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下官料得不差的话,应是崔仁师。”
早在为李恪圈定人选之际,陈子明便已算定了太宗会作何选择,这会儿听得李恪问起,应答起来自也就干脆利落得很。
“哦?此话怎讲?”
李恪在太宗面前虽是坚持不肯推荐具体之人选,可实际上心中却是有所偏向的,在他看来,四人中,于志宁的资格最老,能力上也比其余三人要强上一些,加之素来有清廉敢谏之名声,应是侍中的不二人选才对,却不曾想陈子明居然说太宗会选择崔仁师,当真令李恪不免为之诧异不已,皱着眉头想了片刻,还是想不通陈子明所言的根据之所在,不得不狐疑地探问了一句道。
“殿下莫忘了明春三月间,各州县之科举也就该开始了,是时,恐会引得各门阀世家之不满,加之我朝自立国以来,出自门阀世家之官员虽多,却并罕有宰辅之辈,今,崔仁师既是博陵崔氏出身,于门阀子弟中又素有名望,以其为侍中,当可安抚一下门阀世家子弟之情绪,以陛下之睿智,当不会看不到此一条。”
四名候选者中,真要说合适,陈子明当然也会选于志宁,然则考虑到科举革新明春便要正式施行,安抚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员之举措也就不得不加以考虑,相较而论,同样属博陵崔氏的崔敦礼在资历以及能力上,又比崔仁师要稍差了一筹,故,综合来说,太宗选择崔仁师的可能性无疑是最高。
“子明所言甚是,仁师办事有节度,得其为侍中,确相得宜焉。”
从本心而论,李恪其实对四名候选人中谁能胜出并不甚关心,没旁的,概因这四人都是直臣,与他李恪也都无半点私交可言,谁出任侍中,于李恪当下的权势都无甚影响,故而,他自是不会纠缠于人选问题,随口附和了陈子明一句也就算是了了事。
“陛下病愈重,猜忌之心便愈盛,此番召殿下前去觐见,虽是于寝宫之中,却非造膝密陈,怕是难瞒得住有心之人,依下官看来,流言怕是难免要大起了的。”
随着太宗对刘洎一案的盖棺定论,以及李恪的谨慎应对,此番风波便算是过去了,然则在陈子明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恰恰相反,更为惨烈的政争还在后头,遭受了重挫的李泰以及长孙无忌断然不会坐以待毙,也绝不会坐视李恪稳住监国之权,发起猛烈之反击实属必然之事,个中最为便捷的无疑便是舆论攻势,而这,又恰恰能最有效地撼动太宗的猜忌之心理!
“这……”
李恪正自得意于将刘洎排挤出朝堂以及自个儿顺利地打消了太宗之猜忌心理,却冷不丁听得陈子明这般说法,当即便愣住了,一时间实不知该说啥才是了的。
“殿下无须担忧过甚,但消站得直,行得正,却也无须担心小人作祟了去,所谓流言止于智者,不外如是乎。”
流言蜚语的杀伤力无疑是巨大无比的,尤其是在太宗本来就对李恪与陈子明联手势大有着疑惧之心的情形下,更是极易引发不测之后果,应对起来自不是件轻松之事,然则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陈子明本身就长于舆论攻势,自是无惧他人以此道来对付自己,寥寥几语便已点出了应对之道的关键之所在。
“流言止于智者?子明也这般看么?”
陈子明话音方落,李恪突然间便联系起了武才人早前所言的那么句有头无尾之言,讶异的话语也就情不自禁地出了口。
“嗯?”
李恪这等莫名其妙的言语一出,陈子明的眉头当即便是一皱,虽不曾开口发问,可探询的目光却是紧着便扫了过去。
“哦,小王先前忘了一事,于离开寝宫之际,小王在屏风处险些撞上了武才人,其在离去前有一言,说的便是‘流言止于智者’,小王原本不解其中之意,也自不曾放在心上,听得子明说到了这么句箴言,小王这才记了起来。”
见得陈子明疑惑的目光看了过来,李恪不由地便是尴尬一笑,紧着便给出了解释。
“原来如此。”
一听李恪这般说法,陈子明面色虽是不变,可心底里对武才人的警惕之心却是不免更深了几分,只是又不好明着劝李恪远离此女,也就只能是不置可否地吭哧了一声了事。
“武才人前几日曾告知小王四弟造膝密陈之事,今,又出言提醒,应是出自一派好心罢,子明以为如何哉?”
