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才又重被提起但对他的窃听却仍然继续下去,一直延续到9年多以后他去世的那一刻…
由于一直都无法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因此最后斯大林不得不同意朱可夫的提议,将西伯利亚的一些精锐部队调回莫斯科
这些所谓的精锐部队,或许的确称得上是精锐
因为这些部队,大多都曾经参与过和国防军的边境冲突,另外在他们出发前,也接收了相当一部分的国防军的标准装备,同时还装备了喀秋莎等式装备
虽说装备未必等于战斗力,但至少作为正规军的他们,要比西方面军的预备队要强上许多…
而也正是因为这支生力军的关系,朱可夫最后才能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
只不过在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后,朱可夫却也没有能力进行追击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漫长的战争当中,俄国已经损失的太多了,多到短时间内俄国都没办法动员出足够的力量来当然,这也和中国突然中断了某些关键项目的支援有关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对严光来讲,俄国人和德国人的战争打的越惨烈牺牲越多也就越好
要是战争早早的就结束了,那才不和他的心意呢
另一方面,严光也需要将西方人的眼睛集中在欧洲战场较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他才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将澳大利亚纳入怀中
毕竟不管怎么说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独立的洲,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些特殊情况的话,英美是绝不可能坐视中国吞并的…
虽然朱可夫很想乘胜追击,但是由于中国中断了许多物资的供应,再加上俄国在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的过程中也付出了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在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后,朱可夫也只能中断了这个念头转而去对剩下的部队进行整编以尽快让他们恢复战斗力
同时朱可夫也亲自跑到斯大林的面前,要求斯大林同中国进行交涉,尽快恢复一些关键项目上的援助,这样也能尽快的展开对德国人的战役
而另一边的严光,也乐得和俄国人磨皮…
与此同时,德国人被赶出莫斯科和台湾的光复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报纸上的头条
当然,对英美等西方国家来讲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肯定要比台湾的胜利重要的多毕竟莫斯科的重要性绝对要远远的过台湾,这点无论是谁都是无法否认的
也因此,在各大报纸上,头版几乎都是莫斯科的报道,而台湾的消息却只能排在第二版
然而对日本人而言,台湾失陷的消息,却是不折不扣的第一版
虽说现在的台湾,已经无法和日本已经夺取的南洋群岛和澳大利亚相比,但是对日本人而言,台湾毕竟是他们最早得到的两块殖民地之一
在台湾,日本人已经经营多年,对这个地方他们同样有着很深的感情,也因此当台湾失陷的消息传回日本本土后,对日本人而言简直就如晴天霹雳一般
当然,这只是对普通的日本人而言,对于日本的高层们来说,台湾的失陷本来就是可以预料的事情,因此在台湾失陷后他们虽然也很心疼,但是最后他们的目光还是转而集中到了缴获到的自动步枪身上…
对于这种武器,不少陆军将领的评价很高,当然,也有多的陆军将领认为这种武器太浪费子弹了,也有一些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武士道精神什么的…
不过评价如何的混乱,其中一项评价还是相当统一的,那就是这是一种日本无法用的起的武器
原因很简单,虽然这种武器的弹匣差不多是30发子弹的样子,用弹鼓或加长弹匣的话还可以多,但是同样这种武器消耗子弹的度也很快…
作为一个铜矿十分的少,至少是不够八亿人口用的国家,为了解决子弹问题,国防军下属的部门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攻关后,最终制造出了实用性很强的钢壳子弹
不得不承认的是,铜壳的子弹的确比钢壳的好用,但是因为铜资源缺乏的原因,中国却无法使用过多的子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有着六七百万的军队,但是国内的铜矿却无法提供能够供应六七百万军队的子弹
尤其是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平时的射击训练什么的就已经很紧张了,战争时期的话,弹药的消耗只会比和平时期加大
当然,中国也可以从智利等国家进口铜矿,毕竟这些国家的铜矿很富裕,而且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也一直都在和中国进行着这方面的交易,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甚至还在智利收购了不少的铜矿
