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及黄河结冰,无数人啧啧称奇。
完颜宗望心念一闪,立即找来宋两利及杨朴,准备表扬,毕竟能让黄河冰封,何等了不得,其将功劳全让给宋两利,宋国必定更恨他,如此一来其归宋机会将越来越少,终能让金国永久所用。
完颜宗望将宋两利台至法坛高台,向手下宣布,道:“今夜能破黄河岸,小神童功劳最大,其能施法让黄河结冰,天下唯他一人,故本帅特地表扬,并封他为小圣王、小国师,诸位且得恭敬对待之。”
虽然宋两利是汉人,但其能让黄河冰封之法力,仍让金军感到不可思议,且忌讳于心,已将其比拟为极乐圣王,且神格化,故喊声连天,气势不凡。
宋两利受宠若惊,干笑道:“哪有此大功劳?只是老天助阵而已!”
完颜宗望道:“能时常让老天助阵,亦是顶了不起功夫,‘小圣王’名衔,非你莫属了;待日后班师回朝,必请吾皇太宗正式策封阁下方是。”
宋两利道:“此乃日后之事,日后再说,唯现在攻下虎威桥,仍有龙腾桥势力未除,元帅得一鼓作气再攻之,想必更能建功。”
完颜宗望笑道:“是极,小神童料事如神,自必跟进!”转向杨朴:“军师以为如何?”
杨朴道:“乘胜追击,理所当然,且龙腾桥相距不远,自可相互支援,应无其他变局才对。”
完颜宗望同意此说法,遂召来余都姑,二次授旗,要他再立战功,余都姑当然愿意,领得大军直扑而去。
那龙腾桥守将何灌原和梁方平同路,皆以装样作战,当时若非宋两利助阵,他早弃甲而逃,此时风闻宋两利倒戈,且破去方虚默阵势,更让其惧意者乃是宋两利竟能让黄河结冰,如此神力,岂是人力所能抵挡?在闻知金军已至,而种师道大军未到,他怎敢试金军锋芒?
登时未战而退,江山平白拱手让人。
余都姑攻来毫不费吹灰之力,终讨回面子。
完颜宗望并未因此满足,在一鼓作气下,登又下令攻往汴京城,以收震慑奇效。
宋两利想及距京城已不远,迟早逼徽宗赵佶下台,心愿渐可达成,竟然舒爽开来,他甚至赶往大军前头助阵,以防方虚默等人设下陷阱。
此时宋两利心头似若大军统帅,能调遣数十万军,为己所用,那是何等风光局面?
杨朴亦想早日破城,迫徽宗下台,故未阻止爱儿在前引军作战,毕竟苦等二十余年,愿望将渐渐实现,心头亦升起奇异期盼快感,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金军直往汴京城逼近,沿路无人敢挡,其势如虹,霸劲已极。
黄河被攻破消息传回京城,全国皆惊。
那童贯更是心怯胆裂,见得方虚默逃回京城,随即找其询问状况,方虚默道:“若非中了小妖道妖法,自可守得了黄河岸!”
童贯道:“我只想知金军是否数十万大军,且已攻破黄河天险,长驱而来?”
方虚默道:“哪来攻破?只是黄河突然结冰,失去屏障罢了!”
童贯急道:“这些暂时不管,金国当真有数十万大军?”
方虚默道:“若无此数,我岂会回京另布新阵以抗?最好也把张天师等人找来抗敌,此是两国作战,光靠茅山一派,是挡不了!”
童贯闻及金军果然人多势众,双腿已软,喃喃说道:“他们当真忘恩负义,不顾盟约么?”
方虚默道:“番人怎有信用?宋国当全力相抗方是!”
童贯道:“是该全力相抗,却也得交给钦宗赵桓,我乃属太上皇道召皇帝,不宜胡乱越权了!”
方虚默一愣:“赵佶已禅位?!”
童贯道:“不错,现在皆以钦宗为主,他可对我等多少有偏见,且太常少卿李纲又受重用,我等老啦,得陪在太上皇身边,不管世事了。”
方虚默道:“你们想离京避险?”
童贯道:“这不是逃难,只是新君初上,总该给他表现,我等避开也有好处,国师可愿随行?”
方虚默暗忖,既是钦宗当国,那太上皇等于失势,何况近日外头请诛六贼声音不断,这童贯亦是六贼之一,迟早要断头,何需跟他豁去?道:“我乃一国国师,总得为大宋尽力,你可随太上皇避难,我却不能走。”
童贯道:“如此也好,毕竟太上皇离京,总能替大宋分担点风险,万一……”下句“万一钦宗有个三长两短”则犯了忌讳,不敢说出,遂改口道:“万一有了状况,太上皇亦可调兵回师救助,自是两全其美之计。”
方虚默未置可否,道:“将军去吧!我等还得布阵以对!”童贯为保性命,匆匆而去。
方虚默并未闲着,心想自己不便前去找张天师,且派手下前去传消息,并说明他乃到过前线,且知敌军及小妖道伎俩,照张天师以大局为重之心态下,必会前来洽商,他可保住颜面。
童贯甚快赶至龙德宫,并将状况禀明。
赵佶闻得消息,登现怒意:“这个小神童胆敢背叛朕,助金军破黄河天险?可恶可恶,自该修理!”他一向把宋两利视若仙童左右手,怎肯接受背叛一事。然却忘了亲自下旨通缉,将人逼走一事。
童贯暗诧,赵佶不理数十万大军,却只在乎小妖道宋两利,倒是出乎意料之外,道:
“宋两利是该杀,但情势乱糟糟,皇上应先避险为要。”
赵佶冷道:“我乃长生帝君下凡,何惧凡间小事?金军敢来,待我施法破他们便是,岂有逃走之理?”
