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李碧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王别姬--李碧华-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小石头道,“钱花光了,就只买两块手绢?” 

      “先买手绢,往后再存点,我要买最好看的戏衣。置行头,添头面。——总得是自己的东西,就我一个人的!”小豆子把心里的话掏出来了,“你呢?” 

      我?我吃香喝辣就成了,哈哈哈!” 

      小豆子白他一眼,满是纵容。 

      走过一家古玩估衣店,琳琅满目的铜瓷细软。这是破落户变卖家当之处。 

      ——赫见墙上挂了一把宝剑,缨穗飘拂着。剑鞘雕搂颜色内敛,没有人知道那剑身的光彩,只供猜想。如一只阁上的眼睛。 

      但小石头倾慕地怔住了。 

      “哗!太棒了!”他看傻了眼,本能地反应,“谁挂这把剑,准成真霸王!好威风!” 

      小豆子一听,想也不想,一咬牙: 

      “师哥,我就送你这把剑吧!” 

      “哎呀哈哈,别犯傻了!一百块大洋呐。咱俩加起来也值不了这么大的价,走吧。” 

      手中的吃食全干掉了。 

      他扳着小豆子肩膀往外走。小豆子在门边,死命盯住那把剑,目光炯炯,要看到它心底里方罢休。他决绝地: 

      “说定了!我就送你这把剑!” 

      小石头只拽他走: 

      “快!去晚了不得了——人生一大事儿呢!” 

      是大事儿。 

      关师父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一众剃光了头的小子,也很庄严地侍立在后排, 

      不苟言笑,站得挺挺的,几乎僵住。 

      拍照的钻进黑布幕里,看全景。祖师爷的庙前,露天,大太阳晒到每个人身上,暖暖的,痒痒的,在苦候。 

      良久。有点不耐。 

      空中飞过一只风筝,就是那数丈长的蜈蚣呀,它在浮游俯瞰,自由自在。 

      一个见到了,童心未混,拧过头去看。另一个也见到了,咧嘴笑着。一个一个一个,向往着,心也飞去了。 

      一盏镁灯举起。 

      照相的大喊: 

      “好了好了!预备!” 

      孩子们又转过来,回复不苟言笑,恭恭敬敬在关师父身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要他们站着死,没一个斗胆坐着死。 

      镁灯轰然一闪。 

      人人定在格中,地老天荒。在祖师爷眼底下,各有定数。各安天命。 

      只见一桌上放了神位,有红绸的帘遮住,香炉烛台俱备。黄底黑字写上无数神袄的名儿:“观世音菩萨”、“伍猖兵马大元帅”、“翼宿星君”、“天地君亲师”、“鼓板老师”、“清音童子”……反正天上诸神,照应着唱戏的人。 


      关师父领着徒儿下跪,深深叩首: 

      “希望大伙是红果拌樱桃——红上加红……” 

      一下、两下。芳华暗换。 

      从来是领着祈拜的戏班班主道: 

      “白糖掺进蜂蜜里——甜上加甜。” 

      头抬起,只见他一张年青俊朗的脸,器宇轩昂。他身旁的他,纤柔的轮廓,五官细致,眉清目秀,眼角上飞。认得出来谁是谁吗? 

      十年了。 




      第三章    力拔山兮气盖世 

        

      小石头和小豆子出科了。 

      料不到十年又过去。二人出科后,开始演“草台班”。一伙人搬大小砌末,提戏箱,收拾行头,穿乡过户,一班一班地演。 

      最受欢迎的戏码,便是《霸王别姬》。 

      甘二岁的生,十九岁的旦。 

      唱戏的人成长,必经“倒呛”关口。自十二岁至二十岁中间,嗓子由童音而渐变成熟,男子本音一发生暗哑低涩,便是倒呛开始了。由变嗓到复原,有的数年之久方会好转,也有终生不能唱了。嗓子是本钱,坏了有什么法子? 


      不过祖师爷赏饭吃,小石头,他有一条好嗓子,长的是个好个子,同在科班出身,小煤球便因苦练武功,受了影响。只有小石头,于弟兄中间,武功结实,手脚灵便,还能够保持了又亮又脆的嗓子,一唱霸王,声如裂帛,豪气干云。 


      小豆子呢,只三个月便顺利过了倒呛一关了。他一亮相,就是挑帘红,碰头彩。除了甜润的歌喉、美丽的扮相、传神的做表、适度的身材、绰约的风姿……,他还有一样,人人妒恨的恩赐。 


      就是“媚气”。 

      旦而不媚,非良才也。求之亦不可得。 

      一生一旦,反正英雄美女,才子佳人,都是哥儿俩。苦出身嘛,什么都来。 

      眼看快成角儿了,背熟了一出出的戏文,却是半个字儿也不认得。只好从自己的名儿开始学起。 

      班主爷们拎着张红纸来,都是正规楷书,给二人细看: 

