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兵在1917- 第8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又改口夸赞安德烈。彼得洛维奇,你小子究竟是想干什么?

托洛茨基被气坏了,列宁不愿意在决战即将爆发的时候搞事,他又何尝想破坏大局呢?只要李晓峰能够意思,他也不准备多此一举。结果事情全都被图哈切夫斯基给搅和了,最后让他枉做坏人。

如果不是看在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才华和欣赏这小子,不是看在决战在即的当口,托洛茨基绝对要将图哈切夫斯基抓过来好好教训一顿。

“告诉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以后搞清楚了事情真相再发言,不要再犯这种莫名其妙的错误了!”

图哈切夫斯基接到这份警告的时候,也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真想跟乌博列维奇和托洛茨基解释一下,他真心不是有意挑事。

不过他却没有解释的时间了,协约国的增兵速度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短短三五天之内,波兹南的守军就从翻了一倍多,除了毕苏斯基的那点儿炮灰部队之外,协约国的正规军一举上升到了两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协约国集团的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涌过来。每多耽搁一天,战场上的形势就恶化几分。反正图哈切夫斯基是完全没有心情去想怎么道歉,他满脑子都想着该怎么撕开敌人的防线。

9月20日黎明时分,在一阵阵尖锐的呼啸声后,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强攻打响了。100多门火箭炮一口气倾泻了1700多发火箭弹,将协约国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猛烈地炮击扫平了协约国布设的地雷阵和铁丝网,让很多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协约国士兵直接被“蒸发”掉了。参加过索姆河战役的法国老兵费奈斯幸运的逃过了一劫,不过当时的场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却:

“俄国佬的炮火太猛烈了,我们的阵地被弹雨犁了一遍,超过70%的弟兄在炮击中消失了,当我掀开头上覆盖的泥土,抬起头重新扫视阵地时,几乎已经认不出来了……”

图哈切夫斯基对这一轮炮击也感到相当满意,对火箭炮极尽赞美之能,甚至迫不及待地给托洛茨基和军委打了报告:“后方的兵工厂应该放弃生产那些笨重和火力低下的传统火炮,应该全面转产火箭炮,这是一种真正的属于步兵的武器,它代表着未来的趋势……只要有一万门这种火炮,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扫荡一切帝国主义敌人!”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对火箭炮也不是没有意见,他建议道:“应该想办法提高火箭炮的装填效率,这种武器装填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如果每五分钟能齐射一次,那就十分完美了……此外,是否可以研制射程更加远精度更加好的火箭弹?这种武器发射时烟尘太大了,几乎无法隐蔽,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冒着敌人的炮火反击使用这种武器,如果射程能远一些,能避开敌人野炮和步兵炮的骚扰,那就相当的完美了!”

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建议很有道理,实际上不管是李晓峰还是乌博列维奇都相当清楚喀秋莎的弱点在哪里。问题是,知道了不代表可以改。比如图哈切夫斯基纠结的射程问题,想要提高射程,可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粗加长火箭弹,多容纳一点推进剂。

问题是现在这个接近45公斤的弹重就很要命了,再加重,哪怕是膀大腰圆的北极熊也有些撑不住。本来挂弹就慢,变得更大更重之后岂不是更慢了?

反正李晓峰知道,以俄国现在的工业能力,在现在的弹体限制下射程基本上就是极限了,除非能研制出更好的固体推进剂或者火箭发动机,否则一点儿潜力都没有了。

至于装弹速度,这个基本也没办法提高,火箭炮就是这德行,装弹慢是老大难问题。哪怕到了21世纪,也只能用模块化装填的方式缓解这个问题,想要根本解决基本没戏。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也没让某仙人立刻纠正这些问题,对他来说有火箭炮可用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他不可能要求更多了。而且就算有火箭炮助威,这一天的攻击下来,他取得的成绩也只能算凑合。

顺利地突破了协约国设在最外围的第一道防线之后,在协约国的拼死反击下,白俄罗斯方面军只能停下脚步巩固阵地。这时候就轮到他们郁闷了,一时半会儿火箭炮跟不上来,射程又不够,无法提供炮火支援,而协约国设在后方的重炮却没有这样的顾虑,可以敞开了招呼白俄罗斯方面军。

“该死的!”

图哈切夫斯基狠狠地捶了一下桌面,他原本还准备一口气突破敌人两道防线,现在看来基本上不可能了。而到了明天,协约国绝对会加强突破口方向的防御力量,接下来的战斗将变得十分困难。

“要不要晚上发动一次夜袭?”参谋建议道。

图哈切夫斯基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建议:“我们并不善于夜战,黑夜给敌人造成的麻烦不会比对我们少。按照今天的方案,乘着夜色将火箭炮阵地前移,明天再来一次!”

