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6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7年第6期-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赵京华著,三联书店即将出版) 
日本“文人趣味”的由来
中田妙叶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文人”一词从中国输入日本,后来逐渐成为大多数儒者的自我定位。 
  日本江户时期的社会体制是从上到下严格的世袭制,无法像中国那样实施科举制度。所以,日本的儒者不是中国的士大夫,而只是处于武士与百姓之间的中间阶层。当时只有生于武士家庭者才能当官,所以官僚全部来源于武士阶层。为了让下层百姓能够承认并接受世袭统治制度,幕府借助朱子学说巩固体制。但是,在日本这种世袭制十分严格的社会里,儒学以“礼”为核心而阐发的“经”的思想体系,与日本现实社会很难符合。中国儒家自孔子以来形成了“为政以德”、“有德者王”的基本政治理念,它与对暴君实行“放伐”(汤放桀,武王伐纣)的思想观念有直接关系。而这种理念和“万世一系”的日本国体观完全是对立的。 
  新井白石(1657~1725)在《折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