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狗子这几日都是郁郁寡欢,即便是平日里让自己吃上三大碗的米饭,他也是食不知味。二狗子出生于长安城内的一家青楼,他的母亲是被人从乡下拐到长安然后卖到青楼里的妓女。二狗子没有父亲,应该说他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因此他也没有姓。他的母亲是个大字不识的乡下人,因此他的名字也就只能是二狗子。二狗子的童年过得不快乐,青楼里的其他人都会欺负他和他的母亲。后来在一位好心的熟客帮助下,年色渐衰的母亲得以脱籍离开青楼,带着他在长安城里安顿下来。平日的生计完全靠母亲替他人缝缝补补,生活依然十分困难,二狗子却觉得自己比以前快乐。
二狗子逐渐长大成人,而他的母亲也日渐衰老。二狗子觉得自己应该接替母亲为家里营生,只是家里没有田地,他也不曾学得一门手艺,平日里也只能为别人做苦力。有一日他听说军队在招兵,每月不仅包吃包住,还有俸银拿,他便兴冲冲跑去参了军。果然,在军营里不仅能吃上饱饭,而且他还能为家里存下些银子。家里的生计不用再发愁,他还幻想着将来退伍后把家里的房子整整,娶上个媳妇给娘生个大胖小子玩。
正当二狗子幻想着美好未来的时候,家中却传来母亲重病卧床的消息。大夫告诉他这是他母亲常年病根子烙下的原因,需要些名贵药材调养。他一看那药单可吓坏了,但是这高丽参就需要上百两银子。二狗子一年下来的俸银除去家里开销也不过是一二十两有余。
每次想到母亲在床上痛苦的呻吟,他的内心如猫抓般难受,恨不得代替母亲遭此罪,这银子是逼得他即痛苦又无奈。正当二狗子为银子苦恼之时,他却碰到了天大的喜事。新上任的长官竟然宣布若是打赢场上那五个大汉中的一人,便奖励一千两银子,他高兴极了。
尽管许多比他厉害的战友都被一一打趴下去,但是二狗子还是勇敢地走上了台。按理来说他应该找同样身材较为瘦小的刘三长,但二狗子却找了身高臂长的高儒风,因为他觉得此人嘴唇较薄,可能耐性没那么足。一次、两次、三次,二狗子都是被打趴下后又站了起来。下面的人看他已经鼻青脸肿,全身颤抖,都劝说他别要钱不要命了。二狗子想到还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他又站了起来。
第四次……第五次……直到第十次,当二狗子看到对方倒下去了,他才晃晃荡荡地晕了过去,却不知场下响满了热烈的轰鸣声。
长孙凛一直在一旁看着这两人的对打,他没有想到竟然有人会为了钱而如此拼命。说实话,这个叫二狗子的士兵身体力气都是较为普通,他是完全凭着蛮力和高儒风对打,而他的坚韧最终赢得了高儒风的技巧。
全身是伤的二狗子在经过一番治疗后,在两人的搀扶下走了出来,下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的人们,都会为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你叫什么名字?”长孙凛笑眯眯的问道,他面前摆放着一张红纸,手里还拿着一支毛笔。
“大家都叫我二狗子。”二狗子的声音很弱,证明他伤得不轻。
“姓什么?”长孙凛想在红纸上写点东西,作为奖状。
“我没有姓。”二狗子紧张地望过去,他害怕长官因为自己没有姓而不给他发银子。以前就因为同样的原因街上的张掌柜不愿收他做学徒。
“你爹娘姓什么?”长孙凛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没有姓呢?
