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凉人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凉人崛起-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的首领,名为郭太。

然现在,这些山贼打算响应太平道的旗号。

上千个精悍的山贼匪类摩拳擦掌整备刀兵,郭太一声令下,这上千名精悍的盗匪便扛着各自的兵器,跟随首领闯出了白波谷。

郭太是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寒风中他只穿着一件单衣外套襜褕,腰间挂着一柄缳首大刀,这是他仅有的财富了。

刚刚走出山坳,就见到官道上沙尘滚滚,十余名骑兵呼啸而至,为首一汉子提着一杆大枪高声笑喝道:“慢着,郭大当家,没有我们你哪儿都去不了!”

郭太不动声色的右手扣住刀柄,左手盖在眼前挡住这些骑兵马匹踢踏卷来的风沙,这声音他听着有些耳熟。

待烟尘散去,郭太扭了扭脖子,喝骂道:“杨虎子,你这话是何意?”

来人正是杨奉与十余名伴当,杨虎头在河东一带名气很大,轻财好义声名远播。

杨奉拽着缰绳指着郭太问道:“大当家这是要去哪里?白波兄弟集体出动可是少见啊。”说着,他抬头看了看山头,之间崇山峻岭之间尽是衣衫褴褛的盗匪,这些生活大山里以刀枪为伴的男人贫穷、落魄,却健壮凶狠。

郭太咧了咧嘴,却没有笑,右手仍旧按在刀柄上说道:“大贤良师立壮志要还天下太平,老子响应他老人家的号召参加义军,当然要全力以赴……你呀,别挡老子的路,老子认得你,白波谷的兄弟可不一定各个认得你!”

郭太此话一出,身后兄弟便各个耀武扬威地抽出刀剑斧矛,声音眨眼就嘈杂了起来。

‘就你这熊样儿,还响应大贤良师的号召?岁在甲子四个字你会写吗?’杨奉在心里暗笑一声,面上却让人看不出表情说道:“行了,大当家你也别唬弄我,你这集体出动安的什么心你我心里都清楚的很,某且问你一句:大当家这是打算劫掠百姓啊,还是打算杀官造反啊?”

郭太瞪大了眼睛,弄不清杨奉是什么意思,怒道:“你管老子作甚,快快走开,别耽误了老子去攻破县衙!”

“攻破县衙之后呢?”

“当然是他娘的好吃好喝的过几天舒服日子!”

杨奉抱着铁枪嘿然一笑:“大当家不是君子,杨奉也不是什么好人,不做什么君子协定,咱们来个小小的约定如何?若大当家拿下县城之后善待百姓,杨奉便在此送上大当家一个大礼,如何?李乐,牵出来。”

杨奉说罢,身旁一名马上青年便驱马上前,他的手中牵着缰绳,那一头是一匹膘肥体壮的黄鬃马。

郭太看着这匹马就动心了,行匪数年,山寨的兄弟日子过得一直不好,劫掠来的财富尽管多,却也抵不住消耗。这么多年他也没给自己弄上一匹好马骑骑,看着一匹马,郭太一笑,说道:“嘿,感情杨虎头今天是谁兄弟送礼来了……行,不就是善待百姓么,没问题!老子只杀官占城,穷苦百姓一个不动。”

杨奉闻言心头稍定,昂首笑道:“那便这么说定了,大当家请上马启程吧,今晚三更,解县东门举火为号,某家会为大当家打开城门!”

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杨奉拽过缰绳领着伴当疾驰而去,留下一群挡住扬尘的山贼。

……

徐州,下邳县治。

二十九岁的孙坚坐在上首,自十七岁时平定流民叛乱,这已经是他连任三县县丞的第十二个年头。

堂下跪坐着四名雄武健壮的中年人,其中一人抱拳道:“主公,您命我召集手下,下邳县中愿意跟随主公的少年青壮共一百七十八人。现已召集完毕。”

中年人名叫黄盖,字公覆。

孙坚面容不凡,刚毅线条冷峻非常,点了点头说道:“公覆你做的不错,大荣,这几**来往九江,可募得几人?”

祖茂,字大荣,容貌短小带着褐色头巾,闻言笑道:“瞧主公说的,怎么会是几人,当是几百人才对!大荣前往九江借主公威名募到壮士三百六十人,大半都是常年在水上讨生活的汉子,体力都不差。”

“哈哈,大荣说的是,当是几百人才对。”孙坚笑了两声,两手在几案上抚着环刀,抬头问第三人:“德谋,你是冀人在广陵募兵可能不太顺利,怎么样,情况如何?”

程普,不好意思的低头说道:“广陵……只募得兵员七十有三,属下办事不利请主公责罚。”

孙坚摆手说道:“无妨,德谋强于军略不擅言辞不足矣为过,七十三人已经很不错了。”说着,孙坚挑眉对最后一人说道:“韩义公,你跑的最远了,如何?”