      “段老板,程老板,两位请过来签个名儿。” 

      小石头接过来,一见上书“段小楼”,他依着来念: 

      “段小——楼。师弟,你瞧,班主给改的名儿多好听,也很好看呀。” 

      “我的呢?程——蝶——衣。”他也开始接受崭新的名儿和命运了:“我的也不错。” 

      “来,”段小楼图新鲜:“摹着写。” 

      他憨直而用心地,抡起大拳头,握住一管毛笔,在庙里几桌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写得最好的,便是一个“小”字。其他的见不得人,只傻呼呼地,欲团起扔掉。 

      程蝶衣见了,是第一次的签名,便抢过来,自行留住。 

      “再写吧。” 

      “嗳。——你瞧,这个怎么样?” 

      轮到程蝶衣了。二人都是一心一意,干着同一桩事儿,非常亲近。 

      字体仍很童真,像是他们的手,跟不上身体长大。 

      祖师爷庙内,香火鼎盛,百年如一日,十载弹指过,一派喜庆升平,充满憧憬。 

      班主因手拥两个角儿,不消说,甚是如意,对二人礼待有加,包银不敢少给。 

      演过乡间草台班,也开始跑码头了。 

      程蝶衣道: 

      “师哥,下个月师父五十六大寿,我们赶不及贺他,不如早给他送点钱去?” 

      “好呀!” 

      段小楼心思没他细密,亦不忘此事。出科之后,新世界逐渐适应。旧世界未敢忘怀、程蝶衣,当然记得他是当年小豆子,小楼虽大情大性,却也买了不少手信,还有一袋好烟,送去关师父。 


      一样的四合院,坐落肉市广和楼附近。踏进院门的,却不是一样的人了。 

      在傍晚时分,还未掌灯,就着仅余天光,关师父身前,又有一批小孩儿,正在耍着龙凤双剑,套路动作熟练,舞起来也刚柔兼备。师父不觉二人之至,犹在朗声吆喝: 

      “仙人指路、白蛇吐信、怀中抱月、顺风扫莲、指南金针、太公钓鱼、巧女纫针、二龙吸水、野马分鬃……”等招式。 

      剑,是蝶衣的拿手好戏,他唱虞姬,待霸王慷慨悲歌之后,便边唱“二六”,边舞双剑。 

      蝶衣但觉那群小师弟,挥剑进招虽熟练,总是欠了感情,一把剑也应带感情。 

      正驻足旁观,思潮未定,忽听一个小孩儿在叫: 

      “哎!耗子呀!”他的步子一下便乱了,更跟不上师父的口令点子。 

      师父走过去劈头劈脸打几下,大吼: 

      “练把子功,怎能不专心?一下子岔了神,就会挂彩!” 

      师父本来浓黑的胡子,夹杂星星了。蝶衣记得他第一眼见到关师父,不敢看他门神似的脸,只见他连耳洞也是有毛的。 

      师父又骂:“不是教了你们忌讳吗?见了耗子,别直叫。小四,你是大师哥,你说,要称什么?” 

      一个十三四岁的大孩子,正待回答。 

      小楼在门旁,朗朗地接了话茬儿:“这是五大仙,小师弟们快听着啦:耗子叫灰八爷,刺猬叫白五爷,长虫就是蛇,叫柳七爷,黄鼠狼叫黄大爷,狐狸叫大仙爷。戏班里犯了忌讳,叫了本名,爷们要罚你!” 


      师父回过头来。 

      “小石头,是你。” 

      蝶衣在他身畔笑着,过去见师父。 

      “师父,我们看您来了。” 

      师父见手底下的徒儿,长高了,长壮了,而自己仍然故旧,用着同一手法调教着。但他们,一代一代,都是这样的成材。他吩咐: 

      “你们,好生自己开打吧。” 

      “是呀,师父不是教训,别一味蛮打、狠打、硬打、乱打……么?”蝶衣帮腔。小楼听得呆了。 

      “哎,这是师父骂我的,怎的给你捡了去?”小楼道,“有捡钱的,没捡骂的。” 

      “这是我心有二用。” 

      关师父咳嗽一下,二人马上恭敬噤声。他的威仪永在。信手接过礼物和孝敬的红包。 

      “跑码头怎么啦?” 

      小楼忙禀告:“我们用‘段小楼’和‘程蝶衣’的名儿,这名儿很好听,也带来好运道。”又补充,“我们有空就学着签名儿。” 

      “会写了吧?” 

