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明-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照黄石的计划进行,那他就是一个兵不带也安如泰山。所以黄石这次只身前往辽阳,正因为他是一个人独自行动,所以一路上的麻烦也少了不少,行进速度也比大队人马要快很多。
  抵达复州后。黄石并没有向驻守地地方军队说明自己的目的,简单地换马以后。他就沿着官道直趋盖州。虽然长生岛经济竭据,但为了保证对后金军基本动向的掌握速度,从复州岛盖州的这一段官道上,大批的驿站也都建立起来了。
  这些驿站虽然用度很大,但也是辽南明军最重要地情报触角之一,更让黄石的旅途变得舒适许多,他一路上白天遇到驿站就换马,晚上遇到驿站就进去休息。无论是换马还是休息,黄石都用布把自己的脸蒙上,只把明军的关防掏出来给驿站的人核对。
  这次黄石带地关防是从李云睿那里拿的,那些驿站地士兵大概也都见惯了长生岛军情司的做派,他们仔细核对了军情司的关防后,就不再对黄石做其他盘查了。他们一句话也不说地给蒙面人换马或是领他到客房住下,从来没有给黄石的行程找过任何麻烦。
  天启六年八月七日,黄石离开盖州附近的一座驿站,这也是明军的最后一座驿站了,上次耀州守军在听说海州陷落后立刻弃城逃走,让黄石缴获的十八磅炮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次经过耀州的时候,黄石看见的仍是一座了无生气的城堡,它甚至连城堡都已经算不上了,只是一片经过后金军和明军双重焚烧的废墟罢了。
  继续向前,黄石很快抵达到了海州,这座一度是辽中重镇的城市,现在也被后金军抛弃了,上次大战后东江军大肆破坏了海州的城墙。现在它也没有被修复,看来后金军没有什么欲望再坚守这座城池了,所以也不打算浪费人力经营它了。
  最后清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黄石自嘲地笑了一声:“他还是把我的军队看得很重,而把我本人看得比较轻。”
  瞭望过了一会儿之后黄石就纵身几个跳跃,从城墙上回到地面,上马继续向北行去。很快,他就抵达鞍山堡,这座城堡和耀州一样,也是扩建起来的新城堡,里面驻扎着上千后金马步,还在城头安装了一些火炮。
  后金游骑前来盘查的时候,黄石头盔上仍佩戴着笔直耸立的白翎,他把赵大带来的关防印信掏了出来,一脸平静地交给了敌军的骑兵。
  ……
  天启六年八月八日,辽阳
  听说长生岛派人来接人以后,皇太极微微感到有些意外,不过这倒也还在他的算计之中。皇太极下令预备好酒好菜准备款待来使者,自己则换上了比较正式的服装,走到他正白旗的大帐中去接见使者。
  手下向皇太极报告说:这个使者一路带着白羽前来,进了辽阳城仍不肯换,而他们奉命一定要对使者彬彬有礼,所以也没有用强。皇太极听了心中也微微有些不快,不过他脸上倒也没有显露出来,在营帐中坐稳了以后他就吩咐道:“把那个使者带进来吧。”
  来人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脸上还挂着和善的微笑:“四贝勒,别来无恙?”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三十四节 招安
 
  皇太极从座位上直挺挺地站了起来,人已经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了。他拼命地睁大了眼,想看明白自己是不是搞错了,但来人高高的身材是不会搞错的。
  此时来客已经把头盔摘了下来抱在怀中,冲着皇太极笑道:“四贝勒,您不打算请我坐下吗?”
  皇太极又打量了明军使者两眼,很快克制了震惊之色,脸上恢复了一贯的从容。
  “请坐。”皇太极有力的向着一把椅子伸出了手臂,跟着又神完气足地高声吩咐:“上茶。”
  等来人坐下后,皇太极也缓缓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长叹了一声:“黄帅真是好胆量啊,今日黄帅大驾光临辽阳,不知有何指教?”
  “最近这些日子来,四贝勒为在下找到了发妻和大哥,还照顾好了在下的聘妻和一对姬妾,在下此次前来辽阳,是专程来向四贝勒道谢的。”
  皇太极听得哈哈笑了几声,挥手把周围的人都赶了出去。众人退出营帐的时候,黄石的目光也向门口看去,他的余光注意到皇太极似乎飞快地瞄了一眼自己的佩剑。不过也就仅仅是一眼而已,等黄石转回目光时,皇太极也恢复了往常那种宠辱不惊的神态,双手悠闲地摆在桌面上。
  看到黄石的注意力转了回来,皇太极双手轻轻一抱拳,做了个抱歉的动作:“日前地事情我确实是不得已。不过大丈夫斗智不斗力,黄帅想必一定能理解我的苦衷。”
  “四贝勒,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既然随从们都已经撤下了,黄石就作出一幅没有顾忌的样子:“上次四贝勒让使者带话给在下,说建州卫愿意接受招安。往来传递消息实在费时太久,我担心只让使者传话会造成误会,所以这次就亲身前来,欲与四贝勒详谈。”
  “嗯,黄帅所言不错,长久以来。建州一直愿意恳求朝廷招安,不过……”皇太极把尾音拖得好长,语气里也微微加上点严厉的腔调:“不过我听说黄帅把我的使者绑去北京了,不知可有此事?”
