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到来,李维正足足准备了三年,三年时间足以让他摸清蓝玉的一切,而蓝玉却对他一无所知。
“都督,快看!”他身边一名亲兵指着岸上大喊,打断了他的思路,李维正扭头向岸上望去,只见离岸不远的一座亭子里站着一群人,其中两人站在最前面向他拱手致敬,他一眼便认出了其中一人,正是他的先锋大将邓戬,而他旁边是名中年将军,身材魁梧、气宇轩昂,虽然李维正不认识,但他已经猜到此人必定就是大将高巍了,李维正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会心的笑意,他知道高巍肯定会留下来,大凡聪明一点的人,都应该着清楚朝廷的大势所趋了,他也微微拱手,向亭中的两人致意。
座船缓缓靠岸了,一块长长的船板达上了岸边,邓戬和高巍二人已经从亭子上赶来了,他们急上船去拜见李维正,高巍认出了李维正,他上前一步,单膝跪下行礼道:“前军都督佥事高巍参见大都督。”
高巍有两个官职,一个是前军都督佥事,另一个是江西都指挥使,前军都督佥事只是个虚职,他真正的实权官却是都指挥使,但现在报的却是五军府的官职,其实也就是承认了李维正作为五军大都督对他的指挥权。
他几乎一夜未睡,反反复复都在考虑自己何去何从,昨天邓戬又给透露了辽东军的真实兵力,已达六十万人,这让高巍极为震惊,他终于意识到了李维正主政大明已经是不可逆转,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他最终下定了决心,追随李维正。
李维正连忙将他扶起,诚恳地说道:“高将军不愧是我大明梁柱,能率五万孤军面对强敌而抵抗一年,别人不知高将军的功劳,但我却知道高将军为此付出了何等的艰辛,若平蓝玉,高将军的功劳可排第三。”
李维正的一席话说得高巍心中暖烘烘的,他当然知道功劳排第一的非李维正本人莫属,而排第二的,则应该是汉中的张翼,张翼率二十万军抵杭着蓝玉和秦王的南北夹击,承受的压力比他大得多,他自愧不如,所以李维正把他功劳排第三,就说明李维正是一个务真求实的人,是以诚待他。
他不由感激地说道:“弟兄们告别妻子父女在外长年打仗,最怕的就是赏罚不明,皇上非但不治败4将之罪,反而再次重用于他,而盛将军在济南大胜,却只得微薄的赏赐,而且险些无功反罪,如此赏罚颠倒,实在让弟兄们都为之心寒,但大人却在武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杀了岳州知府,此等魄力和手段让将士敬服,此番李大人率军与蓝玉作战,重庆五万将士,愿听大人调遣。”
李维正点了点头,便肃然道:“高将军是大将之才,我将会委以重用,重庆府的五万驻军,仍归高将军全权统帅,作为我的左翼。”
高巍一怔,李维正居然不夺他兵奴,一转念他立刻便体会到了这是李维正对他的信任,以最大的诚意来待自己,高巍鼻子一酸,跪下颤声道:“属下高巍,愿为总兵大人效死命。”
第二百六十九章 首战嘉定
“洪武十四年,蓝玉与沐英攻大理,蓝玉献策,可以实行佯攻下关,虚兵攻蛮敌身后,蛮敌惊觉,以为明军从身后杀入,遂抽兵回防,下关大军长驱直入,一举攻破大理。”
“洪武二十年,蓝玉为副将。随冯胜进击金山北元太尉纳哈楚,蓝玉趁大雪率轻骑突袭,大败元军,杀平章事未果,纳哈楚降明。”
“二十二年,蓝玉率十五万大军长途奔袭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军……”
大帐内,作战参谋将蓝玉历年战事的详情一一念出,李维正、高巍、邓戬以及大将平安皆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几名参谋正在巨大的沙盘上进行标注,根据探来的最新情报用各支各色小旗在沙盘上标注驻军情况,比如插两支红色小旗代表驻军两万人,三支蓝色小旗则表示三千人驻军。
李维正在他的作战生涯中最看重的就是情报,事实上他几乎所有战役的胜利都是来源于充分的情况,所以在他军队的各兵种中,斥候军的能力最强,享受的待遇也是最好,后来投靠而来的锦衣卫,基本上都是补充了斥候军,而且他的斥候军角色已经不再传统意义上的侦查兵,更多是间谍的角色,行脚商人、客栈掌柜、茶棺伙计,甚至妇女、老人等等,他们会在某个战略制定的一两年前便潜入这个地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情报网却在迅速而严密地编织着。
比如这次入川平叛蓝玉,早在一年前蓝玉占领四川开始,辽东情报司便派出了近百名前绵衣卫的精英潜入了四川,他们迅速在四川编织情报网,当李维正这次入川时,一个巨大的情报体系已经在四川完成了,蓝玉军队的一举一动都收入了这些探子的眼中。
每天都有大量的情报涌来,这些情报又会被情报司分类,最后把重要而有价值的情报交给参谋司辅助决策。
参谋念完了蓝玉历年作战的详情,高巍点了点头叹道:“非常详尽,我在洪武二十六年时正好就在耿柄文手下为将,亲身体验了蓝玉的奇兵,但知道得还是没有这么多、这么详细。”
李维正想了想便问道:“高将军,在洪武二十六年,你和蓝玉的交手中,对他作战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想听一听。”
高巍叹了口气便道:“蓝玉作战的最大持点就是两个字,一个‘快’,一个‘奇’,他上次攻打重庆,我还在忙着调兵,可一眨眼他已经过江到永川了,再说‘奇’,洪武二十穴年,他之所以能击败耿柄文,就在于他的虚虚实实,始终掌握着主动,佯攻蜀王,可耿柄文来援时,他又转道重庆去了,当把耿柄文调去重庆,他又返回来攻下了成都,你跟本就摸不着他的真正用意在哪里?”
