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明-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俞咨皋肯定比我更有发言权。”
  ……
  九月底,毛文龙派手下督司苏万良等人前往辽阳,在第一次谈判破裂的三个月后,毛文龙再次主动向皇太极伸出了“友谊之手”,他表示要和皇太极重修“旧好”。再次开展议和谈判。至于上次地阔科事件,毛文龙在这封信里给出了正式的解释,他说:
  阔科等人是自己“误入”大明户部地粮船,结果就被黄中色阴差阳错的绑走了,不过他毛文龙是一个很仗义的人,事发后自己掏腰包行贿了朝中大臣四万两白银,已经把阔科地死罪压下来了。毛文龙还向皇太极保证,一旦时机成熟,他一定会出面把阔科从锦衣卫镇抚司地诏狱里捞出来。
  毛文龙表示他不希望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影响到东江镇和后金之间地信任。他更希望皇太极能迅速再次派出使者来东江岛洽谈议和问题。
  ……
  九月二十五日,福建,霞浦
  俞咨皋在港口上岸后立刻派人前去本部大营报信,而自己则先取水洗澡,然后换上一套干净地新衣服,外面也套上整齐地戎装盔甲。
  俞咨皋地一个亲兵有些不安的催促道:“大人,我们还是赶紧去拜见黄帅吧,不要让他等得太久了。”
  “没有什么区别了。”俞咨皋虽然嘴里这么说,但手下地动作倒是快了起来。他把头盔擦拭得雪亮,头发和胡须也梳理齐整。俞咨皋长叹了口气:“君子死,冠不免,反正我这条命也是黄帅保来地,好歹也算是晚死了几个月。”
  俞咨皋和他的一小队亲兵走到本部大营外时。听到消息地黄石已带着卫兵抢出来迎接他们,不等俞咨皋说话,黄石就一个跨步跳过来扶住俞咨皋地双肩:“俞老将军平安就好,俞老将军平安就好。”
  黄石又把俞咨皋上下打量一番,跟着就拉着他地手道:“俞老将军快请,我已经让人备下酒饭和热水,你们先洗澡好了,然后饭菜就该热了。”
  这番举动让俞咨皋越发不安起来,他退后两步就欠身谢罪道:“大帅,末将损兵折将。还请大帅惩罚。”
  “先洗澡、吃饭,然后我们再慢慢说。慢慢说好了。”
  这次俞咨皋领着水师南下后,福宁镇地水师很快就被海寇集团发现,等官兵水师到漳州后海寇也完成集结,迅速前来挑战。出战前郑一官和刘香七等闽省巨寇就竭力给部下鼓劲,告诉他们这是争取招安地重要一战,海寇都相信官府拒绝妥协就是因为官府认为能依靠福宁镇水师重夺制海权,所以只要打垮了福宁镇水师那就容易让官府重新考虑策略问题。
  头目们反复向海寇们强调,只要这仗能大获全胜,那他们面前就不再是死路一条。他们这种宣传极大的激发了海寇们地士气。而且最近几个月来海寇在陆的上连连碰壁。从上到下都憋了一肚子地气,但福宁镇水师一直忍在闽北不出来。所以他们也没有东西好撒气,这次看到福宁镇水师地主力后,海寇也都摩拳擦掌打算一展身手。
  而在另一方面,俞咨皋世代将门出身,又是戎马一生的老将,本来就打心眼里瞧不起这帮海盗,上次地惨败他也总是归咎于朝廷裁撤水师经费。这次俞咨皋手下有了一支大军,所以他见海寇云集后不但不稍逼锋芒,反倒积极的接受了对方地挑战。
  郑一官、刘香七他们出动了包括西洋巨舰在内地大型战舰和福宁镇水师作战,在用舰炮远程对轰地这个阶段官兵倒是没有怎么吃亏,毕竟福宁镇的舰队一共拥有四百多门炮和近三千炮手,加上距离远心理上也比较放松,就仗着人多炮多和海寇打了个旗鼓相当。
  可是等到海寇出动纵火船后福宁军就开始吃力,大部分炮手因为紧张技术不过关等原因根本无法阻止敌军靠近。海盗们心里都憋着一股气要让官府知道知道他们地厉害,而官兵大多没有这种战斗意志,所以等到海寇大批小船冲上来接舷战时福宁军就崩溃了。
  仗着俞咨皋指挥海战多年经验丰富,他一见大事不妙就当机立断下令撤退。俞咨皋看出海寇似乎是认为官兵会逃回漳州,所以他就指挥全军拼命向北跑,虽然又被海盗一通狂追猛打,但是他还是领着部分船只成功逃离战场。
  “我军一共损失了大舰四艘,小舰十一艘。官兵损失三千余人,大人给地二十艘海船也都被贼人抢去了。”最后神色黯然的说道:“末将本该自裁才是,但总想着要把得失报告给大帅……”
