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列兹多夫丈量土地的时候,保尔和老丈量员有一段对话:
一个年老的丈量员……对保尔说:〃丈量土地,我干了有三十个年头了,到处都为地界闹纠纷……再过二十年,这些地就全都会变成地界,再也没地方下种了。现在就已经有十分之一的耕地成了地界。〃
保尔笑着说:〃再过二十年,咱们就连一条地界也没有了,丈量员同志。〃
老头温厚地看了看对方。
〃您说的是共产主义吧?不过,您知道,那个社会还远着呢。〃
〃您听说过布达诺夫卡集体农庄吗?〃
〃啊,您指的是这个呀!〃
〃是啊。〃
〃布达诺夫卡我去过……那只是个别情况,柯察金同志。〃
老人告诉青年人,土地是个致命的问题,无论什么社会,无论多久的时间,都不能解决这些;青年却反驳,你老了,现在有一个新生的事物,足以替代你老套的观念。
两个人都没有错。新生事物来了,叫做集体农庄,但它仍然没有解决土地的问题,共产主义社会也没有到来。
为了建成集体农庄,全国境内强制性地对富农进行了财产剥夺和人口迁徙。1930年2月4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富农问题的工作指示。
在这项指示中,富农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富农是反革命富农骨干分子,恐怖活动和暴动的组织者。建议立即将这些富农分子关押起来,直至采用极刑枪决。估计这类农户大概有6万户左右。
第二类富农是最富有的富农中的其余骨干分子。建议将这些富农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强制迁徙到边远地区或该边疆区内的边远地方。估计这类农户会有近15万户。
第三类富农是经济实力不太强的富农户,建议将这些富农分子留在本地区,但要迁徙到已实行集体化农庄以外的地方,并将集体农庄大田以外的新土地分给他们。估计这类农户会有近80万户。
但这项指示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由于三类富农的区分没有明确的界限,于是大规模的无根据的镇压开始了。仅仅1930年被逮捕、枪决和强制迁徙的富农户,就远远超出了指示中的计划。
富农被剥夺的财产迅速转入集体农庄,到了1930年5月,半数集体农庄所拥有的原富农财产已经达到了这些集体农庄财产的34%。富农家庭被强制迁徙往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边远地区。他们乘坐没有暖气的火车前往上述地区,数以万计的人在路上饿死、冻死、病死。一位老党员在西伯利亚就曾经遇到这样一批富农:
一个婴儿无法从母亲干瘪的乳房上吸到奶水,哭得非常厉害,他的父亲无法忍受这种状况,一把从妻子手上夺过孩子,把他的头扔到树上摔烂。
在1933年联共(布)中央一月全会上通报的情况是:
1930年初到1932年底期间,被强制迁徙的富农家庭有240757户,算上家庭成员大约是150万人左右。
到了1970年的时候,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个数字应该是381000户。
在充满了暴力、野蛮和血腥之后,集体农庄建起来了。但好景不长,1932年,为了弥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农业产量的不足。苏联国内开始强制征收所有的剩余农产品。且收购价格低于收购产品的成本。集体农庄的农户开始不满,开始出现盗窃粮食和隐瞒不交,甚至将粮食埋藏地下的情况。于是新的一轮镇压开始了。
作家肖洛霍夫1933年4月给斯大林写信,揭露地方当局是如何在集体农庄征购粮食的:
……在瓦夏耶姆农庄往女庄员腿上、裙子下摆上倒煤油,用火点着然后扑灭问道:〃说不说,粮食埋在哪里?〃……把男庄员扒光,二三月关进谷仓或板棚……在列比亚仁农庄让庄员沿墙排成一排,然后用猎霰弹枪朝他们头顶上方射击……
由于粮食被强制征收,集体农庄没有余粮。1932…1933年,农村发生大规模的饥荒,饿死的人数以百万计。至今在这个数据上的争议是500万人,还是800万人。
在这两年里,政府向国外卖出了两千八百万公担粮食,为了获得实现工业化的外汇,千百万农民的死活已经不重要了。
斯大林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说:
集体农庄的农民是什么人?集体农庄的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这些农民绝大多数是苏维埃政权在农村中的依靠力量。但这并不表明,集体农庄庄员中不可能有反对苏维埃政权、支持暗中破坏粮食收购工作活动的个别队伍。如果共产党认为集体农庄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经营模式,因而不对这些个别集体农庄庄员和个别集体农庄的攻击给予毁灭性回击,那就太愚蠢了。
