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明-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大红蛇旗的东江掌旗兵已经穿过了城门洞,昂首挺胸地走入了京城百姓们的视野中。
  左手扶剑的黄石紧跟在掌旗兵的身后,他一直跟着手下的官兵们大声地歌唱。近了城门以后,他笔直甩开右臂。高踢着腿第二个走上了御道。此时,与歌声的沉寂正相反,激昂的腰鼓正猛烈地响起。
  黄石地背后五米外就有整整一排鼓手,他们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就像是身处战场引领同袍冲锋时一样。绷着嘴一下下奋力击打着鼓面。他们用全身心的热情击打出这壮丽的鼓声,只有视死如归的长生岛官兵才能焕发出这样的冲天斗志、只有所向无敌地骄傲才能激发出这样雄浑的气魄。
  在这队鼓手和黄石之间,邓肯孤零零地走着,怀里抱着他心爱的苏格兰风笛,去年南关大战得到赏赐后,黄石悄悄为他定了一套风笛。耶稣会也总算在澳门找到了一具。去年年中的时候,黄石把这风笛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邓肯,从此他有事没事就在长生岛上吹它。
  百姓们同时也听到了这股悠扬的乐声,这乐声虽然极尽婉转哀伤,但仍顽强从惊天动地的鼓声透出。就像是刺破乌云黑雾地闪电、也好似挺立于悬崖峭壁的松柏,在那如泣似诉的曲调中。自有昂然不屈的铮铮傲骨。
  此时邓肯已然沉浸在了自己的演奏中,今年除了作为军乐以外,他还在很多场葬礼上吹奏过这段曲子了,张再弟还为此写了好几份报告给黄石,他认为邓肯地这种乐器很适合在军中推广,尤其是在葬礼的时候,既有婉约缠绵、也有豪情壮志,洋洋洒洒好几万字地报告,总之他已经安排几个牧师去跟邓肯学习了。
  除了张再弟之外,贺定远听过邓肯演奏后也喜欢上了这种乐器,后来每次遇到阵亡官兵下葬的时候,贺定远都站在邓肯身后静静地听上一会儿,他还跟黄石说过:如果有一天他没能回家,那一定不要忘了请邓肯给他吹双份的。不过和张再弟相比,贺定远对这个乐器的评价很简短,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这乐声很适合勇士的死,所以也很适合我。”
  长生岛官兵统一用右手把持着长枪或是火铳,把武器靠在自己的肩膀上,一个个把腿高高踢到水平,迈着整齐的正步,从南门鱼贯而入京师。在鼓点的控制下,从黄石这样的全军统帅开始、一直到两营最低阶的普通战兵,近五千官兵步伐齐整如一,就好似是一个巨人在大踏步前行,发出让大地颤动的沉重脚步。
  现在黄石的头盔除了原本的红缨外,还高耸着一根尺许的白色翎毛,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他身后的邓肯,邓肯身后的鼓手,以及鼓手背后的——城内和城外的五千官兵,他们每个人的头盔上都挺立着一根白色的尾翎。
  这批包括孔雀羽在内地雪白翎毛是前天皇帝发给的赏赐之一,天启皇帝许诺:从今天到世界末日,东江镇的救火和选锋两营军官都有资格在红缨上配白孔雀翎。普通士兵也都可以用白羽做盔饰;此外这两营的营旗顶上也都被加配了三根金貂尾,现在它们正随着蛇旗一起在空中飘扬。
  除了孔雀翎和金貂尾,天启皇帝还赐给两营官兵二十张虎皮和二百张熊皮,现在黄石及其以下的军官都摘下了头盔上的棉布下摆,把虎皮的护耳和头巾装饰在了头盔上,而两营的战兵们也都戴上了熊皮围脖。
  白翎、红缨、虎皮、战甲,还有激昂地鼓乐、齐整的步伐,这一切让原本预备猛烈欢呼的京师百姓竟失去发声的能力。他们安静地看着犹如机器一般的东江铁军从眼前行过,不少人都开始不由自主地吞咽唾液,巨大的陌生感硬生生的在军民之间拉开了距离。
  黄石走在寂静的御道上,他眼前地人群永远比身旁、身后的人更热闹,身前的百姓中总不乏推搡、跳跃的观众。但随着他们看清长生岛官兵的军容后,这些人的好奇心似乎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本暗流涌动的人群也迅速平静下来,普通人、还有那些维持秩序的京师衙役们。都情不自禁地把笑容凝固在了脸上,他们投过来的目光也都染上了敬畏之色。
  军队热火朝天的从御道上隆隆开过,但在这条生机勃勃地长蛇两侧,却像是有寒风吹过一般,所有的生机和波动都被冻结住了。死一般沉静的人群、还有烈火一样的军旅,明明是紧靠在一起的军民,却如同对峙地冰火那般的径垒分明,直到,被一声高叫音打破……
  “太子少保大人。”
  一个妇女突然尖叫着冲出了人群,她划破沉寂人群的凄厉喊声让鼓声也为止一滞。黄石看着那张惶急得的脸:是一张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双眼睛,里面充满了焦虑、期盼和浓浓的恳求之色,让他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
  这喊声也把维持秩序地衙役们惊醒了,他们立刻抓住了冲出来的女人,但她拼死挣扎着。她的力气这么大,那两个衙役一时竟然没能制止她。
