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古代通奸惩罚更是说明重男轻女,女的要浸猪笼,男的却只有点小麻烦。把错误的责任全加到女人头上,本来就是不公平。即使是朱玉当了皇帝,女性地位也不会提高多少。
这些都是南宋一个叫朱熹的杂毛弄出来的,把女性仅剩的一点地位也被剥光。常智光心想,若是自己穿越到了南宋,一定会在摇篮里就把他捏死。
正文 168 第165章 明媒娶良玉
更新时间:12…2 13:26:49 本章字数:3347
杨氏本想留饭,但常智光看王保福在家的待遇,心情不是很好,也没给杨氏面子,招呼一声,过些时间回安国会捎上王保福,就离开了。
让常智光真正生气不是王保福家里地位,而是连杨氏身为女人的人,都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情节,这才是他无法理解的,什么女人同情女人,根本就是扯淡。
县里又耽搁了几天,常智光看了几处的采茶场。安国出产就是不一样,面积大,管理规范。每亩之间都有隔离,避免虫害传染。还有精品区,专人管理,卖大价钱的。按照协议,此地茶叶粗加工后可以送到扬州再加工,也可以把生茶卖给东南商会进行处理。
常智光觉得现在什么场子都不具备从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能力,技术管理都跟不上,也赞成这么专营的办法。但要求批发要有竞争,避免垄断而导致的价格压低。
回到常家堡,那就郑重了,伯父请出祖宗牌匾让常智光跪拜后才进村。村口就是大功亭,显然没有丝毫克扣,几千贯钱把亭子建的非常阔气,石料、木料、雕刻全是上等货。进了村,第一件事去祠堂上香,伯父歌颂了祖宗有灵什么的,还说本堡乃是大明名将之后,说常智光没有丢人,说到激动处,唏嘘不已。
这么玩了常智光一整天后,终于是进入正题。常智光先看望了伯母,没有想象那么恶劣,让人扶着还能行走,听说是朱玉送来太医的药,服了后才有气色。常智光马上吩咐人,去找几个退休的太医来看。
接着是秦良玉的事,伯父早听自己儿子说过,心里还是不满意的。他觉着常智光前程似锦,又是状元,又有大功于朝廷,长的又一表人才,怎么也得和高官联姻。而秦良玉在乐营呆过,又是小妾名分,要转正他是不愿意的。
不过伯父小时候对常智光虽然严厉,但也是宠爱有加,再者常智光也这么大了,见多识广。伯父也知道要替常智光做这个主,已经是不可能了,要么说常智光翅膀硬了。最后看秦良玉几日下来表现着实不错,也就勉强答应了下来,好歹也算是将门之后,而且还救过常智光。
本来是要下媒书,而且还要请秦良玉的母亲到场。但……如同高中考本科和专升本一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不过媒书还是得有的,有个明媒正娶的名份,而后在祠堂拜过祖宗,秦良玉就上了族谱,名正言顺成为常家夫人,当然这族谱上不是写秦良玉,而是写秦氏。常智光还得报案到吏部,里面还是写XX地方秦氏。
一切安定后,伯父就找常智光说话,主要议题也是担心常智光太能干。
伯父道:“祖训有云,常家人不得掌兵。你这次虽然是监军文职,但却大包大揽。大明历来对官员甚好,只要不掌兵,一般都不会有杀身之祸。一朝天子一朝臣,忠君不仅是爱君,更是爱自己。只要你忠君,即使有天大过错,都可全身而退,你明白吗?”
