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 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乐大典 3-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良斋许与不甚严,而评论元成,斯言不浮也!元成官爵不显于时,事业不著于天下,而徒见于文。如玉有白虹,珠有五色,虽掩于瓦砾,汨于泥沙,终不可夺其光彩!使天假以年,阅义理益精,更世故益多,而策天下事益熟,可以不朽者,讵止于是哉!方今人物眇然,士大夫劲特自立者盖少,故某读元成之文,叹息以悲。《王迈跋》:三孔先生,曰文仲经父,曰武仲常父,曰平仲毅父。元佑间,是与二苏齐名。当时黄太史有“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之句。其居乡,则与原父贡父相后先。今虽庸人孺子,皆知其有“二刘”“三孔”也。兄弟俱进士高第,经父举贤良方正,对策,极陈新法之害,直声尤凛然。至厉名节,博学工词章,则有未易伯仲者。若历官出处,大概实录载之许独其文世所见者,惟毅父《续世说》《珩璜论诗戏》凡三集。旧所称经文集五十卷,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百馀卷,与毅父他文,今皆不复传。迈来清江,敬拜祠像,亟访其后。既寥落无闻,家集又往往散逸。宜搜旁索,日缉月缀,始得一千八是馀篇,属教授许成之新蕲春知监徐得之编次,且属新广东帅幕刘性之新、分宁知县徐筠、清江主簿鲁焕校定。迈亦时自寓目于其间,既成,厘为上中下三帙,合四十卷。少传大丞相益国周公冠之以序。于是一家遗文,一郡阙事,得以粗举。夫士君子之立言,其传与不传,盖有幸不幸,未遽以存亡显晦为能否工拙也!况三先生名声卓卓,自不保掩。奚待文而后见?而迈窃有意于此,盖亦徒好其文,欲因是以取重于时哉!前辈之风流酝藉,日以泯没,凡可按以窥寻想像其万一者,幸未百年,尚可访求,而卒置之,则未免慊然于中。此迈之所以拳拳也。卷数比旧所称殊不类,度多阙遗,且虽参订,终不无舛误。惧复散亡。乃锓诸梓。有志于是者,幸竟成之。庆元五年四月望,朝奉大夫权发遣临江军兼管内劝农营田事濡须王迈谨识。
  【黄文献公集】
  《读清江集》:元佑儒臣焕星斗,后有作者非其偶。二龙三凤何缤绘,况乃渊源鲁中叟。适从尘编识英爽,想见世泽遗忠厚。长公平生二三策,太庭披腹惊群后。风流班班仲与季,茅茨来椽绝丹黝。独追古昔寓阳秋,稍抉庇瘕到琼玖。却蟠馀力归赋味,古硬清圆无不有。爰初人文启河洛,下逮百氏分户牖。空言可托匪末艺,巨笔待援须好手。典刑木坠乃至今,吾生已幸何云后。青灯照夜雨夜线,奥论微辞烦击剖。追慕政复惭捧心,赞美胡能付钳口。从游起死不敢期,党挹残膏注空朽。
  西溪集
  【文献通考】
  《西溪集》:沈进十卷,姚令威二百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钱塘沈进文通撰。初以郊社斋郎举进士第一。执政谓已宦者不应先多士,遂居其次。实皇佑元年,自是为故事。文通吏事精明强敏,为杭州、开封府,皆有能名。从容闲暇,夙兴治事,及午而毕。卒时年四十馀。其孙晦元用,宣和中,亦魁天下。
  【叶水心集】
