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如我。无谁可诉只书空。
【建武志】
奉统府命入溪洞斡事:山叶萧萧天气秋,旆旗重过旧溪州。望尘纳叹生蛮口,越境趋风老洞酋。太史占星期破贼,佳人闻鹊祝封侯,莫嫌此后南疆阔。时鲸鱼海岸头。《秦越人洞中咏》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清齐将入时,戴星兼抱松。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锺。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低碍更附身,渐远昼夜同。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
【苏东坡集】
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洞之石壁。明日至峡州,吏又至,意若未足,乃复以此授之:子任曰:三绝句、老泉及东坡、子由、各一也。按《南行集》,老泉诗云: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寒溪冷欲水,天寒二子若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子由诗云:昔年有迁客,携手醉嵌岩。去我岁已百,游人忽复三。
一迳远山翠,萦纡似去蛇。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叹息烟云老,追思岁月遐。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相逢衣画草,环坐髻应坐髟。灶突依岩黑,樽就石洼。鸿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此事今安有,遗纵我独嗟。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李义山集】
《洞下道》:客梦华鲸破,晓辞祗树园,泄云分叠山献,落叶见寒猿。湍减溪饶石,崖倾洞有门。身非徐孺子,茂宰似陈蕃。
【张舜民画慢集】
徐刚中,醴陵少府于山中寻出一洞,有铭曰虬渊,自然六室奇怪,求诗以纪之,醴陵多丁氏,令威之后云:重重翠条蔽溪湾,石烂松枯不记年,但见桃花浮绿水,有时独鹤下青田。自然六室流锺乳,别隐三阶出洞天。身在故乡人不识,禾氏应徐令是丁仙。
【诗海绘章】
洪洞春步二首:洪洞春意水边来,杨柳何人着行栽,逐客欲行犹爱惜,回头更见杏花开。寻常乘兴弄清流,更有轻云左右浮,万里好风相信否,更随孤鹭落苍洲。
【廉文靖公集】
予凿一洞,志道馆宾以诗贺,因用韵言意,非韵题也。此生惴栗绍清贫,泛重时贤教古人。海内蹄航空阅世,岩中穴洞拟藏春,居安本自心君泰,理会方知玄化神。便号鸿蒙潜拙懒,更期诗礼嗣良臣。
【答录与权诗集】
《洞中歌》:山中道士来天津。霞为鹤毛敝云为巾。潜居士室著道论,丹炉茶灶常相亲。心如皎月照秋水,苍髯短发颜生春。辞栗不让伯夷饿,箪瓢有似颜渊贫,尔来雪落满空谷,洞门静掩傍无邻。炊烟久绝釜杨尘,箫然安坐双眉伸。一生坎坷长苦辛,东道主者知何人。
【星源志】
《朱松题洞》:雨过薰风吹面凉,芒鞋终日水云乡。可怜尘绪萦人久,赖有仙源引兴长。山鸟无心时自语,林花有意解留香。春醪不惜杖头费,渴似虹霓饮练光。《题通元洞》:绀宇参差群玉府,人环隔绝列仙都。六丁神力开岩洞,五岳真形入画图。依旧标金玉简,居然表里映水壶。我来登览忘归步,惟恐王乔下为凫。奇峰四立极嵯峨,下有云房拶薜萝。桂树淹留应岁久,桃花烂熳正春和,闲寻谷口仙人鹿,不为山阴道士鹅。处处清泉堪洗髓,玉京底用更鸣珂。
【张伯雨诗】
《游灵鹫诸山洞》:碎此空青宝,纳彼黄金龛。水流澹无与,石色终怀惭。显途让群移,幽罅恣穷探。红泉浸短草,翠雨淋长聃。灵运久成佛,妙语将淮参。援公亦自慰,复聆胜士谈。前旌罔两避,后乘木骖。周旋蚁封中,丘垤皆精篮。菜肚乃知足。为目庸非贪。惟南专一壑。归以投吴簪。
【国朝谢肃密庵诗蒿】
《题月山赤水洞天》:云北云南山万盘,仙人宫阙俯山赞山元。睛峰落影半天碧,雪瀑飞花六月寒。白日双鸾翔玉宇,长年一虎卧瑶坛。桃花莫使春光老,迟我归来转大还。
【宋史浩贸阝峰真隐谩录】