  “当时在下不知道建州卫佐领和诸位贝勒是不是有接受招安的诚意,所以就把使者送去京师问话了。”黄石悠哉游哉地喝了一口茶,仿佛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当时做的有什么不妥:“在下已经相信四贝勒的诚意了。所以就匹马前来,和四贝勒面议招安的问题。四贝勒难道还不满意么?”
  皇太极盯着黄石看了又看,五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但眼前这个人却让他越来越看不懂了。皇太极记得这个黄石明明是一个毫无气节地人,为了自己的性命出卖别人的时候连眼皮都不会眨一下,但一转眼就又抛下到手的富贵回到大明那边去了。
  皇太极也曾从另一个角度猜想过黄石的心理,比如黄石可能并不看好后金的潜力。认为还是出卖后金、投靠大明比较长远,但这又无法解释黄石为什么要去找毛文龙,无论怎么看也是在辽西混比较有前途,黄石只要到了山海关就能拿军功换取到大把地银子和地位。
  从辽西千里远征去旅顺,还有黄石此后的所作所为,皇太极怎么看都像是英雄所为。一个没有什么军事经验和天分地将领,去辽东挣扎根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皇太极可不知道黄石所依靠的军事历史知识,他虽然承认黄石的军队很厉害,但他还是觉得黄石当年的行为,实在是勇敢到了近似天真的地步。
  但话说回来。这么一个勇敢地“忠臣”,他的身世却都是伪造的。皇太极清清楚楚地知道黄石绝不是辽东人。他已经是大明的太子少保了,祖上除非是谋逆大罪,否则怎么也都抹平了,但黄石却要在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撒谎,这就更说明他的身世可疑了。最可恶地是,皇太极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办法揭穿这个谎言,作为开原的屠杀者一方,他们就是说真话也绝不会有人信的。
  在皇太极盯着自己看的时候,黄石仍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作为一个彻底地现实主义者,黄石最擅长的就是抛开感情看问题。一个急于打破战略包围态势地弱势政权,是怎么也不敢杀谈判使者的,黄石确信皇太极也是一个不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所以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安全并不是大问题。
  此外,黄石还记得复州之战和连山追击战的区别,在复州之战时,皇太极不惜损失数千人马,也要竭力阻止长生军回城,更似乎有拼死夜战的准备;而在连山和黄石对峙的时候,皇太极似乎舍不得冒险冲锋。
  结合以往同皇太极的相处经历来看,黄石确信对手并不太看重自己的一条命,但却深深畏惧自己身后的长生军。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皇太极看的也没有什么错,黄石的全部力量都来源于长生军,他个人的军事能力实在没有太足以称道的地方。
  毁灭了黄石对皇太极来说最多是出了一口恶气,但只要长生军还在,那就算把黄石千刀万剐也解除不了辽南的威胁。就黄石在复州之战中的表现来看,皇太极认为长生军如果掌握在毛文龙、陈继盛或者其他东江将领手中,恐怕会变得更可怕。
  黄石喝完了茶水后又直截了当地要求添水,说自己一路来辽阳实在很辛苦,现在口渴得很。皇太极镇静地叫人给黄石端来了一壶茶,还摆上了一盘子瓜果,黄石也老实不客气地抓起了一个梨子就开始吃。
  “黄帅,我不想和你兜圈子了。”皇太极终于自认他完全看不懂黄石到底在琢磨些什么。他带着认输地苦笑说道:“黄帅一直是坚决的主战派,不把我们建州赶尽杀绝誓不罢休,现在如果黄帅要我信你的话,黄帅最好告诉我你打的是什么样的算盘。”
  黄石把梨核放回到了盘子里,拾起盘子边的毛巾擦了擦嘴:“四贝勒,你的谣言很有用,我已经快被调走了,这次我的聘妻的事情再一发,我就肯定要去京师赋闲了。”
  “黄帅过奖了。”
  “以我推算,四贝勒和辽东巡抚一唱一和搞得这么默契。无非不就是想把我这个主战派轰走,然后你们二人开始议和。这样可有不小的好处,四贝勒从此可以过上不用担惊受怕地生活,而辽东巡抚独揽收复全辽的大功,啧啧,国家耗资千万两、费时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谈笑间就做到了,真是了不起啊。”
  见皇太极只是微笑却不说话。黄石就咳嗽了一声,大声说道:“四贝勒,你与其把这份功劳让给辽东巡抚,那还不如给我,我们好歹也是多年的老熟人了。而且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说的话,在大明朝中绝对比辽东巡抚有分量。如果是我建议招安,就是皇上也会仔细思量再三,四贝勒,你信也不信?”