保尔的雄心壮志、二十年后的大同世界,在这一刻,变得虚无和可悲。老丈量员的话是对的,共产主义还早着呢!布达诺夫卡集体农庄只是个别现象。甚至在这个集体高于个人的国家里,这种个别现象也不允许存在。
这个青年人以为他在创造历史,不知道他只是别人宏大叙事过程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
保尔·柯察金被欺骗了。
在我们长期形成的思维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功用在于教育意义。向孩子推荐这本书几乎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教育程序之一。于是遍出现了许多领先读物、预教读物。因为面向的群体有了变化,因此封面也相应地改变了许多。
如果没有标题,很难说得清楚,上面这幅图表达了什么。
四,爱情
所有的人都相信,爱情是最神圣,最无与伦比的东西。作家会因为爱情找到灵感,音乐家会找到曲乐的节奏,政治家能够通过爱情化解危机,甚至爱因斯坦,在好莱坞的世界里,也必须有一段伟大的惊世骇俗的爱情,以便帮助他找到相对论。
而更多普通人,则希望能够拥有一段爱情,让他们活得有些意义,似乎没有了爱情,他们的生命便没有了意义。
事实上,即便拥有了爱情,他们仍然一无是处。
你不相信吗?好吧,我来给你一段最神圣的、最与众不同的、在大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小人物苦苦挣扎的爱情,无论你想用什么样的词汇加以形容,都不为过的爱情。
如果你还没有忘记第一次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的感觉,我想您一定还记得,当初怎样为保尔和冬尼娅感到吃惊和羡慕,又怎样为他们的分开,感到遗憾和失落。仿佛只要再下一点功夫,这对伤心的恋人,就能够继续在一起了。
这是一个谈吐文雅格调高尚的女孩,如何帮助她心爱的郎君,一步步走向文明的故事。当保尔第一次来到冬妮亚家的时候,〃保尔看着自己的光脚板实在太脏了〃,他不敢进去。这时候的保尔,还知道自己的穿着的不得体,他害怕在这个场合里尴尬。在进去之后,他的〃乱蓬蓬〃〃像野人〃一样的头发,〃因褪色变成红褐色的衬衣和破旧的长裤〃,遭到了冬妮亚的挑剔,让保尔〃感到很不自在〃。
于是,这个小流氓在领到工钱之后,他要求母亲给他买一件〃深蓝色的〃、〃缎纹布的衬衫〃。他理了发,〃穿着崭新的蓝衬衫,黑裤子,靴子也擦得亮亮的〃来会冬妮亚。
冬妮亚给保尔打开了一扇窗口,让他看到文明究竟是什么样子。一个人的修养,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而保尔,也开始慢慢地接近这个环境,爱情和文明在向这个野人召唤。
再后来,他们开始恋爱了。冬妮亚靠自己的修养和家庭的考究,让小司炉保尔,变得斯文起来。
至于保尔的阅读习惯,则几乎都是拜冬妮亚所赐。在遇见冬妮亚之前,这个小流氓只看过《朱泽帕·加利波第》,遇到冬妮亚之后,他开始去冬妮亚家中找书看。不可否认,此后阅读成了保尔的一个习惯。当我们在火堆旁再次看到红军战士保尔的时候,他已经在部队里,以有文化著称了。
这样一个女孩,一个在穿着、修养、礼仪和文化上都能对保尔有所帮助,而且还冒着危险藏匿过保尔的女孩,无疑是结婚成家的第一选择。事实上,年轻的保尔也这样认为。所以,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原稿上,保尔为了伊拉,这个后来被编辑改名为冬妮亚的女孩,跳了一次悬崖。
这样的爱情伟大吗?当然伟大。他们爱得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恨不得两个人就此合璧,变成化石,直到世界毁灭的那一天。如果在琼瑶的小说里,这段故事能够让千万的怀春少女感动得泪流满面;如果是古代话本小说,那么这个在小姐后花园里得救的白面小生,将来一定金榜题名出将入相;如果把这段故事交给现下的流行作家,那么悲剧肯定难以避免。但主心骨仍然是爱情,他们爱得死去活来,最终双双徇情。
这也是我唯一喜欢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地方。因为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不用等到世界毁灭的那一天,爱情这个东西,在生活面前,就已经变得毫无价值,甚至连摆设都算不上。
是啊!有什么比这样的爱情还激动人心的事呢?还有什么可以将保尔·柯察金从冬妮亚的身边带走?这是爱情,伟大的爱情啊!世界上最最最珍贵的东西呵!
