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7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沃克医生似受了污辱,怒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

  刘伯承微笑道:“眼好以后,一定奉陪!”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Number:3419

Title: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

作者:亨利达纳·汤姆斯

出处《读者》:总第44期

Provenance:英语世界

Date:1983。4

Nation:美国

Translator:沈思

  他是这样孤独,因为他是这样伟大。象安放在垫座上的一尊雕像。一尊雕像可以使人产生敬意,但却不能使人动情。

  只有一个人跟柴可夫斯基有着亲密的关系,那就是娜蒂契达·冯·梅克,但这仅限于通信来往。这两个互相爱慕的人从未见过面,虽然有时彼此的住地近在咫尺。梅克夫人是一位有一群儿女的富孀。她听过他的《暴风雨》序曲的钢琴改编曲。多么崇高的音乐呀!诚然,有些忧郁,但正跟她自己的忧郁气质相称。她恳求他继续作曲。她对他的生活一无所知,除了他在信中告诉她的之外。他是个工程师的儿子……一个学法律的学生……但“极其迷恋音乐”,……师事于鲁宾斯坦……,现在,三十六岁了,还“在声之海洋中漂泊,望不到一个安全的港口”。

  梅克夫人就致力于为柴可夫斯基提供这种安全的港口。

  柴可夫斯基和这位夫人维持着奇特的友谊,她只从他送给她的照片中知道他的外貌,但是她了解他内心最深处的思想。娜蒂契达以她的精明机智和女性的好心肠赢得了他完全的信任。她从来不多打听他不愿说的事。在他绝望的时刻,她安慰他,倾听他的诉苦并使他有勇气继续干下去。她经常解救他的经济困难。没有其他女人能成功地迫使这位高傲而敏感的人接受经济援助。

  由于柴可夫斯基自己在经济上乐于助人,所以他对接受梅克夫人的慷慨帮助也就毫不介意。对他们的奇特关系他也处之泰然。这是一种母亲对儿子的关系,联系他们的纽带就是他的音乐。但他们必须永不见面,否则音乐的关系就会被某种太现实、太物质的东西所代替,友谊也就不可能继续下去。娜蒂契达趁着到国外旅行空出她自己的住房之际,邀请柴可夫斯基在她外出期间住到这里来,翻阅她的书籍,参观她的藏画,好让她回来时能在隐隐之中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1878年冬,她从度假地佛罗伦萨提出一个更为大胆的要求。她请他到那个城市来,住在她将为他准备的、离她几英里路的一所村舍里。没有多久,他们的信件往来就仅需越过一片草地而已。每天彼得到镇上寄信取信的时候都要经过她的房子,听见她孩子们说话的声音。不过,他们还是没有见面。

  但是有一天不可避免的事发生了。彼得和娜蒂契达本来已仔细地安排了他们的日程,使得一个外出时,另一个一定留在屋里。但是有一次,他们终于在计算上出了差错,两个人同时都出来了。他们的马车沿着大街渐渐靠近。当两架车相互擦过的时候,柴可夫斯基无意中抬起头来直直地盯着梅克夫人的眼睛。他们彼此凝视着有好几秒钟。然后,柴可夫斯基一言不发地欠了欠身子。孀妇同样一本正经地回欠了一下,就命令马车夫继续赶路了。柴可夫斯基一到家就写了一封信给梅克夫人,“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娜蒂契达·维拉蕾托夫娜!”娜蒂契达对这次的见面倒很高兴。“它使我确信你就近在我的身旁这样一个现实。”

  在他们这段漫长的诗一样的夏日生活中,这是他们最亲密的一次接触了。……

  在这个使他们如此亲近的假期后不久,柴可夫斯基给这位孀妇送去他的《第四交响曲》的钢琴改编曲……。她“如醉如痴地陶醉在奇妙的旋律中,不吃也不睡达四十八小时”。然后她写了一封信给柴可夫斯基,信中彻底地向他倾吐了衷情。“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如果这个消息使你烦恼,那就原谅我吧。反正我已经说出口了。理由是你的交响曲。”

  ……

  他现在已经接近成功的顶峰。他接到邀请到美国六大城市指挥一个音乐会巡回演出。从来没有一个俄国作曲家得到过这样的荣誉。上苍似乎终于向他展示了笑脸。

  谁知正在他准备启程前往美国之前,来了一个突然的打击。娜蒂契达·冯·梅克用了她从未用过的语气给他写了一封信。她以一种简慢的、办理事务式的态度通知他,她的财产正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因而从此以后她无法再供给他任何款项,并告诉他,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必须结束了。