“启禀主公。属下前往吴郡招募敢死之士,尽是曾随主公平定句昌的老兄弟。”说着,韩当勾嘴一笑道:“属下共募得五百九十江东子弟!”

孙坚闻言大悦,抓起几案上的环刀长身而起笑道:“哈哈,义公当得首功!”

黄盖低头问道:“主公,我等募兵可是为了征讨黄巾?”

“不错,某知尔等俱有疑虑,看看吧,这是都亭侯的传信。”孙坚说着几案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黄盖,笑着说道:“都亭侯被朝廷封为右中郎将,领一路大军征讨黄巾叛党,侯爷没忘了老朋友,上表举荐某为佐军司马。吾等了十二年的机会来了!”

都亭侯就是朱隽。

四名家将轮流传看着信件,韩当问道:“主公,既然我等有将军传召为何不先拿出信件,有授命在此也可多募集一些壮士啊。”

“兵在精而不在多,拿着授命募兵过程中会顺利一些,但多是想依靠这个来讨生活的汉子,某更希望能招募到信服于某的敢死之士,能冒着箭雨跟随某家抢上城头的好儿郎,明白吗。”

看到韩当点头,孙坚开怀一笑,提着环刀迈步走出县治,说道:“走吧,带我去看看这些好儿郎,然后向西进发,讨伐黄巾!”

第四十四章 太平张角

马元义的尸首,被送到巨鹿郡。

十万信徒为他起灵。

张角跪坐在神坛上,拳头用力低着眉心。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汉廷数万精兵正在行军的路上,但他不怕。

马元义不是他的信徒,他心知肚明。但马元义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最好的,志同道合,就这么……没了。

他就连一滴眼泪都不能掉,他是不是张角,他是大贤良师,他是代中皇太一行走于世的圣人。

圣人不能掉眼泪。

这搭在乡野的高耸神坛之下,数千威武雄壮头戴黄巾的男子引颈望之,只求多看一眼大贤良师的真容。

……

年轻时张角并不是个有野心的人,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如同这天下的芸芸众生一般,付出万分辛劳的努力,比名门嫡子付出的要多得多,然而……没有用。

士族把持了所有的仕官可能,想做官,简单,得到他们的推荐就行了。士大夫们各个互相清议,围成一个利益集团,他们霸占了所有的资源。没有人在乎你读书读了多少年,学问再高抵不过一个金钥匙的出身。宦官将自己的亲属门客安插在州府之中,士族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有时士族更让人可恨,宦官把持朝政可以肆意的骂,士人把自己家里的厨子塞进州府做功曹又当如何呢?

一介寒门出身的张角不懂如何去阿附他人,他读一辈治国韬略,也只能在乡野中教教孩子罢了。

但他不怪,真的不怪,传道解惑,亦是他所希望的生活。

熟读儒家经典之后,他又学习了医术,不能为官治政一方保一地清流就算了,救死扶伤难道不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吗?

上山采药时偶然发现了太平经书,其中微言大义,其中的太平盛世令人心动……没有压迫,没有夺取,人人公平的大同社会深深打动了年轻的张角。

二十三岁的张角立下了自己的志向……时至今日,他还记得他如获至宝一般将《太平经》拿给马元义看时的兴奋,但他看到了马元义眼底的不屑。

“省省吧张角,你一点名声都没有,能云游治病救人之死伤已经很好了。想要救国育民,不可能的。”

“要怪,就怪我们没有生在高门之家吧。”

但他没有放弃,一边给乡人治病,一边抱着经书苦读,日子仿佛回到少年时只知埋头读书的日子,轻松,快乐。

匆匆六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他将整条太平经七卷经书融会贯通,最终依照教义将书简一把火焚的干净,混合符水吞了下去。

他有了新的理想,他要传教,将儒道两家合二为一,将传教与医人合为一体。

二十岁的马元义下巴刚刚冒出青茬,他说:兄长,你别想了,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吧,你成功不了的。

一样年轻的张角不愿,他不愿就这样面对不公。

他说:我知道布道天下很难,可如果我去做,也许就多一份还天下太平的可能啊!多做一点,也许我努力了就会有人信啊!哪怕最后不会成功,垂暮之年也不会对着斑白双鬓后悔!如果连我都不去传道,那么天下太平永远就只能是个笑话,没有努力去做过的怎么能说知道自己不能成功就放弃了?成功与否,我都要去做,哪怕穷尽一生却依旧如此,但求问心无愧!

马元义信了,那一年张角二十九岁。

那一年张角持着竹节杖,马元义背着药箱,两个胸怀大志的赤脚青年走出过了乡里,走出了巨鹿郡,走遍了冀州,走遍了天下。

十六年,他们在青州伴着东海日出醒来,打马走过幽州塞外草原,听过洛阳北官寺的人声鼎沸,夜晚露宿在荆扬平原的麦田上,渔船里听着吴会渔歌入眠。

十六年里,他看着太多信徒喝下他混着草药与符纸灰的符水,受他指引跪在道路中央朝拜四方反思己过,他念出了太多教义,描绘了太多未来。

这就是他医治天下的方式,没有人能躺在榻上等着何人一个太平信徒将符水送到嘴边,病人要在道路中央虔诚跪拜,朝拜四方诸神,向上天坦诚自己曾经犯过的过错,心虔诚,符水至,则病除。

他的确骗了人,符水不是符纸和水,还有对症的草药。

他将这个谎撒了十六年。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六年呢?