李恪乃是实诚人,此番连着两次得了武才人的好处,心中对此女自是感激得很,当然了,感激之余,心中也自不免有些疑惑不解,无他,概因李恪往日里与武才人根本谈不上交情,便是杨淑妃那头与武才人也无甚深交,这冷不丁地接连伸出援手,自不免令李恪心中有些犯嘀咕的。
“此无他,殿下必将青云直上,攀龙附凤者自不凡其人,此际示好殿下,不外乎图将来之报耳,却也无甚可稀罕处。”
若是可能,陈子明其实百般不愿李恪与武才人多加接触,奈何其眼下就在太宗面前伴驾,还真就不能稍有得罪的,故而,陈子明也自不敢将话说得太重,仅仅只是从常理上分析了下武才人示好的动机之所在。
“嗯……,小王知道该如何做了,天色已晚,小王还须得紧着进宫去,子明且就先回罢。”
李恪倒是不介意有人示好,在他看来,若是能在太宗身旁安下颗钉子,无疑是好事一桩来着,也就不曾去细想陈子明话语里的暗示之意味,笑着摆了下手,便算是就此结束了今日之磋商。
“殿下英明,下官告退。”
眼见李恪根本不曾对武才人起太多的警惕心理,陈子明也自不好将话说得太明,无奈之下,也只能是称颂了一句,便即就此走了人……
“陛下,天将子时,您也该歇息了。”
子时将至,夜早就已是很深了的,然则太宗却是毫无半点的睡意,也不曾似往日那般趴在榻上翻腾不休,而是披衣端坐在矮几前,挑灯看着奏本——进抵太原大半月来,太宗本来是完全不看奏本的,哪怕李恪每日里必定会将批复过的本章送到寝宫中,太宗也没管,大体上留上一夜,次日便会原封不动地着人送回政事堂用印,可今日却是一反常态地审核起了本章来,这一看就看了大半夜,直到武才人实在看不过眼地提了一句。
“哟,子时了么?”
听得武才人之言,太宗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朱笔,疲倦万分地打了个哈欠。
“好叫陛下得知,再有一刻便到子时了。”
武才人很是温柔地伸手为太宗加盖了张白狐披肩,语带劝谏之意味地应答道。
“嗯……”
太宗拍了拍武才人的手,以示对其体贴之心的感谢,可再一看兀自未曾批阅的折子依旧堆得老高,情不自禁地便闷哼了一声。
“陛下应是知晓的,媚娘早年也曾习过文,不敢言精通,却也能诵读,若是陛下得允,且让媚娘为您诵读本章极吴王殿下之批复,陛下但消有所指示,媚娘笔记之可也。”
这一见太宗满脸的郁闷之色,武才人的眼神里立马便闪过了一丝的精芒,可口中说出的话语却是更显温柔了几分。
“嗯,也罢,卿且就读好了,朕听着便是了。”
这大半夜的审阅下来,太宗倒是看了不下三十本的折子,然则真说到动笔对李恪的批示之修改处么,其实真多不到哪去,还泰半都是略做文字上的修饰罢了,毫无疑问,李恪处置政务的手笔甚合太宗之心意,几乎无须太宗作出甚重大之改正,正因为此,倦意已起的太宗也就没拒绝武才人的好意,只略一沉吟,便准了其之所请……
第379章 流言止于智者(三)
“禀大人,陛下批复过的折子已转了来,请大人明示。”
辰时正牌,已然到了政事堂的陈子明正端坐在文案后头,准备开始一日之理政事宜,却见尚书左丞来济已领着两名手捧着大叠奏本的随员从屏风处转了出来,几个大步便抢到了陈子明的文案前,一躬身,已是恭谨地禀报了一句道。
“有劳了,且先搁下罢。”
照朝规,但凡陛下朱笔签批之后的文本,都还须得由首辅大臣再次确认之后,方才可转由中书省出诏书、政令,此乃一定之规,陈子明自是早就习惯了的,也自不以为奇,仅仅只是随口吩咐了一句,便即不再多言了。
“诺!”