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改变战术,准备再第二天故技重施,利用火箭炮惊人的火力优势打开局面。不过他的敌人也不傻,料到了他会这么做。

“把炮兵观察员放在最前线,让空军也帮忙校射,我的要求是,只要敌人开火,最迟十分钟内,我们就要用炮火反击将其压制下去!”

应该说协约国的对策是合理的,但合理并不代表就能取得成功。毕竟图哈切夫斯基也不是傻瓜,他很清楚火箭炮的劣势在哪里,他从来就没想像使用传统身管火炮那么使用火箭炮。

“快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图哈切夫斯基很严肃地对火箭炮兵说道:“我的要求是,发射完成之后,立刻快速撤出阵地,一秒钟都不要犹豫,敌人的炮火反击将很快覆盖过来,所以你们必须快打快跑。”

当然仅仅要求炮兵快也是不现实的,图哈切夫斯基又对工兵建议道:“你们应当尽可能的保障交通畅通,保证炮兵兄弟能快速从阵地撤下来,其次应该多修一些坚固的工事,你们的表现好坏,将直接决定明天战斗的胜负!”

图哈切夫斯基很清楚,利用黑夜的掩护进入阵地,打完就跑,只能保证第一次能够成功。但是战斗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谁也不能保证火箭炮一次齐射就能摆平对面的敌人,战斗往往会陷入拉锯,步兵需要持续可靠的支援火力。而他又不能将火箭炮至于敌人的重炮威胁下不管,唯一的办法就是保证发射阵地和后方的交通畅通,快速进入阵地、快速发射、快速撤退。

应该说火箭炮还真比较适应这种战法,传统身管火炮进入阵地慢,发射也慢,撤出来还是慢,来回折腾几次炮兵就得尿血。不过这样的战法对于刚刚诞生不久的火箭炮兵们来说就是极大的挑战了,之前他们所接受的训练跟传统炮兵差不多,突然之下让他们转变,真心有些适应不了。

不过适应不了也得适应,战场上从来就不会给你慢慢调整的机会,生存还是毁灭往往就是那么几秒钟的事儿。当第二天黎明时分,当火箭炮再次发威之后,一场关于时间的赛跑就开始了。

协约国的炮兵观察员飞快地向后面阵地报告观察参数,这些参数将被飞快地解算,转化为射击诸元。然后炮兵们将摇动高低机,装订引信、装填炮弹最后发射。

对于熟练的炮兵来说,这一套程序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儿,放在一战那个环境,这样的速度是足够了。可惜,火箭炮不是属于一战的武器,它快速高效猛烈地优点,使其完全可以在炮火反击来临之前逃之夭夭……(未完待续。)

523形势不妙

不知道该说图哈切夫斯基是幸运还是不幸,按照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实力,铁定是干不过协约国干涉军的。但是因为某仙人的加入,有了火箭炮这等“神兵利器”,一时间竟然让图哈切夫斯基占了不少的便宜。

通过快打快跑战术,白俄罗斯方面军一举突破了协约国干涉军在波兹南城外的防线,让接下来的战斗转变成了巷战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重炮等“大杀器”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这方面协约国干涉军的优势无疑是极大的。没有了引以为傲的火力优势,这种近距离的颜射战斗让他们很不适应。

而另一面,对白俄罗斯方面军来说,这种战斗模式虽然也不能说很适应。但总比之前被人家用重炮按在地上一通猛轰强吧?纯粹比轻武器,他们倒是不怵。而且在之前的内战中,白俄罗斯方面军又不是没打过巷战。

总而言之,协约国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反倒是白俄罗斯方面军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强势的开始了碾压!

仅仅五天,波兹南就宣告失守,当毕苏斯基带着残兵败将和干爹派来的打手狼狈地从波兹南突围而出的时候,那一刻这位大总统的心情是相当恶劣,通俗点说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必须重新估计俄国红军的战斗力,虽然总体而言这支军队战术素养不高,士兵素质堪忧,但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的士气非常高昂,而且不怕牺牲,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火力并不像之前想象中那么单薄。他们拥有强大的支援炮兵,使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火炮给予了我军极大的杀伤……建议情报部门追踪这种新式火炮,最好能赶紧加以仿制……”

波兹南一战结束之后,协约国的高级军官们得出上述经验教训,虽然并不是完全准确,但也不是完全偏颇。当然,他们的上级对于红军是不是能打仗完全没有兴趣,打心眼里他们就看不起俄国人,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火箭炮。

