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戏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龙戏唐-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浏览奏本,当场便怒了,一把将二人的联名奏本重重地丢在了地上,声线冷厉地便咆哮了一嗓子。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臣等已是尽力审过,只是诸贼皆非知情者,臣等也自无法可想。”

这一见太宗暴怒如此,张、刘二人可就稳不住神了,腿脚一软,忙不迭地全都跪倒在了地上,到了末了,还是张玄素胆气稍大一些,紧着便出言解释了一番。

“尽力?哼,好一个尽力,朕就不信如此大事,光凭阿史那明利那狗贼敢独自做了去,叫尔等去查,尔等就拿这么个狗屁结果来糊弄朕,当真好胆!”

好端端的一场会盟草原诸部弄成了眼下这般模样,太宗本就恼火得很,原本还指望着能通过突审找出真相,而后以霹雳手段碾压突厥诸部,以此来挽回不利之影响,却没想到寄予重望的张、刘二人居然没能审出个缘由来,这叫太宗如何能不怒,哪怕明知道张、刘二人其实已是尽力了的,可架不住心中的邪火太旺了些,不借机发落一下张、刘二人,太宗的气便无法顺了去。

“父皇息怒,儿臣以为此事真要彻查分明,还是须得先破了突厥诸部,再从容查了去,今,已是过了三日,消息恐已走漏,非大军齐出,难以破敌,儿臣不才,愿请命为之!”

时值太宗盛怒之际,哪怕明知张、刘二人冤枉无比,群臣们也自都不敢在此际站出来为二人缓颊,怕的便是太宗会迁怒于己,独独李泰却是无此顾忌,但见其昂然从旁闪出,一派豪迈状地便出言求战道。

“嗯,吾儿能有此忠心,怕不是好的,然,区区一突厥小部落而已,尚无须吾儿出马,子明!”

对于李泰的主动请战之表态,太宗显然很是满意,不过么,也就只是安抚了其一番,并未就此允了其之所请,倒是点了陈子明的名。

“微臣在。”

听得太宗点了名,陈子明自是不敢稍有怠慢,忙从旁闪了出来,高声应了诺。

“泰儿提议即刻发兵白水道,卿以为如何啊?”

太宗先是摆了下手,示意陈子明免礼,而后方才不紧不慢地发问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阿史那明利既死,其部必乱,实无须大军前往,但消着一钦差前去传唤,该部人等自会将与此事有涉者捆来请降。”

太宗这么句问话一出,陈子明便知其必无出兵之心思,显然对此番刺杀案已是起了疑心了的,之所以始终不曾兵发白水道,拥兵以策万全固然是首要之考虑,可也不乏不愿面对现实之心思,由此可见李泰在太宗的心目中分量依旧极重,对此,陈子明虽是心知肚明得很,却又哪敢说破,只能是顺着太宗之意提了个相对稳妥之建议。

“嗯,子明之言颇是有理,此事便由爱卿去安排好了,若是突厥诸部胆敢不来见朕,那朕便提大军自去了。”

陈子明之言正是太宗心中之所想,他自是不会有甚异议,但见其嘉许地点了点头,顺势便将差使交待给了陈子明。

“陛下圣明,微臣遵旨。”

陈子明这些天虽始终不曾插手审案事宜,也没怎么管事,可实际上么,暗中却是在做着周密之部署,想的便是借力打力地将李泰与长孙无忌全都一网打尽,可惜太宗不打算出动大军,这么个愿望已是注定要落到了空处,对此,陈子明心中虽是颇为的遗憾,可也没辙,更不敢有丝毫的流露,也就只能是恭敬地称颂了一声了事……

陈子明固然没算错,这才刚着礼部派人去阿史那明利的部落问责,该部落的宿老们便已是紧着将阿史那明利的家眷连同心腹都一道捆到了鱼渠岭,不仅如此,就连原先被阿史那明利扣押的四名部落头人也一并押送了来,随行的还有阿史那明利所得的食盐、兵刃等辎重。

“子明,情形如何了?”

见得突厥诸部如此识趣,太宗倒是不曾太过为难那帮突厥权贵们,亲自接见了不说,还好言好语地安抚了一番,不过么,却并未将猎场刺杀案轻轻放过,而是着令陈子明挂帅急审此案,限时三日查明真相,这等旨意一下,陈子明可就难得安生了,不得不打起精神,安排了大量的人手对诸多涉案之人一一加以审讯,他自己更是两日不曾回自家帐篷休息,这可就苦了急等消息的李恪,偏偏此等事情,他又不好插手其中,只能是无奈地坐等着,好不容易等到了陈子明回了大帐,李恪紧着便赶了来,卜一屏退左右,立马急吼吼地发问了一句道。

“好叫殿下得知,现已查明,将彭姓道士引荐给阿史那明利的乃是朔州司马林启栋,此人四年前乃是濮王殿下府中录事参军事(从六品上),三日前已在朔州城中亡故,据闻是酒后堕马而死。”

