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19世纪,有一位经历不凡、业绩显赫的侦探大师。在他那传奇般的生涯中,他曾是剑手、士兵,后来又当过囚徒和逃犯,最后成为创立了现代犯罪学和侦察术的第一个职业侦探。他的声威曾使那些横行无忌的凶恶盗匪闻风丧胆,由他所创立和领导的法国保安部是第一个现代侦察机构,从英国的苏格兰场(即伦敦警察厅)到美国的联邦调查局,都是根据他的理论和以他领导的法国保安部为样板建立起来的。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就是被誉为侦探之王的法国人佛朗科斯·尤根·维多克。

   盗匪闻风丧胆的威名

  维多克那无畏的勇气、机敏的头脑、百科全书般的犯罪学知识和高超的侦探艺术,在盗匪、窃贼和其他种种罪犯中威名震慑。据估计,由他亲自组织逮捕归案的罪犯至少有两万名。

  一次,他被派往巴黎去捉拿藏匿在那里的一伙逞凶于全欧的匪徒。他的上司布置这一计划时宣布,需要1000名警察参加行动。但是维多克笑着说:“先生,我只要8个人就足够了。”

  晚上,维多克带着这8名警察来到匪徒聚集的一家下等酒吧间门口。让他们拿着一袋手铐在外面等候,他独自一人走了进去。他傲慢地对着乐队喊了一声:“停下来。”音乐戛然而止。他又对那伙匪徒说:“我是维多克!”歹徒们大惊失色,连忙把刀枪等凶器丢到地板上。在他指挥下,这些人老老实实站成一排,维多克用一支粉笔在那些要逮捕的人背上划一个叉,带了出去。

   十载逃亡生活

  1775年7月23日,维多克出生在法国阿拉斯的一个面包师家庭里。他从小喜爱运动和剑术,14岁时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剑手。1794年,父亲把他送入军队。在巴黎的革命风暴中,他浴血奋战。经过5年战斗生活,他回到阿拉斯,结了婚。但是由于没有身份证,他被作为逃兵逮捕入狱。两个同狱犯人把自已犯的伪造罪转嫁于他,他无法证实他们的伪证,被判处终生苦役。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越狱潜逃,变成被通缉的在逃犯。

  此后10年,维多克的经历如同恶梦一样,他改名换姓,四处隐藏,几次被捕,又重新逃走。在他亡命的生涯中,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苦辣。在这整个时期,他一直怀着深仇大恨搜寻陷害他的仇人。后来,他得到了一份假身份证,就用假名在凡尔赛开了服装店,想就此了却一生。有一天,两个曾与他关在一起的同监犯发现了他,并威胁要揭发他的逃犯身份,在走投无路情况下,他来到了巴黎警察局投案自首。

   从铁窗里的密探到职业侦深

  自首后,维多克向负责管理罪犯的亨利先生提出一个条件,如果亨利帮他获得自由,他愿意在监狱里的牢房中做密探,亨利接受了他的条件。

  此后21个月里,维多克以犯人的身份在铁窗里了解各种犯罪情况,向亨利通风报信,使警方有效地抓获了许多罪犯。从狱中放出后,他获得了自由,并被任命为警察,享有逮捕权力。但他没有薪水,靠委托办案人的报酬为生。

  在逃亡的年代中,维多克练就了一身化装的本领,现在他把这种才能用于为法律服务了。他曾以朱利斯的名字在杀人犯出没之处昂首阔步;曾以销赃商人的身份搜寻贼盗团伙;曾装扮成步履蹒跚的年老绅士寻找年轻妻子,赢得了罪犯的妻子和了解内情的妓女们的同情和信任。他的这些角色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就,很快就被提升为正式警官,得到了薪水。此后,他协助警察当局,有系统地建立了犯罪档案,按罪犯姓名、犯罪类型、惯用手法分类编选成册,这种制度至今还为各个侦探机构所采用。

   现代犯罪学的大师

  拿破仑失败后的和平时期,巴黎这个繁华的城市如同闪光的宝石一般,使世界各个角落的罪犯都涌向这里。维多克认为,当时通用的方法已不足以控制犯罪。他提出建议,允许他仿照拿破仑的政治警察方式建立一个对付犯罪的特别机构,这个机构具有武装力量,进行秘密活动,并雇用许多改造好的罪犯,这就是保安部。在组建这一机构时,征募了原来知名的强盗、诈骗犯、赌徒、盗贼等30多个深谙犯罪方法的专家。从1812年这个机构创立到1820年8年时间中,巴黎犯罪率下降了40%。由于维多克的成就和名声,他早年的所谓伪造罪得到了法王路易十八的正式赦免。