“侄儿明白。”
“明白就好。我们先祖临终前曰:明朝乃是朱家天下,不是李家也不是王家,近百年来朱家人处处有王。当今公主几年前逼兄退位之所为,为什么没有什么阻挠?不是因为人头税,也不是因为太上皇无道,而是因为她姓朱。”伯父道:“你所为我都清楚,但你却是错了,忠朱等同忠国,忠国未必就是忠朱。”
“伯父教导的是。”常智光苦笑,自己怎么一路被上政治课。
“你别不以为然,据我看,这朝中下个倒霉的不是你,也不会张居正,也不会是劳苦功高的将军,而是李成梁。异姓封王,又是前君的王,手握重兵,把持军需,又非恩科出身,朝内树敌颇多。先前可能不敢动,但当今公主武功新成,正是意气奋发之时,自然要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有他儿子李如松秦凤路这支虎狼之师,李成梁要是聪明,就该立即请辞。”
“伯父你真是不出半步门,就知千里事。”常智光赞一个。
这事常智光不知道,但是也能看出点名堂。新火器虽然没有取代冷兵器,但却成了边防军必备武器。而各路都有派送,惟独是李成梁的河北西路,这本是优先配送的精锐,却一直以各种理由搪塞。一会借口秦凤路战备,一会说河北东路要和秦凤路成犄角。一会又说安国军厂没有工期。李成梁几次上表都被搁置。看得出朱玉还在给李成梁机会,毕竟李成梁也算是有数的军事人才,数十年来有大功于明朝,弄回来在枢密院任职,也有用武之地。
“其实从光明报和你哥说的话,就能猜测出七八。”伯父道:“就看怎么看了。明太祖封赏我们常家后,咱常家先祖担心子孙们不懂事,惹了皇家忌讳,特意留下祖训。从祖训可以看出,这朝廷内斗的险恶。”
伯父为什么说这些,原因就是光明报报道的明年五月专门为杭州舰队开武举恩科,伯父希望常智光不要再去当主考。陆路而今有名头的几个将领是你门生,水路也是你门生,你还让不让公主混了?其实这事惠兰也和常智光重点说了,常智光在和朱玉说舰队事时,也表示别让自己累着,让别人当主考吧。朱玉点头,最后决定来个以老中青三代将领为考官的比试。
在老家住了一个月,衙役也幸运的寻找到了退休的太医,太医看过后表示,只要精心医治,常智光伯母还是可以起来行走,但是没办法再干重活。
常智光大喜之下砸了五千贯,于是太医也大喜,这为皇家看一辈子病赚的还不如这一笔,其表示定然在半年之内让常智光伯母下地行走。
三月中旬,常智光告辞伯父离家。这每年一界的足球赛要开始准备,这武举也要开始了。西北的苏千也差不多要回来商议事情,军厂那边也应该有点动静。事情多,没办法。
到了怀远接王保福,常智光见到了保福他爹,两人实在没什么说的,他爹对常智光带走保福也没什么意见,两边没话说,常智光也就再免了一餐,客套请大家有空可以去安国玩,而后就带了保福上路。
保福很懂事,嘴也甜。换了一身漂亮新衣裳后,长的又可爱,连一干衙役都很喜欢她,白莲更是把她当作自己的妹妹。
到了杭州,再次拜会周安,周安也恰好安排好周屏前往安国,左右一看,刚好带上,于是船队中就多了周屏带的十来个人。
要说周屏一个女孩也不容易,没带下人,带的都是从周府内部选出来的人,一路上还得给他们补习教导,而常智光感觉周府这些人怕周屏胜过怕周安。
周屏加入,常智平纠结上了,在常智光身边呆的是抓耳搔腮,和他说什么都是心不在焉。常智光一看,这小子还没过劲,于是就把常智平打发到周屏船上去,自己也乐得清闲。至于这对小男女会不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常智光就不管了。大家都是斯文人,总不至于谁被逼的跳河吧。
一路坦荡的回到安国,身为一个知县旷工是很不正确的行为。同行们都很羡慕常智光这个知县,有钱拿不说,不呆在县里一样有钱拿,最重要是即使呆在县里,县里的琐事不处理也有钱拿。
常智光对某知县笑谈,其实我们这些读书的最没屁用,既然这样,不如就让他们去管理好了。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一上去,常智光想找事都找不着。
如常智光回到衙门,展铭和甘信就问候了几句,而后夸奖下王保福,也没有半点汇报工作的意思。过了没一会,常智光才知道,他们不汇报工作是因为他们消息不够灵通。
首先找上常智光是苏老爷,这两人加苏千可以说是安国商业协会的龙头。苏老爷一般不问事,常智光也不做具体的事,常智光原本以为苏老爷就是来走访一下,没想到却带来一个应该算是坏消息的消息。
常智平帮周屏去安顿,秦良玉则带了王保福去买些生活品,外带报名学堂。
常智光把苏老爷让进文房。苏老爷客套几句后就进入正题:“大人,太学士陈东可认识?”
陈东?说不上认识。不过不久前在于世昌一事中,自己借他的手用了一下。说熟嘛,朝廷内即使是王锡爵也说不上熟,此人刚正不阿,性格有点象海瑞,比海瑞会识时务一些,但能力比海瑞也相差颇多。常智光点头:“认识,不知苏老突然问起,有什么原因吗?”
温馨提示:亲,金牌催更最有效哦!金牌当月没送完过期作废哦!礼物及红包我都敢收哦!意见和建议我都能接受哦!笔者保证本文不会断更、不会太监,随朋友们的支持力度更新章节,希望各位能给我一点信心,一点点就够了,当然,多多益善。谢谢大家了!
请分享
正文 第166章 逼火药配方
更新时间:12…2 17:10:16 本章字数:3506
苏老爷点头:“刚收到消息,陈东在前日早朝上表,历数了亦官亦商之十大垢病,请公主禁止本地官员参与行商。”
“大臣和公主什么看法?”