  《西溪集序》初,完颜亮来寇。举朝上下,无不丧胆。直云虏百万何可当?惟有退走尔!独姚公令威,抗论沮止。谓:今八月岁入翼,明年七月入轸。又其行在已巳者,东南屏蔽也。又推算太乙荧或所次,皆贼必灭之兆。未几,亮果自毙,江淮复安。余尝叹国不可无智士,不智于人,当智于天。方是时,姚公策我能必胜者,智于天也。公著书二百卷。古今同异,无不该括,岂独智于天哉!惜其盛壮不预采录,晚始召对殿中,忽感风眩而死。悲夫!予不及识公,而与其子仅从同僚,从孙以公《西溪集丛语》遗余。其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长短皆绝去尖巧,乃全造古律,盖加于作者一等矣。至以易“肥逐”为“飞遁”,引注说文不若是心介,以辨孟子不若恝,尤非予寡见浅闻所能到也。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改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予既不学,又不得见如公者而师之,徒掩卷追想于百年之外尔。
  长兴集
  【文献通考】
  《长典集》四十一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沈括存中撰。括于文通为叔,而年少于文通。世传文通常称括叔。今四朝史本传以为从弟者,非也。文通之父扶,扶之父同。括之父曰周,皆以进士起家,官皆至太常少卿。王荆公志周与文通墓,及辽志其伯父振之墓,可改。括坐永乐事贬,晚居京口,自号梦溪翁。自叙甚详云。山谷黄氏曰:沈存中博极群书,至于《左氏春秋传》班固《汉书》,取之,左右逢其原。贞笃学之士也。
  云巢集
  【文献通考】
  《云巢集》:陈氏曰:审官西院主簿沈辽睿达撰。进亲弟也。以兄,任为京官。坐法流贬。事见《挥尘录》。自永徙池,筑室齐山,号云巢,竟不复起。以文三集刊于括苍,号三沈集。其次序如此。
  【云巢集】
  《杨冠乡序》:右真应先生赵应之文。公衢人,云谷之适孙,操履文章,俱有前人典刑。酝藉风流,盖今奇士也。平时重然诺,宾客从游,未始轻许可。惟某辱公知为最深。年未冠,登公之门,公即许为文字交。终始十年,一饭不相舍。探禹冗、浮沅湘、方舟顺流,历江淮而遍吴楚,寻幽吊古。一觞一咏,无不与之俱。以是得公诗文为多。乾道初,别公游淮,文字散逸兵间。既归,未暖席,公赴玉楼召。遗藁为好事者取去。求之了不可得。后八年,于公经行之地,得其诗文若干,厘为十卷,授其子季皋。季皋念其得之之艰,重加编次,以广其传,俾后世知有所谓真应先生者,庶不辜所期。云巢,公故隐,因以名集云。淳熙改元莫春二十有四日。
  苏魏公集
  【文献通考】
  《苏魏公集》:七十二卷。
  陈氏曰:丞相魏国公温陵苏颂子容撰。绅之子也。绅在两禁,人称其险波,而颂器局阔厚,未尝与人较短长。其为相,在元佑末。大臣奏事多禀宣仁,独颂必以白哲庙,其后免于迁谪,盖上以为识君臣之礼故也。年逾八十,薨于建中靖国之初。自草遗表,却医屏药,死生之际了然。集前后序,汪藻、周必大撰。
  【苏魏公集】
  《汪藻序》:所贵于文者,以能明当世之务,达群伦之情,使千载之下读之者如出乎其时,如见其人也。若夫善立言者不然,文虽同乎人,而其所以为文,有非人之所得而同者。《孟子》七篇之书,叙战国诸侯之事,与夫梁齐君臣之语,其辞极于辨博,若无以异乎战国之文也;杨子之书数万言,言秦汉之际为最详,简雅而闳深,若无以异乎西汉之文也。至其推性命之隐,发天人之微,粹然一归于正,使学者师用,比之六经,则当时所谓仪秦犀首谷永杜钦辈,岂惟无以望其门墙,殆冠屡之不侔也!宋兴百馀年,文章之变,屡矣!杨文公倡之于前,欧阳文忠公继之于后,至元丰元佑间,斯文几于古而无遗恨矣!