李维正慢慢走到沙盘前,紧紧注视着内江,在内江这个城市上插着五面红旗,意味着这里有五万军队,在蓝玉的近三十万大军中,这绝对是一支重兵了,相反在嘉定州(今天乐山)却只插着三面蓝旗,只有三千驻军,从岷江一路上去,基本上都没有大规模的驻军,这是蓝玉的琉忽吗?他明明知道自己是大量乘船而来。
想到这,他又问一名行军参谋道:“沱江和岷江的通航情况如何?”
行军翻开一本资料便道:“此时是九月,峭江能行千石大船,但沱江水势较急,只能走五百石船,而且需要人力拉纤。”
李维正点点头,他低下头仔细看了看内江到嘉定州的距离,最多也就是两百里,他又问道:“蓝玉军的最高行军记录是多少?”
行军官答道:“回鼻大都督,蓝玉曾在洪武二十六年,步兵一夜走了八十里,这是他的最高记录,如果按照这种行军,他从内江到岷江,包括体息时间需要两天一夜。”
“那我们船只到嘉定州需要多少时间?”
“需要五天。”
听完分析,李维正便对其他几名大将笑道:“如何,有想法了吗?”
邓戬迟疑着道:“莫非蓝玉的用意是想我们走岷江,所以他才在内江部署重兵。”
“不!他是希望我们走内江。”李维正微微一笑道。
高巍也接口道:“都督说得不错,以蓝玉虚者实之的用兵风格,他就是希望我们走内江,才在内江部署重兵。”
“那我们该怎么办?”旁边的平安听得一阵头痛,忍不住叫嚷起来。
几名大将一起向李维正看来,李维正却淡淡一笑道:“管他怎么用诡计奇谋,我们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就是了,我们的目标就是拿下成都,就用最有利于我们的路线走。”
说到这,他的木杆一指岷江道:“我们走岷江,十万军队北上。”
一天后,由近千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开始浩浩荡荡北上,江面上下#舞、遮天蔽日,庞大的船队一眼望不见边际,船头上李维正笑着问平安道:“平将军,坐船去打仗是不是有点不大习惯?”
平安抚了抚后脑,笑道:“刚开始我还晕船,下船两脚着地时竟然天晕地转,站立不住了,可又上船后,便觉得渐渐适应了,不过还是不如骑马过瘾,就觉得被人绑住一样,心里憋得慌。”
“那好,等过了宜宾后,我给你一卫大宁骑兵,你在陆地上替我开道。”
“大人,我有一事想问,不知大人能否回答。”李维正瞥了他一眼,见他满脸严肃,便微微一笑道:“你想问什么?”
平安露出一种难以启口的表情,但最后他还是一咬牙问道:“大人,最近军中感传大人有取代大明之意,不知大人是否真有此意?”
“你以为呢?”李维正没有直接回答他,却反问了一句。
平安摇了摇头道:“属下认为不会。”
“为什么?”
“若大人真有心取大明而代之,那早在李景隆二次兵败时就有机会了,那时朝廷余兵不过十几万,士气低迷、人心惶惶,而大人却拥有雄兵近六十万,想取代朝廷不是轻而易举吗?”
“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打个比方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实上汉帝已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他为什么不自立为帝?想当皇帝是要看天意的,老天不让,想当也当不成。”
“天意?”平安迷惑了,李维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所谓天意,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船队继续向北,这天下午,船队到达了嘉定州府以南三十里的江面上,敌情开始出现了,岸上平安传来了斥候的最新消息,前方十里外的江面上出现了数百艘小船,正疾速向这边驶来,另外从内江开来的五万大军已经在二十里外。
李维正冷笑一声,当即下今道:“船只靠岸,大军上岸集结,拦截船只出动!”
