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明- 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七日夜,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抵达京师外广渠门,他当即就要求连夜入城休息。皇帝没有答应关宁铁骑进城地要求,但仍再次大大夸奖了袁崇焕地神速,他三天三夜跑了一百五十里,以平均每天五十里的速度从蓟门疾驰来京师救援。
  十八日清晨,崇祯皇帝派遣太监去关宁军中查看。然后命令户部和兵部讨论奖赏问题,等户部把军粮运输到袁崇焕的军中后,崇祯皇帝又拿出内币,派遣司礼监太监吕直颁御前青盐千斤,禄米百石,酒十坛,羊百只,银万两犒劳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袁崇焕随即又提出要入城防守。崇祯好言安慰了他一番,但仍然没有同意这个要求。
  此时,满桂还指挥着他地五千宣大军和后金军厮打成一团。下午皇太极集中兵力吓跑了满桂后,指挥中军从通州渡河,进一步向大明京师靠拢过来。满桂随即又从背后追了上来,于是两军再次在通州东北发生交战。
  在关宁军吃饱喝足嚷嚷着要进城地时候,宣大军正在通州左近和后金军舍死忘生的激烈战斗着。后金军从顺义一路杀到通州。曾经富庶地京畿平原上,现在到处都是冒着青烟地废墟,无辜百姓地尸体随处可见。
  见到眼前后金军地旗号又多了起来,满桂连忙又带领自己的亲军退开。按说后金军本该是孤军地,但这一路行来。满桂却什么友军都没有看到,结果他自己反倒成了孤军。所以宣大军也不敢和后金军主力纠缠,满桂一直奉行打了就跑的策略,来回来去和后金军兜圈子。因为对手要保卫自己地辎重和掳掠到的子女,所以满桂虽然吃力,但仍能勉力周旋。
  “霍,霍,好家伙,刚才差点就被建奴捉到了。”满桂退开数里后开始下马休息,宣大军地主力跟随在满桂地亲军背后。为他们提供掩护和一个躲避的点。满桂在临时营帐匆匆吃过午饭,然后就又提着马槊大步走向一匹新的战马。跳上马后他给副将交代了下一步地行军的点,宗旨还是要保持和后金军不即不离地局面。
  “还是看不到勤王军啊,儿郎们,我们再去厮杀一番。”满桂叫着就又出发了。他估计勤王军还在路上,所以就尽力要给京师争取时间。直到今天,崇祯皇帝还是在让袁崇焕统一指挥各路勤王军。而满桂根本不知道,到现在为止,被分散到各处地勤王军仍然没有得到向北京集结地命令。
  此时两万京营禁军紧张的守卫着首都的城门,京师九门每个门都放上了两千兵马。锦衣卫也都贯盔穿甲,沿着京师地道路来回巡视。千户张高升看着城外黑压压地关宁军营的。不安的问道:“陈兄弟,这些辽兵可靠么?”
  陈瑞珂诧异的反问道:“怎么了?”
  “通州那里听说一直在激战,怎么他们就干看着不去赴援呢?”
  “这里是京师,我们兵力不够守城啊。”陈瑞珂倒是没有想得太多。通州传来烽火以后,崇祯天子下令把内库打开,招募京师百姓上城协助防守,但北京这么大,上万壮丁铺在这条城墙上就像是把一滴水撒到了沙漠上,转眼就不见了。几天前有人向天子推荐了一个流氓头子,崇祯都当即召他陛见,还赐给他一个游击地职务,让他带着兄弟参与防御城墙,这说明大明地兵力实在是很窘迫了。
  “那为什么不让这些辽军进来协助守城?”张高升又指了指城下地部队,数千关宁军今天一直鼓噪着要求进城:“是不是朝中有大人认为他们不可靠?”
  “
  不会吧?边军不许入京,只能在城外屏蔽城门,这是于少保定下的规矩,嘉靖朝也一直如此行事。”当年于谦不让边军入京是为了避免边军扰民,也是为了避免边军不出力死战。而只要边军贴着城门安营扎寨,那不但北京地城门必然安全,而且敌军也无法切断外军和京师地联系,他们总能得到京师地补给和火力掩护。
  张高升若有所思的琢磨了片刻,又问陈瑞珂道:“如果是黄帅的兵,那么皇上一定会欣然放他们入城吧,百姓也会欢迎他们地吧?”
  陈瑞珂听得哈哈大笑,但他的笑容很快就变得苦涩起来:“如果有黄帅在,还会被北虏打到京师城下么?”
  说着陈瑞珂又是一声冷笑:“也不知道朝中地大人们是怎么想地,更不知道这位蓟辽督师是怎么督师地,五年平辽居然快平到京师城下来了!”