  52岁时,维多克撰写了第一部关于犯罪学的专著。1834年,维多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私人侦探的咨询机构,委托人很快就达到3000多人。他的威望越来越高,苏格兰场曾专门派一个代表团来要求他帮助英国建立罪犯调查机构。他还是警方和私人侦探的咨询顾问,帮助解决疑难案件。

  维多克办理的最后一个案件是在他80岁的时候。一家出口公司请他查找一笔去向不明的钱。他会见了有关人员,并问了几个问题后,指着一个45岁的记帐员说,这个老处女就是罪犯。果然她曾用这笔钱养男妓。事后顾主惊讶地问他怎么知道的。他的回答是:“一个早上9点钟就浑身是贵重香水气味的女人,一定是为了引起男人的注意。如果这个女人有个情人,这只能是她为他花钱的那个人。”

  文学巨匠名著中的不朽形象

  维多克在侦探生涯中的辉煌成就,使他成为几乎所有最著名侦探小说家的模特儿。从侦探小说鼻祖爱仑·坡的《卢莫街凶杀案》中的杜宾和一代侦探小说大师柯南道尔笔下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到现代作家阿格莎·克里斯蒂塑造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所有这些难忘的天才侦探形象的身上都有维多克的经历和影子。

  他的不凡经历也使他成为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仰慕的英雄。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这些文学巨匠都是维多克的好友,并曾从他那里得到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使他们的著作增色生辉。巴尔扎克曾像小学生一样倾听维多克讲述自己惊人的故事,并把许多情节写入他那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画面的《人间喜剧》中。大仲马的著名小说《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也反映了维多克早年蒙冤受难生活和在逃亡中不屈不挠地寻找仇人报复的经历。雨果的不朽名著《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的不幸命运,几乎就是维多克作为逃犯的冒险生活经历的再现;而维多克后来追捕罪犯的侦探生涯,又使雨果在同一部书中塑造出追捕冉阿·让的警察沙威。

  在一个宁静明媚的清晨,维多克走完了艰辛的82年生涯,溘然长逝了。他没有子嗣和亲属。人们翻开他的遗嘱,上面只是说,把他的全部财产都留给照料他多年的老管家。然而他留给后人的却是现代犯罪学和侦探术的科学基础,还有他那传奇般的经历和永远为后人所敬仰的名字。

Number : 105 

Title :绑架莫罗

作者 :李小林 刘亚洲

出处《读者》 : 总第 13期

Provenance :《时代的报告》

Date :1982。4、5

Nation :

Translator :

  意大利“红色旅”创建于1969年。该组织成立后,即以绑架、暗杀等恐怖活动闻名于世,给意大利政界造成严重威胁。1978年,“红色旅”成功地绑架了意大利前总理莫罗,这一事件震惊了西方。“红色旅”在这次行动中显示出严密的组织、顽强的态度和残忍的手段,使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事情要从1975年说起。这一年,“红色旅”头子库乔偶然被捕。其后3年,“红色旅”几经营救,未能得逞。正当意大利官方定于1978年3月17日对库乔进行新的审判的时候……

  一

  1978年3月16日凌晨4点半,意大利前总理莫罗就起床了。他蹑手蹑脚地从妻子依列娜卧室前穿过,到阳台上去做柔软体操。

  对于他来说,今天是他30年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日子。不久前,他解决了意大利战后最大的政治危机数月来的无政府状态行将结束,各党派在他的斡旋下达成协议,组成联合政府。今天,国会将讨论这个协议。事先他已得到许多头面人物的保证:协议一定会获准通过。

  在当今意大利政坛上,莫罗是最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天主教民主党的主席,曾五度出任总理,解决过不少政治危机,但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次这样引人注目。人们都说,没有莫罗,意大利早就四分五裂了。现在他们尤其体会到这一点。年底的总统竞选,他是最炙手可热的人选。

  7点半,他同妻子共进早餐。

  早餐同往常一样简单。想起协议的事,他嘴边绽出一丝笑意。

  依列娜说:“你高兴得有些早吧。”

  “我坚信国会一定会通过的。”

  依列娜叹了口气,一时无语,过了片刻才慢慢说了这样一句话:“国会能否通过,我不管,我只知道,政治是那样自私自利,而且没有人性。”

  8点半,莫罗准备离家。在门口,他同妻子深情地吻别,每次出去他都要这样做。

  “早点回来。”依列娜叮嘱道。

  “我知道。”莫罗笑着,“你怎样打发这一天,依列娜?”