盖吾宋极盛之时也。于是大丞相魏国苏公出焉,以博学洽闻,名重天下者五十馀年。卒用儒宗位宰相,一时高文犬册,悉出其手。故自熙宁以来,国家大号令、朝廷大议论,莫不于公文见之。然公事四帝,以名节始终,其见于文者,岂空言哉!论政之得失,则开陈反复,而极于忠;论民之利病,则援据该详,而本于恕。有所不言则已,既言于上矣,举天下荣辱是非,莫能移其所守。可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也!若其讲明经术之要,练达朝廷之仪,下至百家九流律历方技之书,无不探其源,综其妙者,在公特馀事耳。此所以一话言、一章句、皆足以垂世立教,革浇浮而已偷薄,与轲雄之书百世相望,而非当时翰墨名家者所能仿佛也!公元丰中,受诏为《华夷鲁卫录》,书成,序之以献。神宗读之曰:序卦文也。今改其书,信然!则公之他文可知矣。公殁四十年。公之子携始克集公遗文,得诗若干,内外制若干,表奏章疏志铭杂说若干,使藻与观焉。藻少习公文,以不获拜公为恨者也。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苏氏。绍兴九年三月十五日,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汪藻序。
  【周必大序】
  至和嘉佑中,文章尔雅,议论正平,本朝盛极时也;一变而至熙宁、元丰,以经术相高,以才能相尚,回视前日,不无醇疵之辨焉;再变而至元佑,虽辟专门之学,开众正之路,然议不齐,由兹而起;又一变为绍圣、元符,则势有所激矣。盖五十六年之间,士风学术,无虑四变。得于此,必失于彼;用于前,必黜于后。一时豪杰之士有不能免,况馀人乎!若乃上为人主所信,中不为用事者所疑,下常见重于正论,惟丞相苏公为然。方仁宗右文,公在馆阁者九年;英宗责实,公首预监司省府之选;神宗励精,公则掌制尹京,出藩入从,眷奖尤渥;厥后大用于宣仁垂帘之际,荣归于泰陵亲政之日。历事四朝,始终全德,独为儒学之宗。呜呼!盛哉!平生著述凡若干卷,翰林汪公彦章为之序。某尝得善本于丞相曾孙,适显谟阁直学士张侯几仲出守当涂,欣慕前哲,欲刻之学官,布之四方,使来者有所矜式,其用心可谓广矣!故以遗之而纪于后。淳熙十二年十月一日,东里周必大谨记。
  辋川集
  【文献通考】
  《辋川集》五卷。
  晁氏曰:皇朝吕大忠,字晋伯,蓝田人。汲公之兄。皇佑中进士,除检详枢密院吏房文字,为河北转运判官,累迁宝文阁直学士,三帅秦凤。晋伯博极群书,为文尚理致,有益于用,章奏皆亲为文。
  诚德集
  【文献通考】
  《诚德集》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吕大钧,字和叔,嘉佑二年中进士第。大防仲弟也。终于宣义郎延路漕司属官,师张厚之,赡学博文,无所不该。其文非义理不发。
  玉溪集
  【文献通考】
  《玉溪集》二十五卷。《玉溪别集》十卷。
  晁氏曰:皇朝吕大临,字与叔,汲公季弟也。登进士第。尝历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从程正叔、张厚之学。通六经,尤精于《礼》。解《中庸》《大学》等篇行于世。尝赋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辞类相如始近俳。独倚圣门无一事,愿同回也日心斋。正叔可之。《朱子语录》曰:吕与叔文集,煞有好处。他文字极是实,说得好处,如千兵万马,饱满伉壮。