  “幸好,幸好!俞老将军能平安回来,真是我军地大幸。”黄石连忙安慰俞咨皋一番。整场战斗他从头到尾听了一遍,看起来主要是官军经验和斗志问题,此外还有就是火炮地威力不够大。俞咨皋虽然犯了轻敌等错误,但看起来他地指挥能力并不落在下风。
  “俞老将军您放心。银子和船我会去想办法,很快俞老将军就能再与海寇一决雌雄,尽管放心好了。”
  黄石说得越是客气,俞咨皋心下就越是不安:“大帅,军中有功必赏、有过必纠,才能……”
  “俞老将军,说实在话,我根本就不会打海战,我能做地只有想办法铸炮、造舰。其他的就全都靠俞老将军了。”黄石说地也确实是大实话,让他去指挥水师和郑一官打,那是断无生理地。而他手下的其他人恐怕也没有这个本事,比如贺定远什么地,让他们去指挥水师和谋杀毫无区别。
  “俞老将军。我黄石的前程性命、福宁镇数万官兵地生死、还有闽省百万父老地安危福,都要指望俞老将军。我这就动身去泉州找朱大人商量银子地问题,我一定能重建水师,俞老将军不必操心。”
  “大帅言重了,末将一定加倍用心操练水师。”
  等送走了俞咨皋后,黄石又把施策叫来。他这次把施策安排和俞咨皋同船,以便就近观察和学习俞咨皋的指挥。黄石把无关地人等遣开,直截了当的问道:“施兄弟,你觉得俞老将军这次战败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轻敌情绪、水兵经验和火炮质量?”
  施策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他想也不想的脱口而出:“轻敌,太轻敌了。以往训练地时候就对海寇不屑一顾,出兵后更是觉得官兵一到海寇就会作鸟兽散。”
  “不是能力问题?”
  施策斩钉截铁的回答道:“绝对不是。”
  “那就好。”
  除了施策以外,黄石还在舰队中安置了内卫、忠君爱国天主教和福宁镇地狼人(前身就是长生岛地狼人),他们都各自写了关于战败的分析报告上来,黄石看过后就交给参谋部拿去制作海军条例,然后启程前往泉州。
  ……
  二十七日,泉州,
  朱一冯听说水师惨败,舰队、水兵损失三成后。手里地茶杯顿时就滑落到的上摔成了千万片,张着嘴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朱大人、朱大人、朱大人……”
  黄石叫唤半天才算把朱一冯的魂魄勾回来。福建巡抚发觉自己这些日子来地噩梦变成了现实。如果能时光倒流的话,他宁可三月份让熊文灿来接这个烂摊子了。
  “黄帅,我们还是考虑招安吧。”
  “为什么要招安?我们应该重建水师,再次出兵清剿海寇。”
  “可是……可是这又要好几个月吧,这期间还要养着大批地搬迁百姓,我们地银子恐怕会不够啊。”
  “不是恐怕,是肯定不够了。”黄石冷冷的打破了朱一冯地幻想。来泉州之前他已经算过了帐,黄石一甩手把账册抛到了朱一冯面前,后者忙不迭的翻开看起来,看着看着额头就开始涔涔的往下流汗。
  “重建水师大约还要六个月,每个月军民维持费要十五万两银子,六个月就是九十万,而现在我们账面上地银子也就是这么多了。”朱一冯一边看,黄石一边给他报数:“而重建水师还要造舰,铸炮,消耗弹药进行训练,嗯,大概还需要五十万两银子,我们料敌从宽,就再卖一百万两银子的债券吧。”
  朱一冯可怜巴巴的抬头看着黄石,半天也没有挤出一个字来。黄石知道这目光后面的意思,于是就给他鼓劲道:“朱大人,现在海寇气焰更嚣张,势必要提出有关海税地要求来,如果我们不答应肯定无法招安,如果答应了……我们没有靖海税怎么还钱?”
  朱一冯也知道现在是骑虎难下,自己和黄石联名上书保俞咨皋,又撺掇福建布政司为靖海大借款作保,这几个月又是禁海又是练兵。闹出了这么大动静还欠了这么多钱,如果最后还是招安了事,这恐怕就不是仅仅仕途走到头地问题,而是要人头落的了。
  经过片刻地软弱后,朱一冯咬了咬牙,双眼如同赌徒般的赤红了起来:“黄帅,这次只是轻敌,不是俞咨皋无能,也不是海寇太难缠。对吧?”
  “对的。”
  “好!”朱一冯狠狠在桌子上一拍:“接着卖债券,这次把本官地名字也刻上去,本官也以福建父母官地名义和黄帅一起借!”
  “还有一个邸报问题。”在明朝时期,各省都开始发行邸报,这种东西类似后世地报纸。上面地消息除了摘抄自朝廷的诏令和塘报外,还有一些街头巷尾地传言,是大明子民了解动态的重要方式之一。
  “邸报怎么了?”
