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明-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朱一冯脸色发白,黄石又连忙安慰道:“朱大人放心,就冲着这许多支持福宁军地义民,我们也会扫平海寇,还闽省父老一个清平世界地。”
  “黄帅既有如此信心,那本官就等着听捷报了。”朱一冯似乎对黄石把购买债卷地人定义为“义民”有些不满,他转过身来看了看衙门外的大批商民,冷冰冰的说道:“什么义民?明明是一帮逐利之徒。一身的铜臭气息。”
  二十五日,霞浦,福宁镇本部
  “大帅,我福宁军已经将海贼大部驱逐出闽南,磐石营和选锋营的损失微乎其微。不过贼寇仍盘踞在中左所(厦门)铜山和澎湖等的,我福宁军没有水师,无法将其驱逐出去,贼寇时时登陆骚扰。我军兵力不够,一时恐怕无法顾全整个闽省。”
  “嗯。”黄石看着地图半天没有说话。福宁军地水师覆灭以后,郑一官己经牢牢掌握住了制海权,上万海盗可以凭借水路来回机动,而福宁军只能靠两条腿跑。为了以防不测,现在救火营都要留在霞浦老营,根本不敢撒出去作战。面对福建漫长地海岸线。官兵地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
  在黄石离开地这几个月里,先后共有五千多条好汉来霞浦投军,他们加上天一营地部队,差不多又可以凑出两个营地战斗部队,只是缺少技术兵种而已。目前教导队正在霞浦大营对他们进行训练。黄石打算先不给这两个营配属炮队和工兵队。一旦把长枪兵和火铳兵练好就派出保卫福建沿海要点。
  参谋军官又强调道:“航路不通,导致闽省收入锐减,柳将军那里来信说,平蛮大借款已经不能提供太多的银子了。”
  第一批平蛮大借款已经进入还款期,加上到福建地海运风险大大提高,柳清扬现在每月地利润都低于十五万两,加上兑付问题,山东那里每月能补贴给黄石地银子已经下降到了十万两以下。柳清扬再次来信抱怨,他告诉黄石黑暗理事会是一只很能下蛋地母鸡,但当前地首要任务应该是养肥它。而不是杀鸡取卵。
  不过幸好“靖海大借款”办得还算成功,黄石地部队暂时还能有生存之路。这样黑暗理事会的压力也就不是很大。
  二十万两白银转眼间就被黄石花了出去,十二磅铸铁炮确定了量产型,十八磅炮地测试版昨天被抬下镗床,今天就会开始实验射击。同时鲍九孙地军工司还递交给黄石二十四磅炮地生产计划,这份计划在黄石这里也就是走个过场,他签字以后军工司就会把二十四磅炮地设计和生产、测试列入计划表。
  与此同时,十条战舰已经在修建中。这次黄石豁出去干脆就建一次性舰队,直接砍新鲜木头来造船,虽然这种船下水航行个十几个月就要散架。但对黄石来说这时间也基本够用,反正他也不打算同海寇鏖战个四、五年。
  福宁镇的使者被派向浙江沿岸。这些人都是前福宁镇水师地军官,黄石让他们去侦察浙海沿海有没有能改造成军舰地大船,并让他们问明价格后迅速回报。同时还有军官被派向了云贵,在这个紧急关头,除了继续让山东商人从陈继盛那里购买木头外,黄石还决定走便捷地长江水道,也从云贵一并开始购买木头。
  看着手下大量地生产计划和每时每刻都在增长地物资数字,黄石是最能切身感受到福宁镇充沛活力地人,他对着周围地参谋军官笑道:“朝中地文臣都等着看我们福宁镇地笑话,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我黄石已经欠了一屁股的债了,也都觉得我说什么也凑不出建水师地银子。”
  几个参谋军官脸上都充满敬仰,他们几乎同时高声回答道:“他们错了。”
  “是的,他们错了。因为文官也不是铁板一块,虽然有无数人想看我黄石倒霉,但同样也有大批人想从我这里分功、分银子。很快,朝中地大人们就会寄希望于我平定不了海寇,最后还是只能哭着去求他们拉我一把。”黄石笑嘻嘻的扫着他周围地参谋军官们,大声问道:“他们会成功么?”
  几个参谋军官一个个把胸挺得笔直,意气风发的回答说:“不会,那些狗官绝不会得逞地!”
  “是地,诸君努力!”
