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明-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伏?中什么伏?”黄石觉得自己越听越乱,已经开始有点着急了。
  “回大人,吴公公制定了一个计划。”赵慢熊把调子拉得好长,一听这个腔调就知道他对吴穆的计划一肚子怨气:“是陈试百户和张试百户帮吴公公想出来地,说如果努尔哈赤真的去了辽西的话,就要动员我左协两万兵力去攻打有五十人驻守的盖州。陈试百户说这招叫‘猛虎搏兔’,属下说不过陈兄弟,吴公公就用了印。”
  这段日子黄石一直不在岛上,吴穆颐指气使地非常得意,但他也看出赵慢熊一伙儿嘴上恭敬,心里却不怎么瞧得上他的指挥才能。这让吴公公感到十二万分的委屈,他觉得自己这几年表现得一直不错——从来都是很镇静、很勇敢,也不避矢石地亲临前线,还跟着大伙儿一起吃苜蓿,按照兵书上的说法自己明明应该得到官兵一致爱戴才对。
  以前没有受到热烈拥戴吴穆倒也不介意,他也承认自己远远比不上黄石。但黄石走了以后自己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戴就让吴穆有些想不通了。他在连续失眠了几个夜晚后,自认为找到了原因,那就是在复州之战中擅自调动后卫是个大败笔。
  既然吴公公分析出这个是大家看轻自己的原因,那他就卯足了劲一心要打个翻身仗。他从东江塘报看到后金要出兵辽西后,吴穆就一直在琢磨靠收复盖州来让官兵心服口服。为了保证一定要打个胜仗,吴穆把倒霉地情报头子李云睿在大冬天里赶去盖州野外侦查敌情。不仅如此,他还自以为是地抽调了每一个他能抽调的兵往复州集结。如果不是军粮实在跟不上了,他本想把救火营也派去复州的。
  “咱家是怕建奴杀个回马枪!”吴穆从赵慢熊的语气里听出了讽刺的意味。他的声调也变得高亢起来了:“咱家要吸收复州之战的经验教训。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
  “吴公公做的很好……”
  黄石看吴穆满脸都是委屈,好像还要继续引经据典下去,于是就赶忙打断他的话头,安慰起来。刚说了几句话就看见邓肯冲了进来。
  “将军,请允许我……”
  邓肯用力给了黄石一个热烈的拥抱,放开了手臂退开后他略带不好意思地说道:“抱歉,将军,我忘了这是军事会议了。”他端详了黄石两眼,突然蹦出一句很传统的中国祝辞:“将军,您胖了。”
  黄石听了不禁莞尔,心中似乎也有一团暖意骤然扩散开来:“邓肯你也胖了。”这个时代冬季里从事户外工作时,手上为了防冻都会涂上厚厚的油脂,邓肯自然也不例外。黄石一边把邓肯抹到他衣甲上的油擦下去,一边询问他炮兵的情况。
  “将军,四门三磅铜炮昨天就已经给盖州运去了,两门六磅铜炮还没有运走。卑职已经下令他们搬下来了。”
  “幸好还有两门。”黄石开心地点了点头,然后瞥了一眼旁边地鲍九孙:“你们不是说要铸新炮吗?铸好了吗?”
  邓肯和鲍九孙同时叫起来:“铸好了。”
  这两人对视一笑,鲍九孙就闭嘴不说话了。邓肯兴奋地告诉黄石,新式的熟铁三磅炮已经铸造完成。长生岛生产出的第一批坩锅钢都被加工成了刀具,那座水力镗床自然也换上了精炼的钢制镗刀,所以现在长生岛已经可以用熟铁而不是铜铸炮了。
  用熟铁铸炮确实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以前积累的铜炮铸造技术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无论黄石、鲍九孙还是邓肯都毫不怀疑使用熟铁才是正确的道路,毕竟熟铁比铜便宜太多了。现在三磅炮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了原本的三成。
  此外,邓肯还把炮车上的很多木制部件都换成了熟铁的,还加装了不少铁制的机械。这虽然导致了一定的成本提高,但却大大减轻了炮车重量和方便了火炮的使用。刚刚通过测试的熟铁三磅炮只有三百斤重,而且还有进一步降低重量的余地,操作起来也更加灵便。邓肯和鲍九孙都认为这种炮完全可以跟上步兵行军。
  既然有这种炮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邓肯和鲍九孙就认为黄石以前要求制造的超级火铳没有必要了。邓肯还坚持认定黄石想象中的那种武器就是一磅炮。而且,首先邓肯反对把炮兵交给步队指挥,他认为那会让炮兵增加额外地繁冗的步兵训练,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专业化的炮兵才是正道;其次赵慢熊和贺定远更坚决反对编制的火炮超过每千人四门,他们都担心这会让长生军失去建军以来的白刃作战传统,导致部队的指挥官像其他很多明军将佐一样失去主动进攻的锐气和进攻精神。