问题是,现在是战争时期,智利的铜矿是无法运到中国的…
于是,钢壳子弹出现了,毕竟中国的铁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铜壳子弹不行,钢壳子弹还是没问题的
可是中国行,却不代表日本也行
毕竟无论是铜矿资源还是铁矿资源,日本都是一样的贫匮…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东条英机等人才看清了这种自动武器不适合日本的真相,当然,虽说如此,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日军将领很欣赏这种武器
不过欣赏贵欣赏,其他的就…
“既然我们用不了,那就送给德国人…”
“然后,换一些我们能用的武器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步枪飘扬过来来到了德国,而这个时候德国人也已经在港口等候多时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五章出兵印度
虽说日本人决定将缴获的自动步枪送给德国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人就准备将步枪白白的送给德国人,毕竟日本人不像中国或美国一样家大业大,能随随便便的送一大堆的东西给别人
事实上,日本人是准备用这枝自动步枪,向德国人换取一些急需的技术的毕竟这一时期的德国,在技术方面的确要强于日本许多,而且日本也确实有不少的技术需要从德国引进
至于用潜艇什么的,送步枪到德国会不会有危险…
事实上,在历史上日本和德国就经常这么干
在历史上,由于钨矿等资源很少的关系,当时德国的主要钨矿来源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和中国及日本而在中日两国交战后,中国这条线也就算是断掉了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日本占据了东南亚,因此当时日本经常用潜艇搭载钨矿等资源送到德国去
在这个时空,由于德国和中国间曾经的友好关系,德国人本来是不需要这么做的,毕竟他们从中国进口就已经可以满足对石油和钨矿等稀缺资源的需求
不过等到中国中断了对德国的资源出口后,德国的情况也就变得困难了许多
事实上,现在德国也是靠着当出交易还能进行的时候,储备的那些资源来进行支撑,另一方面也在加大着国内各项物资的开采力度
不过进的度,毕竟不如出的那么快…
因此就和历史上一样,日本人开始用潜艇替德国人运送其所缺少的物资,而德国人也就这项交易进行了汇报
到如今,在半年多的时间过去后,日、德两国的交易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在这些事件里发生意外的时候很少,这也是日本人会放心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在获悉了自动步枪的情报后,德国人也派人在港口等待着日本潜艇的到来
和历史上不同由于同中国接触的时间较多的关系,因此对中国人重视火力的观点,德国人多多少少也是会接受一些的
stg44突击步枪,是现代步兵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先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的自动步枪而在后世,这款自动步枪也可以称得上是如雷贯耳了,当然围绕着这款自动步枪的争议也是相当的多的
实验证明二十世纪初的标准的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自动步枪在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较大不方便单兵携带20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陆军开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药筒弹药使用短药筒弹药可以将冲锋枪的特点结合到全自动步枪上,可保持步枪轻便,连发射击容易控制的特点
由枪械设计师路易?施迈瑟担任方案设计师黑内尔公司开始设计使用短药筒弹药的自动步枪1941年,经过反复实验后德国研制成功一种7。92x33毫米短弹它的长度比当时的德军7。92x57毫米标准步枪子弹缩短了,弹头轻,发射火药减少,有效射程相应缩短了,这类短弹被称为中间型威力枪弹,随后基于这种短枪弹的型自动步枪很快被研制出来
1942年黑内尔公司设计使用7。92x33毫米短枪弹的原型枪mkb42mkb是德语maskarabiner的缩写,意为:自动卡宾枪经过测试被德**方选中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延伸到枪口附近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成本较低原型枪进行了小批量生产,送到东线战场进行实战检验增强的火力密度以及良好的可靠性使它受到前线部队欢迎
然而希特勒却因为观念过于守旧,以该武器难以打击四百码以外的敌人等理由禁止生产此枪为了绕过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下令停止该枪研制的干扰,顺利投入大批量生产,它借用了冲锋枪的命名方式,命名为mp43
