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千里怔住不动,重想一下早先之言,忽然跺足自怨道:“我不该说出来啊,她一定以为我在讥笑她的向我救助,而且女儿家也难忍羞愧啊……”
董香梅奔过去,突然尖叫一声。
韦千里大吃一惊,拼命扑过去,转出屋子,但见在堡墙和屋子间的数丈空地中,一个身长逾丈的奇高个子,恰恰迈步向董香梅进迫,伸出长得怕人的手臂,直抓董香梅。
在空地上尚有两个手提长剑的女郎,从那长人身后追上来。地上则躺着三个女郎,其中一个身躯屈曲得奇形怪状,显然体内骨骼已折断死掉。
那长人身举步一迈,已达丈许之远,长臂挥处,从肩胛处开始,一直到指尖,俱呈波浪般柔软起伏,是以乍看真不知他的手掌从什么方向抓到。
董香梅适才狂奔,迎面碰上这个长人,一掌抓到面前。她具有一身上乘武功,反应特佳,迷惘中运足白骨阴功,一掌拍出。
长人微吭一声,退了半步,董香梅更惨,刚刚感到敌人反震之力奇强,身形已离地飞退。她为之尖叫一声,足尖点地时,赶快沉气拿桩,总算没有倒下。
那长人正是九恶人中的长蛇阮伦,此人天赋奇突,身长途丈,两条瘦瘦长长的手臂,总有六尺之长。
他也自有一套奇门功夫,厉害异常。本来传自天竺的瑜树术,但到中土之后,历经奇士高人改良后,比之后世所知的瑜咖术已不可同日而语。
武林中称这种功夫为神蛇术,施展时浑身可如灵蛇般逐节颤抖,仗着这种颤抖的幅度,能够御消敌人击上身来的掌力和兵器。
两条手臂取敌时也像两条蛇般呈波浪形起伏颤动,宛转屈曲地寻隙攻人,能够向任何角度转弯。这种稀世奇功,俗世之士,连听也未听过,如何能够抵敌。
这长蛇阮伦天赋特异,练这一门功夫恰是用某所长,特别厉害,是以卓然自成一家。同时因他腿长之故,行走如飞,快逾奔马,昔年能够名震一时,盛名确非幸致。
华山剑阵虽然厉害,但这五女之中,只有一个姚二姑功力较强,但比起九大恶人之一的长蛇阮伦,则不免瞠乎其后,相形见拙。今仗剑阵威力,将这个二次出世的长蛇阮伦缠住。
长蛇阮伦也是应七步追魂董元任之请,人堡扰敌,旨在吸引住堡中一部好手,以便董元任能够乘机行事,把女儿擒回来。是以他也没有立施煞手,一味设法迫住五女,最好还能令她们发出警讯求救,到来更多高手。哪知董元任团已侵人腹地,警讯先发,将伍大姑等都引了过去。
这个老恶人打了好一会,见无人驰扰,凶性一发,施展出神蛇术,两条长臂再也不是一招一式发出,摹地从剑光中直探进去。
五女的长剑斫在他臂上,但觉剑上传来颤抖之感,直教人心惊胆跳,却连敌人衣服也没扎破。方自惊慌间,阮化两条长臂已连伤三人,其中一个更被他击在后腰上,腰骨折断,弯曲地倒毙地上。
剩下姚二姑和另一个女郎,骇得怔住,但随即连眼睛都红了,这时长蛇阮伦已向堡中走去,她们挺剑便追。董香梅奔来换了一掌,飞开两丈六七之远。
长蛇阮伦认出董香梅这一掌,正是白骨门的白骨阴功,登时双目大睁,迈步过去,施展出神蛇术,伸臂便抓。
他志存必得之心,那只手掌颤抖得更软更快,教人无法预测他要从那里攻人来。
董香梅一生未见过这种功夫,兼之心神怔忡,这刻竟不知如何应付才好。
长蛇阮伦已见一条人影从董香梅身后出现,但他估计那人一定不够快,故此毫不理会,手腕一转,突然抓到董香梅腰带。
五指刚刚一扣,突觉已到手的腰带向后缩开那么一点点,便自够不上,跟着五指扣住一个人的手掌。
长蛇阮伦冷笑一声,暗想这人来得好快,居然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及时将董香梅拉退一点,并且伸掌相迎。
可是那人大概不知神蛇术的厉害,冒冒然上来替董香梅解困。
冷笑之声方发,已自甩腕一抖。他这一抖之力,便千斤之物,也得应手而起,飞开数丈之远,纵是一身武功之士,吃他直抖上天空,达到四五丈之高,摔将下来,必定摔死。
韦千里暗运玄功,沉臂猛挣。他的功力乃玄门正宗心法,天下无可比拟。尤其专克各种外门奇功。
这时遇强则强.那条手臂重如山岳.不但没被长蛇阮伦甩起半空,反而将他压得向前微倾。
长蛇阮伦是出其不意,骤吃一惊。韦千里得理不让人,左手一式“仰射金牛”,掌挟无穷潜力,斜撞上去。
这一招出得如初守黄庭,恰到好处。长蛇阮伦如不松手后退,势必吃他全力撞上。本来阮伦护身有术,每遇强敌,一定硬接一两下,自己便可乘隙一举毙敌。
可是这一次却是他平生以来首度惧怕敌人掌力,疾忙一松手,斜闪开去。饶他闪得快,也被对方掌风余力印了一下,但觉胸口作恶,这一惊非同小可,定睛打量这个强敌,却看不到面孔。
韦千里见董香梅身形摇晃,不知她是否受伤,忙伸手拦腰抱住。蓦然惊觉她刚才正因自己轻薄,故而嗔怒。此举虽是好意,但难免不被她误会,心头一阵鹿撞,便想缩回手。
