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圣贤相与,其道甚微,不移寸阴,见情甚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上下之道,取类股肱,比之一体,其来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阴与阳;其相形也,犹圆与方。]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
[谓向晦入息,未见之时,当以圆道导之。亦既出潜离隐,见形之后,即以方职任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此言用人之道,或升进,或黜退,或贬左,或崇右,一惟上圆方之理,故曰:以是道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方圆进退若不先定,则于牧人之理,不道其正也。]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用事不巧,则操末续颠,圆凿方枘,情道两失,故曰:忘情失道也。]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己能审定,以之牧人。至德潜畅,玄风远扇,非形非容,无门无户。见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谓之天神也。]
内揵第三
内揵第三
[揵者,持之令固也。言上下之交,必内情相得,然后结固而不离。]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
[道合则远而亲,情乖则近而疏。]
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非其意,则就之而不用;顺其事,则去之而反求。]
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分违则日进前而不御,理契则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
[言或有远之而相亲,去之反求,闻声而思者,皆由内合相待,素结其始,故曰:皆有内揵,素结本始也。]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结以道德谓以道德结连于君,若之臣名为臣,实为师也。结以党友,谓以友道结连于君王者之臣,名为臣也,实为友也。结以财货,结以采色,谓若桀纣之臣费仲、恶来之类是也。]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自入出已下八事,皆用臣之意。随其所欲,故能固志于君,物莫能间也。]
若蚨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眹,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蚨母、螲希病K浦胫谘ㄖ校懈牵则赌秆樱愿歉惭ǎ鋈胪矗跷藜浔嚕饰锊荒苤怪=衲趽b之臣,委曲从君,以自结固,无有间隙,亦由是也。]
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
[说辞既进,内结于君,故曰:内者,进说辞也。度情为谋,君不持而不舍,故曰:揵者,揵所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阴德,谓阴私相德也。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谓所言当时未合,事过始骇,故曰:中来事。]
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谓所行合于己谋,待之以决其事,故曰:遥闻声而相思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言不得其情类而说之者,必北辕适楚,陈轸游秦,所以见非逆也。]
得其情,乃制其术。
[得其情则鸿遇长风、鱼纵大壑,沛然莫之能御,故能制行其术也。]
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
[此用者,谓其情也。则出入自由,揵开任意也。]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言以得情立事,故能先知可否,万品所以结固而不离者,皆由得情也。]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由夫得情,故能行其仁义道德以下事也。]
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
[混,同也。谓先考诗书之言,以同己说;然后损益时事,议论去就也。]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内谓情内,外谓情外。得情自合,失情自去,此盖理之常也。]
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诀之。
[言善知内外者,必明诸道术之数,预揣来事,见疑能决也。]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
[既能明道术,故策无失计。策无失计,乃可以立功建德也。]
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
[理君臣之名,使上下有序;入赋税之业,使远近无差。上下有序,则职分明;远近无差,则徭役简。如此则为国之基,故曰:揵而内合也。]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
[上暗不治其任,下乱不寤其萌,如此天下无邦,域中旷主,兼昧者可行其事;侮己者由是而兴,故曰:揵而反之。]
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
[言自贤之主,自以所行为得,而外不留贤者之说。如此者,则为作声誉而飞扬之,以钓观其心也。]
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君心既善己,必自有命来召,己既迎而御之,以行其志。]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
[翔而后集,意欲去之,因将危与之辞矣。]
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去就之际,反覆量宜,如员环之转。因彼变化,虽傍者莫知其所为,如是而退,可谓全身大仪。仪者,法也。]
抵巇第四
抵巇第四
[抵,击实也。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壤因衅。而击实之,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此言合离,若乃自然之理。]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察辞观行,则近情可见;反往验来,则远事可知。古犹今也,故反考往古,则可验来,故曰:反往以验来。]
巇者,罅也,'山间'也。'山间'者,成大隙也。
[隙大则崩毁将至,故宜有以抵之也。]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朕者,隙之将兆,谓其微也。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来者,可抵而却;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深知此五者,然后善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形而上者谓之圣人,故危兆才形,朗然先觉,既明且哲,故独保其用也。因化说事,随机逞术,通达计谋,以经纬识微,而预防之也。]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汉高祖以布衣登皇帝位,殷汤由百里而驭万邦。经,始也。挥,动也。]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时,托圣谋而计起,盖由善抵巇之理,故能不失其机,然则巇隙既发,乃可行道术,故曰:抵巇隙为道术也。]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