  “ ,摆弄它们。”依列娜指指楼前的庭院,那里没有草坪,却种满了蕃茄、大豆和辣椒。初升的太阳为它们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光。

  莫罗走向菲亚特。莫罗的保镖…警官里奇早已在司机旁坐好。另外4个保镖坐在随车里。

  汽车启动。莫罗从反光镜里看到依列娜瘦削的身影在尘埃中一点一点地缩小。

  二

  四名“红色旅”罗马小组的成员,静静地站在玛利奥夫尼街和斯特里街的交叉处。

  他们化装成意大利航空公司的雇员,身穿制服,提着旅行包,像是在等候去机场的班车。

  他们当中有一个美貌的金发女郎,她名叫安娜,现在她打扮成空中小姐模样。别看她长得娇小玲珑,楚楚动人,却是“红色旅”的创始人之一。她也曾就读于特伦多大学,是库乔的同窗和挚友。她是今天行动的总指挥。

  这个行动的代号是:“宝石行动”。

  筹备工作从半年前开始实施,安娜和她的伙伴们多次到这里勘察地形,选择路线,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实战演练,甚至连最微小的细节也没有放过。譬如,安娜发现,就在他们要下手的地点,每天早晨8点半,有一个花匠便开车来这里贩花。为了不让他妨碍“宝石行动”,昨天夜里,她派几个人潜入花匠的家,把他的汽车轮胎全部刺破。今天,花匠消失了。为了在得手后顺利逃跑,她命人偷来一辆警车。在罗马,唯有警车才能畅行无阻。

  马路对面站着几个身穿电话公司制服的人,那也是“红色旅”的人。他们的任务是在行动的同时破坏这一带的电话线。

  9点整。

  莫罗的轿车沿着斯特里大街驰来,保镖的随车紧跟在后面。

  安娜轻轻咳了一声,另一个成员安东尼奥将帽子取下。布置在四周的“红色旅”的成员们看见这个暗号,马上明白:“宝石行动”正式开始!

  一辆白色的菲亚特128型旅行车从一条小巷里开出来,在斯特里大街中央缓缓而行。

  莫罗的车恰在此时来到,被迫减速,里奇有些警觉,但当他看到那辆旅行车挂的是外交牌照,陡然放下一颗心。他哪里晓得这辆车是“红色旅”从委内瑞拉大使馆偷的。莫罗的车跟在旅行车后面缓缓行驶了100多米,来到了两条大街的交叉处。里奇瞥见了站在路旁的4个穿民航制服的人。

  他看表,9点03分,国会的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他对司机说:“超车!”

  司机正要加速,意外发生了。前面的旅行车骤然刹住。莫罗的司机猛踩刹车,汽车发出刺耳的怪叫,但终于没有撞上去。里奇猝不及防,脑袋在风挡玻璃上狠狠碰了一下,眼冒金花。

  随车司机没有来得及刹车,哐地一声撞到莫罗的车上。车内一片混乱。保镖们都不同程度地负了伤。

  安娜一挥手,4个人同时打开旅行包。转瞬间,乌亮的冲锋枪出现在他们手中。他们闪电般地向莫罗的汽车冲来。

  这一切发生得是那么突然,以至于最有经验并受过特殊训练的警官里奇都被惊得目瞪口呆。直到安娜冲到汽车跟前,他才伸手掏枪。迟了!

  安挪用枪托猛击风挡玻璃,玻璃哗啦啦地碎了。

  安娜端着冲锋枪对准前排座位乱扫。里奇和莫罗的司机全身被打得像马蜂窝一样,连叫都没叫一声就死去。

  随车的情形一点也不比这里好。4个保镖看见有人端枪冲过来,情知中伏,刚要拉开车门冲出去,一阵弹雨铺天盖地而来。3个保镖俱被打中要害,死在车里。最后一个身材比较壮实的保镖勉强能打开门冲到外面,踉跄数步,被一排更为猛烈的子弹打倒。

  从撞车到所有的保镖被击毙,只有几十秒钟。

  安娜拉开“菲亚特”的后门,用冲锋枪指着里面,喝道:“出来!”

  另外几个同伙也跑过来。他们以为莫罗一定会蜷缩在车尾瑟瑟发抖,没想到这位前总理却静静地、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宛如一尊大理石像。他那张溅满了司机和里奇的血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

  莫罗出来了,双手紧紧抓着公文包。面对恐怖分子黑黝黝的枪口,他故意把头昂得好高。

  “跟我们走!”安娜指指路旁的一辆警车。

  莫罗回首望了望司机和里奇的尸体,眼中含着一缕痛苦和悲凉,然后走向警车。

  然而,当莫罗来到警车旁,被人推搡着行将登车之际,他忽然把皮包扔在地上,用恳切的、哀求般的口吻说:

  “求求你们,放走我吧。”

  安娜厉声命令:“上去!”

  他顺从了。

  警车呼啸而去。

  有人打电话报警,无论如何也拨不出去电话线被割断了。几十分钟后,警察才赶到现场。

  三

  意大利举国震动,世界也被震动了。

  罗马戒严。全国戒严。警察倾巢出动,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大搜捕。次日,政府又调来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