从胸怀壮志的青年到老谋深算的妖道,又付出了多少哪个又能知晓。

张角用了十六年,他走访各地,布道传教,导民向善,医民体肤。

勾结常侍,插手禁卫,贿赂权贵,草木皆兵。

十六年后他再也不是当年寒窗苦读的贫苦书生,他也不是赤脚游走四方的山野医匠,他是太平道的神。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不错的,十年远远不够。

他是信徒百万的布道天下的大贤良师,他振臂一呼天下便有百万黔首揭竿而起!

志同者死,而道同者百万!

他是天公将军!

深冬的雪花落在麻衣襜褕上,身体发凉心却是火热的。

猛然起身,竹节杖敲击地面,张角朗声喝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信徒们,不要害怕,东皇太一就在你们身边,太平天下就在眼前,为了天下太平,为了水深火热的百姓,拿起你们的兵器,去实现它吧!”

“苍天已死!”

“天下大吉!”

在他身下匍匐的数千人,是他最忠诚的信徒,黄巾力士,天下强兵!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他们是太平道最精锐的护教圣子。

能选入黄巾力士的教众都是身强体壮的八尺壮汉,数年来的艰苦训练,兵器手搏弓马阵法他们样样精通,环刀鳞甲强弓箭矢一个不少,每一个黄巾力士都是教徒们的供奉推起来的敢死之士。

在这些望向自己的眼神里,张角只看到了一种情绪,那就是狂热。

高高在上的愚人们啊,我是曾经无人在乎的张角啊!现在,你们听到我了吗?

“元义,我将以你的鲜血为药引,施针医治这病入膏肓的天下!”

这根针,叫黄巾军。

黄巾军八州俱起,攻破府衙,劫掠邬堡,席卷天下!

第四十五章 穷寇莫追

大军出河内,直奔巨鹿郡而去。

行军至开阔的冀州平原上,雪下得越来越大了,行军的漫漫长路走到了尽头。

一路上,马越都在思考刘宏为何将他安排在卢植的军中……跟刘宏这个恶名昭著的皇帝已经认识一年了,他很清楚这个皇帝也许不知政事,但绝对不是傻子,而且比一般人都聪明得多,马越是他手里的刀,一个刀客不会随手将刀乱放。

被安排在卢植的军中是有原因的……这支军队,大半将领都和他有不清不明的关系,至少,是刘宏看得出来的关系。

北中郎将卢植,是马融的学生,曾两次兵不血刃地平叛。

射声校尉马日磾,是马融的族孙,在儒士中有很大的声望。

越骑校尉曹破石,在阉党中有很大声望,他的哥哥曹节曾逢迎刘宏登基有功,后又助刘宏诛杀外戚窦武,刘宏对他很是倚重。

马越苦恼地敲了敲额头,只是……这样的一伙人,真的会打仗吗?

卢植虽有带兵经验,可先前两次平叛都是兵不刃血并未真正打仗。马日磾一辈子学都都是儒经,也许只读过一两次兵书从未上过战场。曹破石……不提也罢。

马越听说曹破石曾因军中伍长妻子漂亮动心而索要最后逼死了部属之妻。

就在大军排做一字长蛇阵行军时,突然有哨骑奔回对卢植回报道:“将军,前方发现小股敌军,数量约千人头戴黄巾贼人,在前方十里露营,是否追击?”

卢植生的八尺有二,分外高大,立在战车之上犹如一棵青松。闻言长笑一声如若洪钟,笑道:“平原露营,贼众不知五兵,传令长水、越骑二营联合绞杀射杀贼人,随后屯骑追击!”

长水与越骑二营多为骑射娴熟之辈,兼之马匹选取幽州快马,最适合远程射击的消耗战,二营俱为轻骑,不过越骑更为精锐,越骑不但精通骑射,还配有马刀圆盾,战阵冲锋也是一流。屯骑营的骏马均是选择骨骼粗大的西凉马,军士也都重甲护身,适合冲锋作战。

接到命令马越、曹破石毫不犹豫,二人率部偏离官道,曹破石居左马越居右,飞奔而去。

说是飞奔,却并非冲锋,只是以比踱步行军稍快一点的速度前进,眼看临敌三里,马越与曹破石对视一眼,点头之后这才发动了冲锋。

骏马冲锋的最佳距离,也就是三里到八里这段距离,超过这些距离马匹的速度就一定会慢下来,就是血统再好的骏马也都一样。马匹不是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