哪知董香梅已软软靠在他臂上,韦千里收回不得,尴尬地苦笑一声。
长蛇阮伦突觉脑后风生,口中冷嘿一声,身形一旋,双臂抛出。
两道剑光电射而至,吃他双臂一分,俱滑出外门。两女赶快纵退,手中长剑又吃长蛇阮伦分别击落在尘埃。
但这时长蛇阮伦却不敢再事逗留,他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江湖,算盘自是高人一等。明知那蒙面人武功盖世,恰又克住自己,再打徒然受辱,倒不如趁这时无人看见,赶快离开。
他想到就做,诈作追赶一女,转眼已奔到堡墙,举步一跨,上了墙头。
堡墙外一片竹林缠绕,再过去便是一条护庄河。长蛇阮伦早先和双首人蛇华相两人,已尝试过竹林奇阵的滋味,明知此阵乃是当今第一位奇人天寒老人所设,阵中奥妙绝伦,他可惹不起,便先跨下堡墙,沿着墙根走到侧门小路,这才顺路出去。
过了护庄河,回头一瞥,只见那蒙面人挟着董香梅,举步如飞,已堪堪追了上来。
老恶人长蛇阮伦大感困窘,要走吧未免太丢面子,回身打吧,却一定吃亏。
其实韦千里功夫再高,毕竟限于火候,阮伦若是直拼,绝难在短期内得胜。但他先声夺人,先教阮伦吃了平生罕有的大亏,同时阮伦因看不见他的面目,不知他年纪多大,这也老是恶人心怀顾忌之处。
韦千里也不管他,直冲上来,气势倒是不小。
长蛇阮伦一想此人既赶尽杀绝,必有制他之法,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着,走为上计,好歹先斗斗此人脚程如何再说。
当下转身飞奔,他的一双长腿比常人长多一倍,走起来快得令人疑惑。
奔出大路上,回头一看,蒙面人居然功力超卓,相距并不甚远。
长蛇阮伦这时已将逃走之念,改为比斗脚程,一睹气放尽脚程,如飞奔到襄阳城。
这时才回头张望,蒙面人已不见踪迹。他回心一想,一路上岔道甚多,倒不知那人挟着董香梅是追不上来,抑是由岔道走了?
韦千里挟着董香梅,走了数里路,折人一条岔道,又走了数里,这才停步。一面把董香梅放下,一面解掉蒙面青巾。
这里僻静得很,韦千里舒一口气,道:“老庄主一定找不到这里来。”
董香梅坐在草地上,那对翦水双眸中,含情凝睇,脉脉地瞧着韦千里。
韦千里反而不好意思,故意向四下张望。
董香梅道:“你瞧什么,这条路再过去,便是著名的冷泉,水寒彻骨,当地人称那个水潭做解剑潭。”
他道:“为什么叫做解剑谭呢?”
“传说是往昔这个潭的附近,居民极多。但有一年忽然出了怪物,潭水涨落不定,淹死人畜甚多。于是居民都迁涉以避,正在凄凄惶惶地搬家时,忽然有个年老的道人经过,这个老道高冠峨髻,面如古月,童颜鹤发,就像图画中的神仙一般。他问知乡人迁涉之故,便走到潭边。有几个好奇的乡人跟随着这位老道长,在潭边看着。只见这位童颜鹤发的老道长从背后解下一柄剑,剑身又薄又细,长度却比平常的三尺青锋要长上一尺之多。这位老道长捧剑在手,定睛注视着这柄剑,好像要和此剑分离,有点依依不舍。潭水突然直往上涨,清澈的寒泉中,大家都看见一条似龙非龙的的怪物。
老道长抽出长剑,剑身上射出晶莹夺目的红光,蓦地向潭中一扔,长剑化为一道红光,直射人潭中。大家仿佛看见那条怪物闪避不及,尾部被红光四射的长剑斩下一截,血水腾冒上来。大家正要欢呼,潭水越涨越高,只差一点便要涨出潭外。这些乡人们莫不精通水性,但见状却全都变颜变色。
第十五章 解剑潭再获屠龙剑
原来这个潭的潭水,主要是由一道右侧一道冷泉汇聚而成,这道冷泉,乃是天下四大冷泉之一,水温比冰还要低些,鱼龟不生。兼且水性奇轻,鹅毛也得沉底。是以一淹上来,再大水性的人,不被冷死,也浮不起水面。
是以此时他们一看潭水直涨上来,俱都面无人色,正想趁身逃走。却听那老道人大喝一声好孽畜,声如巨雷,把他们都骇得双脚发软,动弹不得。那道人喝完之后,将形式古朴的剑鞘也扔在水中。潭水本是上涨不休,此时如响斯应,疾退回去。一忽儿功夫,便退落得与平日一般。那老道人徘徊片刻,忽然化为一阵清风,踪影俱无韦千里忍不住道:“姑娘你说得真动听,比我亲眼目睹还要精采些。”
“还有呢。”她白他一眼,道:“老道人的传说,很快便脍炙人口,乡人认为是纯阳真人,特来解穴消劫,便在附近建了一座纯阳祠,我们转过这个小岗,便可看见。在潭边还盖了一座石亭,亭内有一方大白石,刻纯阳真人解剑阁,这块石乃是宋时之物,可知这个传说,由来已古。你大概奇怪我何以会得知此事,对吗?我不妨一并告诉你,那道冷泉用以烹茶,其味美之极。前数日堡主白姑婆还未返回华山之时,曾命我和另一女伴来此汲水。故此我从那女伴口中知道得十分详细。那解剑潭的水别说浸在其中,便在潭边的石亭上,也感到一种奇寒之气,钻入骨内。试放一枝枯木在水上,转眼便沉下去……”
韦千里睁大眼睛道:“不知潭内果真有没有宝剑?”
