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热尼卡是朋友,有时他送我到医院门口。大门里那幢白色的经常灯火通明的楼房是他所不熟悉的神秘的世界。连我进大门对他来说也变得同样的不熟悉和神秘,完全不像他了解的那个扎小辫的小姑娘。她为什么每天要去那里?在那里做什么?一个小姑娘在大人们中间……这都成了他不解的谜。
我每天都上医院里去,抬担架,在防疫站值班,往各病房分发书籍,用勺给重伤员喂饭、念书信和代写信。伤员中一些人叫我女儿,另一些人叫我小妹妹,一个脊椎负伤的乌兹别克人叫我“小护士”,而科利亚·阿斯塔什金则叫我黄毛丫头和翘鼻子小姑娘……
出院之日,科利亚·阿斯塔什金领取了发还给他的飞行服和带有蓝色领章、每一领章上都有三个三角形东西的军服,还有黄色的熟皮短皮袄,佩有红星的皮护耳帽。
四周一片雪白,雪在西伯利亚蓝色的晴空下眩人眼目。医院的院中已停好汽车,科利亚和其他几个痊愈的伤员,将乘车去火车站。
他们是我们医院里第一批治愈出院返回部队的伤员。大家都明白,战争还将进行得很久很艰难,这些年轻小伙子有的或许还会住进其他医院,有的人则将长眠于地下……
医院里每个能抽出身来的人都聚集到了院中的车旁,医院指导员简短地讲了几句话,队长拥抱亲吻了每个要走的伤员,上年纪的女管理员哭出了声,她有两个儿子在前线,其余伤员们从各病房窗口里望着院中的一切。
科利亚听着指导员讲话,安慰着女管理员,还不时向聚在各个窗口的伤员朋友们致意,不过,他看上去并不高兴。他在等着娜佳,而娜佳却一直没来,我不知道是什么事使她没来,也许,他们俩昨天刚闹过别扭。
“呶,黄毛丫头,”科利亚说,“伸出手来!”
我伸过右手,他握得我生疼。
“怎么样,翘鼻子小姑娘,我的手不错吧,能拉驾驶杆吧?”他笑着,开着玩笑,而眼睛却始终在寻找着娜佳,我呢,这会儿则一直在想着藏在大衣口袋里的左手,左手里握着我为科利亚缝的荷包,这是我一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绣有“一抽烟就想起我”字样的荷包。
出院的伤员都上了车,科利亚仍四下张望,寻找着娜佳。我怎么也下不了决心把我的荷包递给他。
“你这样。”他突然抓住我的肩膀,“快去宿舍跑一趟……”
我没等他说完,就沿着被人们踏实积雪的通向厢房的小路跑去。护士们的宿舍在那里。我没敲门就跑进屋,屋里空空的,只有刚下夜班的急诊室胖护士卡佳盖着大衣睡觉。
娜佳的床上空空的,床头柜上有一面镜子,镜框里夹着一张穿运动衣的小伙子的照片,这是张战前拍摄的娜佳喜爱的照片……
科利亚已站在汽车的脚踏板上。
“怎么样?”他问。
我摇摇头,接着把我绣的荷包递了过去。
他接过去,读罢脸上顿时现出激动的神色。
“这是她的,是吗?”他的眼睛幸福得闪着光亮,“你干吗不说话?唉,你呀,你这个翘鼻子……”
司机按响喇叭,科利亚进了车里仍喊着:
“告诉她,我给她写信!你听见了吗?可别忘了……”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着科利亚,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异样的空寂感觉。科利亚走了,我的荷包也随他走了。就让科利亚去想他愿想的事吧,最重要的是我的荷包将永远相伴着他,科利亚每掏出它,读着上面的字,抽着烟时就会想起……娜佳。
Number:6543
Title:因为关怀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一个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向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一会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无迹。
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她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只是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Number:6544
Title:我的生命
作者:海顿斯坦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
Date:1991。12。17
Nation:瑞典
Translator:
继续悄悄地走下去吧,我的生命!
我不愿把你摆进橱窗展览,
让你碌碌无为地浪费宝贵时光。
我从不说:“来呀,快来握住
这位大师的手,
是它引得如此神奇美丽的花儿
怒放!”
