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辛格尔顿问所有队员:“你们都明白埃博拉病毒有多可怕了吧?”
四人点了点头。尽管大家都没问,但所有人脑子里都浮现出一个问题,并且都知道问题的答案。如果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队友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该如何处理?没有救援直升机,只能将注射器和吗啡分给被感染的队友,将他扔在雨林里。这就是战地佣兵的宿命。为了获取高昂的报酬,耶格等人已经沦为可以随意抛弃的棋子。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形势。”辛格尔顿操作幻灯片,屏幕上显出下一份资料。队员们被突然映入眼帘的凄惨画面吓了一跳。泥泞的道路上,散乱地堆放着男女老幼的尸体,有的双手被绑在背后,有的被砍掉了脑袋只剩躯干。
“种族屠杀。”辛格尔顿说,“现在,刚果正在进行所谓的‘第一次非洲大战’。死亡人数已达到二战后的最高值:四百万。停战协议多次打破,至今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
第5章海斯曼报告(4)
见四人面露狐疑,辛格尔顿解释说:“这是真的,只是报纸和电视上都没有报道。这就是所谓的‘报道差别’,发达国家的新闻机构不会关心死了多少非洲人。相比大屠杀,他们更乐于对七头大猩猩遭杀害的事件大书特书。不过话说回来,非洲人本来就不是濒危动物。”
辛格尔顿僵硬的表情转化为冷笑。这个南非人肯定是种族隔离制度的支持者。
“刚果之所以内乱频发,根本原因在于殖民统治。宗主国比利时的民族政策是,在原本共存的民族,即图西人和胡图人之间制造敌对情绪。宗主国毫无理由地将图西人定为优秀民族,并加以优待,招致胡图人的反感。两个民族间的憎恨日积月累,终于爆发了卢旺达大屠杀。”
耶格对这次暴乱相当熟悉。胡图人总统的飞机被人击落,这成了大屠杀的导火索。胡图人纷纷化身为暴徒,对图西人展开袭击。在广播的煽动下,许多市民手持弯刀棍棒前去杀死邻居。为了将图西人斩草除根,攻击的矛头首先对准了妇女和儿童。屠杀集团迅速组建起来,加剧了民族对立。胡图人担心图西人报复,于是更加残忍无情。还有人造谣说,杀死图西人就能得到农庄。杀戮愈演愈烈,遇害者中甚至有人拿钱乞求被枪爆头,以避免被钝刀剁成肉泥。此外还有不少胡图人被当作图西人给错杀了。
种族屠杀开始一百天后,图西人在国外组织军队发动反击,终于让事态平息下来。但那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至少八十万人已经被杀害了。
“卢旺达建立起图西人的政权,重获和平。结果出现了历史修正主义者,企图否认大屠杀的存在。”辛格尔顿冷笑着继续道,“全世界知道的只有这些。然而,惨祸并没有结束。这次大屠杀又成了第一次非洲大战的导火索。”
幻灯片切换为刚果周边的放大地图。辛格尔顿手中激光笔的光点在卢旺达和西边的刚果之间扫来扫去。
“一些卢旺达大屠杀的始作俑者逃入邻国刚果,发动越境袭击。刚果政府默许了这一行为,从而激怒了卢旺达。至此,对立的双方演变为卢旺达和刚果。卢旺达联合同为图西人政权的乌干达,着手推翻刚果独裁政权,为刚果东部的反政府游击队提供军事支援,煽动其发动武装叛乱。这一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叛军迅速攻入西部的首都,赶走独裁者,建立了新政权。坐上新总统宝座的,是卢旺达支持的叛军首领。但事情非但没有就此尘埃落定,反而陷入了泥沼。”
幻灯片再次切换,这次是三张并列的同一地区地图,显示出刚果各地武装割据形势的变迁。
“新总统抹除自己身上的傀儡迷彩,背叛了支持自己的图西人,同留在刚果东部的胡图人武装组织勾结起来。不用说,卢旺达再次被激怒,于是联合乌干达和布隆迪入侵刚果,企图打倒新的独裁者。走投无路的刚果新政权寻求邻国的帮助,跟乍得等邻近诸国结成联盟。于是,1998年,非洲大陆上爆发了十多个国家参加的大战。”
见辛格尔顿停了下来,耶格举手发言:“参战国有充足的财力维持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吗?”
