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政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勋亲在位,器非其任,功势相倾。凡在官寮,未循公道,虽欲 
 自强,先惧嚣谤。所以郎中予夺,惟事咨禀;尚书依违,不能 
断决。或纠弹闻奏,故事稽延,案虽理穷,仍更盘下。去无程 
限,来不责迟,一经出手,便涉年载。或希旨失情,或避嫌抑 
理。勾司以案成为事了,不究是非;尚书用便僻为奉公,莫论 
当否。互相姑息,惟事弥缝。且选众授能,非才莫举,天工人 
代,焉可妄加?至于懿戚元勋,但宜优其礼秩,或年高及耄, 
或积病智昏,既无益于时宜,当置之以闲逸。久妨贤路,殊为 
不可。将救兹弊,且宜精简尚书左右丞及左右郎中。如并得人, 
 自然纲维备举,亦当矫正趋竞,岂惟息其稽滞哉!”疏奏,寻 
以洎为尚书左丞。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 
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 
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 
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 
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 

… 页面 45…

贞观政要                                                                ·42·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 
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 
必藉忠良作弼,俊乂在官,则庶绩其凝,无为而化矣。故尧、 
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凯翼巍 
巍之功,周、召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 
岂惟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 
好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 
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 
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况从仕者 
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 
之为孝,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 
逄、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为廉, 
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 
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 
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 
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 
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 
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故《说苑》曰 :“人臣之行,有六 
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 
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 
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日 
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 
此者,良臣也。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 
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 
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 

… 页面 46…

贞观政要                                                                ·43· 

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 
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何谓六邪?一曰 
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 
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 
谀臣也。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 
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 
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饰非,辩 
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 
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 
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 
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 
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贤臣处六正 
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 
此人臣之术也。”《礼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 
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 
不可诬以奸诈。”然则臣之情伪,知之不难矣。又设礼以待之, 
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 
不尽力乎? 
      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 
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言之是,则出乎公道, 
行之非,则涉乎邪径。是非相乱,好恶相攻。所爱虽有罪,不 
及于刑;所恶虽无辜,不免于罚。此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 
其死者也。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 
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赏不以劝善,罚不 
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 
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 

… 页面 47…

贞观政要                                                                ·44· 

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然后取其实,不尚其华,处其 
厚,不居其薄,则不言而化,期月而可知矣。若徒爱美锦,而 
不为民择官,有至公之言,无至公之实,爱而不知其恶,憎而 
遂忘其善,徇私情以近邪佞,背公道而远忠良,则虽夙夜不怠, 
劳神苦思,将求至理,不可得也。 
      书奏,甚嘉纳之。 
      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在翠微宫,授司农卿李纬户部尚书。 
房玄龄是时留守京城。会有自京师来者,太宗问曰 :“玄龄闻 
李纬拜尚书,如何?”对曰 :“但云‘李纬大好髭须’,更无 
他语。”由是改授洛州刺史。 

… 页面 48…

贞观政要                                                                ·45· 

                               封建第八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 
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 
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 :“义旗初起,臣率兵先 
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 
家大事,惟赏与罚。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 罚当其罪,为 
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 
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 
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爱惜,但以不可缘私滥与 
勋臣同赏矣。” 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 
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 
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至是,太宗谓群臣曰 :“自两汉已 
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远者,非有大功,如汉之贾、泽,并 
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己之 
亲属。”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 
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 
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 
恪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 
宋州刺史房玄龄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 
奏论驳世封事曰: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思 
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历有 

… 页面 49…

贞观政要                                                                ·46· 

赊促之殊,邦家有治乱之异,遐观载籍,论之详矣。咸云周过 
其数,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于郡国。周氏以鉴夏、殷之长 
久,遵皇王之并建,维城磐石,深根固本,虽王纲弛废,而枝 
干相持,故使逆节不生,宗祀不绝。秦氏背师古之训,弃先王 
之道,践华恃险,罢侯置守,子弟无尺土之邑,兆庶罕共治之 
忧,故一夫号呼而七庙隳圯。 
      臣以为自古皇王,君临宇内,莫不受命上玄,册名帝录, 
缔构遇兴王之运,殷忧属启圣之期。虽魏武携养之资,汉高徒 
役之贱,非止意有觊觎,推之亦不能去也。若其狱讼不归,菁 
华已竭,虽帝尧之光被四表,大舜之上齐七政,非止情存揖让, 
守之亦不可焉。以放勋、重华之德,尚不能克昌厥后,是知祚 
之长短,必在于天时,政或兴衰,有关于人事。隆周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虽沦胥之道斯极,而文、武之器尚存,斯龟鼎之祚, 
已悬定于杳冥也。至使南征不返,东迁避逼,禋祀阙如,郊畿 
不守,此乃陵夷之渐,有累于封建焉。暴秦运距闰余,数终百 
六,受命之主,德异禹、汤,继世之君,才非启、诵,借使李 
斯、王绾之辈盛开四履,将闾、子婴之徒俱启千乘,岂能逆帝 
子之勃兴,抗龙颜之基命者也! 
     然则得失成败,各有由焉。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辙,莫不 
情忘今古,理蔽浇淳,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 
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 
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刘、曹之末,纪纲弛紊,断可知 
焉。锲船求剑,未见其可;胶柱成文,弥多所惑。徒知问鼎请 
隧,有惧霸王之师;白马素车,无复藩维之援。不悟望夷之衅, 
未堪羿、浞之灾;既罹高贵之殃,宁异申、缯之酷。此乃钦明 
昏乱,自革安危,固非守宰公侯,以成兴废。且数世之后,王 
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家殊俗,国异政,强陵弱,众 