洞天词《水龙吟》:翠空缥缈虚无,唯海上蓬瀛好。琼瑶宫阙,叶珠台榭,玲珑缭绕。弱水沉冥,瑞云遮隔,几人鲁到。四明中,自有神仙洞府,烟霞里,知多少。堪笑当年狂客,爱休官,何须入道。婆娑绿发垂肩,著甚黄冠乌帽,花底金船,月边玉局,尽能迟老。待丹成九转,飘然驾鹤,却游三岛。《永遇乐》:鄞有壶天,景传图画,声著海县。四面攒峰,皆七十二,各在窗中见。祥云拥蔽,飞泉缭绕。咫尺似天涯远。如今向,仙家觅得,挈来十洲东畔。虚无缥缈,逢莱方丈,所喜只居隔岸。羽巾宪垂珠,琼车织翠,长是陪嘉宴。豺狼远迹,风波不作,日月御轮须缓。且御杯,称贤乐圣,度兹岁晚。《南浦》:一箭舜弦风,向晓来轻寒,初报麦秀。蝶股歇花须,韶光老,莺声倦闻呼友。池塘暗绿,数竿粉节,天然瘦。对兹美酒,清歌妙,一曲千锺芳酒。谁知别是壶中,缭画阁朱栏,烟谷云岫,三岛十洲东,青霄上,神功幻成岩窦。瑶台阆苑,翠旌羽葆频相就,世凡洗断,教乌兔迟迟飞走。《夜合花》:三岛烟霞,十洲风月,四明古号仙乡。萦纡雉堞,中涵一片湖光。远岸异卉奇芳,跨虹桥,隐映垂杨。玉楼珠阁,水帘卷起,无限红妆。龙舟两两飞杨,见飘翻绣旗,歌杂笙簧。清樽满泛,休辞饮到斜阳。直须尽腊荧煌。况夜深不阻城隍。且拚沉醉,归途便教,彻晓何妨?《迎仙客》:瑞云绕,四片忽好,何须隔水寻蓬岛。日常晓,春不老,玉蕊楼台,果是无尘到。没智巧,没华妙,个中只喜风波少。青樽倒朱颜笑,回首行人犹在长安道。
洪洞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周春秋时杨侯国也。汉置杨县,属河东郡,后汉因之,三国魏,属平阳郡,晋因之。元魏改属永安郡,隋开皇三年罢郡,改属晋州。炀帝初改州为临汾郡,县属焉。义宁二年,改为洪洞县,取县北有故洪洞镇为名。唐武德元年,析洪洞临汾置西河县。贞观十七年,省,入临汾。宋熙宁五年,省赵城县为镇,入洪洞,属晋州平阳郡,建雄军节度。金属平阳府。元仍其旧。本朝因之详见平阳府下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三千八十二
卷之一万三千八十二
一送动
动 静
【易】
系辞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注曰:动者,阳之常。静者,阴之常。刚柔者,易中卦爻阴阳之称也。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注曰:乾坤各有动静,于其四德见之,静体而动用,静别而动交也。
【庄子】
《天道篇》: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亢仓子】
《训道篇》:有不可以应事者也。内静而外动,其动而难静。谓外见利贪而逐之,愈得愈贪,故身劳而难静。
【西汉书】
《曹参传》:延年之治动,黄次公之治静。
【尹和靖言行录】
论动静之际,闻寺僧撞钟。和静曰:说着静便多一个静字。说动亦然。伊川颔之,和静每曰:动静只是一理,阴阳死生亦然。
【邵子观物篇】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
【朱晦庵语类】
寓问,前夜先生所答一之动静处,曾举云:譬如与两人同事,须是相救始得,寓看来静却救得动,不知动如何救得静?曰:人须通达万变,心常湛然在这里,亦不是闭门静坐,块然自守。事物来也须去应,应了依然是静。看事物来,应接增也不难,便是安而后能虑。动了静,静了动,动静相生,循环无端。如人之嘘吸,若只管嘘,气绝了又须吸,若只管吸,无去处便不相接了。嘘之所以为吸,吸之所以为嘘,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屈伸消长,阖辟往来,其机不曾停息,大处有大阖辟,小处有小阖辟。大处有大消息,小处有小消息。此理万古不易,如目有瞬时,亦岂能常瞬。定又须开,不能常开,定又须瞬,瞬了开开了又瞬,至纤至微,无时不然。又问此说相救,是就义理处说动静,不知就。应事接物处说动静,如何?曰:应事得力则心地静,心地静,应事分外得力,便是动救静,列救动,其本只在湛然纯一。素无私心始得,无私心,动静一齐当理,才有一毫之私,便都差了。
【潘植忘筌书】
城而动,则为无妄,静而动,则为复顺而动,则为豫,皆动之善者也,是真一之动也。诚者天之道,自然而已,惟诚为能动,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反身而诚,至诚而动,动斯得矣,天道之自然也。后之人不知动静之为体用,而真君真宰之各有尚也。真君无为而常静,真宰有为而斯动,人知动而悔吝生,不知动而功用著,于是恶动而常以静为念,是滞于一偏,不见天地之大全也。殊不谕真体自然,不嫌于动,故善动者常止其所,自不迷复,岂独偏于静哉。无妄者,动之自然也。纯任天理,故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去智与故循天之理,此象所以取诸天雷,而卦所以名为无妄也,雷出地而奋乎天者也。既安于复,命之为常,则是于静中动,是以动则常静,若是则动静之际,举无妄作,名之以无妄,岂不信然。
