巴克斯、帕特里西娅·海史密斯等有争议作家,威廉·特拉弗、E。L。道克特罗、石黑一雄、迈克尔·康纳利、艾里斯·塞博尔德等各具天才的作家,勃朗特、海明威、罗威尔、拳王阿里等文化偶像,唐·德里罗和梭罗的作品。欧茨认为:散文是一种音乐,音乐创造“情绪”。她在这部文集中坦率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尤其是小说的观点,表达了对文坛和文化现象的看法。《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则是我们最后要稍加分析和欣赏的欧茨的一部力作。

  引起过轩然大波的《狐火》

  1996年,加拿大一所名叫密尔顿区高中的中学里一个十二年级男生把英语课上用到的一部小说带回家,结果引起他父亲杰克·休伊斯曼的强烈不安。休伊斯曼组织了一个名叫父母反对有伤风化教育的团体,试图禁止在学校使用这部小说。
  休伊斯曼及父母反对有伤风化教育团体的成员们向当地家庭派发了六万份长达16页的传单,以想象得到的最耸人听闻的笔调抨击此书。传单第一页以小报般的大写字母疾呼:“看看里面就会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密尔顿区高中(很快就会在你们当地高中)都在看什么书。”三页传单内页则提供了从该小说中摘出的令休伊斯曼深感冒犯的骂人脏话和思想。“该小说充其量只不过是从美国进口的廉价的性交手册罢了。传单还指责小说赞美了其中的主角的同性恋行为”。它指控校方“滥用权力把不厌其烦的性交强加给他们社区”,“教师则是在利用这种材料准备和录取受害者”。休伊斯曼及其团体在宗教力量的支持下起到了一些作用。
  校方据理力争,指出该小说适合十二年级学生,应该继续作为该校高级英语计划的一部分。专门为此争端成立的由当地教育工作者和另外一所中学管理人组成的地方评论委员会1977年初发布评判结果,裁定支持该书。
  在加拿大引起如此轩然大波的,就是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93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
  《狐火》是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纽约州北部的一个蓝领小镇上贫穷的五位白人少女组成的帮派兴衰的历史记录——一个滴血盟誓的姐妹组织的秘史。她们在一个充斥着酗酒、失业和针对女性的暴力的社区里成长。她们从未在这个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世界仿佛从来就是要诋毁她们、毁灭她们,因此五位少女结血为盟,起初是为了自我保护,共同抵御世俗社会及其压迫者。她们当众羞辱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性虐待的一个数学老师。她们痛打一个要强奸其处于青春期的侄女的男人。她们利用以性为诱饵引诱好色成性的男人上钩所得的钱财为基础共同生活。这帮少女对自己先期的得手飘飘然了,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她们要为了自豪感,为了权力,为了向世界复仇而献身。她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跟随着她们的头头急剧滑向与日俱增的暴力和不加选择的犯罪之路。数年后,她们的老大做出灾难性的报复行动使她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陷入一片混乱。然而,正是在暴力、性虐待、剥削和复仇的场景中,蕴含着这部小说最强大的力量:细腻而又令人惊讶地表现了把“狐火”帮的少女们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尤其是故事的叙述者马迪和长腿之间的纽带。小说充满激情而又无情……时而引人入胜、时而令人震惊地展现女性的愤怒、勇气和坚毅。
  小说由天文学家的助手,已人到中年的马迪·沃尔茨,通过天文学家所说的“回忆时间”的棱镜来讲述她的故事——“现在开始讲述是因为我有了合适的远视仪器”。这指的就是时间的视角。她回顾了自己身为“狐火”帮成员的岁月。作为一个青少年,马迪以一种麻木的、否定自我的方式献身于帮派。戈尔迪典型的女性化的身体掩盖了自己暴烈的、易爆发的脾气。兰娜长一头玛丽莲·梦露式头发,背着切斯特菲尔兹牌小提包。丽塔胆小如鼠,她受到的羞辱导致了“狐火”帮的第一次复仇行动。不过,首先,这是长腿·萨多夫斯基的故事,她身材苗条、极具诱人的冷艳之美,她的胆量、体力、仇恨和所受到的伤害使她成为“狐火”帮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她拥有领导的品质、令人激动的心、颠覆性的力量和真实的勇气,这使她堪称现代小说中最生动、最重要的女主人公之一。少女们不明白的是,“狐火家园”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姐妹团体的梦想。她们的头领长腿萨多夫斯基,尽管拥有她那样的才智、狡黠和理想主义,最终由于太不顾及后果——由于她那独特的“美国性”而过于盲目,必定难以成功。马迪所喜欢的长腿身上的那些品性正是使长腿盲目的品性。正如马迪所注意到的,“狐火”帮的少女从天真烂漫的无辜走向过早的犯罪,她们自己对这种转变几乎毫无察觉;她们起初是成人的受害者,极易受到成人残酷的反复无常的伤害,后来她们自己却变成了精于算计的施害者。“狐火”帮这个远离好色之徒和压迫者的避难所,其熊熊燃烧的解放的怒火显然烧得太旺太烫而难以为继。她们不断利用性交来提高赌注,发展到最后居然是一次最荒谬的暴力行动,针对一个想毁灭她们的黑社会进行最后一次悲剧性的抵抗,一个攫取100万美元的疯狂计划。这使得马迪·沃尔茨都不敢跟着去了。她成功地脱身而去。