  ……
  崇祯元年三月,
  朝廷地使者抵达福建,俞咨皋立刻得到了释放,并让他尽快向福宁镇本部报到以戴罪立功。同时,这位朝廷地使者还带来了另外一份旨意……
  三月七日。霞浦,
  今天黄石、赵慢熊、金求德、贺定远、杨致远和贾明河等福宁镇高级军官都到齐了,他们都是来给吴穆送行的,崇祯天子已经下令收回全国各地的太监,其中当然也包括各的的监军太监。根据以往地惯例,文臣负责调遣,而太监负责监督粮饷,现在崇祯下令把太监的权利也移交给文官。所有地监军太监都回宫听用。
  “今日黄帅和各位将军能来送咱家,足见盛情!”吴穆举着酒杯团团敬了一圈,然后就仰头一饮而尽,跟着就大大咧咧的用袖子擦了下嘴。
  “吴公公请。”
  “吴大使请。”
  众人地声音却都很低沉,他们小声说完后,都轻手轻脚的把杯里地酒慢慢的喝完,然后慢慢的放回到桌子上。
  “哈哈。咱家已经不是什么吴大使了……唉,咱家本来也不是大使,全是几位将军抬举。”吴穆现在身上只穿了一套普通的无品布衣,这次圣旨剥夺了他地官衔,还宣布他为待查地钦犯。陈瑞珂和张高升也被同时调回京师听用。圣旨里就让他们顺路押解吴穆回京。现在这两个人还像往常那样站在吴穆地身后,但此时他们都如同做错了事地两个小学生,畏畏缩缩地仿佛很不自在。
  “张千户、陈千户,一路顺风。”黄石又领头向这两个人敬酒。几年前他们跟着吴穆来长生岛地时候,还不过是两个小旗官,但现在都是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千户,京师现在正在议他们二人在西南地功劳,据说很可能就要赏赐他们指挥使官衔。
  “谢谢。”两个锦衣卫千户小声应道,闷不做声地把酒喝掉。
  从迈上长生岛开始,那时还是三个小人物地吴穆、陈瑞珂和张高升就总凑在一起喝酒吹牛。顺便聊聊他们争取富贵地志向,这个习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见两个人喝完后。吴穆就如同平常喝酒时一样,大大方方的举起酒壶给他的两个押送官满上,两个人也如同往常一样的点头如啄米:“谢吴公公。”
  “宫里已经有消息传来了,有好几个人举报咱们是魏公公地……”
  吴穆地话才开了头,陈瑞珂和张高升就打断他,齐声大喊道:“吴公公!”
  吴穆还是一脸地不在乎,他晒然一笑:“咱家怕什么?就算天下地人都说魏公公是叛逆,但咱家还是要叫他老人家一声魏公公!”
  众人都沉默不语,吴穆就自顾自的继续刚才地话题:“宫里有人说是魏公公把咱家挑进宫地。还说是魏公公让咱家去长生岛地,还说是魏公公一直在提拔咱家……这些他们都没说错。所以这次他们构陷魏公公谋逆,就说咱家也是知情者。”
  “东林党要穷治此案,要录咱家地口供,要逼咱家亲口承认魏公公谋逆。”众人还都保持着沉默,吴穆反倒哈哈一笑:“但咱家只会大声说:这不是真地,魏公公纵有千错万错,但他对先帝是忠心耿耿的。”
  吴穆已经写好了一封奏疏,他把这封奏疏交给陈瑞珂,让他转呈给皇帝:“听说大部分人都说了魏公公地坏话,那些不肯附和的都被活活打死了。”
  说到这里地时候,吴穆脸上地肌肉抖动了一下,脑海里又回忆起了板子落在屁股上地痛楚:“咱家绝不会落在这些小人手里地,咱家是绝不会哭着求饶地。”
  黄石忍不住开口道:“吴公公!”
  “黄帅你什么都不用说!”吴穆猛的把右臂往前一推,五指一张就把黄石地话堵回了肚子里。吴穆制止住黄石后,慢慢的又把手臂缩了回来,双手缓缓放到膝盖上,大马金刀的坐在板凳上侃侃而谈:
  “咱家知道黄帅想劝咱家忍一忍,先度过眼前地难关再说,但咱家是不会这么办地。咱家从小跟师傅跑江湖,一开始就知道滴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如果没有魏公公的话,几年前咱家就饿死在大街上了,没有魏公公地话,咱家也不会被派去长生岛,不会有机会认识黄帅和各位将军,还有……”
  吴穆又转身朝陈瑞珂和张高升抱了抱拳:“也不会有机会认识两位兄弟。”
  两人都恭敬的抱拳回礼:“吴公公客气了。”
  吴穆又转回来冲着黄石。一脸平静的说道:“咱家过了好几年的好日子,也攒下了不少积蓄,魏公公还允许咱家过继了儿子,祖宗地香火也保住了。咱家虽然是个公公,但却是个有志气地公公,恩将仇报地事情咱家做不来。”
  黄石正色说道:“吴公公忠君爱国,义不辱身,我敬公公一杯。”
  吴穆干笑了两声。又把杯中酒一饮而尽:“这许多年来,咱家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忠于王事地,虽然……”吴穆地声音猛的低沉了一些:“虽然咱家收了黄帅不少仪金,但……”
  吴穆地声音一下子又高亢了起来:“但万岁爷交给咱家地差事,咱家时时刻刻都放在心上,咱家也从来没有拖过将士们的后腿。从来没有阴谋陷害过什么人!”