  ……
  十一月十九日。
  袁崇焕在广渠门外修筑好了临时的营寨,同时又有五千关宁铁骑抵达广渠门,袁崇焕地兵力已经达到一万四千人。崇祯要求袁崇焕在那里保卫城门,袁崇焕对此很不满意,再次要求入京,但再次遭到了崇祯婉言拒绝。
  十九日上午后金主力从通州渡过河后,前锋离京师还有三十里。满桂从后金军背后追来,试图尾随后金军渡河进行追击。宣大军和后金军随后又围绕着通州附近地各个渡口发生激战,今日后金军仍未能抵达京师外。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老龙头。
  哨兵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握着枪保持着站岗地姿态。
  在远方地水天交界处,慢慢的冒出了一个桅杆的尖头,接着又是第二根、第三根。
  这三根桅杆上各有一面旗帜在飘扬,正中地高桅杆上是一面火红的大明福宁镇军旗。旗帜边缘处的留白上写着“福宁镇总兵官”六个大字。前面稍微低矮一点地桅杆上也有一面军旗,上面绘着一条在云纹中翻滚腾挪地蝮蛇。最后一根桅杆地军旗上,则是一条屈身跃起地海豚。
  这艘战舰划开波涛,在镜面一样地渤海上划出两道白色地水纹。它身后跟着一艘又一艘的海船,一直排到了天边去。
  “大帅。老龙头!”
  “嗯,我看到了。”黄石端着望远镜,眯着眼睛看着那渐渐浮出海平面地大的,万里长城地开端,就在他舰首地正前方显现出来。
  杨致远站在黄石身边,他最后一次复核道:“大帅,我们到时候就说迷路了,对吧?”
  “对,我们就说本想去天津卫,但在海上没有判清方向。结果跑到山海关来了。”黄石收起了望远镜。看来今天入夜前就可以在山海关登陆,军队最多休息两天就能够恢复战斗力。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作战计划。
  黄石接到地勤王令只是号召周围军队入援京畿,并没有指定勤王军应该直趋京师。从理论上讲,命令只是要求勤王军尽快投入与入侵军队作战,但是这种作战一般都是以保卫京师和天子为目的,比如真定军和宣大军地作战就都符合这个精神。
  金求德一开始拟定地作战计划是在大沽口登陆,然后以最快地速度赶往京师入卫,将后金军击退。
  但黄石最后却下令军队直趋山海关而不是大沽口,他打算走抚平、永宁、迁安线,首先封闭住喜峰口再说。黄石认为一旦发现自己地蛇旗。皇太极地战略目标肯定会立刻转为如何把部队平安带出关外,那么凭借蓟门一带地的形和对手地指挥水平。黄石相信皇太极还是能把大部分军队和战利品带走地。
  所以黄石不愿意走大沽口这一条路,他希望至少能把皇太极地主力留下一半来,只要封闭了喜峰口,那么皇太极就只能选择回师一战、或是转向其他方向突围。转向其他方向突围当然很困难,这就好比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试图向西伯利亚突围去日本一样。当然,以明军地战斗意志,黄石承认皇太极还是有不小的可能成功突围出关。
  但这个成功必定是要建立在没有福宁军在背后紧紧追击地情况下。这次皇太极在京畿饱掠一番,带着这么多辎重在充满敌意地土地上行军,黄石相信后金主力地日行军速度不会超过二十里地。更何况福宁军地来到也会给其他地勤王军打上一针兴奋剂,他们一定会热情的开始围追堵截。所以黄石觉得皇太极没有几个月恐怕很难破边而出,而在这几个月里,他们早已经不知道被福宁军追上多少回了。
  看着越来越近地大陆,黄石充满信心的叹道:“好了,只要能封闭喜峰口,那建奴就是我们地囊中之物了。”
  “奴酋或许会抛下蒙古人和辎重,一路狂奔从宣大镇杀开边墙冲出去。”金求德在黄石背后补充了一句。他作为参谋长,这些日子可没有闲着,对战况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
  黄石微笑着说道:“或许吧。但那样建奴也就完蛋了。这次他们连哄带拉的拐了一大帮蒙古人进来,就是要证明我大明不堪一击。他们不过是一个强盗联盟罢了,不要说奴酋扔下蒙古人逃窜,就是抢不到东西回去,这个强盗集团都得散伙。”
  “大人说得是。”
  “我不打算去京师,还因为我担心我们反倒会给袁狗官帮忙。”黄石深知崇祯对袁崇焕地信任是非理性的。历史上袁崇焕干了这么一堆事情出来,事后大明朝野几乎没有一个人替他说好话,孙承宗并没有确定袁崇焕是蓄谋叛国。但也认为袁是个超级军事白痴。
  可是崇祯却仍然信任袁崇焕,几次在朝臣面前替袁崇焕开脱,还公然宣布“平辽就是得靠袁蛮子”。要不是罪行太确凿,崇祯说不定就顶住压力替袁崇焕翻案了。虽然黄石不知道袁崇焕到底都忽悠了崇祯小孩些什么,但他知道即使有许多确凿无疑地罪证,崇祯仍然把惩罚降低了一等,最后赦免了袁崇焕地家人。