董香梅瞧着他那带着幻想味道的眼睛,嫣然一笑,道:“书呆子,你可是动了贪念?”
韦千里听了这一声叫唤,俨如回味到昔年的心情,怔了一下,才道:“我倒不是贪心与否的问题,而是觉得既有这段传说,说不定真有其事……”
她椰挪地笑道:“那么你可要试一下?我听堡中女伴谈起,说是曾听白姑婆谈论此事,白姑婆乃是当今剑术大家,见闻渊博。她说在宋朝以前,武林中有不少神物利器,尤其宝剑一项,从遗下来的各种秘籍剑谱得知宝剑数目不少。但至今大部分都沉埋不露于世,照传说中的宝剑形式,恰巧道家中有一柄降魔利器,与之相似。剑谱上载的名字是屠龙剑,此剑剑身奇薄,长达四尺,在内家高手中,真是能柔能刚,斩金削玉,更不在话下。这柄剑固然值钱,但剑鞘上嵌着一颗宝珠,更加令人垂涎。据说这颗珠乃是东海一条老龙颔下的骊珠,夜间能发出一种柔和光辉,越在远处的人,越发觉得宝气冲霄。这颗骊珠因经老龙吞吐戏玩年久,具有僻火镇水之灵效。白姑婆说传说中老道长最后将剑鞘扔人潭内,正是用这颗骊珠的灵效,将上涨不已的潭水镇住。”
韦千里睁大眼睛道:“那么龙女堡的人,从来不去试试捞取那宝剑么?”
她轻忽地笑一下,笑容美丽之极。韦千里有点发呆地看着她。
“怎会没有呢?”她道:“但潭水奇寒彻骨,而且载不起人,下潭之后难以上来。那潭深达四丈,纵是陆地,也跃不上来呀,不过还是有人试了,用长索击住腰间,潜入水中。但只到了两丈之深,便熬不住寒气,同时发觉下面好像还有一个极大极急的漩涡水流。赶快上来,此后便没有人敢轻于尝试了。”
“白姑婆也熬受不住么?”
董香梅道:“白姑婆乃是华山第一位高手,身份攸关,岂肯下潭求剑?”
韦千里点点头,道:“这句话有道理,她到华山去干么?”
他说及华山两字,心中便大大舒服,只因华山派的徐若花和他感情极好,但此刻他又和董香梅有说有笑,而在此时,他的确已将徐若花排除在脑后。
韦千里想起徐若花对他的独加青眼,以及一片柔情,不由得深自愧侮,心中如被芒刺。
他觉得自己好像太过忘恩负义,见异思迁。是以心中那种悔疚之情,令他怔了一会。
董香梅没有注意到他这种变化,悄悄道:“这可是一件秘密,但我父亲却已知道了。白姑婆到华山去,便是因华山派要炼一口宝剑,但这事武林如得知,必有邪派高手觊夺该宝,群赴华山下手阻挠炼宝及劫夺。白姑婆因这事有关本门盛衰,唯恐本门被邪派高手凌辱杀害,便兼程赶回华山……”
韦千里脑中乱得很,没有作声。董香梅道:“喂,你可要到解剑潭去看看?”
他摇摇头,道:“我还有事呢……”
董香梅问道:“你有什么事?”
韦千里心中想要赶赴华山,以助华山派一臂之力。这件心事,自然不能说给董香梅听,便支吾道:“不行,我的马匹还留在龙女堡中。现在相信老庄主已经离开了,我这回去将马设法弄回来。”
董香梅想起父亲,芳心一阵黯然,道:“我怕在路上碰上他。”
韦千里道:“那么你不要走,留在这里等我。我那匹马几乎能够日行千里,无论如何也得取回来。”
当下决定由韦千里一个人回龙女堡去,他的脚程甚快,不久已到了龙女堡侧面的竹林。
他已得到董香梅的指点,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