事实上很多人都很清楚,作为一款手动步枪,毛瑟kar98k还是相当不错的,多用途是kar98k步枪服役期限如此之广泛的原因之一kar98k射击精度高,在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可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投入使用kar98k狙击步枪共生产了近13万支并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精度较好的kar98k被挑选出来改装成狙击步枪,配备的瞄准镜和镜架形式有zf394x瞄准镜,zf411。5x瞄准镜,zf424x瞄准镜,kar98k可以加装枪榴弹发射器以发射枪榴弹
尽管kar98k性能优异,但是随着战场上的对手装备半自动步枪,德国人认识到这种手动步枪已经过时了,相继推出了ge。g44突击步枪,但是它们的产量及出现时间无法替代kar98k,kar98k一直生产到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而mp43为了加生产简化了生产工艺,而且在战争期间避免精细的工艺,外型亦显得粗糙1944年,该枪完成改进,希特勒宣布把mp43定名为mp44这种自动步枪具有冲锋枪的猛烈火力,连发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掌握,在400米射程上,射击精度比较好,威力接近普通步枪,而且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它是步枪与冲锋枪性能特点的结合它受到前线部队广泛好评1944年4月6日,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下令优先该枪的生产并亲自为其命名正式改称sturmge。g44,思由于纳粹德国濒临战败,到战争结束时该枪产量40万支所以stg44没有普遍装备德军
事实上在现在,德国人也在进行着有关自动步枪的设计
之所以德国人还在装备着毛瑟步枪,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在战前认为单凭毛瑟步枪就已经够用了没错,够用了,毕竟他们只是凭着毛瑟步枪还有二号等坦克就横扫了整个欧洲
虽然眼下莫斯科那边的情况不是很好,中央集团军甚至已经被打出了莫斯科,但是德国人依然认为单凭现在的毛瑟步枪已经足够了好,其实这个德国人只是希特勒本人而已,其他的德国人还是比较羡慕半自动步枪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中国政府支援给俄国人的那些…
虽说现在的德国人自认为只有毛瑟步枪也已经足够了,但是这却并不说明德国人就不对自动步枪有兴趣了,毕竟德国人也是比较了解自动步枪的而且现在德国人自己也在研究自动步枪能够得到中国人制造的样品,对自身的制造计划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一方面,眼下中国和德国已经成为敌国,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得到中国人研制的武器,对了解中国的实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德国人也很苦恼,那就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武器来和中国人进行交换
喷气式飞机?
虽说现在喷气式飞机在德国并不怎么受希特勒的待见但眼下德国人的情况毕竟还算不错,根本不可能拿喷气式飞机来和日本人交换
坦克?
德国人的坦克技术自然是没话说但是现在这些动辄四五十吨的坦克,绝不是适合日本人使用的就算将这些技术和日本人交换了,恐怕日本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来进行制造
空军方面,其实德国人和日本人已经交换过许多机种的设计图纸了
至于海军方面的技术…
像是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等方面的技术暂且不提,如果是航母和舰载机方面的话,恐怕德国人的发言权还没有日本人大
毕竟德国人不像日本一样,重视海军方面的技术
至于那些个末日科技,眼下的德国距离末日科技出现,至少还需要个一两年的时间…
因此最终德国人决定,用潜艇方面的技术,来和日本人进行交换
作为潜艇大国,德国在潜艇方面的技术还是相当发达的虽说如今的日本也要比历史上加的重视潜艇的应用,但是显然是无法比德国加先进的
“怎么样?”
在攻下了一块高地后,站在高地上的罗正对着同伴道
“还差一点…”
这么说这,一颗炮弹呼啸着飞过他们的头顶,落在了远处的一座日军阵地上
巨大的榴弹炮弹,几乎将日本阵地的整个高地都给削平了,可是等到其他的国防军对阵地发起攻势的时候,却发现阵地上还是有那么多的日军存在
“该死,这些日本人怎么就和一堆韭菜一样…”
看着那些怎么也炸不死的日本人,罗正如此抱怨道
然而听着罗正的话,他的同伴却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毕竟一般来讲,只要是稍微还一些的防范技术,想要单凭空军就收拾掉对手还是件不是很可能的事情的
在王耀武和戴安澜等人登陆台湾后,主要采取的是封锁孤立、瘫痪体系、夺占外围和分区歼敌这四手同时这四手,也算是城市战中最常见的四手了
所谓的封锁孤立,基本上是进攻战役中的第一部,也就是切断敌军城市与友邻的联系,断绝外界对城市的一切援助,为最终歼灭地方守军或迫使其投降创造条件
在这点上,王耀武和戴安澜不但使得台湾上仅存的数座城市彼此互相鼓励,甚至在海军和空军的帮助下,使得整个台湾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