  傅献简集
  【文献通考】
  《傅献简集》七卷。
  陈氏曰:中书侍郎献简公河阳传尧俞钦之撰。
  赤城集
  【文献通考】
  《赤城集》十卷。
  陈氏曰:两浙提刑宁海罗适正之撰。治平二年进士,学于四明楼郁。为吏健敏,颇为苏子瞻、刘贡父诸公所知。台士有闻于世,自适始也。
  西塘集
  【文献通考】
  《西塘集》二十卷。
  陈氏曰:监安上门三山郑侠介夫撰。治平四年中甲科,小臣上言人所不敢言,上为之感动,略施行其言,不惟不怒而已。既而竟堕深谴,良田吕惠卿欲倾王安石,而侠与安国游从厚善,遂起狱并陷之。侠既得罪,新法遂不罢,而本朝之祸本成矣。小人勿用之戒,可不畏哉!安石亲惠卿而疏侠,岂惟误国,亦以危身。后之君子可以监之。
  【西塘集】
  《黄祖舜序》:祖舜为儿童时,已闻邑有郑先生之贤,而未识也。既冠预乡贡,始获谒公而谢之,亲承诱诲,因目前辈老成之风,实政和丙申岁也。其年如京师,又八年窃第东还,则公亡矣。已而从陈直讲国材游,乃闻公出处之详,且得公所为《大度居士自叙》而读之,有曰:幽暗阒寂,此正祗鬼着眼处,是以不自欺于方寸。由是知公平居克己,不愧屋漏,其学一本于诚而已。抑尝验公之所言所行,与夫居乡党,处患难,无一不合于道也。盖有所本而然。初,公在金陵以《咏雪》诗见赏王荆公,遂游其门。及言新法不便于民,始获谴怒。公终不肯诡随,持论益坚。其笃道有守如此;与王安国议论素合。公坐封事狱,株连及之。独能慷慨发言,使友人不敢匿其亲而有隐。其信义服人如此。自为小官,极口论大利害,虽死不顾。两遭窜贬,颠跌艰厄,初无惨沮之容。卜筑岭外,若将终身焉,则其在困穷,不改其操矣;晚岁逢恩南还,徜徉里,意趣超然,至于疾病易箦,了无遗恨,尚能哦诗,有“身如过鸟在云边”之句,则又不惑于死生之际矣。公之始末,既见于此。声名虽暴于一时,道业不显于当世,君子惜之。若乃发为词章,虽数千万言,特公之馀事耳。公之生平著述,类多散逸。公之孙嘉正毫联缕缉,仅得十之三四,其孜孜孝诚,不忍遗坠之意可尚也。学者傥能由斯文以究先生之学之守,诚可为末俗无特操者之戒云。先生讳侠,字介夫。西塘,盖其所居之地名也。隆典二年十月朔日,檗山黄祖舜序。《元孙郑元清跋》先大父隆兴甲申守盱江,以行藏高大父教授朝奉西塘遗文叙缉成编,蒙乡枢大资黄公为之序,遂刊置公府。今四十七年矣。乾道丁亥,简肃侍郎林公出镇九江,就集中删其代人作者,又录高大父之言行附于末,锓板郡斋。淳熙改元,太师左丞相史公出帅乡邦,复取斯集,亲为题跋而刊之,皆以大资黄公所为序冠之篇首。嘉定庚午,元清备数金陵酒掾,因思盱江所刊之本,欲见之而未能致。一日,会同官府判郑秘阁忽谓于郡侯张寺簿有畴昔之好,特为贻书及之。未几,果得旧本。开卷敬诵,其他篇秩不紊颠末,但其序已不复存,得非岁久而遂亡之耶?元清敬取箧中所藏副本缮写,命工镂之,亟附便邮,还置盱江书库,以补集中之脱简云。三月二十一日,元孙承议郎充提领建康府户部瞻军酒库所主管文字赐绯鱼袋元清拜手谨书。《涪父及翁跋》:士自一命以直,官无高卑,皆有天下国家之责,策名委质,臣后归田乞骸。臣肯此身本是报国之物,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若自有区区之躬,则必无蹇蹇之节。知乎此,则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闻道夕死,致命遂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