船队开始靠岸,密密麻麻的辽东军下船上岸,动作迅速而有序,数百门由战马扛运的虎蹲炮也随之运载上岸,辽东军在岸上集结,而二十艘体型较小的船只继续向北前行,辽东军最犀利的就是水军,他们在水上的实力天下无人可及,不仅进攻犀利,对于拦戳防御也有自己独特的手段。
二十几艘拦截船继续北上五里后停下了,他们在江面上拉起了三条手腕粗的铁链,随即他们抛下了数十枚木箱水雷,这是一种设计极为精巧的水雷,通过铁锚固定在江面上,根据火绳的长短决定爆炸时间,是一种定时水雷,事实上这种水雷是在一百多年后才被发明,发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枝木难度,而是在于实际战争需要。明初是大明实施海禁,没有对这种水雷的需求,不过辽东军大力发展水军,这种放置在水里的震天雷自然就会出现,数十枚水雷密布在第一根铁链的前方,木箱内的火绳已经在燃烧了。
一里外,数百艘小船已经出现了,密窑麻麻的黑点向这边疾速驶来,它们满载着油毡、柴草等各种助燃物品,欲重演火烧赤壁的壮观景象,但火烧赤壁只是对无准备者有效果,在以水军而闻名天下的辽东军面前,这种手段就显得有些儿戏了。
小船上的士兵们已经发现了前方有拦截铁链,铁链后面,二十几艘炮船正静候着他们到来,士兵们见对方有准备,纷纷点燃小船后便纷纷跳水向岸上游去,岸上已经有辽东军在等候他们了,数百艘小船燃起冲天大火,一头撞在铁链上,就在这时,水面上忽然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剧烈的爆炸掀起数丈高的水柱,几艘小船被炸得粉身碎骨,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水面都几乎被掀翻了,近百名游得稍微慢一点的士兵也随之葬身水中,好一会儿,爆炸声才渐渐停止了,此时水面上已经没有一艘小船了,而是飘满了小船的木片残骸,一些士兵的死尸也夹杂在其中,空气里弥馒着刺鼻的硝烟味。
巨大的爆炸声传到了数里之外,李维正在船上听见连续不断地爆炸声响起,他忽然明白了蓝玉的战术,用小船并非是真想火烧船队,而只是想把他们拦截下来。
李维正心中出现了疑惑,内江来的敌军只有五万人,他们真会来送死吗?不可能!极可能是前方的嘉定城内还藏着什么猫腻,李维正心念一转,立刻下令道:“令斥候火速赶往嘉定城探查情报!”
此时,五万蓝玉军已经在十里外了。
第二百七十章 眉资大战(上)
斥候带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前方所有的道路被封锁了,无论行人和船只,任何人都不准南下,难怪没有消息传来,不用说大家都明白了蓝玉的战术,蓝玉就是要把他们全歼在嘉定府境内,内江的五万军他们已经知道了,但嘉定城内有多少军队?
所有的人都向李维正望去,这一战是打还是不打?李维正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他在考虑一向善用奇兵的蓝玉会怎么出招?从三年来对蓝玉的研究便是此人不按常理出兵,他喜欢让人跟着他的思路走,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
那这一次呢?虽然李维正知道自己的武器已是蓝玉军不可匹敌,但是蓝玉的奇兵却会让自己遭遇最大的损失,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蓝玉的军队并没有长翅膀,那么他奇兵的弱点又在哪里?
李维正沉思了良久,他终于下令道:“传令全军上船,继续向北进发。”
蓝玉虽然和想在嘉定府和他会战,打一仗也无妨,但他为什么要被蓝玉牵着鼻子走?
十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各自上船,不到半个时辰,岸上便已空空如也,一个士兵也不剩,就连平安的骑兵队也上了船,千艘大船驶入江心,浩浩荡荡,继续向北进发。
一个时辰后,船队远远的靠近了嘉定城,城头虽然安有大炮。但射程根本达不到江心,城头上,一身盔甲的蓝玉目光复杂地注视着遮天蔽日的船队驶过眼前,为了全歼李维正的军队,他在嘉定一线部署了二十五万大军,并以内江的五万军为诱饵,他相信五万军对任何一支军队都是一块肥肉,不可能不咬这个饵。不料这个李维正根本就不理会自己,而是继续向北行船,目标非常明确,直取成都。
蓝玉心中很乱,他知道自己这次遇到了劲敌,对方似乎把他的一切部署都看透了。
“大将军,现在我们该怎么办?”他的副将孙光标焦急地问道。
蓝玉低头想了片刻,忽然下令道:“命大军各带三天干粮,火速返回成都。”
无论如何,他不会让自己的军队被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