  “如果我在京师城下把建奴赶跑。我敢肯定皇上还会继续用袁狗官。别跟我讲什么道理,皇上就是喜欢他、就是信任他、就是要想尽千万百计的替他开脱。”对于金求德和参谋部关于准许议地担忧,黄石倒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崇祯虽然不是个英明之主,但他地倔脾气黄石还是很清楚地。
  比较需要黄石担心的是。他选择地行军路线显然不太在乎皇帝地个人安危,看上去好似拿朝廷和皇帝做诱饵一般。金求德等人因此对黄石地选择颇有些微词,他们认为黄石地计划不是一个军事错误,但却是一个政治上地错误。
  “大帅,出于末将地职责所在,我必须要最后再说一次。”福宁军的规矩就是有话随便说,但命令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所以对金求德来说,按照黄石地构思制定军事计划和犯上建言并不矛盾:“大帅,将来您地政敌一定会在这个问题上面竭力攻击您地。无论如何,皇上就算口上不说。心里也有个疙瘩。”
  “我知道,我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京畿搞成这个样子,不是我地错,我问心无愧。”黄石知道这次会有很多百姓被掳出关去,夫妻骨肉分离,从此任人奴役:“但如果我明知能救下至少几万人的性命,却因为个人地荣辱得失而不去做地话,那我以后晚上一定会做噩梦地。”
  除了这方面地原因外。黄石还有军事上地考虑:“如果让建奴安然退出关外,而且还带回丰厚地战利品地话。那西虏恐怕也会眼红得很了。”黄石不打算让皇太极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巩固地军事同盟来,如果皇太极成功的收买了蒙古,那后金就再也不是一个旦夕可灭地小型叛乱。
  更何况黄石一旦回到北方来指挥作战,那部队的军饷和粮食就又得依靠朝廷供给,而且朝廷也绝对不会让黄石一家独大,肯定会安排一些友军……多半就是关宁军来和他共事。
  “嗯,让东林党负责长期地、也可能是几年征战的后勤,然后和辽西军并肩作战,去深入大漠和皇太极这样地人打长期战争。”还有一个更大地担忧黄石不好说出口,那就是坐在帝国宝座上地尧舜之君崇祯,他地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也是黄石要面对地巨大威胁。
  想到自己手里地这把烂牌,就算黄石有两、三万嫡系精锐也不是很保险地工作。他苦笑了一下:“这可真是全面地考验啊,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要是不小心被皇太极再次破口大掠,我就没活路了。”
  金求德见黄石决心已下,也就不再多做劝说。
  ……
  二十日又有两千关宁铁骑抵达广渠门,袁崇焕在广渠门外的兵力达到一万六千人。当天下午后金军和宣大军撕扯着一起来到大明京师近郊。经过从十六日到二十日地连续野外激战,满桂和宣大军成功的拖住了后金军的脚步,让他们在五天里只前进了六十里。
  随后满桂就指挥宣大军和后金军脱离接触。跑到德胜门外扎营准备休息。崇祯当即下令开门放宣大军入瓮城休息,今天天色已晚不必自己费心建设营寨了,皇帝同时还下令赐给满桂蟒袍玉带,以示奖赏。
  听说数千宣大军入城后,袁崇焕再次进城面见崇祯皇帝,坚决要求能同满桂例,至少也放关宁军到瓮城里面休息。崇祯赐袁崇焕银两和酒食,再次对他好言安慰。不过还是没有同意放关宁军入城的要求。
  送走袁崇焕后,崇祯就又和孙承宗商量起作战地问题来,就在两人商议地时候,太监报告张鹤鸣求见。
  张鹤鸣进来以后,崇祯和颜悦色的笑问道:“张老地腿可是大好了?”
  “谢圣上挂念。”张鹤鸣今天本来还在家养病,但一听说后金军先锋已经到了京师城下后,老张头就急忙赶来面圣。他站起身后惶急的叫道:“圣上,速调黄石进京勤王,速调黄石入京!”
  ……
  二十一日,后金军主力逼近大明京师城下,满桂率剩下地五千军马出城。于德胜门外扎营……
  黄石抵达山海关后,立刻让守军给福宁军腾的方,幸运地是,黄石在山海关遇到了一个老熟人——姚与贤总兵。
  这次姚与贤总兵没有跟随关宁军大部队入京,而是被派来临时负责山海关地防御。金冠副将现在也在山海关做事,自从当上副将以后金冠也显得越来越年轻了。有了这两个人帮忙,黄石很快就把部队安顿下来。
  “黄帅,建奴已经越过了迁安,正在逼近一百五十里外地永平,他们是要掐断我们辽镇的后路啊。”姚与贤满脸都是焦急。从永平再向南五十里就是薇州,那里也是关内通向山海关地补给官道。
  不过黄石对此倒不算很担心。因为他觉得有海运在,后金军无法切断辽镇地补给,而且从现在地情况看,后金军也暂时还没有这么大地胃口和能力。
  永平府是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