[此谓乱政萌牙,为国之巇罅,伐射谓相攻伐而激射。]
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如此谓抵而塞之,如彼谓抵而得之;反之谓助之为理,覆之谓因取其国。]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五帝之政,世间犹可理,故曰:抵而塞之,是以有禅让之事。三王之事,世间不可理,故曰:抵而得之,是以有征伐之事也。]
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谓五伯时,右由上也。]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合离谓否泰,言天地之道。正观尚有否泰,为之巘隙,又况于人乎!故曰: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捭阖亦否泰也。体大道以经人事者,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后天而奉天时,故曰: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上合谓抵而塞之,助时为治;检下谓抵而得之,束手归己也。]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言能因循此道,则大宝之位可居,故能为天地守其神祀也。]
飞钳第五
飞钳第五
[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钳,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言取人之道,先作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转移。]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凡度其权略,量其材能,为远作声誉者,所以征远而来近也。谓贤者所在,或远或近,以此征来,若燕昭尊隗,即其事也。]
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
[言远近既至,乃立赏罚之势,制能否之事,事势既立,必先察党与之同异,别言语之是非。]
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
[外谓浮虚,内谓情实,有无谓道术能否,又必见其情伪之辞,知其能否之数。]
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既察同异、别是非、见内外、知有无,然后与之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则贤不肖可知也。]
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权之所以知其轻重,量之所以知其长短,轻重既分,长短既形,乃施隐括,以辅其曲直,如此则征之亦可,求之亦可,用之亦可。]
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
[钩谓诱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钩钳之辞,亦有等级。故引钩钳之辞,内惑而得其情曰钩,外誉而得其情曰飞。得情即钳持之,令不得脱移,故曰:钩钳,故曰:飞钩钳。]
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谓说钩钳之辞,或捭而同之,或合而异之,故曰:乍同乍异也。]
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
[不可善,谓钩钳之辞所不能动,如此必先命征召之。重累者,谓其人既至,然后状其材所有,其人既至,然后都状其材术所有,知其所能,人或因此从化者也。]
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
[或有虽都状其所有,犹未从化,然后就其材术短者訾毁之,人或过而从之,言不知化者也。]
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历说其短,材术便著,此以毁为重累也。为其人难动,故或重累之,或訾毁之,所以驱诱令从化。]
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
[其用,谓人既从化,将用之,必先知其性行好恶,动以财货采色者,欲知其人贪廉也。]
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量其能之优劣,然后立去就之势,以钩其情,以知智谋。]
或伺候见'山间'而钳之,
[谓伺彼行事,见其'山间'而钳持之,以知其勇怯也。]
其事用抵巇。
[谓此上事,用抵巇之术而为之。]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
[将用之于天下,谓用飞钳之术,辅于帝王。度权量能,欲知帝王材能可辅成否。天时盛衰,地形广狭,人民多少,又欲知天时、地利、人和,合其泰否。诸侯之交,亲疏爱憎,又欲知从否之众寡。]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既审其虑怀,知其好恶,然后就其所最重者而说之,又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既知其所,好乃钳而求之,所好不违,则何说而不行哉。]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用之于人,谓用飞钳之术于诸侯也。量智能、料气势者,亦欲知其智谋能否也。枢所以主门之动静,机所以主弩之放发,言既知其诸侯智谋能否,然后立法镇其动静,制其放发,犹枢之于门,机之于弩,或先而迎之,或后而随之,皆钳其情以和之,用其意以宜之。如此则诸侯之权,可得而执,己之恩又得而固,故曰:飞钳之缀也。谓用飞钳之术连于人也。]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从,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用于人,谓以飞钳之术任使人也。但以声誉扬之,故曰:空往,彼则开心露情,归附于己,故曰:实来,既得其情,必缀而勿失,又令敷奏以言,以究其辞,如此则从横东西,南北反覆,惟在己之钳引,无思不服。]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虽有覆败,必能复振,不失其节度,此钳之终也。]
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
[大道既隐,正道不得,坦然而行,故将合于此,必忤于彼,令其不疑,然后可行其意,即伊、吕之去就是也。]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言趋合倍反,虽参差不齐,然后施之计谋,理乃适合。]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言倍反之理,随化而转,如连环之属。然其去就,各有形势,或反或覆,理自相求,莫不因彼事情,为之立制也。]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所多所少,谓政教所宜多、所宜少也。既知多少所宜,然后为之增减,故曰:以此先知,谓用倍反之理知之也。转化,谓转变以从化也。]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能仁为贵,故无常贵;立善为师,故无常师。]
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善必为之,故无不为;无稽之言不听,故无所听。]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于事必成,于谋必合,如此者与众立之,推以为主也。]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
[合于彼,必离于此,是其忠谋不得两施也。]
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既有不两施,宜行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