陈子明身上本就有伤,这又接连两日少眠,精气神自是好不到哪去,语调低沉不说,更带着几分的黯哑。

“死了,这……”

李恪之所以急着来打探消息,自是指望着能借此案将李泰与长孙无忌一网打尽了去,可这一听线索已断,当场便傻了眼。

“嗯。”

陈子明其实早就料到会是这等结果,无他,似长孙无忌那等宦海老手,又怎会不知杀人灭口的重要性,要想一举拿下此獠根本没太大的指望,至少在太宗驾崩前,怕是难以撼动这厮之根基,对此,陈子明早有明悟,却也不想多言解释,仅仅只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了事。

“父皇处可有甚指示么?”

李恪显然还是不甚甘心就这么让李泰逃过了一劫,回过了神来之后,不死心地又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陛下有旨意,着将林启栋一家老少尽皆打入大牢,交大理寺严加审讯,另,明日一早即摆驾回京。”

陈子明能理解得了李恪的不甘心,无论是谁,险些死于暗杀,都断然不会大度到不追缉真凶之地步,问题是案子的线索已断,就算想查,也难有个着手处,至少陈子明本人对此是不报太大希望的。

“明日便回京?嗯……,看来父皇是不打算再往下查了,嘿,这还真就是一笔糊涂账来着。”

一听太宗明早便要回京,李恪立马便猜到了此举背后的寓意之所在,心中的不甘之意自不免便更浓了几分,可也没辙,只能是苦笑着感慨了一番。

“账确是一笔糊涂账,殿下心中有数也就是了,俗话说得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耳,将来自有算总账之日,却也不必急于一时。”

要说不甘之心,陈子明其实多少也有那么一点,却绝对不会太多,概因他很清楚这等夺嫡之争本就是各施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李泰如此,陈子明也同样如此,大家伙谁都不是啥迂腐的主儿,谁能笑到最后,看的便是谁的手腕更高明些罢了,与正义与否根本无涉。

“嗯,也只能先如此了。”

李恪不甘归不甘,终归不是短视之人,但见其苦笑着摇了摇头,也自没再纠缠着此事不放,只是不甘之意依旧尚存。

“殿下其实无须介怀过甚,此番虽是让濮王殿下逃过了一劫,然,陛下终归是圣明之君,想来心中已是有了定数的,于殿下而论,实是大利也,但消能稳扎稳打,何愁大事不成哉。”

尽管李恪已是表态不再追究此事,然则陈子明显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唯恐李恪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不甘之心,这便紧着开解了其一句道。

“子明说得是,小王清楚该如何做了。”

听得陈子明都已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李恪也就息了再多计较此事之心思。

“殿下英明。”

见得李恪如此表态,陈子明也自放心了去,可与此同时,困倦之意便即不可遏制地狂涌了起来,自不想再多言,仅仅只是称颂了一声了事……

第392章 太宗的执拗(一)

贞观二十年四月十六日,太宗率文武百官离开鱼渠岭,一路向京师急赶而回,至此,一场规模浩大的会盟草原诸部之盛事算是就此落下了帷幕,尽管朝廷对外宣布阿史那明利谋逆一案已然告破,诸般涉案人等尽皆伏法,然则不管从何等角度来说,这么场会盟盛事都不免有着虎头蛇尾之嫌,好在如今薛延陀已灭,眼下的草原诸部已然是一盘散沙,倒也不虞形势有变。

贞观二十年五月十四日,帝驾抵京,以房玄龄为首的留守官员率城中百姓郊迎,太宗当众嘉许房玄龄留守之功,以当世萧何誉之,回宫后,第一道旨意便是着房玄龄总揽朝务,至此,尽管不曾公然宣示,可吴王李恪的监国之权已被取消,而陈子明主持朝廷大局的权力同样被收回,皇权再次高度集中在了太宗的手上。

越是圣明之君主就越是恋权,此乃千古不易之真理,太宗自然也不会例外,早先不管是放权给李恪,还是将主持朝务大局的权力交给陈子明,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局势既定,太宗收权乃是题中应有之意,实是无甚稀罕可言,对此,早在太原之际,陈子明便已然料到了的,自是不会有甚抱怨之心思,反倒是乐得趁着这么个无甚大责任在身的空档,好生陪陪阔别了两年之久的妻妾儿女们,乐此不疲地享受了番天伦之乐。

“子明,小王刚得知的消息,父皇有意将八弟、十弟一并召回京师,如此,朝局怕是不免又要乱了,子明看此事当何如之才好?”

陈子明似乎天生就是一劳碌命,这不,天伦之乐都还没享受上几天呢,李恪那头就着人传了话来,说是有要事要议,对此,陈子明自是不敢稍有懈怠,下班回府之后,匆匆用过了晚膳,便即领着陈重等几名心腹手下乔装赶到了往常与李恪密议的庭院,卜一落了座,就见李恪已是满脸愁容地道出了相召的缘由之所在。

“哦?”