当我被可信的朋友背弃,
当厄运落到我头上,
我没有端起盛满泪水的银杯
对过往的行人诉说:
“啊,请搂住我的脖子,哭吧,
可怜可怜我,让我们一起痛哭一场!”
啊,在你广袤无边的天地。
我最大的不幸不过是一小片阴云,
我要默默无声地走向我的目的。
Number:6545
Title:小景
作者:潘芳奕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
Date:1991。12。17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窗前
下了一场梨花雨
白色与我
青色寄给你
树下
拾起几片落叶
清新与我
红晕赠给你
发际
掠过一阵柳絮
轻盈与我
温柔伴着你
唇边
绽开两朵笑魇
恬美与我
清醇酿给你
此刻
滑出一行小语
心跳与我
不解留给你
Number:6546
Title:旧居
作者:丁海明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星星诗刑》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常路过旧居
看见旧居的窗户
就觉得被人侵犯
别人的家藏着我甜蜜的童年
我总想装成找错门的样子
敲敲过去的家门
可我的勇气只够踱到旧居的窗下
透过旧居的窗口
看见了童年的我跑上楼梯
还看见了妈妈
妈妈的头发黑黑的
Number:6547
Title:曾法战争与玫瑰
作者:陈训明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贵阳晚报》
Date:1991。10。7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拿破仑大败普鲁士后,在梯尔西特和谈中要求将易北河以西的大片普鲁士领土割让给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就让王后路易莎去拜见拿破仑,求他降低一下这过于苛刻的条件。
拿破仑非常热情地接见了路易莎,并从花瓶中抽出一枝盛开的玫瑰,彬彬有礼地递给她。路易莎以为这是同意她的请求的表示,便接过玫瑰,问道:“您是连马格德堡一起给了我,是吗?”
拿破仑当下板着脸回道:“我应当向陛下指出,除了我本人之外,我什么也不能给您。而您可以自己决定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普鲁士人认为,拿破仑的这番放肆言行使他们的国家蒙受了奇耻大辱,决心要报这梯尔西特玫瑰之仇。
一八七一年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战役中击溃法军之后,马不停蹄地占领了巴黎,并将这里的玫瑰名种作为战利品,献给了德国国王和王后。
战事结束不久,柏林市政厅收到一受伤士兵的来信,信里夹着一朵枯萎的玫瑰。说将这朵花转赠给德国最关心伤员的女性。
市政厅认为只有当今王后奥古斯塔才能享此殊荣。但王后谦称她受之有愧,建议把它赠给战地医院,因为那些冒着生命危险不辞辛劳地工作的护士和其他女性更关心伤员。最后,这朵代表士兵心意的白玫瑰被装进一个精美的玻璃匣子,陈列在宫殿中,成为德国爱国主义精神和骑士传统的象征。
Number:6548
Title:女儿的礼物
作者:廖玉蕙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光华》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暑假期间,一位昔日好友由伦敦回来。我们约在信义路金石堂五楼的咖啡屋中见面。
夏日的午后,郁热难当,我拉着女儿的手,走在人潮滚滚的街道上,觉得整个城市似乎要燃烧起来。女儿的小手,常因逆向行走的行人的冲撞而由我手中松脱,然而,很快地,又会迎上前来。我们就在商家的吆喝声、行人的讨价还价声中,断断续续地聊着。
女儿问我即将和什么人见面,我说:
“是妈妈大学毕业后留在学校当助教时的同事。由很远的英国回来。”
女儿侧着头天真地问:
“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的人都要约着见面,请他们喝咖啡?”
“那倒不一定啦!妈妈那时候同她感情最好,一起做助教时,她很照顾妈妈。”
女儿锲而不舍地接着问:
“大人也还要人家来照顾吗?她怎么照顾你?是不是像蔡和纯照顾我一样,教你做功课?”