“我娘叫小翠……我没有爹……”,二狗子窘迫地低下了头,出身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自卑的事情。他和母亲两人都是不识一个字,也没有人告诉他应该姓什么。
长孙凛看见对方难过的样子,知道自己伤了他的心。便拿起毛笔蘸了蘸墨,说道:“你姓卫吧,汉朝将军卫青的卫,这卫大将军小时候也没有爹。”他说完在红纸上写上几个字。
“真的?我能和抗击匈奴的卫大将军一个姓?”二狗子又惊又喜,
“恩,同样也是保家卫国的‘卫’”,长孙凛将一千两银子和那张红纸交给了卫二狗。红纸上写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致坚韧不拔之卫二狗。”
卫二狗是接过那一千两银子的时候双手都在颤抖,今天应该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不仅解决了他的困难,而且从今天起他就叫卫二狗了,而且还是和卫大将军一个姓。
长孙凛以他的实力镇住了下面的众多不服,接下来就是安排军队进行军事操练。长孙凛他在这方面确实不太了解,好在身边有个从小兵开始做起的薛仁贵,因此详细的操练计划都是由薛仁贵这几位老兵来操心。
长孙凛也没有闲着,他给每个士兵都编上了号,让跟随自己来参军的工匠把每个士兵的盔甲上都刻上他们的号码和军衔。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在长孙凛的教导下,跟随他的二十位工匠都学会了阿拉伯数字的应用,而此时世界上也许只有发明它们的古印度人才懂得这一数字的应用。
长孙凛虽然不懂得冷兵器战士的阵法和操练,但是他觉得后世的人民解放军管理确实很不错,因此他考虑在自己这一千人的队伍中实施这种现代军事管理方法。除却步兵和骑兵传统上的攻击防守阵法训练,他还计划加入队列训练,纪律训练以及政治教育。他要打造一支王者之师!
初到大唐27。娘子军
队列训练,是按队列条令规定的内容进行的各种制式动作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军人姿态,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为技术、战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古代训练中也有类似的队列训练,只是没有现代军训这般注重命令和严格。冷兵器时代,作战方式除了城池的攻守之外,主要是在野战中双方排成纵队或方阵,对阵冲杀,白刃格斗,决战取胜。因此军队主要训练阵法的排列和变换,能熟练地变换各种战斗队形,迅速地展开和收拢,对敌人的翼侧和后方实施迅猛冲击等。
长孙凛要求每次集合都要先整齐报数、清点到训人数、检查着装。带兵器时需验兵器,在排列队形的时候不仅要求队列整齐,而且动作干净利落。有时候他也会在半夜三更紧急集合,并且要求士兵们在三分钟内穿戴整齐,到达训练场按队列牌号队伍。古代军营并非喊口号做命令,而是使用各种锣、鼓、喇叭,根据不同的声响代表不同的命令。长孙凛觉得这样比较符合此时战场的情况,也没有改成现代的口号。
下午则是进行单兵对抗训练和长孙凛加入的现代拓展训练。所谓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长孙凛也根据军营附近的情况,自行设计了一套拓展训练方法。目的磨练士兵的意志,熔炼整个团队。此种训练由于花样繁多,包括游泳,登高,攀爬绳网以及各种游戏,难度不大且乐趣无穷,尤其受到士兵的欢迎。
而单兵对抗训练,自然是各个士兵自身的武艺训练。除了熟练的操作兵器,他们还得练习自由搏击,倒功散打,硬功等。
然而在正常训练的头一个星期,长孙凛每天都会抽掉一半的士兵参加他的特种士兵选拔。特种兵执行任务的难度比较高强,要求人人必须掌握骑马捕俘,攀登绝壁,擒拿格斗,无人区生存、泅渡、掌握各种兵器等技能训练。所以顽强的毅力、健壮的体力、持久的耐力,是对一名合格的特种兵是必备条件。
每天早上,长孙凛都会带着五百名士兵,全身武装上盔甲于一炷香时间(大概半个小时)跑完约十里路程;在设置各种障碍的山间道路上进行往返跑;各投掷约一斤重的小石头和长矛数百次,每次需超过50里。做俯卧撑五组,每组各一百下。同样的五百名士兵,连续三天做同样的项目,然后再换剩下的五百名士兵,同样也是连续三天做同样的内容。
一个星期下来,这一千名士兵都因为长孙凛这个选拔训练,累得是腰酸背疼,叫苦连天,可是看到自己的校尉每日都身先士卒,和士兵一样做同样的项目,每次都表现得相当完美,而且他们再累也只是操练了三日,而长孙校尉却是连续高强度地训练了六天。
同样的运动量,流同样多的汗,几天下来,大多数士兵都对这位和自己同吃同住同训练的纨绔长官相当佩服。再加上长孙凛每天晚上都会组织大家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说猜谜、表演或者让每一个士兵都做自我介绍,或者演说自己以后的梦想。一个星期下来,长孙凛在这个团队的威信更高,士兵之间也开始互相有所了解和信任。这个团队也开始融合起来。