李恪此言一出,陈子明的眉头当即便是微微一扬,但却并未急着言事,仅仅只是轻咦了一声,望向李恪的眼神里满是探询之意味,无他,陈子明这些日子以来,虽是在享受着天伦之乐,可对情报工作的重视却是不曾放下,如此重大的消息,陈子明身为朝廷排名第二的宰辅都不知道,而“新欣商号”那头也不曾有风声传来,偏偏如今已是无职责在身的李恪率先知道了,这其中显然有不对味之处,自是由不得陈子明不心怀疑惑了的。

“小王可担保此事断然无虚,诏书或许明日便会下了的。”

面对着陈子明的探询目光之凝视,李恪明显是心虚了,脸一红,赶忙出言解释了一句,却硬是不肯提消息之来源。

“陛下用心良苦,之所以召回二王,实是为了保护殿下之周全耶。”

陈子明多精明的个人,哪怕李恪坚持不说,只一瞧其的脸色,陈子明便知此事十有**是从刚被晋封为容华(嫔妃等级之一,从三品)的武媚娘处传出来的,心中虽是极为的不满,但却并未带到脸上来,反倒是略带一丝激动之色地感慨了一句道。

“嗯?此话怎讲?”

一听陈子明此言蹊跷,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皱着眉头想了片刻,还是不得其要,不得不出言求教道。

“道理很简单,这年余来殿下的表现如何,诸般臣工可都是看在眼里的,但消无异心者,应是皆已视殿下为储君,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鱼渠岭一事便是前车之鉴,故而,陛下不得不多引些皇子进京,以此来分散不轨者之注意,保殿下之周全。”

与太宗相处如此多年,陈子明对圣心的把握,自非常人可比,几句话便点透了太宗召越、纪二王回京的出发点之所在,当然了,有一句话陈子明却是没说,那便是太宗用心虽是良苦,可惜却是在做无用功,此举不但不能有效地减少李泰那头置李恪于死地的决心,反倒会令朝局进一步陷入纷争状态,这等情形自然不是啥好事,然则唯恐李恪忧心过甚之下出昏招,陈子明索性装起了糊涂,左右船到桥头自然直,再乱也不过就是三年多的时间罢了,但消小心应付了去,却也不怕会有倾覆之危,这么个自信,陈子明还是不缺的。

“原来如此,父皇待儿臣实厚矣!”

李恪虽也是聪慧之人,可在智算之道上,却明显远不及陈子明,自是算计不到朝局最可能之变化,加之对陈子明之能有着绝对的信任,此际听得陈子明的分析头头是道,也自不疑有他,心情大好之下,竟自感慨了起来。

厚么?当真不见得,太宗对李泰才真的是厚爱到无以复加之地步,哪怕明知李泰暗杀了李治,此番又企图下黑手暗杀李恪,却愣是装着糊涂,怎么都不肯下重手处置于其,实际上,若不是因着担心陈子明等重臣的坚决反对,太宗闹不好便会再次提议将李泰立为太子,这等溺爱之情着实令人侧目,反倒是在对待李恪上,太宗仅仅只是出自社稷永续的考虑,这才会最终选择李恪为储君,此乃公义,于感情根本无甚瓜葛可言。

“哦,对了,还有一事,父皇这几日得闲之际,都在精研高句丽地势沙盘,不日恐将再提亲征一事,子明以为此事当如何应对方好?”

李恪光顾着激动,自是没注意到陈子明的若有所思,感慨完了之后,突然又想起了一事,但见其一拍脑门,紧着便转开了话题。

“此事殿下不宜插手其中,一切交由下官来应对便好。”

对于太宗打算再度亲征一事,陈子明其实早有预料,没旁的,太宗征战一生,大军过处,所向披靡,还从不曾吃过似此番这等大亏,就其那等执拗的性子,无论如何也不肯就这么认栽了事的,更别说军方中嚷嚷着要再战的可不再少数,兵部尚书李勣、大将军程咬金、薛万彻等都是主战最烈者,这等情形下,谁要是敢说不战,得罪的可就不止是太宗了,怕是那些将军们都会群起而攻,问题是眼下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各地粮仓又因去岁的征战几尽枯竭,若无两、三年的休养生息,根本不适合再战,只是无论是谁敢将此事挑破,都不免要得罪军方,很显然,从此一条来说,身为预备储君,李恪是断然不适合干这等勾当的。

“子明之意是……”

李恪监国年余,自是清楚如今国内的粮食储量之情况,本来还想着就此事进谏太宗一番,也好表现一下忠心,却不曾想陈子明会是这般说法,自不免便为之一愣。

“陛下性子坚毅,加之一生征战从无败绩,此番吃亏不小,又岂肯善罢甘休,再,李勣等军中重将也都一致要战,此军心所向也,挡者必伤自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