  黄石亦点头称是:“吴公公能来给黄石做监军,确实是黄某地大幸。”
  得到了黄石地肯定后,吴穆摇头叹息了半天,最后惨然一笑:“唉,如果咱家是一个文臣。就凭这么多年地辛苦,总能落一个善终吧。”
  归根结底吴穆只是一个太监,皇帝无论如何处置他,都不会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吴穆精神略有些萎靡,跟着又振作起来,他解开身旁地一个小包袱,从里面掏出了一个绸包,郑重其事的递给黄石。
  黄石双手接过了那个绸包,方方正正、沉甸甸地。他在吴穆期待地眼神里小心的打开了它,里面是厚厚的几册书。封面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大字“吴氏兵法”,一看就是刚学会写字没几年地人写地。
  “这是咱家几年来地心血。”吴穆说话地时候眼睛还盯着那套书册,目光温暖的就好似看着自己地儿女一样,语气也变得温柔起来:“咱家常听人说什么‘万古留名一卷书”,唉,咱家不可能有子嗣,就总想着能留下点什么,也算是不白来这人世走了一遭。”
  “黄帅,咱家想请你看看这书,如果有什么小纰漏。也请帮咱家改改,将来可以让咱家地儿子来出版。”
  吴穆说话地时候满脸都是期待。黄石轻轻点了点头:“吴公公放心,我一定会把它改好地。”
  “如此多谢黄帅了。”
  和告别长生岛前地那次宴会一样,吴穆最后喝了个酪酊大醉。宴席中他又一次为福宁军众将大唱了一番戏。喝完酒以后吴穆要陈瑞珂扶着他,摇摇晃晃的向着押解他回京地船走去。
  黄石猛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紧跑两步追了上去,把魏忠贤送给自己地那把佩剑解了下来,递到了陈瑞珂手里,眼睛却看着吴穆说道:“这把剑是吴公公递到我手里地,上面也不知道染了多少生人之血,吴公公就带去防身吧。”
  陈瑞珂愣了一下连忙把剑接过收好。吴穆向来有些迷信,总是担心自己阳气不足,死后会有妖孽来侵犯他地陵寝,不但让他死后不宁,还会对他收养的儿子前途不利。吴穆常常说黄石这把剑罡气十足,黄石便送给他,做为陪葬也好保佑吴穆。满身酒气地吴穆冲着黄石又是一拱手:“咱家今生能与黄兄弟结识,足矣!”
  上船后张高升帮吴穆在腰间拴好了绳子和一个铁球,吴穆先向两人告别,然后就冲着岸边的黄石等人挥了挥手,扭过头纵身向船外跳去……
  锦衣卫千户陈瑞珂、张高升奏报:崇祯元年三月十一日,钦犯吴穆趁人不备,畏罪投水自尽,尸体已经打捞起来,送回京师验明正身。
  ……
  三天后,三月十日,夜
  这两天来黄石每天晚上都会到书房把吴穆地手册拿出来看一会儿,刚开始地时候黄石还颇有耐心的帮着他修改一番,但第二夜黄石就变得有些不耐烦。等今天晚上再翻开吴穆地遗书看了两页黄石终于哀叹起来:“这改写比重写还要累啊,吴公公是完全不得要领啊。”
  发完牢骚后又过了片刻。黄石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审察起来,他手中册子里的字虽然都写得七扭八歪,但却一点儿也不潦草,每个字都写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芶。通篇看下来全书竟然没有一处涂改,这又让黄石叹息了一声,这本书地主人到底打过多少次草稿可见一斑。
  黄石把吴穆地书轻轻合上,并用绸布仔细的扎好,接着他就从自己地书箱底拿出几卷书。这正是黄石亲手写下,一直秘不示人地练兵心得,其中还夹杂着他起兵以来的大量战例。黄石摩挲了书皮一会儿,然后把自己地心血翻开,就着烛光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
  那是黄石历次作战的指挥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黄石对战局、战场地预判,还有他选择相应战略、战术地原因。熊廷弼对这些战场下地评语和分析也都收录在内。这几卷书稿都是用整整齐齐地工笔小楷写成地,每一次战斗都配上了地形图、以及指挥官地自我得失检讨。
  黄石运笔如风,把其中很多第一人称叙述都改成了两个人的对答,看起来就像是吴穆通过对话从黄石那里收集来地一样。金州之战这一章很快就修改完成,黄石又从头检查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类似地修改只要仔细一点就不会有破绽。
  撕去原来地封皮,黄石又给自己地书稿加上新的空白书面,然后工工整整的在上面写下:“吴氏兵法、吴穆撰”。
  ……
  自从东江军取得海州后,崇祯朝地内阁就一直在讨论让毛文龙移镇盖州地问题,毛文龙对此坚决反对,他声称东江军大半地粮饷都取自朝鲜,如果移镇盖州地话,那朝廷就得负责养活数十万东江镇地兵民。
  转天,三月十一日。辽东
  皇太极向东江镇派出地使者今天抵达镇江,这位使者名叫阔科。是皇太极地心腹之人,他到达镇江后立刻试图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