  皇太极沉思了一会儿,黄石这段话试图告诉自己:他这个人无论主战还是主和,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地富贵前程。以前黄石自认为有把握把后金赶尽杀绝。所以他坚决主战,因为这些都是难得的军功;但现在黄石眼看自己要被边缘化了,所以就抢着要来主和,绝不肯被袁崇焕白白占走了便宜。
  这个思路倒和皇太极对黄石地判断有暗合之处。他非常确信黄石并非辽东人,和后金并无什么血海深仇。那黄石完全是自己找上门来打架的,他说自己是为了富贵也不是完全说不通。皇太极装作相信地点了点头:“黄帅自然是一言九鼎。这个我没有什么不信的。”
  “好,那我就开始说了。”黄石笑着拍了拍手。这个时代还没有民族国家,更没到民族主义兴起的年代,忠良的精神支柱全是“忠君爱国”,而这种情绪黄石身上并没有多少,这个黄石自己清楚,他也明白对面的皇太极心里也很清楚。
  “辽东地战事,我认为贵军已经被打败了,所剩的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也就是覆灭的早晚问题罢了,不知道四贝勒同意不同意?”说完这放肆的话以后,黄石就紧紧盯住了皇太极的眼睛。
  皇太极脸色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是嘴上嘿嘿干笑了两声:“黄帅真是好胆略,孤身来此辽阳,言语间竟然如此无礼。”
  黄石亦笑道:“兵为将胆,在下有长生岛五千精兵,自然胆子也就大了那么一点点。”
  五千这个数字和皇太极掌握的还有不小地差距。觉华之战后皇太极很快就发现选锋营的战斗力也不弱于救火营了,最近他得到的数字是黄石刚把手下的部队扩编到了万人左右。不过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皇太极冷冷地说道:“明国杜松等人,也各个都有数千精兵,但最后还不是被我大金扫荡得干干净净,黄帅如此骄傲自得,恐有失阁下的大将风范。”
  “既是胜负未知,那四贝勒大可把在下推出去斩首,如此贵军则上下皆知再无退路,必能士气大涨,还能用在下地心肝祭奠贵军千万阵亡将士,一举两得,四贝勒又何乐不为呢?”
  眼下议和的希望虽然渺茫,但大明地辽东巡抚一直在积极行动着,而且大明每年辽东军费高达数百万两,长期纠缠下去,也总会有人心意动摇,就是大明天子也未必不愿意花钱买太平。可是正如黄石所说,一旦皇太极把他斩了,那大明朝廷必然震怒不已,所有的议和希望都会就此断绝。
  杀了黄石就是替大明封住所有人的嘴,让所有心里存了议和心思的人再也无法把这话说出口。己方的士气倒确实可能因为彻底没有退路而高涨,但汉军就未必了,而那些首鼠两端地蒙古人也就更不会前来投靠了。
  此外皇太极还知道黄石非常得长生军心。无论是历次与长生军交战,还是是长生岛那边传来的情报,都说明辽南的十几万军民都视黄石为再生父母。这种人死在自己手里的话,皇太极不用多想也知道会面对怎么样的怒火了。正如擒获赵家姐妹时莽古尔泰说的那样,除非在战场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为人处世最好还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
  “兵凶战危,世上本也没有必胜之战,我们确实一时落了下风,不过黄帅也绝对称不上稳操胜券,不然黄帅又何必冒险来辽阳,非要招安于我?”皇太极苦思了半天。最后还是打算把这个问题含糊过去,不再讨论战略大势了。
  不想黄石仍然是不依不饶,他闻言就哈哈大笑起来,听得皇太极心里要多不痛快就有多不痛快,只是他不会露出愤慨的神色让对方快意,也不会自己去凑趣说一句:“黄帅为何发笑?”
  其实黄石此时也不完全是笑话皇太极打肿脸充胖子。他主要还是因为听到了皇太极说“兵凶战危”这四个字,从这个人嘴里说出这种话来。实在让黄石感到非常可笑。笑了一会儿黄石自己也就停下来了,他又对皇太极说道:
  “四贝勒,以我的本意,是不太愿意招安的,虽然怎么也还要打上个五、六年,但反正打仗花地是大明的军饷。死的多半也不是我这条命,我黄石没有什么等不起的。但眼下既然朝中已经有人要招安了,那我自然不肯为别人做嫁衣,所谓富贵险中求,我想四贝勒和我相识一场,也算是老交情了。总不会翻脸不认人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