长孙凛则是从这一个星期的高强度训练和晚上各种娱乐活动中,选出了一百名在体力,耐力和智力上都相对出色的士兵,这些人将会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正真意义上的特种兵。事实上,《旧唐书》和许多史书里都描写过一支军队,说其选拔之难胜于魏之武卒,而勇悍亦过之,上亲之,皆可与上赴死。这里的上,说的就是李世民。李世民亲率这一千多人的玄甲军打过不少仗,他最善长的是以大部人马牵制,然后亲率这一千人直扑敌主帅的阵位,击散其中心后分而歼之。这支队伍就是史书上记载最早的特种队伍。
长孙凛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只实力非常强大的小分队,这支队伍除却军事用途外,他还打算亲自培养成为忠于自己的亲卫队。长孙凛在前世时就拥有一家国际保全公司,也就是所谓的雇佣兵组织。这家公司培养的雇佣兵也是为特别任务而生的,与特种兵的性质差不多,长孙凛熟悉里面的所有操作,现在的训练计划也是按照其来修改的。
第二个星期,长孙凛就将所有一千名士兵分成三个营,其中的黑虎营和雪豹营为步兵营,第三支取名为铁蹄营,里面包括两百名骑兵和一百名弓箭手。剩余的一百名最优秀的士兵则成为了在今后的战场上所向披靡,让所有敌人都闻风丧胆的横刀营。如此以来,长孙凛便把剩下的九百名士兵交由薛仁贵全权负责,他自己则单独训练他的横刀营。
当然,除了士兵的训练以外,战场上的兵器武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孙凛一直都在考虑这些问题,他随队带来二十位工匠,目的也是为了制造一些实用的物品。
都说穿越到古代之人封侯拜将多么的爽快,实际上生活质量差一大节。别的不说,就算是现代的低保户都能用上电灯自来水。长孙凛确实碰到了许多的麻烦,别的不说,就连单单看时间的表都没有。
这古代计时的东西名叫沙漏或者滴漏,它根据流沙或流水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毕竟像漏壶这种东西在古代也算得上高科技的东西。
可长孙凛却觉得麻烦了,像他要训练一个特级兵种,总是需要看时间,这样可以更科学的计划。他前世学的是电子和化学,物理自然也懂一些。不过做钟表可没那么简单,此时的手工业在精致方面还达不到这种效果。长孙凛也是个外行人,他想了想,就跟工匠们说了一下机械表的原理。
其实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而机械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个周期恒定的,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把振动时的振动周期乘以振动次数,就等于所经过的时间。
这日,长孙凛正带领横刀营的士兵负重长跑回来,看到一个名叫张水的工匠正在其营房前等候,他便走了过去。
张水非常恭敬的向长孙凛鞠了个躬,这群工匠对于这个少爷都相当尊敬,一是因为长孙凛待人和善,没有什么架子;二是他给工匠们的思维带来了很大的转变,比如说阿拉伯数字和数学公式的传授,让本来在工匠脑海里一些很虚的类似于经验的东西变成了很实在的概念。第三自然是长孙家给他们的工钱都相当可观。
“张水,都说了不要太多礼,有何事情?”长孙凛大手一挥,嘿嘿笑道,刚刚运动完心情确实挺舒服的。
“少爷,你看这个是否能是你想要的计时器?”张水拿出一个类似于玩具的东西便开始演示,这玩意是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两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一撞钟。
长孙凛一看就乐了,虽然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粗糙的小手工,但其所蕴含的原理却是他所教给他们的物理概念,这是一种科学上的进步啊。他称赞了一声,便又问道:“如果不是用水来控制,你们可以用类似于钢或者铁的东西,然后也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吗?”
“这……那我还得回去和钱大他们试试看。”张水似乎挺为难的,这是他们经过了多次的尝试才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你们可以将钢铁做成细小的链条,然后用链条来控制齿轮,按照链条由收紧到放松的周期来控制时间?”长孙凛自己也是个外行人,只能说出一个大概的理论。
张水似乎被说糊涂了,他讷讷地问道:“敢问少爷,这链条是何物?”
“弹簧知道不?”长孙凛看见对方摇头,便明白这个时代太古老了,还不知道弹簧这个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广泛的好东西。他也顾不上先回去洗澡,便和张水一起到他们的营帐,给他们讲解一些弹簧的原理。
夕阳残照,天边飞着纷乱归巢的乌鸦。远山似隐似现;暮色中的天空浮云朵朵,漂游不定。悲鸣的胡笳已经渐渐不闻,而夏虫的演奏又开始登场。
长孙凛在给工匠们上了堂科学课程之后正准备到伙房去吃饭,却见刘三长正站在一木桩上趴着木墙,不知道在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