童贯道:“那是皇上法力恢复时可用,如今皇上法力仍未恢复,当然不能任意与人相抗,臣知南方有座神霄宝殿,金身放光,皇上自可前往参拜,以恢复神通。”
赵佶目光一亮:“当真?!”
童贯目的只在骗赵佶南行,其实神像放光之伎俩,甚容易可伪造,他自无惧被拆穿,道:“正有此事!”
赵佶恍然:“原来长生大帝君避到那儿显灵,难怪朕如何参修,总未能上身,是该去瞧瞧!毕竟张虚白说朕太过奢靡,朕都改过,却未再感应长生帝君,自有原因。”
童贯计策已成,暗喜于心,道:“皇上,事不宜迟,得尽快出发!”
赵佶道:“是要快些!去通知我儿钦宗前来,朕要向他说明状况!呃对了!日后要以‘帝君’称之,朕已是太上皇,且晋升神霄长生大帝君,不但管凡界,也管仙界,不能和钦宗混为一谈!”
童贯拱手拜礼:“是,帝君指点极是!”
赵佶满意一笑:“那朕今后也得改称‘本尊’了,毕竟小神童说过‘本尊’乃‘本尊天神’之意,朕查过佛道经典,竟也有所记载,即为最高神之意,妙哉。”
童贯再次拜礼:“帝君所言极是,属下恭祝帝君早日修得无边法力!”
赵佶满心高兴。毕竟神佛灵异之事,原即存在神秘莫测情境,赵佶虽修得书画样样精通,然在刘混康指点于艮山加高后,终生龙子,他已信得世上确有灵法,后又经林灵素加油添醋,哄得赵佶自以为天神下凡,在此自我催眠,且已达中年性命攸关下,赵佶更深信确有天神转世之说,竟宁可放弃皇帝职位,而选择掌管天人双界之神霄长生大帝君,进而被利用而不自知。
赵佶仍满怀希望,喃喃念着:“只要找到南方显灵神殿,一切法力自可恢复,待回头助我儿便是!”窃喜不断,随即盘坐下来,双手结手印,以修正果。
不久,钦宗赵桓匆匆赶来,他虽继位为帝,然对父亲仍甚尊敬,拜礼后,急道:“太上皇您要离京?!那可万万不得,毕竟太上皇一走,必让众军及百姓以为您逃命去了,后果堪虑!”
赵佶冷道:“谁说本帝君逃命去了?我乃前去南方找寻灵身天神,待找到后再回来助你,真是瞎猜!”
赵桓道:“可是百姓必如此想,此对皇朝伤害甚深。且太常少卿李纲亦极力反对太上皇南幸!”
赵佶斥道:“又是那个李纲?他只懂得蛮干,哪知仙神之道?别老是听他的,你也该有点主见才行!”
赵桓道:“孩儿是想齐众兵力,和金国一决死战,以护天下。”
赵佶道:“那正好,我若离开,你自可放手去做!我且要将你皇弟赵楷带在身边,免得你瞻前顾后。”
赵桓心知自己继位,对郓王赵楷多少刺激,且他留在身边,实有顾忌,既然父亲要将他带离京城,自己的确可放手一搏,遂道:“如若太上皇去意已坚,总得找个理由向百姓交代,否则京城惊动非大宋之福。”
赵佶道:“到南方神霄宝殿,还要什么理由?找个烧香祈福理由,不也天下太平?”
赵桓目光一亮,道:“烧香祈福,确是好理由,孩儿这就前去下诏,以平天下疑虑。”
赵佶道:“快去快去!”