辛格尔顿再次冷笑道:“这本就是一场有资助者的战争。战争开始后不久,其真实目的便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刚果地下的丰富资源:钻石、黄金、电脑上使用的稀有金属以及油田。入侵刚果的国家正是为了占有矿物资源才浴血拼杀的,欧洲和亚洲的近百家企业紧随其后。矿山公司向掠夺资源的一方提供军费,借此分一杯羹。卢旺达出口了超出本国产量的矿物,发达国家明知这些物品是掠夺来的,却仍然大量购买。为了获取制造手机所需的钶钽铁矿,数十万刚果人惨遭杀害。美国、俄国等大国表面上支持刚果政府,暗中却为卢旺达和乌干达提供资金援助。这样一来,不论哪一方获胜,都可以确保他们获取地下资源的权益。如果以资金的流动考量,这场战争堪称世界大战,各大国几乎全都卷入其中。”
“人力资源呢?”盖瑞特问,“如此规模的战争,如何保证充足的兵源?”
“一开始,征兵的对象是失业者,然后扩大到贫困阶层。只要参军,至少可以吃饱肚子。尽管如此,兵力仍然紧缺,现在甚至会绑架孩子充当士兵。可以说,这已经不是国家间的战争了,刚果的大半国民都不支持这场愚蠢的武力冲突。然而,少数无赖始终存在,比如二百个武装分子就能绑架一大帮孩子,组成一支一万人的军队。独裁者领导的政府军也是半斤八两。他们袭击掠夺本国的村庄,杀害本国的人民。”辛格尔顿重又指着地图说,“现在,刚果西部到南部都由政府军统治,但北部和东部仍处于混乱之中。本为盟友的卢旺达和乌干达,为了争夺地下资源而决裂,以至于局势不可收拾。你们将潜入的东部地区,有二十多个武装组织在缠斗。战争的参与者自己都弄不明白谁是敌人。所以,如今刚果的现状就是,民族仇恨高涨,到处都有种族屠杀。虽然联合国维和部队也被派遣到那里,但他们不可能关照到广大雨林的每个角落。”
耶格问:“那我们是为哪一方战斗呢?联合国维和部队?”
“你们不加入任何一方。你们避开武装分子的耳目,潜入雨林内部。你们的任务与这场战争无关。”
“具体是什么任务?”
“我还不能告诉你们详情。当前,你们的任务是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
耶格想起了陆军时代,一进军队,新兵就会被强行灌输一种规则,那就是“别提问题”。
“刚果没精良的武器装备,也没定点轰炸那种干脆利落的战术。没有大义,没有意识形态,也没有爱国心。那里只有摒除了一切虚饰的、赤裸裸的战争,是对地下资源的争夺,民族间的仇恨以及用弯刀和轻型武器进行的厮杀。”辛格尔顿恢复了冰冷僵硬的表情,用一句话结束了此次会议,“潜入作战地域后,如果不想看到地狱,就千万不要接触人类。”
4
等到星期天,研人起身返回厚木老家。他惊讶地发现,才过几天,家里就已变得清冷寂静。
母亲香织依旧面容憔悴,幸亏有外祖父母的陪伴,她的忧伤才得以排遣。
在客厅同家人闲聊了一会儿后,研人走上楼梯。二楼有三间房,四叠半的小房间便是父亲的书房。三面墙壁上排满了书架,房间正中央孤零零地摆着一张桌子。
一进房间,研人就被父亲的气息包围,心头涌起一丝感伤,但立刻就被好奇心取代。他开始寻找父亲邮件中提到的那本“被冰棍弄脏的书”,很快就在书架最下层中间位置找到了。那本书的名字是:《化学详解(上)》。
书中到底有什么呢?研人翻开封面,发现书已被加工过。页面上有一个精心掏出的洞,里面藏着一封对折的信。
研人拿起信封端详。信封上写着“研人收”三个字,是父亲的笔迹。信封里装着一张字条和一张银行卡。
字条上逐条罗列着以下内容:
1。立刻销毁这本书和这张字条。
2。桌子抽屉里放着一台黑色的小型笔记本电脑。注意保管,绝对不要交到他人手上。
研人返回桌边,打开抽屉。果不其然,里面放着一台a5大小的笔记本电脑。取出电脑,接通电源,却只显示蓝屏,操作系统无法启动。似乎什么地方出问题了。研人只好强行关闭电脑,继续阅读字条。
3。银行卡你可以自由使用。你可能不知道卡主是谁,但不用担心。卡上有五百万日元。密码是帕皮的生日。
研人惊讶地看着大型银行发行的这张银行卡。卡的表面印着的卡主是“铃木义信”,研人确实不知道这是何人。
密码是帕皮的生日。
帕皮是研人小时候养的一只蝶耳长毛小狗。研人搜索记忆深处,想起了它的生日:12月6日。每年的这天,研人一家都会围在小狗身边,给它奉上一顿大餐。
可是,倘若这个账户上留下了巨款,那应该是父亲的遗产。遗产税该怎么交?父亲是不是考虑到独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才留下了这笔钱?
