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她笑,也没有人听见过她和谁说话。

  明眼姑娘崔小英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她有个美好的理想,长大当一名医生因为她的爸爸生病卧床已整整7个年头了。爸爸的病使她家变得一贫如洗。双腿残疾的哥哥不能下地劳动。沉重的家务逼得小英退学了。她要喂猪,要伺候爸爸和哥哥。上学的希望化为泡影。她喂的猪也死了,在焦急的恐惧之中,小英的眼睛渐渐看不见了,想治,又没钱。多彩的生活、灿烂的阳光便永远在她身边消失了。她又想到了死。多病的爸爸只好对她说:“你不能死,爸爸要你陪着,我活到了头,你才活到头。”本该欢乐跳跃的崔小英在失望之中愁白了一头黑发。

  山东的一位盲孩子,一天到晚吵着要上学。他背上小书包,让人领着他到学校外边听里边的读书声。一天,父母不在家,他自己摸了个小书包就去“上学”了。结果不小心掉在泥塘里,结束了幼小的生命。

  ……

  千百万盲童在呼喊:我们要上学。

  送你一把金钥匙

  事业心、责任感,加上大量的调查了解,一个宏大的计划在徐白伦的脑子里逐渐形成。1987年,徐白伦在许多热心朋友的帮助下,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了一套普及盲童教育的试验计划,并为此与中国幼儿读物研究会秘书长胡建中合编了一套系列扫盲读物:一本基本教材《送你一把金钥匙》;一套学习盲文字母符号用的《模图识字卡片》;一盘自学辅导磁带,一本盲文读物《愿你越学越有趣》;一本供明眼人用的《盲文教学指南》。康克清同志亲笔题写了“送你一把金钥匙”作为盲人扫盲系列读物的书名。为了表达对康克清的崇敬,徐白伦把这套计划定名为《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

  爱的馈赠

  一次,徐白伦参观上海盲校,他摸了摸盲童的书桌,抽斗里只有一本书、一枝笔和一块定字板。又来到宿舍,发现每个小柜里只有几件衣服。上海的盲童姑且如此,偏远的穷困山区又该如何?他的心里很难过。盲童生活太单调了,天地太狭小了,可盲童的业余生活干什么呢?特别是假期他们的日子该如何打发?

  徐白伦想,盲童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夏令营。他们虽然失去光明,可那美丽的心灵也能编织成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童话,只要给他们创造了美的环境,世界在他们心中尽可以去想象着色。于是,他柱着拐杖,又为筹备盲童夏令营奔走呼唤。

  1986年初,北京市规划局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请身残志坚的徐白伦讲话。他讲了盲人的种种痛苦,他让大家想一想那些不幸的盲童,刚刚步入人生旅途就陷入无边的黑暗,那种痛苦,那种孤独,太需要社会的温暖和爱。他把一个党员事迹报告会,变成了为盲童筹办夏令营募捐的动员会。这次会,他竟募捐了7500元。

  一些儿童报刊被徐白伦精神所感动,纷纷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了号召:“为失明的小伙伴捐一点心意,增强他们与命运拼搏的勇气。”于是,一封封饱含着关心与友爱的书信寄往《中国盲童文学》编辑部。到了5月份,他手头已有了一些钱,尽管不足以筹办一个夏令营,但他却满怀信心地向全国散发了举办第一届盲童夏令营的决定和通知。

  盲童夏令营在我国历史上属首创。1989年7月14日至20日,由《中国盲童文学》编辑部等6个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盲童夏令营诞生了。29个省、市、自治区,9个民族的58个盲童代表在北京欢聚一堂。

  7月的骄阳晒在盲童的身上和脸上,他们身着绿色的营服,脸上挂着笑,挂着泪,前往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南海,畅游圆明园、长城和密云国际游乐场。愉快的夏令营生活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徐白伦看上去远远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得多。他高高的个子,朴素的衣着,满头银发,慈祥的脸上总挂着笑容,加上那副装饰眼镜,让人觉得他根本不是个盲人。他知识渊博,为人谦和。在他家的办公室里,他告诉笔者,他不是一脚破门蠃得满堂喝采的足球明星。他愿当一名围棋手,子落实地,逐步积累,待到人生终点能围得一片。

  徐白伦成为给成千上万盲童带来春天、母爱和绿色的使者,成为全国盲童的“知心爷爷”。为了表彰他,1986年徐白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徐白伦说他愿像经霜的红叶,在凋落前化成一片烈焰,燃起盲童心头的希望和光明。

Number:5802

Title:爱情篇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14期

Provenance:讲义

Date:

Nation:台湾

Translator:

  世间男女

  许多女人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韧性活下去,原因可能出奇的简单:她人为一家几口做饭。许多男子甘愿在俗世的风暴中挺进,只因为,他要一家人睡得好。

  爱情的力量

  爱情是造物主对人最大的恩赐:它能使两个有缺憾的生命结合为一个完美而充实的新生命;它能使粗俗的心灵升华,它能使穷困的人感到富足;它能使小气的人获得大方。它能使自卑的人获得自尊,它能使绝望的人重获希望;它能使迷失的人觅得方向;它能使软弱的人变得坚强;它能使冷漠的人变得仁慈。它更能击败寂寞,驱逐忧虑,排除烦恼。它是荒漠中的甘泉,骇浪中的明灯,冰国里的春天,也是凡尘俗世的天使和一切艺术创作的泉源。

  贫贱夫妻

  贫贱夫妻真会是百事哀吗?

  这很难说,得看双方的表现。如果夫妻两人都是“抽象派”,那么即使是天天有一顿没一顿,也照样能唱山歌;如果夫妻两人都是“写实派”,那么身上没钱定然愁眉苦脸;如果夫妻俩都是“野兽派’,那么有银则喜,无银则吵,吵东吵西,打骂到老。

  爱不是折腾

  “爱”是“光的发射”。“光”不是一只手,所以“爱”是不干涉人的,不搅扰人的。如果你的爱是折腾人的,叫人“站起来”,叫人“坐下去”的,那种爱有时候并不使“被爱”的人觉得幸福。阳光可以取暖,但是阳光并不在他高兴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叫”大家“集中在院子里”。需要取暖的人,自然会到院子里去。

Number:5803

Title:球国里的“监狱”

作者:吉夏雨

出处《读者》:总第114期

Provenance:知识就是力量

Date:1990

Nation:

Translator:

  这是一个既有趣、又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100多年来,许多人包括最著名的科学家(像达尔文等)都对此怀着浓厚的兴趣。

  首先,请准备一只体积容量已知的(比如200毫升)瓶子,再准备一些直径相同(直径全为10毫米)的玻璃圆珠。实验时,把玻璃珠迅速倒入静置在桌上的空瓶子里,直到装满瓶子。(注意:整个过程中不要碰动瓶子!)

  随后,往瓶子中注入清水至满。这样,注入的清水量即为瓶中未被玻璃珠占据的空间体积。经过简单的计算,便可知玻璃珠占据了瓶子总体积的55。33%左右。再重复刚才的实验,但要摇震瓶子使玻璃珠紧密充填,此时测量结果显示:玻璃珠的体积占有程度已上升到60%左右。

  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或者选用别的直径相同的圆珠,比如选用绿豆、石英沙等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体积占有率在球松散时为55。33%,在紧密时达60%。只有当摩擦力很小时,比如用表面极其光洁的滚珠轴承来充实瓶子,其紧密占有率才变为63。4%。

  这就是“等大球的任意堆积”实验。即在球的王国里,一个“监狱”中最多能关进多少名个头相同的“罪犯”?这个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在摩擦力显著增大时,比如当“罪犯”是表面很粗糙或有粘性的圆珠,“监狱”的效率又是多大呢?

  现实中,有许多“等大球”的例子,如具有球状结构的玄武岩的铸石,为什么它的比重常常以2。95为上限呢?原来它的结构很像等大球堆积。

  孪生雪花

  每个人都知道,雪花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但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却在飞机机舱涂了油脂的玻璃上,找到了两枚一模一样的“孪生雪花”。

  虽然雪花的基本形状为六角形,但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一共分类出80几种雪花结晶体,其中像圣诞卡片上那些漂亮的六角形雪花并不多见,其余的还有六边形、六角柱、六角针等形状。

  雪花之所以各有形状,大致说来是因为它们形成的过程各有不同。雪花结晶是由于降雪云中的小水滴形成。当这些小水滴往下飘落时,遇到的温度和飘落的角度,都可决定这滴水滴会凝成何种形状的雪花结晶体。例如在…6…7度左右且湿度高的空气中,形成的结晶体将是针状体。若湿度低一些,将出现柱状结晶。若温度骤降,又会产生六边形的雪花。

  大气中形成雪花结晶状况,每英尺皆不同,为此,雪花的结晶也变得复杂。一头是柱状,另一头可能是角状,而六角形的雪花又可能垂直插上几支针状体。总之,每一个雪花的结晶体都是它飘落的“历史记录。”

  若想要产生两枚完全一样的孪生雪花,它们的飘落过程及角度必须完全一致。即使两枚雪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起飘落,但大气中微小不同的变化也会使结晶各不相同,甚至连一粒小小的尘埃也可以使两枚雪花的飘落阳差阳错。