  信中的语气使他大吃一惊……

  这个打击使他心烦意乱。“她对你和你的音乐感到厌烦了,”一个声音不断地跟他这样说,“现在作为她的雇用人员你已尽了你的职责,她要摆脱你了……”

  但他仍抱着一线希望,事情可能出于误会。她肯定会再给他来封信解释一切的。一天又一天,他等待着这封信但它没有来。他登上开往美国的轮船,到达纽约时受到喧闹的欢迎。他在新世界成了偶象。太太、阔佬、教育家、新闻记者、马车夫所有的人都卑躬屈膝地拜倒在地。但这些都是空虚的光荣。他愿将所有这一切换得娜蒂契达的只言片语。在那几个月中他老得快极了。记者们写道,他是“一个外表颇为有趣的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实际上他那时才五十岁。他匆匆赶回莫斯科。但仍无娜蒂契达的音信。

  他告诉他的兄弟,他正在创作一支新的交响曲,他的第六交响曲。这将是一首葬礼挽歌,一首为失去的友谊谱写的告别曲。它的旋律之美常使他热泪盈眶。“我相信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反正,我知道,它是最诚挚的。”他必须给它一个特殊的标题能表达内心……表达他所忍受的无法忍受的痛苦的标题。《悲剧交响曲》?《泪之交响曲》?不,太平凡了。最后,对他十分了解的兄弟莫迪亚,建议用《悲怆》这个名字。好极啦!《悲怆交响曲》。

  《悲怆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作品。这是一部遗书,在这里面他留赠给世界的是他的天才的光辉和他悲痛的异彩。交响曲是完成了。这时俄国正发生一场常见的霍乱时疫。柴可夫斯基粗心大意地喝了一杯受污染的水。他得了病。他极端痛苦地躺了四天,第五天,他就此长眠不起。

Number:3420

Title:列宁登山

作者:H·霍德扎

出处《读者》:总第4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吴江

  列宁被沙皇迫害而流亡国外时,曾经在波罗宁村住过。

  列宁很喜欢这个小小的村庄。它的周围群山环绕,山峰高耸入云。

  一天,列宁决定去登山。一个叫巴戈茨基的波兰革命者得知了这件事,就跑来找列宁,要求当向导。他兴致勃勃地给列宁描述起这一带的风光:

  “这附近有那么一座山峰,从山顶上可以饱览奇妙的景色,简直可以说是仙境!特别是在日出的时候……”

  “那就这样定了!”列宁说,“星期天早晨我们就爬到这个峰顶上去开开眼界!看日出!”

  星期六的晚上,列宁和巴戈茨基来到了山脚,开始登山。

  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按照巴戈茨基的安排,列宁和巴戈茨基借着月光赶到守夜人的草棚过夜,第二天赶早上路。

  “可别睡过头啊,”列宁不太放心。

  “不会的,”巴戈茨基满有把握地说,“我跟守夜人说好了,他四点钟之前叫醒我们。”

  第二天一大早,列宁最先醒来。他瞧瞧表,不禁叫了起来:

  “睡过头了!真要命!都快五点钟了!”

  登山有些迟了。没走多久,巴戈茨基就站住了脚,懊丧地挥了挥手:

  “我们恐怕来不及看日出了!上了那个守夜人的当!”

  “怪守夜人干什么,全怨我们自己!”列宁也有些恼火地反驳,“我们自己不能准时起来,真够丢人的!”

  巴戈茨基嘟囔着:“反正,日出今天是看不成了,来不及登上顶峰。”

  “没别的路上山吗?近一些的?”

  “有是有,我在那条路上走过三次,不过……,不过我不能带您去走那条路?”

  “为什么?”

  “那条路太险。有三十来步得贴着悬岩的峭壁走。”

  “你不是从那上面走过吗?”

  “是走过……”

  “那就别浪费时间了,走,到山口去!”

  没有过多久,他们就走到了那条小路跟前。道路非常狭窄,下面是万丈深渊。要想在这条小路上走动,只有侧着身子,贴着笔直的峭壁移动步子。

  “您瞧,怎么样?从这上面是过不去的。”巴戈茨基说。

  “那么,您过得去吗?”

  巴戈茨基有些吃惊:列宁显然是怀疑他的勇敢。

  “要是您不信,那就请您看看!”