  心里的书名是“我的哈克·费恩”

  就像塞林格在其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捕捉到了一个男少年那愤怒而离群封闭的声音那样,欧茨的《狐火》传达出了一群受虐待的少女顽强的、毫不动情的声音。她们的语言中虽然充满了污言秽语,但仍然传达得十分到位——多半以高度可信的对话来传达。
  《休斯顿邮报》把《狐火》看作是“对逼迫其最弱小的成员把法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社会的有力控诉”,并指出“小说还探讨了帮派生活的悲剧性特点以及受压迫的年轻女性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狐火》与色情或性交手册无关,虽然通过摘出其中一长串骂人脏话容易引起父母的焦虑。细心阅读可以发现,小说敏感地叙述了努力想进入一个并不关心她们的世界的少女们的挣扎和挫折。一长串骂人脏话并不能说明什么。词语如果不放入具体的上下文中就不能确定其意义。《狐火》阐明了激情的重要性,阐明了充满激情地投入的重要性……它传递的信息令人敬畏——就像欧茨那充满洞察力的理解和不断用语言来探险一样令人敬畏。欧茨的部分天才就在于她灵敏的听觉。她善于倾听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的交谈。而对于像这部书中少女帮的成员之间的谈话,确实令许多人感到不安,人们宁可对这样的少女一无所知。
  就在《狐火》在加拿大闹得不亦乐乎的20世纪90年代末,欧茨和美国首都华盛顿某中学学生们讨论《狐火》。男女学生对此小说反响积极而热烈,说它尽管置景于20世纪50年代,但对当前的生活来说仍然显得很真实,对当时青少年文化生活而言,所缺的只是毒品的泛滥。这次讨论对欧茨而言是感情上的巨大回报,令她无比兴奋。
  欧茨在为弗兰克林图书馆第一版写的专文中说过,在她创作这部小说的那几个月里,她心里的书名是“我的哈克·费恩”。“我以前从未写过在叙述上如此充满传奇性和冒险精神又直面现实的小说;我以前从未写过像日记那样重现一个故事的小说,也从未写过青少年在其中表达得如此坦白、如此诙谐、至少在我听来如此富有诗意的小说。马迪·沃尔茨,马迪猴子,我的年轻的替身,是个正直可靠的叙述者。就像哈克贝里·费恩叙述自己的故事那样,马迪会得到读者的充分信任——她说的是真话,她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一样毫不留情。小说里发出的是青少年的声音——有充足的理由对大多数成人,对一切既定制度都不信任。‘狐火’帮的马迪和她的姐妹在她们的头领长腿萨多夫斯基的魔力的感召下,凭其少年的未经检验的乐观主义——她们的‘美国性’——类似于哈克贝里·费恩。那天真烂漫的热情的品质,那过去不会给未来投上阴影的感觉,比我们拥有更悠久历史的欧洲人羡慕我们的一种品质,也是我在自己身上发现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如今在我身上似乎并不比我在马迪的年龄时弱,在许多方面与她并无多大不同。做一个‘美国人’就要感到你的生活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你只需行动。”
  欧茨的这番话自然会使读者立刻想到让她无比崇敬的马克·吐温的伟大经典,“在美国文学中空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