  “太子少保大人。”
  喊声再次响起的时候,那女人已经快被衙役拖走了,黄石一抬手制住了那个人,也同时停下了身后的鼓手。
  “多谢太子少保大人。”那个妇人见状用力一挣,就摆脱了衙役向着黄石扑过来。身后抓她地人一愣也没有追上来,妇人跪在了黄石脚边,扯着他的一幅哀求道:“大人,求求您救救我地儿子吧。”
  不等黄石回答,那妇人就掉头冲着人群喊了起来。她喊了几声后,黄石看见又挤出来了几个汉子。他们畏畏缩缩地还拖着一个被绑住了的人。这几个人目光游移不定地在几个衙役身上转来转去,一个个腰弯得几乎要把脸垂到地上,和他们不同,那女人如同猛虎一样地跑了回去,拼命把他们向黄石这里拽了过来。
  队伍已经完全停住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妇人又跑到了黄石身前,抱住了他的裤脚似乎是怕黄石飞走了一般,她背后的那几个汉子磨磨蹭蹭的把绑住的人抬了过来,那是一个看上去大约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两眼中的目光涣散无神,嘴里也被捆了一根绳索,人则和身下的门板紧紧绑在了一起。
  等他们走到时,那个妇人已经絮絮叨叨地向黄石哀求了好半天,大概意思就是她年轻守寡,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但前些天不知怎么的就风魔了,请了好多和尚、道士都没能把鬼驱走:“……太子少保大人您是武曲星君,求您大发神威,把附在他身上的鬼赶走吧……”
  黄石把妇人扶了起来,她的儿子已经被平放到了地上,黄石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群,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
  ——可能会落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给我扣上收买人心的罪名……最关键的是,这不可能有用的,一点儿用也没有。
  身边地妇人一叠声地哀求着,黄石走到那个疯子身边蹲在。他在黄石面前扭动挣扎着……虽然这是一个疯子,但黄石能看出来他本是一个秀气的年轻人,头发被他母亲梳理得整整齐齐,全
  身上下的衣服也都干干净净,捆住他手脚的绳索下,也都小心的垫上了布。
  ——可怜天下父母心。
  黄石把手轻轻放在了年轻人的额头上,试图让他能安静一些,然后回头看了看那感激得热泪盈眶的母亲。轻声问道:“需要我怎么做呢?”
  ……
  没有奇迹发生,黄石骂也狠狠地骂过了,耳光也狠狠地打了两个,但鬼魅仍然不肯离去,才解开疯子口中的绳索,他就吐了黄石一脸口水。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黄石一脸歉疚地站了起来,对着那可怜地母亲说道:“对不起。我尽力了。”
  “好多了,已经好多了。”出乎黄石的意料,那妇人满脸都是感激之色,她招呼同来的人把儿子又抬走了,临走时还对黄石千恩万谢道:“等过两天鬼樂走了,老身一定让犬子为太子少保大人立长生牌。”
  “一定会好的,什么鬼崇能抵得过武曲星君的杀气呢?”
  那个妇人的身影隐入了人群中,她的唠叨声也渐渐从黄石耳边消失了,黄石伸手抹去了那个疯子吐在自己脸上的口水,无奈地看了周围地人群一圈:一张张表情木然的脸。京师的围观百姓们,还有他黄石的卫兵、旗手、鼓手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中。
  黄石咽了一口唾沫,一时也想不出能说些什么好,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中,黄石缓缓地走回了自己的位置。冲着鼓手们咳嗽了一声,就打算重新开始行军。看到黄石的眼神后,那些鼓手也都无精打采地做好了准备动作,他们脸上也挂着尴尬的表情,好似一群泄了气的皮球。
  黄石背后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地一声孤零零的喊叫声:
  “黄宫保治好了一个疯魔的人!”
  这突如起来的喊叫声直上云霄。就如同湖面中的水纹涟漪,以快逾奔马地速度在人群中扩散开。
  “是的,我也看见了。”
  “没错,是治好了。”
  “万家生佛黄宫保!”
  ……
  因为军民彼此间的陌生、因为百战之师散发出来的杀气、而形成的隔阂本似万古寒冰,但随着这春雷般的欢呼声。它就如同旭日下地雪花那样地消融瓦解了,狂热的京师百姓根本无暇细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喊叫着向长生岛官兵涌了过来。
  一转眼间,黄石身边就挤满了崇拜的人群,他们都以能一触黄石的衣甲为荣,都嚷嚷着要黄石借他们些贵气和正气走。黄石被京师的百姓挤得寸步难行,本该维持秩序地衙役几乎扑到了他的身上,揪着黄石地胳膊冲着身边的百姓大吼着:“我看见了,我亲眼看见了,黄宫保真是星君下凡啊!”