  据估计,一枚雪花从空中飘落到地面,需经历百万次不同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换算过来,一枚雪花从空中飘落至地面,将会出现10的5000000次方种的不同变化,而且每种都可以分辨。

  研究人员在玻璃上发现的孪生雪花,看不出有任何不同之处。他们认为,这两枚雪花一开始是相连的星状结晶,后来撞上玻璃才分开的。

  然而,这两枚比10毫米略大的雪花,尽管外形上十分相似,但研究人员仍不敢肯定说它们绝对一模一样。因为每个雪花都是由10的18次方的水滴分子组成,这么多的水滴分子在排列组合上,难免会有出入。

  自地球有生命以来,估计飘落在地球上的雪花有10的35次方个,但想要找到水滴分子的排列组合完全相同的,实比凤毛麟角还难求。

  敬酒的艺术

  人们常在喜庆或送别的筵席上举杯相敬,表示祝贺或珍重道别之意。古人所谓“酬酢”,就是指互相敬酒。主人敬客人叫“酬”,客人敬主人叫“酢”。

  英国人把敬酒称为toast。这个词本来是指“烤面包”,有人直接音译为“吐司”,这与“敬酒”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会一变而为“敬酒”呢?原来在16世纪时,英国有一种风俗,喜欢在酒杯里加一小块烤面包。杯中的酒通常是葡萄酒或淡啤酒,加上一片烤面包,可以增加酒的香味。加了烤面包的酒,也叫“吐司”。由此引伸,“吐司”是指那位受在座者敬酒的主客,含有此人可使举座增光之意。最初能享此殊荣的往往是社交圈中红极一时的名媛,后来就不限于女性,同时,这个词也有“举杯祝贺”之意。

  据说,从前英国人在大宴会结束时用银制的大酒杯,内盛泡着烤面包的酒,轮流传递于宾客之间,表示互敬。为了传递方便,那种酒杯都有两上或两上以上的把手。轮到互敬的人,便一人执一把手,起立而饮。这种酒杯就是现在运动会上奖杯的雏形。

  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有这样一个绝妙的敬酒辞:“Goodpany;goodwine;goodwele,makegoodpeople。”意思是:“有好友、好酒、好款待,便成好人”。

  在美国,宴席上致敬酒辞的习惯也是由来已久。敬酒辞也叫toast;内容要简短、俏皮,或幽默。通常是由主持人致辞,然后介绍几位贵宾致辞。这个主持人最好是声音洪亮,对在座者的身份了如指掌,能将致辞人的次序安排得恰如其分。

  从前,美国有一段充满爱国情操的祝酒辞:“谨以此酒敬当年种玉蜀黍的人,喂鹅的人,制鹅毛笔的人,写独立宣言的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则有过一段发人深省的敬酒辞:“我们不是该做的‘我’,我们不是想做的‘我’,我们不是将做的‘我”。但是,感谢主,我们不是昨日的‘我’!”

  美国名报人贺兰德在敬酒时说:“愿主赐给我们一些不为官欲所害的人;不为利诱所动的人;有见解又有意志的人;爱荣誉的人;不谎骗的人。”

  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今天该做的事不可搁到明天。”这句谚语居然给人俏皮地改为:“要想避免麻烦,这儿就有一个轻而易举的法子:今天不该做的事,总要搁到明天。”

  美国有一首流行的民谣《裸麦威士忌》,就是源自一段古老的敬酒辞:“愿我饿的时候有牛排吃,渴的时候有裸麦威士忌喝,穷的时候有钞票,死的时候上天堂。”

  “爱尔兰也有一段有趣的祝酒辞:“敬祝福寿双全。愿你去世5分钟后魔鬼才知您已不在人间。”

  瑞慕塞的敬酒辞有巧妙的比喻:“愿友谊的链条永不生锈,爱的翅膀永不脱毛。”

  一个无名氏的敬酒辞别致而耐人寻味:“向友谊四枢纽致敬:誓,死,溜,喝。发誓的时候,要对你的国家发誓;死的时候,要为正义而死;溜的时候,要从坏朋友身边溜走;喝酒的时候,要陪我喝。”

  如今,提倡禁酒的人会举起一杯白开水说:“你要是喝酒像鱼喝水一样,那么,鱼喝什么,你就喝什么吧!”或者说:“向酒致敬在外面比里面安全!”

  但是苏格兰的敬酒辞则毫无劝人戒酒之意:“快举杯吧!落后就遭殃!”

  美国专栏作家史威夫特在他的专栏里慨叹说,如今的敬酒辞已经每况愈下,远不如从前那样典雅、俏皮、幽默。例如,“向玛丽致敬!”或“好酒,好肉,好肉汁!我们吃吧!”甚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