“大人是知道的,这京里的官哪个和商人没有说得清道的明的关系。当场就被一干大臣们呵斥,请公主将陈东降罪。但让人奇怪的是,公主却觉两边都有道理,于是就这么被搁置了。”
常智光想想后道:“苏老是怀疑这陈东是公主指使的?而朝廷似乎想搞什么?”
“恩,据消息说。明纸币即将发行。”苏老爷道:“大人也知道,这朝廷发币不是不行。但是朝廷准备了多少实钱呢?”
恩,这是个准备金的问题。朝廷准备金越低,明币就越不值钱。这朱玉要是来个空手套白狼的话,商人的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最麻烦是钱庄的损失。原来你存一贯钱,但现在一贯钱只能买半贯的东西。老百姓自然是不干,而拥有钱财最多的商人资产也会大面积缩水。如果朝廷收一百贯钱,发一百贯钱的纸币,那根本没有区别,如果收一百发两百,那问题就严重了。
常智光给朱玉的进表是发行债券,或者是收一百发行一百二这样比较温和的办法。或者是委托安国钱庄发行纸币,收铜钱,最后用黄金来作为衡量标准。
苏老爷道:“陈东表上最重要一条就是,商人可能主导大明的经济,而发行纸币则控制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老朽也不是不同意朝廷发放纸币,但是这实钱多少一点都不知道,确实有点心虚。说不好,安国钱庄就可能倒闭。”
常智光皱眉头,这国家发行钱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多出来的钱是要老百姓消化的,经济增长之下,可以适当增加。
但常智光却不感觉朱玉想适当增加,否则这事她必然要和自己提起,毕竟自己是赞成的。常智光提出以税利为标准,比如去年国库收一百贯,今年收一百二十贯,那就可以相应发行一百三十贯左右的纸币,但你要发行两百,那就通货膨胀了。虽然大明没有这个通货膨胀的概念,但是户部的人不会不知道影响。
国库没多少钱,常智光是知道的。西北打仗,买军火,东南减免税赋,安抚西北、杭州舰队船只、码头、军营建设费用……常智光道:“苏老,公主好象有点急功近利了。”
“恩,老朽也这么认为。”公主要钱,自然是有用,打通丝绸之路,能让她在历史上记下重重一笔,但要打通这条路,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要将这路变成常备路,更不知要花费多少银钱。其次封禅泰山,要说朱玉也勉强有资格,但是根据常智光无聊时候计算,诸方蕃王跟随,铺设道路等等费用,最少不低于两千万贯,这还不算百姓们的损失。
再或者……常智光大惊:“难道公主要联鞑靼对女真,或者是联女真对鞑靼?”对女真,舰队连雏形都没有,对鞑靼更是扯淡,两败俱伤,女真人捡便宜。但只有这个解释最合理,也最能解释为什么朱玉突然有杀鸡取卵的态度。
常智光忙喊:“来人,把惠兰找来。”
惠兰来了一说,常智光知道麻烦大了。努尔哈赤派儿子上表京城,而且以藩王身份接受了朱玉的册封,尊明为父国,并且说将年年入贡朝拜。
苏老爷倒不觉有什么问题,而是道:“大人,你刚才也说了公主急功近利,这偌大的一个女真国成为藩属,等同将女真国纳入大明版图,这是多大功绩。”
“苏老爷有所不知,这女真国……”常智光又不好解释三四十年后大明就是被女真灭了的。
惠兰笑道:“大人,如果光是这事,惠兰定然派人快马知会。只不过还有另外一件事。朝廷派户部尚书为钦差前往鞑靼国临潢府商议购买燕云十六州的新州、武州、应州、莫州之事。”
常智光纳闷问:“什么意思?”
“是杭州舰队,公主大力组建杭州舰队,并且五月公开武举举将。鞑靼使团说愿意和明重修盟约,两国一致对女真。而女真国收到消息则是大为恐惧,一旦明舰队真和鞑靼盟,明人从海路包抄女真人后路,女真人基本就算是败了。所以上书臣服。”
“哦!”常智光放下心来,这朱玉确实有点急功,急着想拿回燕云十六州,不过在各种办法中,选择了一个很商人的办法。
惠兰道:“大人可能有所不知,这西北大胜后,公主特意抽选了几十人进行研究,公主现在很明白,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叫问题。”
似乎是自己和朱玉说,利用货币贬值办法从鞑靼人那抢劫财富的。恩……朱玉发行纸币也有道理,相信其会把最大的损失计到鞑靼人那边,燕云十六州一拿回来,那可是功比汉武,如果兵不血刃拿回来,那是功盖汉武。
惠兰笑道:“大人,公主又不是昏君,大人又常有进言,大人是不是把公主想得太不堪了。”
“恩,确实是把她想垃圾了,不过怎么不派我去谈判,这我最拿手啊。”
“你还别说,原本还真有这念头。但是上书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