协约国的情报机构立刻就行动起来,加强了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活动力度,想方设法的打听一切关于新式火炮的消息,哪怕是小道消息他们也趋之若鹜。

不过这帮傻缺真心是找错了地方,火箭炮产地并不在彼得格勒也不在莫斯科,而是在维堡。而且其生产加工中心完全就没有一点儿高大上的意思,用李晓峰的话说,一个生产钢梁脚架的厂子有什么高科技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好不好。

确实,对于喀秋莎来说,发射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定向器)真心没有技术含量可言。不客气地说后世做防盗网的小作坊就能干这个活,无非是几根钢筋焊接一下的活,真心没有什么了不起。

对于火箭炮来说,真正的技术含量在弹而不在炮,火箭弹倒是跟高科技沾边了,固体发射药剂考量化工水准,发动机对冶金什么的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如果你对弹药散布的精度没有太高的要求,就跟后世的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一样,把火箭弹当成大号的窜天猴,只要能给出去就成,其实那也简单。

当然,李晓峰肯定不要粗制滥造的窜天猴,他对火箭弹的精度和威力还是有要求的,当然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反正这么说吧,他这个版本的喀秋莎充分体现了俄国当下的国力。

请注意,是体现了俄国的国力,而不是体现了俄国的科技实力。这两者是有显著区别的。体现俄国国力的意思是,这种武器必须能大规模制造,一定得用得起。不像后世的火箭炮,一按电门一辆宝马的钱就没了,甚至更贵一点的一发火箭弹就是一辆宝马。那种玩意儿某仙人是用不起也不敢用的。

反正这么说吧,某仙人版本的喀秋莎技术含量不高,找几个过得去的钳工焊工和几台很凑合的车床就能解决。成本也不算特别贵,当然,比普通的152毫米的榴弹还是贵不少,毕竟前者没那么多讲究。

所以协约国集团一门心思的以为火箭炮很高大上,很高精尖,是挖空脑袋往俄国高科技机构打探消息,怎么可能有收获?而更坑爹的是,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越是没有收获,那帮傻逼就以为火箭炮的保密级别特别高,所以还就死咬着那些高精尖机构不放,最后自然不会有任何收获。

直到一战结束,当协约国停止干涉俄国革命,双方的关系正常化之后,当他们花费了不菲的代价用俄国买到这种想象中特别机密特别高大上的高科技武器时,那真是裤衩都惊掉了一地。

尼玛,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真是战场上那种大杀四方的高科技大杀器?这尼玛根本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好不好!

当然,在震惊之余,这帮傻比还不得不感慨一声:“北极熊真是将暴力美学发扬到了极致,用最简单的办法攒出了一件最犀利的杀人利器。恐怕只有北极熊这种头脑简单的一根筋才能想出这种路数!”

这些都是后话,反正在1919年,协约国的间谍们完全想不到,火箭炮是由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甚至干脆就是俄国大妈在简陋的小作坊里手工制作出来,然后送到芬兰攒出来的家伙事。对于上级的要求,他们只能表示俄国佬对火箭炮的保密级别太高,根本打探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破解不了俄国佬的大杀器,可仗还得打不是,总不能就这么举手投降吧?

对于协约国干涉军的头头脑脑们来说,怎么想办法化解俄国人的优势就成了当务之急。还别说,这帮人真有办法。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他们发现了火箭炮的最大弱点——精度太差!

这一点算是说对了,火箭炮没有别的缺点,就是这个精度要人命。它那种吓人的火力优势,其实就是用来弥补精度劣势的,而就是这儿,还不一定能弥补得过来。

尤其是对于一战的阵地战来说,火箭炮有点啃不动坚固的工事,每每几十发火箭弹砸下去,爆炸、火焰什么的怪吓人的,但实际上根本就只给人家的工事挠了挠痒痒,仅仅将人家工事的伪装给掀开了而已。谁让火箭炮精度差,基本无法直接命中工事呢!

实际上,协约国集团经过研究,认为火箭炮更适合打防御战,对于暴露的目标,它的效果更好。要想敲掉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得要大口径的重炮。

鉴于这一伟大的研究成果,协约国干涉军立刻做出了调整,要修筑更多更坚固、更密集的工事,用坚固的堡垒抵消俄国人的火力优势!

这一招管用吗?还别说真的管用,至少图哈切夫斯基被希维博金这座小城周边坚固的地堡群吓了一跳。那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地堡,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望不到头。反正图哈切夫斯基是没见过这种规模的防御工事,简直就是一个乌龟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