… 页面 50…

贞观政要                                                                ·47· 

暴寡,疆场彼此,干戈侵伐。狐骀之役,女子尽髽;崤陵之师, 
只轮不反。斯盖略举一隅,其余不可胜数。陆士衡方规规然云: 
 “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天下晏然,以治待乱。”何 
斯言之谬也!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 以循良之才,膺共治 
之寄,刺举分竹,何世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 
父母,政比神明。曹元首方区区然称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 
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 
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 
     封君列国,藉其门资,忘其先业之艰难,轻其自然之崇贵, 
莫不世增淫虐,代益骄侈。离宫别馆,切汉凌云,或刑人力而 
将尽,或召诸侯而共乐。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征舒;卫宣则 
父子聚麀,终诛寿、朔。乃云为己思治,岂若是乎?内外群官, 
选自朝廷,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镜以鉴之,年劳优其阶品,考 
绩明其黜陟。进取事切,砥砺情深,或俸禄不入私门,妻子不 
之官舍。班条之贵,食不举火;剖符之重,居惟饮水。南阳太 
守,弊布裹身;莱芜县长,凝尘生甑。专云为利图物,何其爽 
欤!总而言之,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 
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至如灭国弑君,乱常干纪, 
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岁。次睢咸秩,遂用玉帛之君;鲁道有 
荡,每等衣裳之会。纵使西汉哀、平之际,东洛桓、灵之时, 
下吏淫暴,必不至此。为政之理,可以一言蔽焉。 
     伏惟陛下握纪御天,膺期启圣,救亿兆之焚溺,扫氛祲于 
寰区。创业垂统,配二仪以立德;发号施令,妙万物而为言。 
独照神衷,永怀前古,将复五等而修旧制,建万国以亲诸侯。 
窃以汉、魏以还,余风之弊未尽;勋、华既往,至公之道斯乖。 
况晋氏失驭,宇县崩离;后魏乘时,华夷杂处。重以关河分阻, 
吴、楚悬隔,习文者学长短纵横之术,习武者尽干戈战争之心, 

… 页面 51…

贞观政要                                                                ·48· 

毕为狙诈之阶,弥长浇浮之俗。开皇在运,因藉外家。驱御群 
英,任雄猜之数;坐移明运,非克定之功。年逾二纪,民不见 
德。及大业嗣立,世道交丧,一时一物,扫地将尽,虽天纵神 
武,削平寇虐,兵威不息,劳止未康。 
      自陛下仰顺圣慈,嗣膺宝历,情深致治,综核前王。虽至 
道无名,言象所纪,略陈梗概,安所庶几。爱敬烝烝,劳而不 
倦,大舜之孝也。访安内竖,亲尝御膳,文王之德也。每宪司 
谳罪,尚书奏狱,大小必察,枉直咸举,以断趾之法,易大辟 
之刑,仁心隐恻,贯彻幽显,大禹之泣辜也。正色直言,虚心 
受纳,不简鄙讷,无弃刍荛,帝尧之求谏也。弘奖名教,劝励 
学徒,既擢明经于青紫,将升硕儒于卿相,圣人之善诱也。群 
臣以宫中暑湿,寝膳或乖,请移御高明,营一小阁,遂惜十家 
之产,竟抑子来之愿,不吝阴阳之感,以安卑陋之居。顷岁霜 
俭,普天饥馑,丧乱甫尔,仓廪空虚。圣情矜愍,勤加赈恤, 
竟无一人流离道路,犹且食惟藜藿,乐彻簨簴,言必凄动,貌 
成癯瘦。公旦喜于重译,文命矜其即叙。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