  黄石一开始还尽力分辨着:“父老们,你们误会了。”
  但他声音被无情地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呼喊声中,终于,黄石的声音也变成了:“是的,父老们,都来分享我的福气吧。”
  此时黄石不觉已是泪流满面——这就是我立誓要保卫的国家,这都是我长生岛子弟用血汗换回来的,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这一切啊!
  ……
  长生岛的官兵此时也都陷入了混乱中,救火营火铳把总李根怀里被塞了好几串钱,刚才还有一个人说什么也挤不到军队近前,就把一锭银子朝着李根遥遥丢了过来,直把他砸得鼻血长流,他身边的士兵们也被塞上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比如就在李根身后的独孤求,刚才一个胖胖的中年人挤过来,不由分说地就把一口袋果子推到了他的怀里,还用带着哭腔的口吻朝他喊道:“可怜的孩子,在军营里想是没吃过几顿饱饭吧。”
  “大兄弟,你在辽东肯定没尝过这个!”昏头涨脑的独孤求感觉又有人把什么东西兜头套到了他的脖子上,等他挣扎着跟上队伍后,才发现胸前又多了一个沉甸甸、圆滚滚的粗布口袋,里面还装着一个翡翠碧绿的大冬瓜。
  ……
  自古没有天子等臣子的道理,大明当然也不例外,天启皇帝此时正坐在大殿里喝茶,不时有太监跑进来报告御街上的状况。
  “万岁爷,打听清楚了,原来是有个疯魔的人借助黄将军身上的杀气,赶走了附体的鬼崇,结果外面的人就都跟疯了一样……”
  太监打探来的消息让年轻的皇帝听得津津有味,在他哈哈大笑过后,今天来陪天子说话的顾首辅突然若有所思地说道:“百姓们争相往将士手里塞钱么?原来黄将军如此得民心啊,真是没看出来啊。”
  这话似乎把天启刺了一下,让他爽朗的笑声嘎然而止,看到皇帝冷冷地扫视过来,顾首辅正要离座谢罪,却听见旁边传来一声愤愤的声音:“顾阁老此言差亦。”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二十节 信任
 
  说话的是一个年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郎,身着五龙袍的男孩从自己的黄锦凳子上跳了起来,稚气未脱的脸上已是怒形于色。那男孩子抬在胸前的右手紧握成拳,嘴唇也激动得有些颤抖起来,只听他朗声说道:“那是黄将军的民心么?明明是皇上得民心才是。”
  说完后那男孩子再也不看顾秉谦一眼,而是急速地转身向着天启,大声说道:“皇上,东江镇左协官兵都是黄将军的部下,但黄将军却是皇上的臣子,所以臣以为,京师的百姓对黄将军的士兵好,确实是让黄将军受到了尊敬,但归根结底,他们爱戴的还是皇上,还是大明。”
  “信王说得好。”朱由检的话如春风拂面,一下子就把天启脸上的些许不快扫荡得干干净净。这时又有一个太监跑进来报告,黄石的军队总算是赶到了大明门前。天启微笑着长身而起,也不搭理跪在那里谢罪的顾首辅,自顾自地走下了御座前的几节台阶。
  天启突然仰天叹了口气:“又要去太庙祝捷了,最近吾去太庙献捷的次数好像也太多了一点。”
  愉快的笑声从天启兄弟的口中同时传出。
  青年人低头整理了一下龙袍,昂首挺胸吸了口长气,迈动着轻快的脚步向大殿门口走去,同时还不忘对身后的弟弟说道:“由检,你不是想再见见黄将军吗?到后面兰台去等着吧,吾会把他带回来的。”
  皇帝出来的时候,长生军已经把他们收获的礼物都郑重地收了起来,头上地白羽也都扶正了。根据皇帝的事先安排。禁军早就把首级和旗帜都准备好了,长生军先从禁军那里领到这些战利品,然后当着天子面前,一队接着一队把这些斩获堆在一起,最后竟然堆成了一座小山。
  在士兵扔下首级的时候,旁边监督的一名锦衣卫军官大声地报着数。他每一次报出数目以后,站在他后面的几名禁军军官就高声重复一遍,又有远一些的官兵再重复。最后直到皇宫外边的官兵成百上千倍地放大,街道上围拢的百姓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这数字听得清清楚楚。
  随着最后一个东江军士兵抛下首级,锦衣卫军官喊出了两千七百二十六这个数字。这个军官喘了两口气,就一挺胸又开始把缴获地旗帜数目汇报给天子和万民。
  献礼完成后,大明门外的官兵山呼万岁。天启挥了一下衣袖,下令把这批首级堆积到京城的南门外,铸成京观以震慑海内不臣、四方敌寇。
  ……
  从整队、开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