蔡和纯是她的同班同学。我听了不由得笑着说:
“大概差不多吧”!人再大,也需要别人照顾呀!对不对?像爷爷生病了,也要我们照顾嘛!对不对……”
“那你生病了吗?那时候。”
“生病倒没有。不过,那年,有段时间,妈妈的心情很不好,觉得自己很讨人嫌,人缘很差。就在那年圣诞节前几天,我发现王阿姨偷偷地在我办公桌上夹了张她自己做的驾卡,上面写着:‘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有多么喜欢你,祝你佳节愉快。’妈妈看了好感动。这张卡片改变了当时妈妈恶劣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觉得自己并不那么讨厌!”
女儿听了,若有所思,低头不语。
我和朋友见了面,开心地谈着往事,彼此探问着现况,女儿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不像往常般叽叽喳喳抢着说,我们几乎忘了她的存在。
一会儿工夫后,女儿要求到三楼文具部去看看。十分钟后,女儿红着脸,气喘吁吁地上楼来,朝我悄悄地说:
“先借给我100元好吗?我想买一个东西,回去再从扑满拿钱还你。”
我和同学谈得高兴,不暇细想,知她不会乱花,便拿钱打发她。没过多久,她又上来了。
面对朋友,恭敬地立正,一本正经地说:
“王阿姨!送你一个小礼物,你从那么远的地方回来。”
朋友和我同时大吃了一惊,朋友手足无措,讷讷地说:
“那怎么样?我怎么能收你送的礼物?……我从英国回来,没有带礼物给你,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我还是大人,而你是小孩儿……”
女儿很认真地并拢脚跟,无限深情地说:
“我妈妈说,你是她最好的朋友,谢谢你以前那么照顾我妈。”
一股热气往脑门儿直冲了上去,我喉咙蓦地哽咽了起来,眼睛霎时又湿又热,我束手无策,万万没想到女儿竟会如此做。朋友的眼睛也陡地红了起来,嘴唇微颤,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紧紧地搂过女儿,嘴中喃喃地说道:
“谢谢你!谢谢……”
这回轮到女儿觉得不好意思了。他伏在朋友的肩上尴尬地提醒朋友:
“你想不想看看你得到什么礼物啊?”
朋友拆开礼物,是挂了个毛绒绒小白兔的钥匙圈。女儿老气横秋地说:
“会照顾人的人一定是很温柔的,所以,我选了小白兔,白白软软的,你喜欢吗?”
朋友感动地说:
“当然喜欢了,好可爱的礼物。我回英国去,就把所有的钥匙都挂上,每当我打开一扇门,就想一次你。……真谢谢啊。”
女儿高兴得又蹦又跳地下楼去了,留下两个女人在飘着咖啡香的屋里,领受着比咖啡还要香醇的情谊。
Number:6549
Title:超尘脱俗的钱钟书伉俪
作者:徐泓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家庭》
Date:199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中国的名人谱里不乏珠联璧合的夫妇,其中大学者钱钟书与夫人杨绛,当属天设地造的结合。夏衍老曾赞叹道:“这真是一对特殊的人物!”
北京的新闻界或许最领教他们立身处世的特殊:他们从来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竟蜗居书斋,杜门避嚣,专心治学,仿佛过着出世般的生活。
去年初冬,根据钱老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播映,又恰逢他80华诞。我原以为这两桩大事会打破他们的宁静与淡泊,至少让他们回到世间来“曝曝光”,因为太多的读者和荧屏前的观众渴望了解他们,结果却一切如故。他们逃名如逃役,还是让他们逃掉了。
《围城》的女导演黄蜀芹在拜会钱钟书夫妇后曾很带劲地说:“做知识分子就要像他们一样!”我也深有同感。我有幸与他们有过一两次交往,止不住想写下点滴印象,记一记这对博学睿智、可敬可爱的老人。
嗜书如命
第一次走进钱宅,只觉满室书香。他们的客厅与书房合二而一了,主要空间都被书柜书桌占据着,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权且待客。
简朴的房间里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里站满的书籍:中文与外文、古典与现代杂陈,显示着主人中西文化的贯通。《围城》的英、俄、德、日文译本也在其中。
杨绛曾称钱老为“书痴”,其实夫妇两人均嗜书如命。记得杨绛在那本《干校六记》中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杨绛感慨地写道:“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
现在他们依然在孜孜读书,乐此不疲。新的、旧的、中文的、外文的,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