  巴戈茨基移动了脚步,踩上羊肠小道。

  当巴戈茨基摆脱了最险的那几步,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回过头往后看了看。可这一看却把他吓了一大跳,差点没跌进深谷:列宁正跟在他的背后,沿着陡壁在移动。他还没走出多少步,那一截最危险的地段还在他前面。

  忽然,列宁停住了脚,身子紧紧往峭壁上靠。巴戈茨基吓得憋住了呼吸。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列宁一定是忘了不能往脚下看,这是非常危险的,脑子会一下子发晕。而现在,列宁正是往下看了一眼,头有些发晕。

  “往后退,您快退回去!”巴戈茨基大声喊起来。

  列宁仿佛没有听到他同伴的叫喊,稍停了几秒钟后,重新又往前挪动步子。他不慌不忙、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移动着。

  险路已经丢在了身后。又过了几分钟,列宁已经站到了巴戈茨基的跟前。

  “现在我们是不是来得及看日出?”列宁关心的仍然是这件事。

  他们刚爬到峰顶,太阳柔和的光线骤然一下子穿透了黎明前的乌云,将它们熔化得干干净净。远处,深蓝的湖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灌木和草丛中大颗大颗的露珠变幻着迷人的色彩。枝头的小鸟仿佛有谁指挥一样和谐地齐声歌唱着……

  过了一个来小时,他们踏上了归途。

  “现在不用急急忙忙去哪里了,”巴戈茨基说,“我可以找一条安全的路往回走。”

  “要问我的话,”列宁说:“那么我倒打算顺原路回去,就是那条小道。”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巴戈茨基几乎是在央求,“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必要去走那条险路啊!”

  巴戈茨基无论怎样劝说列宁,结果全然无济于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头也没回,径直走上了来的那条路。转眼,他们踏上了深渊上的那条小道。

  “这回我先过去,”列宁说完这句话,就毫不犹豫地迈上了小道。

  当他俩都平安地走出了险道。列宁亲切地握着巴戈茨基的手说:

  “感谢您带我到这么好的一个地方,真令人心旷神怡!”

  “好么,请您告诉我,您干嘛非得从这条路回来?您就一点也不害怕吗?”

  “我之所以要从这条路回来,正是因为我害怕。瞧,就是为这个……”他见巴戈茨基有些迷惑不解,便解释说:“革命者可没有权力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恐惧。朋友,我们每日每时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Number:3421

Title:幻想的魅力

作者:李斯特·弗兰兹

出处《读者》:总第44期

Provenance:罗柏特·舒曼

Date:

Nation:匈牙利

Translator:

  我们宁愿容忍由幻想而产生的缺点,而不能容忍平庸所必然附带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精神丰富的缺陷永远比缺陷加上精神的贫乏能够被人接受。在我看来(如果允许完全开诚布公地说),聪明人的愚蠢要比蠢才的聪明可贵。但是必须指出,德·史达埃夫人把圣·特列斯那称幻想为folleduLogis(家里的疯子)的名言传播出来,而使这些话加添了一些不同的含量。要知道,用在理想上说得很中肯的话,搬到现实世界来就会大大丧失它的精确性。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幻想的确常常起了上述的这种作用,虽然它有迷醉人和使人丧失现实感的危险,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位女神的温存用了何等样的善行来赔偿我们啊!难道她没有霓虹的光彩使我们命运中的单调时光、学校中的枯燥艰深无趣的篇章活跃起来?难道她没有抚慰和解消我们的沉痛和愤怒,帮助我们了解普通的迷误怎样变成败行?难道她没有用即使是虚构的欢乐、想象的花朵、神话中的宝石来点缀我们艺术家的生活和我们艺术的风格?难道她没有让我们乘上她的飞车腾空离开我们蛰居的陋室?难道她没有从苍穹的高处指给我们满面皱纹的地球?难道她没有引导我们深入地府和使我们能够同古代的英雄们高谈阔论?难道她没有在未来的门外指出我们后裔的蒙胧的形象,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出在心灵的链条中我们所占的地位,感觉出我们是继往开来的许多环节中的一个?

  难道幻想没有甚至给那些被认为最不受她迷惑和引诱、对她的魅力领略得最少的哲人编制出不朽的荣誉的花冠?亚历山大·封·洪波尔特不拒绝承认她;有一次他曾经说,如果没有幻想,那科学也要停滞得变成一泓死水。幻想让假设引诱思想家的眼光,假设是许诺思想家以假的宝藏以便使他拥有真理的财富的鸟身女怪,是瞬间的闪光就足以照亮目标的流星,而在通向这目标的道路上撒满了前所未见的灿烂夺目的珍珠!当这调皮的妖魔把人指引的时候,人在他只图寻找果实的地方找到了源泉,难道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发现还不够珍贵吗?难道企图把光变成纯金的炼金术没有为我们准备了化学吗?

  没有幻想就没有艺术,也没有科学,因而也没有评论!

  ……

  不能把幻想看做是有害的东西。在探讨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