研人继续往下读。
4。现在立即前往以下地址:
东京都町田市森川1—8—3—202。
钥匙在外侧楼梯第一级的内侧,用胶带贴着。
5。这些事绝对不能对别人提,一切行动必须由你独自完成,即使对妈妈也要保密。你的脑子里必须绷紧一根弦:今后你使用的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等所有通信工具都有可能被监视。
字条上的内容就此结束。
最后一段好像被害妄想狂的疯言疯语,不禁令研人皱起了眉。父亲之所以将字条放在只有他们父子知晓的这本书中,也是为了防范被监视吧。难道父亲不仅胸部大动脉出了问题,精神也不正常?
“你在干什么?”
背后突然有人问,研人惊得差点跳起来。回头一看,母亲香织正站在门口。
“饭做好了,去吃吧。”
“嗯。”研人心不在焉地答道,一面飞速地思考。要不要把字条的事告诉母亲?但父亲告诫自己必须“保密”啊。
“我再查阅点资料就去吃。”说着,研人将字条放进《化学详解(上)》中,悄悄合上了书。
香织并未起疑,径直走下了楼梯。
研人又将字条读了一遍。只好前往第四点中提到的那个町田的地址了,他想。从厚木回锦丝町的路上就能顺道去看看。这就像一场奇怪的角色扮演游戏,他不得不玩下去。研人将字条和银行卡装进口袋,把“被冰棍弄脏的书”和小型笔记本电脑夹在腋下,沿楼梯下楼。
饭厅里,只准备了研人一人的早餐。研人坐到椅子上,问:“外公外婆呢?”
“去散步了,顺便买东西。”母亲有气无力地答道。她原本丰润的面庞现在无比消瘦。
研人一边动筷,一边若无其事地问:“父亲去世前,有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母亲没答话,研人抬起头,发现母亲惊异地张嘴看着他。研人猛然醒悟:母亲之所以形销骨立,并不仅仅因为丧偶,应该还另有理由,而这应该同父亲留给自己的神秘信息有关。
“研人你也发现了?”香织问道。
“发现什么?”
母亲确认外祖父母都不在场后说:“我一直都有不好的预感。你父亲去世前好几个月,样子都不对劲。”
“样子不对劲?怎么不对劲?”
“他忙得不得了,经常很晚回家。”
“是为了忙工作上的事吧。”就是因为太忙所以丢了性命,研人想,“医生也说是过劳死。”
“不只如此。我见他每天都很晚回家,于是忍不住问他每天晚上都在干什么?你父亲是这么说的……”
母亲打住话头,研人催问道:“父亲怎么说?”
“他说大学朋友的孩子常年闭门不出,他是去给那孩子当家庭教师了。”
明显是谎话。父亲就是这样,撒谎很容易被看穿。既然身为大学教授,就没理由去兼职做家庭教师。父亲为不回家而编造谎言,其中肯定有蹊跷。
“对了,”研人想起另一件怪事,“父亲是在三鹰车站倒下的吧?”
“是啊,这也不对劲,对吧?”
研人想起了十天前的事。听说父亲突然倒地的消息,研人便跑出了实验室,但他要去的地方不是老家厚木,也不是父亲的工作地多摩市,而是东京都三鹰市的急救指定医院。从老家坐电车到那里需要一个小时,与父亲的通勤路线也相距甚远。根据留在医院的制服警察和急救医生所述,父亲在三鹰车站站台等车时,胸部动脉瘤破裂,被紧急送入医院,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可是,父亲为什么会去三鹰车站呢?研人觉得,父亲一定是因为工作上的事而经过三鹰的,不过……
研人想起了刚才看到的那张充满被害妄想意味的字条,一丝恐怖掠过心头。父亲是不是被谋杀的?他不禁如此猜想。冷静点!他对自己说,回想父亲死亡的状况,怎么都找不出可疑之处。赶往医院后,研人听到了医生的说明。根据ct扫描图像诊断,死因是胸部大动脉瘤破裂。作为药学专家,研人当即判断,这不可能是中毒引发的症状。父亲毫无疑问是病死的。
然而,研人念念不忘父亲死后发送的邮件。父亲预估到自己会“消失”,于是准备了那封邮件。他没有预料到自己会死,但无疑料想到了自己会遇到麻烦。
“而且,”母亲继续说,“我本想感谢叫急救车的人,但最后却找不到。据说是个和父亲在一起的女人,但那人很快就离开车站了。”
研人还是第一次听到父亲当时同一个女人在一起。
“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长发披肩的瘦女人,四十岁左右。”
研人渐渐明白了母亲的想法。
“妈,难道你想说……”
香织露出恐惧的神情,点了点头。
“但是,”研人支吾道,“但是爸爸他会这样吗?”
简直难以置信。一身旧西装、欠缺研究经费的瘦小大学教授,郁积了不平之气的父亲,在即将年届花甲时,搞出一段风流韵事?不过,与父亲遭遇谋杀的假设相比,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父亲竟然以这种不体面的方式死去,研人不禁为之沮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