      “写得不好。”蝶衣讪讪道。 

      “成角儿了。” 

      “我们不忘师父调教。唱得好,都是打出来的。” 

      “戏得师父教,窍得自己开。”关师父问,“你俩唱得最好是哪一出7” 

      小楼很神气:“是《霸王别姬》哪!” 

      “哦,那么卖力一点,千万不得欺场。” 

      重临故地,但见一般凶霸霸的师父,老了一点,他自己也许不察觉。蝶衣一直想着,十年前,娘于此画了十字。一个十字造就了他。 

      又多年南征北讨了,为宣传招徕,二人便到万盛影楼拍了些戏服和便装照片。 

      在彩绘的虚假布景前,高脚几儿上有一盆长春的花,软垂流苏的幔幕,假山假石假远景。 

      段小楼和程蝶衣都上了点粉,穿青绸薄纱,软缎子长袍马褂,翻起白袖里。少年裘马,衣履风流。 

      蝶衣瞅瞅他身畔的豪侠拍档,不忘为他整整衣襟。他手持一柄把扇,不免也带点架势。 

      蝶衣的一双兰花手,旧痕尽脱,羞人答答。——不过是拍照吧,只要是一种“表演”,就投入角色,脱不了身。 

      蝶衣问拍照的:“照片什么时候有?” 

      “快有,四五天就好。” 

      “记住给我们涂上颜色,涂得好一点。” 

      “是是是。”他躬送二人出门,非常热切,“二位老板,又要南下巡回好几个城儿了。” 

      “这回是戏园子张悬用的。” 

      拍照的更觉荣幸,哈着腰,谦恭喜气:“二位老板放心——” 

      忽闻一阵汹涌的声浪,原来是口号。 

      刺耳的玻璃碎裂声,令两张傲慢的脸怔住。 

      “糟了!”影楼中那朵搞笑惊惶失色,“定是那东洋美人的照片捅出漏子了!” 

      他急忙出去。 

      二人刚享用着初来的虚荣,不明所以,也随行。 

      大街上,都是呐喊: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猛醒!反对不抵抗政策!” 

      “抵制日货,不做亡国奴!” 

      “还我山河!还我东三省!” 

      群情激昂的学生们,已打碎了玻璃窗橱,把几帧东洋美人的照片揪出;撕个痛快,漫天撒下,正洒到两个翩翩公子身边来。 

      前面还有日货的商店,被愤怒的游行示威群众闯进去,砸毁焚烧。穿人字拖鞋的老板横着双手来挡,挡不住。 

      混乱中,一个学生认出二人来: 

      “咦,戏子!” 

      “眼瞅着当亡国奴了,还妖里妖气地照什么相?” 

      蝶衣望了小楼一眼,不知应对。 

      “现在什么时势了?歌舞升平,心中没家没国的。你是不是中国人?吓?” 

      小楼已招来一辆黄包车,赶紧护送蝶衣上去。 

      小楼催促车子往另一头走了。余气未消: 

      “乳臭未干,只晓得嚷嚷。日本兵就在城外头,打去呀!敢情欺负的还是中国人!” 

      读书人都看不起跑江湖的。跑江湖的,因着更大的自卑,也故意看不起读书人。什么家什么国?让你们只会啃书本的小子去报国吧,一斗芝麻添一颗,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国家何尝放你在眼内? 


      脱离险境,蝶衣很放心: 

      “有你在,谁敢欺负我?该怎么报答?” 

      黄包车夫也吁了一口气似地,放缓了脚步。拉过琉璃厂。 

      蝶衣一见,忽想到: 

      “可惜呀,厂甸那家店子,改成了棺材作坊了,怎么打听也问不出那把宝剑的下落。” 

      “什么?” 

      小楼的心神一岔,为了路上走过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好色慕少艾,回头多看一眼,没听清楚。 

      “哦,”他转身来打个哈哈,“儿时一句话,你怎么当真了!” 

      蝶衣一点玩笑的意思也没有。只留神追看、什么也见不着。他不肯定小楼是听不清楚抑或他不相信。——而这是同一切过路的局外人无关的。但他有点不快。 

      黄包车把二人送到戏园子门外。 

      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的华灯,背后有极大仓皇但又不愿细思的华灯,敌人铁蹄近了,它兀自辉煌,在两个名儿:“段小楼”、“程蝶衣”的字下,闪烁变幻着。 


      小楼一指: 

      “瞧,我们的大水牌!” 

      因学会自己名字,便上前细认。这“水牌”写上每天的剧目戏码,演员名单。小楼一找就找到个“小”字,其他二字,依稀辨出,便满心欢喜。“这是‘我’的名字!” 


      蝶衣也找到了。 

      是晚的压轴大戏是《霸王别姬》。 

      因细意端详,刚才的不快,马上置诸脑后。 

      “哟,怎么把我的名字搁在前边啦?”掩饰着自己的暗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