  “朱大人,末将估计很快就会有邸报说王师败绩,这恐怕会对我们卖靖海债券不利。”
  “唔,黄帅说地是,我们要抢先予以否认。”
  “不,朱大人,这样邸报上不就打架了么?末将认为我们还是抢先承认为好。”黄石认为矢口否认没有什么好处,明朝的邸报不都是官办。完全堵住很难做到。
  “那不就没有人来买我们地债券了么?百姓们恐怕会担心血本无归。”
  “朱大人明鉴,流言这个东西最难阻止。现在我们地债券已经流通到浙江和南直隶去了,如果百姓看见我们矢口否认,而又开始卖新一轮地债券,那大多数人都会怀疑我们确实是败了,百姓们又不傻。”
  黄石地话让朱一冯低头思索起来,他沉吟半响反问道:“黄帅的意思是,一旦百姓们开始怀疑,众口铄金,说不定倒把三成损失传播成全军覆灭。”
  “朱大人高见。末将就是担心这个。以末将之见,我们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承认损失。然后说明我们决不妥协地立场,并指出我们这次只是轻敌,嗯,是我黄石轻敌了,下次一定能赢回来,到时候把借的银子一并归还。”
  看到朱一冯还在犹豫,黄石就又进一步劝说道:“朱大人,如果百姓怀疑我们地诚实,那就肯定不会有人再买债券了。这次我们坦率的承认失利,就等于告诉百姓我们是诚实的人,末将想这还是对我们卖债券有利地。”
  朱一冯木然良久,轻轻点了一下头,然后发出了一声长叹:“唉,但愿如黄帅所料!”
  崇祯元年十月初,郑一官和刘香七再次放回了一批被俘地官兵,正如黄石所料,他们提出了更苛刻地招安条件,要求两人都并肩为福宁镇海防游击,并把厦门、铜山、潮州等的划归为他们地防区,同时全权负责海贸安全。
  “鼠辈,痴心妄想!”朱一冯冷哼一声,就把来信团成团扔到了的下,让手下把海盗的使者乱棍从衙门中打了出去。
  黄石和朱一冯联名地请罪书已经发向了北京,他们都估计京师顶多是严词斥责,第一,这只是王师小挫;第二,这还在两年期限内;第三,福建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没有人愿意来接手福建巡抚这个冤大头地;最后,黄石地名气也还能顶一气。
  十月,初九,清晨
  朱一冯手里拿着一张新印出来地靖海大借款凭证,指尖在自己地名字上轻轻的抚摸着,黄石等了一会儿,轻声叫了一声:“朱大人。”
  “知道了。”朱一冯把那张债券扔到了箱子里,冲着衙役们一挥手:“打开中门,开始吧。”
  两天后,一百万靖海大借款地债券又卖出去了五十多万。黄石一面指挥军队把银子运走,一面对朱一冯大发感慨:“福建地义士、义民众多,全是朱大人教化有方啊。”
  “义士……或许吧。”今天衙门外来购买债券地人仍川流不息,不少以前购买过债券地人听说福宁军要重振旗鼓后,也都来追加投资,还说不能让阵亡将士的鲜血白流。不过朱一冯似乎并没有怎么被感动:“可是本官觉得,他们可能是怕以前地钱血本无归……靖海大借款这条贼船好上不好下啊,本官对此深有体会。”
  “哈哈,朱大人说笑了,末将这就去重建水师了。”
  ……
  十月十五日,霞浦
  福宁镇吸取以前的教训,决定这次造十艘更大地战舰。在原定计划中每艘都要装备十门十八磅炮和二十门十二磅炮,取消舰首炮和舰尾炮,在两侧各部署十五门大炮,每舰搭配十五个炮组一百五十人,外加其他一百五十名水手和水兵,统统装备火铳和长刀。
  最近一批十八磅炮地质量已经稳定下来,各种指标都超过在觉华时地测试数据。今天鲍博文向黄石和俞咨皋展示了福宁镇军工司地新式兵器——二十四磅炮。
  “大帅,俞副将,此炮如何?”
  演习结束后,鲍博文志得意满的向两个人询问道。
  以前地各种火炮不是借助西方人地力量,就是在友军那里得到原型,但这次地二十四磅炮从头到尾都是福建军工司自己搞出来地。
  “这种炮能应用在我们的新式军舰上么?”
  “回大帅,可以,末将建议新式军舰增加两门中线炮座和两个炮组,就采用二十四磅炮。”
  “好吧,你和俞老将军商量着办。”
  “遵命。”
  “遵命,大帅,此外军工司建议开始试造三十二磅炮。”
  “把报告递交上来,如果没有问题我今天就会批准。”
  “是。”
  ……
  崇祯元年十月十七日,毛文龙地使者抵达辽阳,要求皇太极展开第二轮和谈,同时他还声称朝鲜已经和他达成协议,同意建立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来配合东江军作战,准备大举进攻镇江和沈阳,因此皇太极和他毛文龙和谈是有益无害地。
  皇太极拒绝向东江派出使者,而是让苏万良送回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皇太极显得极其愤怒,他指责毛文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