【敬斋古今黄主】
静生于动,而复归于动,则所谓静者特须臾之静耳。为动亦然,昧者不知,作力以止动,刻意以求静,然后是非相缪。动静两失,甚者,或丧其心,或亡其身,孝又有某生者,宗丘刘学,主太原城西一民家,块坐环堵者几十年,主氏翁媪奉事,勤日益笃,庚子春正月,望有道人来,乃旧识生者,请生暂出,生不可,主氏强之,生不得已出,少间急求归环堵中,主人又强之,生又不得已,留坐一室,既张灯,道人者辞去,独翁与生坐,坐久,公司倒寝其傍,丙夜生遽取案上菜刀乱斫翁死,媪骇愕起救,生又斫杀之。有婢窃视噤不敢动,生复瞑目端坐,邻者怪有争斗声而寻复无闻,口敫问翁媪,翁媪莫应。踏门入视,灯火煌煌,生坐兀然,而翁媪二尸狼籍于血中矣。邻者缚生,生始开目,曰:汝何事收我?邻者曰:汝杀主氏翁媪复何言?生曰:我适梦中见一偷将害我主翁,我仓卒,以菜刀斫去。又有一偷来我亦斫之仆,便谓无事,及复坐静,殊不知有他,邻者执诣有司,府掾范贞绐谓曰:汝善人,宁有害物心,恐邻者杀是翁媪而以汝当之,可实语我,我有以解释汝。生曰:我固杀翁媪,虽梦中不知所为,尚能记其仿佛,此殆宿债,岂可滥及无辜,其亟刑我,竟弃市。此生本自昏愚,择善不能了了,痴坐成顽,阴魔来舍,强制情欲。恒若梦寐,乍出部屋,恍若殊境。既见灯火满室,精爽交配,又惊人物在侧,猜忍百至,及其妄动,云灭悠然,妄静复来,动静往来,总非由己,挥刀袖手,俱一妄中。此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无异。但老子于动静中知其所以来,又知其所以去时,动时静,莫不在我,故能观万物之复。若生等辈,罔罔然舍静求动,排动索静,沈冥于妄动妄静之坎,虽未至于杀人也。其去杀人,能较几何又岂可以杀人为有罪,而以不杀人为无罪也哉。
【金楼子】
立言下,夫水澄之半日必见目睫,动之半刻已失方圆。静之胜动,诚非一事也。
【经锄堂杂志】
于城门旁少坐阅出入者,朝则争入,暮则争出,肩摩袂接,皆是为利略不肯少迟何哉?涂中之人亦然,东来西去,南来北去,憧憧不休,问之莫不有干,能息扃坐于其旁,尽见此态。故曰:唯静中可以观动。
【密斋笔记】
文帝即位,陈武建征伐之谋。孝文愿且休息无议军,人情久动则思静。汉之文景,正是宋朝景德庆历间休养生息之时,人情久静则思动。至武帝时,宫室方士开边之役,并兴又绝似宣和繁盛富庶之时。
【采真集】
有所谓物之静,有所谓道之静,有所谓物之动,有所谓道之动。物所谓静,阴实止之,乃若道所谓静阴不能使之,止物所谓动阳实作之。乃若道所谓动阳不能使之作,岂非所谓静专而动直乎?
【声律会元】
《赋偶》:运以无积,惑而遂通。有所不发兮,发必合于礼义。有所不行兮,行必归于中正。
言 动
【刘向说苑】
《谈丛篇》: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欲人无知,莫若勿为。欲人无闻,莫若勿言。《魏相篇》子曰:多言不可与远谋,机易泄。多动不可与久处。心易躁,吾愿见伪静诈论者,矫时罕真静俭者。
【群书足用】
《赋偶》:枢机所发,万世荣辱。宫庭虽邃,四方表仪。隼绳修饰,无二事之或违。纶纟孛丁宁,无片辞之敢饰。辞虽立诚也,犹虑措辞之失;事虽无过也,尚虞举事之愆。片言皆善,则荣耀方策。一动少差,则羞贻百年。赋隔成德成文。详述杨雄之语。尚辞尚变,载形义易之辞。
【声律会元】
《赋隔》:君子详枢机之发,史官详左右之书,或语或嘿,官已永式。一云一为,民皆视则。
慎 动
【周子通书】
《慎动章》:动而正曰道。动之所以正,以其合乎众所共由之道也。用而和曰德。用之所以和,以其得道于身,而无所待于外也。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所谓道者,五常而已,非此则其动也邪矣。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无得于道,则其用不和矣。故君子慎动,动必以正,则和在其中矣。节斋蔡氏曰:道即太极流行之道,德即五性之德,动而正,即前所谓几也。用而和,即后所谓中节也。《朱子语类》:问动而正曰道,止悉邪也。以太极图配之。五常配五行,则道德配阴阳,德阴而道阳也。曰:赤有此理。通书云: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先生曰:正是,理虽动而得其正,理便是道,若动而不正,则不是道。和亦只是顺理,用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