  有这些长生岛高级军官们几乎一致的反对意见在前,鲍九孙就大着胆子,大笔一挥枪毙了黄石的大号火铳计划,转而全力支将邓肯铸造了三磅熟铁炮,现在已经有六门通过了验收。重量从早期的五百斤到最新的三百二十多斤不等。
  “从复州把磐石营调回来恐怕要几天,而我们估计没有太多时间了。军队装船大概还要一天,就算海上一切顺利,我们至少也需要三天时间才能抵达觉华上岸。卸船也要花上不少的时间,然后军队必须要休息一天到两天来恢复体力。”黄石记得塘报上说后金大军会在十五日从海州出发扑向辽西,现在后金的先锋部队可能已经渡过三岔河,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
  “磐石营的五个步兵队立刻作登船准备,把几门炮也都拉上去。”黄石下了命令后,又调头向章明河和章观水看过去。刚才赵慢熊汇报说岛上现在还有选锋营的两个步兵队,这两个队刚刚完成训练,章明河这次来长生岛就是要把这两队领走的。
  “章督司,我想用一下你的……”
  不等黄石说完,章明河就一个屈身,朗声抱拳道:“大人有命,卑职自当效死。”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四十三节 驰援
 
  黄石一边下令全军立刻开始做出征准备,一边下令先从库房中挪用一部分储备的过冬粮。同时还下令给复州,让贺定远缩减出兵数量,并把辽南其他各营立刻遣返回各自驻地,再多余的军粮立刻运回长生岛来。
  眼下长生岛的主要目标已经确定在了宁远方向,可是黄石仍然要安排一下复州方面的工作。吴穆做了这么多前期工作不利用一下实在太可惜了。再说收复盖州看起来已经是举手之劳了。不过怎么维持在盖州的防御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盖州已经在辽东半岛丘陵区域的边缘,从盖州向海州就要进入东北平原,后勤运输就不再能指望海路。
  一旦进入平原后,后金军的骑兵会比在半岛丘陵地区更容易发挥战术机动优势,可黄石的步兵还是会非常依赖官道。在黄石原本的计划中,现在还不是进入盖州周边作战的时机。似乎看出了黄石的忧虑,赵慢熊小心地问道:“大人,我们是不是也去马市购买一些马匹?贺游击一直希望能组建马营。”
  毛文龙抓住黄石占领复州的机会,就上书天启,要求允许东江镇开一个同蒙古交易的马市,让东江镇能用海盐和药材同蒙古人交易马匹。结果东江马市比原本历史记载还早开了几个月。这段日子下来,东江左协却一匹马也没有换。尚家兄弟和张攀都正忙着大练枪兵,自然不愿意花钱去买马,而章明河已经基本融入了长生岛体系,他自然更不会去换马。
  东江本部和右协几个月里已经换走了千余匹马,他们的运马船只路过长生岛的时候,船上面的押送人员常常会下来讨杯酒喝。这一趟趟的马船把贺定远看得眼红不已,直恨不得能尽数抢过来才好,所以他总是嚷嚷着也要去买马。但鲍九孙和杨致远都反对,就连远在日本偶尔回来的柳清扬也不赞成买马,所以长生岛不多的骑兵就随着马匹的死亡而不断减少。
  根据长生岛编制,营内会有一个马队编制,这个马队本来有二百骑兵战兵和二百骑兵辅兵。但上次整编选锋营地时候,黄石把二百骑兵辅兵也砍掉了。现在马队已经没有独立的辅兵队,有马匹需要地草料都统统交给营里的辅兵队去背,这导致各营的马队彻底失去了脱离营独立作战的能力。
  没有能独立的骑兵部队,那么在平原上作战就只能堡垒推进了。黄石凝视了地图上盖州的位置,终于还是摇了摇了头:“不,我长生岛养不起马。盖州嘛,派一队兵去把建奴赶走,然后焚毁周边的堡垒,拔除每一面建奴的旗帜。把建奴驱逐出去也勉强能算把盖州收复了一半吧。”
  根据长生岛的计算,平时养一匹战马的花费能顶得上养七、八个步兵。在砍掉骑兵辅兵前,一个四百人马的马队几乎占去了一个野战营四成的维持费。炮队练习时花费的火药是另一个消耗的大头。别看炮队只有二百人,他们也要占去三成维持费。而营里两千名步兵的花销不过和炮队持平而已。火铳手消耗地火药很有限,而且他们也不是一天到晚练打枪。长枪兵是消耗最便宜的士兵,除了吃饭和军饷外他们就不需要其他的什么维持费了。