赵桓道:“另有一事;外头百姓恨极‘六贼’,恐欲诛之而后始畅快……”
赵佶道:“你也想诛之?可知太祖曾发过毒誓,立下遗言,大臣除了逆谋叛国之罪外,决不可诛之,顶多放逐边疆了事,你现在胡来,岂非背了祖训,且坏了朝臣和谐,当三思而后行。”
赵桓一时不语,毕竟当年母亲被封皇后时,的确遭受不少阻力,尤其太监为权斗争,母亲差点被废,此事怎敢忘记,然父皇仍护着童贯等人,看来得另谋他法了。
赵佶道:“蔡京、王黼等人,或做的过分些,但诛杀大臣之名,毋需揽在身上,放逐他们,是生是死,全是天注定,毕竟一切交予上天处理,乃上上之策。”
赵桓道:“孩儿受教了!”见父亲去意已坚,不再强留,随即告退,不久拟得诏书,公布天下,其诏书写着:。
“恭奉道君玉音,比以忧勤感疾,祷于太清,旋日康复,方宴处琳馆(道观),靡有万机之繁,可以躬伸报谢,今春就贞元节前,择日诣毫州太清宫烧香。朕只奉睿训,其令有司前期戒具,供顿储亿,毋或不虔。”
诏书虽说明太上皇将往毫州烧香祈福,然百姓怎敢信其真?但觉皇族皆已先行落跑,百姓小命岂能保?于是乘夜摸黑,又逃去泰半,京城更显空荡。
太上皇开溜一事既已传开,忠贞臣子个个诧愕,登时谏言不断,钦宗赵桓却避不见客,只传话表示太上皇只是去烧香,碍不了事。
那童贯自知十万火急,怎敢一刻待在京城,立即奏请赵佶,趁着暗夜整装南逃。
赵佶却不愿暗夜开溜,有失颜面,仍熬到黎明,择得吉时方走人,同行者除了太上皇后、嫔妃、宫女太监外,另有童贯、高俅、蔡攸等人。而那鱼景红早知赵佶失势,怎肯跟他前去?童贯亦变成落水狗,人人喊打,自靠不住,更不能跟他,几番思考后,终避不见面,决心另寻如意郎君为是。
蔡攸当知情势,纵使钦宗当朝,恐亦难挡金军,何况外头请诛六贼不断,父亲迟早遭殃,且据侧面消息传来,父亲似比自己更早一步逃离京城,如此更形不妙,群众若寻父亲不着,岂非将另觅对象?自己势必成为目标,故暂离京城,方为上上之策。
高俅除了倚靠赵佶外,他还能倚靠谁?一副忠贞狗奴才,粘着赵佶不放,以保性命。
至于童贯亦知局势,不但怂恿赵佶南逃,他且调集两万捷胜军以护驾,心想有此两万军护守,自可保全实力及性命,而那捷胜军全是童贯心腹,自无叛变可能。
然二万余军南逃,声势何其浩荡,登被一些忠贞烈士得知,立即引领群众追堵而来,而那州桥守卫姓李名胜,虽是小小头领,却以李氏同宗,自认为是李纲手下,当有一股傻气,竟然敢挡太上皇,跪地祈求太上皇莫要出京,应以京城共存亡。
赵佶闻得消息,甚为不悦,冷道:“本帝君乃前往南方神殿祭拜,又非逃难,怎一堆死脑筋家伙,老是转不过来!”
童贯为抢时间,立即说道:“臣立刻前去处理,毕竟误了时辰,甚是不吉!”
赵佶颔首:“时辰为要,不得耽误!”童贯立即策马向前,见得李胜只不过年轻小头领,登喝道:“大胆!敢挡太上皇御驾,难道不怕杀头?”
李胜道:“杀头事小,太上皇开溜事大。”仍跪地不起。
童贯更怒:“谁敢说太上皇开溜?妖言惑众么?来人,拿下他!”捷胜军应是,立即奔来十数人,想逮李胜。
在旁诸人见状甚是不服,斥道:“阉贼还想作怪么?”有人捺之不了,石块、暗器飞砸过来,童贯大骇,若非学得武功,凌空劈落暗器,必定被砸得满头包。尽管如此,却狼狈得差点滚落马背,气得他七窍生烟,怒喝道:“反了反了,竟敢偷袭朝廷大将军,来人,全部拿下!”
捷胜军应是,又冲来十数人,已和群众大打出手。
然群情激动,捷胜军竟然招架不了,被揍得鼻青眼肿。后头更有无数吆喝者。
童贯但觉若不立即突围,待正规大军一到,恐无法走脱,登时狠下心,怒道:“敢挡御驾,死路一条!弓箭手,给我射!”
弓箭手乍愣,毕竟禁军亦是自家人,如此岂非自相贱杀?
童贯怒道:“犹豫什么?太上皇远比皇上尊高,难道也可以挡驾么?”抓来长枪,猛往禁军射去,当场射死一人。
李胜诧道:“你也敢诛杀同袍?!我跟你拼了!”抽出大刀,强势扑杀而去。其他手下见状,亦奋不顾身抢攻。
童贯惧于事态扩大,登时下令:“快射!否则以抗命罪砍头!”
弓箭手无奈,挽弓而射,终自相残杀。
李胜只是小头领,武功不佳,怎能斗得两万兵,且童贯又退躲兵阵中,根本沾其衣角不着,已被射中十余箭,临死前仍冷斥:“阉贼当道,迟早必亡!”说完倒地不起。
童贯怕事态扩大,喝令快攻,利箭射死数百人,群众不敢再挡驾,纷纷退去。童贯乘机下令全速前行,终能赶在另一波大军到来之前,逃离京城。
然其诛杀同袍消息传开,更让众人发指,诛六贼之说再次鼎沸。
郓王赵楷更是痛恨六贼,已和苏小凤同去找得太常少卿李纲,三人一并前往御书房,想找钦宗赵桓谈诛六贼一事。
钦宗乍见赵楷,诧道:“你未跟随父皇前往南京?”
赵楷道:“父皇走的快,我来不及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