很遗憾,这里我引用琼瑶小说《聚散两依依》里对白了:
你所知道的爱情,多半是从小说上读来的,所以,爱情就变成了神话。我不是一个活在神话里的人,离开你,我也不会死去。
冬妮亚是活在神话里的人,不幸的是,她爱上的那个小司炉,并不是神话里的王子。
没有东西比爱情更伟大吗,当然有,这个东西叫做理想。
保尔的理想是革命,是消灭冬妮亚的阶级,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柯察金们可以容忍一切牺牲、血腥、残忍、粗暴和无知。
冬妮亚是神话里的人,无论外面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她雷打不动依然故我,神话只活在她的心里;保尔是现实中的人,他要紧跟时代积极求变,他们要把神话在这个世界上创在出来。
这两种人,注定没有好结果。
革命给了保尔力量,也给了他自信。时代变了,那些小司炉们一夜之间,翻身做主人了。〃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成了他们自信的来源,〃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是他们最尖锐的武器,〃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显示了他们的出生无比高贵。他们反过来用挑剔的眼光嘲讽冬妮亚:〃出风头〃、〃酸臭〃。保尔还是保尔,冬妮亚仍旧是冬妮亚,所不同的,是世界变了,掌权者变了。
在作者的手稿上,当保尔要离开家乡的时候,冬妮亚要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保尔。这是她在保尔为她跳崖的时候,冬妮亚自己许的愿。
最后几个小时他们是紧挨在一起度过的。
〃你还记得我为你跳崖而许的愿吗?〃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闻到了她的发香,似乎也看到了她的眼神。他当然记得。
……
他无法再往下说了。是的,熟悉的、火一般的热吻封住了他的嘴。她那如弹簧搬柔软的身体是那样的顺从……但是,青春的友谊高于一切,比火更明亮。要抵挡住这种诱惑是很难的,难以上青天。但只要性格坚强,友谊忠贞,那也可以做到。
保尔拒绝了冬妮亚的献身,他把他们之间的爱情看得无比神圣。和所有相似的剧情一样,这一刻,保尔也会许愿:他会回来,回来娶冬妮亚,把最神圣的一刻留到新婚夜。
然而,理想让这一切全部变了。在保尔和冬妮亚分手的时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手稿还有一段话,以表示保尔的绝决。
我已经不是从前的保夫鲁沙了,我曾经为了你的眼睛,从悬崖上跳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十分羞愧。如果现在,那我无论如何不会去跳。冒生命危险只能为别的事情,伟大的事情,而不是为姑娘的眼睛。
英雄是为了革命而生的,那些为爱情抛弃一切的,叫做王子。保尔是一个英雄,不是王子。冬妮亚的爱情,她的忠贞,她的期盼,这一刻全部变成了泡影。
神话结束了。
然后呢?好心的读者当然不愿意看到心中的价值观,就着么变成一堆废物。出于尊重,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力,如果保尔和冬尼娅没有分开,如果他们就此结合,结婚成家。故事将会走向哪个方向?
全俄境内开始清除资产阶级和地主老财,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手枪里的子弹,倾斜到昔日主人的脑门上。当那些昔日名重一时的专家学者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冬尼娅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她会请求她的丈夫,挽救一两个人的性命。然后革命意志无比坚定的保尔,会痛恨自己的妻子,阶级觉悟为何如此之低。他们会争吵会打骂,在一次次价值观的碾压之后,保尔终于忍无可忍,像所有的俄罗斯下层出生的男人一样,对自己的女人抱以老拳,或者温柔一些,用皮带子上的铜扣,抽她的屁股。
革命的力量是伟大的,理想的冲劲是强大的,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足以摧毁一切。
你还希望我继续说下去吗?
五,斗争
就在不久之前,我们的生活还常常被这样一句话所主宰:将某某人打倒在地,踏上一只大脚,让他永世不可翻身。相信我,这不是一句随便拿来吓唬人的台词,而是我们贯彻的最为实际的一项指示。也你请相信,我们绝对不会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而彻底忘记这句台词。有的时候,人天性中的残忍,会比他们的血缘流传得更久。
不过,请您放心,在我现在着手的这一节里,不会出现什么过分残忍和恐怖的事情。没有人流血没有人死掉,没有人像1936年莫斯科大审判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那样,在政治上失势之后,肉体上也被消灭。虽然在表现形式上,这是这种斗争模式最极端的表现和最彻底的办法,但我要说的,是另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