见得陈子明有令,来济自是不敢稍有大意,忙恭谨地应了一声,指挥着两名随员将两大叠折子尽皆堆在了文案的一角,而后,尽皆自行退下不提。
嗯?这字迹……
到底是太宗批复过的公文,陈子明也自不敢掉以轻心了去,忙完了手头的那份奏本之后,便即开始了复核事宜,这才刚看了没几本折子,便发现了个不对之处——字迹有异!在朝中厮混了如此多年,陈子明早就记熟了太宗的字体,自是能轻易地发现有几本折子上的批复明显不是太宗的笔迹,那字体英气倒是英气了,只是笔力上明显不足,怎么看都像是名女子所书,再一联想到武才人这几日的表现,陈子明心中恍然之余,警惕之心也自不免便大起了。
当今之世,怕是没人比陈子明更清楚武媚娘是何许人了,也没谁比陈子明更清楚武媚娘的心机与手腕之高明,若是可能的话,陈子明很想现在就将此女灭杀了去,奈何这等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些,陈子明甚至不敢强行拦阻此女对李恪的刻意接近,无他,投鼠忌器耳,好在时间还是站在陈子明这一头的,眼下虽暂时拿其无可奈何,可只要能精心策划上一番,将来自有解决其之时,这么个自信,陈子明还是不缺的。
“下官见过陈大人。”
就在陈子明陷入沉思之际,却见一名身着紫袍的六旬老者不知何时已行到了其所坐的文案前,很是恭谨地行了个礼。
“哟,是崔大人啊,您客气了。”
听得响动,陈子明立马便从沉思状态中醒了过来,只一看,见来者赫然正是中书侍郎崔仁师,当即便笑了起来,就此起了身,很是客气地回礼招呼了一声。
“下官奉旨调任门下省侍中,今,特来报到,还请陈大人指教则个。”
崔仁师早在武德初年便即应明经试而得以入朝为官,至贞观元年便即跃升为侍御史,其后一直在朝为官,辗转了数个部门,却始终不得大用,直到贞观十六年方才被提为中书侍郎,本以为这辈子的官运也就差不多到此为止了,却不曾想今日一早突然接到一道旨意,他居然就这么毫无征兆地被提拔为门下省侍中了,直到此际来寻陈子明报到之时,兀自晕乎得很,也就只是靠着养气功夫了得,方才能勉强稳得住鹿撞不止的心神。
“崔大人客气了,你我既是份属同僚,自当彼此帮衬才是,陈某这就陪崔大人一并去外间走上一遭好了。”
尽管与崔仁师其实并无甚交情可言,然则鉴于其职位之重要性,陈子明自是乐得好生与其客气上一番的,竟以首辅大臣之尊,打算亲自陪其前去接掌门下省诸般事宜。
“多谢大人抬爱。”
崔仁师在朝中虽已是厮混了多年,可真要说到主持一部之大局么,还真就不曾有过这等经历,如今一举跃升至门下省侍中这等高位,心中欣喜归欣喜,忐忑不安的成分无疑要更高上一些,正自担心着自身后台不硬,难以压制得住门下省诸多高级官员们,这一听陈子明愿出手帮衬,又哪有不乐意的理儿,紧着便应了一声,恭谦地跟着陈子明一道往外头的大办公室行了去……
“思道啊,小王无能,虽竭尽全力,也未能为您洗刷冤屈,小王惭愧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崔仁师新官上任正自兴奋兼忐忑,却说原任侍中刘洎这会儿正要被数名衙役押解着赶往沙州,李泰与长孙无忌领着一大帮中下级官员赶来为其送行,双方卜一见面,就见李泰一个大步便迈到了刘洎的面前,深深一躬,满脸愧疚之色地便致歉了一句道。
“殿下切不可如此自责,刘某一生磊落,此番虽遭小人构陷,然忠心却断不会有所更易,只可惜不能再侍奉殿下了,形势险恶,还望殿下多多保重才好。”
刘洎在宦海里沉浮了大半生,倒也见惯了潮起潮落,往年间,也没少送那些遭贬的友人离朝,可真轮到他自己遭贬之际,心情却还是不免低落得很,也就只是因着见到李泰等人前来为其送行,这才强打起了精神,只是在应答间,还是不免怨气冲天,虽不曾明说,可矛头却是隐隐指向身为首辅大臣的陈子明。
“唉……,思道负屈远行,小王心实难安啊,别无长物相送,就酒水一樽,还请思道满饮。”
李泰今日之所以伙同长孙无忌纠结了一帮官员前来为刘洎送行,固然有着因刘洎乃是其死忠之故,可更多的则是要借此机会挑起些事端,当然了,李泰本人却是不合适干这等勾当的,也自不好对刘洎那等满是怨气的言语加以置评,只能是紧着一挥手,召过了一名下人,从其手中接过了酒樽,由着另一名手捧酒坛子的下人斟满了酒,而后双手捧着,往刘洎面前一递,歉意满满地致意了一句道。
“好,刘某饮了!”
刘洎只是感念于李泰率人前来相送的情谊,倒是没去细想个中之究竟,这会儿见得李泰向自己敬酒,豪气当即便打心底里狂涌了上来,也没多啰唣,伸出双手,接过了酒樽,一仰头,便已是饮了个干净。
“思道老弟,让你受委屈了,唉,老夫惭愧啊,唯以此樽,祝思道老弟一路顺风罢。”
李泰很安分,敬过了酒便退到了一旁,紧接着便是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同样是举樽敬了刘洎一番。
“多谢司徒大人抬爱了。”
刘洎与长孙无忌之间并无交情可言,实际上,早年间还没少跟长孙无忌一系在朝中交锋,尽管眼下李泰与长孙无忌已是合流了,可刘洎对长孙无忌的观感依旧差得很,哪怕这会儿他刘洎已是废人一个,却也不愿跟长孙无忌多拉呱,客气了一句之后,便即将酒水饮了个干净。
“思道兄,乔良那厮分明就是一背主求荣之辈,与我等早已不是同路人,兄既与其绝交有年,缘何又会赴宴其别院,莫非个中别有隐情么?”
长孙无忌自知与刘洎关系不佳,自然不会多言讨嫌,敬完了酒,也就顺势退了开去,将吏部尚书杜楚客给让了出来,这一位可就不似李泰与长孙无忌那般顾忌多多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