  虽然邓肯操练炮兵的时候也总是大手大脚的,好像火药不要钱一样。但毕竟炮兵技术水平上升大家还是看得见的。可是战马一天到晚吃得比人还好,而且还吃得那么多,手头拮据的长生岛后勤军官心里实在是痛得厉害。他们是最支将砍掉骑兵辅兵的一批人,而且砍掉这批马匹编制后,老营的后勤军官们也算是大大地出了一口气。
  “养一个骑兵营至少要一千匹战马吧?平时吃得还少点,出征的时候为了保证马匹不掉膘,一匹四百斤地马一天就要吃二十斤粮食。还不能让它们自己背东西,为了给他们背草料还需要准备一批驮马或者辅兵。有这么多钱我至少能养五个不带马队的步兵营了!”黄石的长生岛可不比控制辽中平原后金政权。辽南地区经过多年拉锯战已经残破不堪,要是养上几个马营,不用后金来打,长生军自己就能把自己吃穷了。
  毛文龙之所以买马,那是因为他手下的精锐比例不高,所以他宁可牺牲普通军户的生活水平来强化少数精兵强将。而黄石走地是另一条路,只要斗志和勇气相差不多,步兵成本只有骑兵的十分之一。就像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相对原始的手工作坊一样,怎么看都是更好的途径。
  说到底还是人命最便宜。黄石已经打定了主意,就是要依靠近代军队体制训练出大批的合格步兵,定要把对手的少量精锐骑兵淹死在近代步兵的汪洋大海里。拿步兵与骑兵相比较,正如一位军事家所说——军事体制越先进的国家就越依赖步兵,而反之就越依赖骑兵。
  天启五年十二月十七日,长生岛海滩。
  四十艘海船在黑蓝色的冰海中摇曳起伏,在无边无际的广阔辽海中,每艘能容纳百人的庞大船体似乎渺小得如同幼儿的玩具一般,一条条海船在汹涌的海面上忽高忽低,桅杆在滔天巨浪中时隐时现。
  几百条小船奋力与波涛搏斗前行,一趟趟的把海岸上的士兵、武器、淡水和粮食运上海船。因为吴穆已经把干草和战马都运去复州了,结果让洪安通的内卫队都凑不够坐骑了,所以黄石也就不带马匹去宁远了。反正守城要骑兵也没有什么大用。
  这次出兵计有七个步队两千八百人,八个炮组共有一百六十人、六门熟铁三磅炮和两门六磅炮,此外还有一个炮队的长枪把总队,最后加上黄石的随行内卫队,全部加起来上下共有三千一百余名官兵。辅兵黄石倒是并没有带,因为刚训练好的几个工兵队也被吴穆派去复州了,长生岛上现在能够征用的不过是普通的军户。
  航海需要的装卸人员,天津卫派来的水手足以胜任工作。等到了觉华后黄石可以征用地方辅兵,所以他就不打算动员自己的军户了。反正这些人也没有什么优势,白白浪费粮食。
  隐隐能看见邓肯正在码头上大跳大叫。因为风浪的关系,不要说沉重地六磅铜炮,就是熟铁炮也几次都没能成功吊到小船上。黄石看了看头上的天空,那是和冰海一样的黑蓝色。如果天黑前不能把炮吊到船上,那今天就不能出发了。
  铁炮这个军备成就让黄石很满意,但其他的就不太尽如人意了。虽然已经花费了几千两银子,用了大批铁匠,但黄石迫切需要的大批量生产的钢甲还是没有生产出来。眼下长生岛已经照黄石的要求制定了钢的硬度等级,因为他希望能把性能良好的新式高碳钢应用在了各种轴和刀具上。不幸的是钢加工极其困难,起码旧的铁制工具完全无法胜任,而新制造的钢工具质量又非常不稳定。鲍九孙认为只有彻底用新工具替代过去老式工具后,才能高效率地加工长生岛的坩锅钢。他估计这需要至少一年的技术沉淀。
  当时面对鲍九孙的谢罪,黄石大度地表示完全不着急,而且对鲍督司的工作已经非常满意了。黄石明白:北京城不可能在一夜建立起来,仅仅半年时间还是太短了,没有完成对钢加工的技术积累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望着邓肯忙碌的一行,黄石止不住开始回忆有什么简便的未来工具可以利用。他看了一会儿现在用的滑杆,感觉或许可以画个滑轮的草图,让鲍九孙去试试看能不能造出滑轮组来。尤其是动滑轮组。
  不过这个肯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按耐住心头的焦急,黄石用尽可能的轻松语调对身旁地吴穆说道:“吴公公,末将提议的分头行动方略,公公真的不再考虑一下了?”
  黄石本来建议吴穆去指挥复州的军事行动。毕竟吴公公已经为收复盖州倾注了好几个月的心血,不让他去收获一番总会留下些遗憾吧。但吴穆却一口回绝了,他坚将要和黄石一起浮海去觉华,然后共同增援宁远。
  听到黄石的问话后,吴穆缓缓地摇了摇头。负手和黄石并肩立在海边的吴公公望着那些与海涛搏斗,拼命装运大炮的士兵,若有所失地叹道:“咱家一直想为国家出力,但总是帮倒忙,从来都是给干活的人添乱。也就是多亏了魏公公看护,黄军门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