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晓峰直接废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将相当部分的不应该有国家把持的行业重新交给市场。而这场改革也被称之为安德烈的新经济政策。
之所以叫新经济政策,李晓峰也是为了堵住国内反对派的嘴,当年导师大人也搞过新经济政策,而某仙人的新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也跟导师大人的政策很类似。这就从根本上堵住了那些攻击他搞资本主义的顽固派的嘴。你总不能说列宁也是走资。派吧?
这场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仅为之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还带动了周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也进行了新的尝试。
比如之前德共内部就为之后走什么路而爆发过争论,因为在不少德国共。产党看来,学习苏联的经验应该是不会错的,而且以德国当前沉重的债务负担也适合苏联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政策。但是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却不完全同意这种意见,在苏联生活过多年的他们深知苏联模式的弊端,如果完全照搬,恐怕会在德国水土不服。而且之前德国的经济模式也不适合苏联那一套,但是让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郁闷的是,他们深知苏联模式有问题,但是却不能正大光明的去反对,反对苏联模式等同于反对苏联,现在中东欧的秩序就是苏联建立的,你跟秩序建立者叫板,能有好结果?
所以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只能小心谨慎的学习苏联模式,尽量维护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向苏联靠拢。实话实说这三年可是给他们折腾惨了,直到某仙人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他们俩的压力才减轻,才能抵制那些要求全盘国有化的声音。
李晓峰在波兰的试验可以说拉开了中东欧国家选择新的发展道路的方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改变并没有伴随着社会动荡更没有降低苏联在中东欧的势力范围。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有益的试验,只不过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试验,比如说斯维尔德洛夫,他就是相当反感这种试验。
这种反感不仅仅是因为斯维尔德洛夫认为苏联当前的经济模式就是最理想也是最好的经济模式,更是因为之前某仙人实在太不给他面子了。双重影响之下,他自然是怒气更甚。
而且要注意的是1948年离1950年已经非常近了,按照常规的经验,在1949年其实就要决定1950年大会的大部分内容了,也就是说留给斯维尔德洛夫的时间已经真的不多了。所以他真的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了。
所谓的实际行动,第一是攻击李晓峰的经济政策是离经叛道,第二由此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全面否定李晓峰的政治路线。所以斯维尔德洛夫是仔细的研究了某仙人的经济政策,试图抓到一切可以作为攻击的把柄。
老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有心人来说钻空子和鸡蛋里挑骨头绝对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对斯维尔德洛夫来说,李晓峰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他立刻就给李晓峰扣了一个走资。派的帽子。
说实话,这个帽子的名号让他是非常得意的,因为这个名号一目了然的就可以看出政治属性,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资本主义属性就是最大的否定了。如果帽子被扣得严严实实,那哪怕你是孙猴子也没有办法翻身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政。治局全体会议上,斯维尔德洛夫是疯狂的攻击了李晓峰,按照他的说法某仙人就是打入我党的特务间谍和叛徒,是上到头顶下到脚底板都坏得流油的坏胚子。必须立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
只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对于斯维尔德洛夫的恶毒攻击,李晓峰却显得不以为然,他好整以暇的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把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当做一回事。
这让斯维尔德洛夫很是疑惑,他不禁有些自我怀疑,难道这种攻击还不够有力不够狠吗?还是说某人已经被吓傻了?
斯维尔德洛夫倒是希望某人傻了,但是他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以某人的尿性,被吓傻简直是不可能的。难道是……
斯维尔德洛夫猜的很对,李晓峰对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确实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事情很明显,在政。治局里他占有了一定的优势,而在军。委他拥有较大的优势,手握军权的他根本就不怕小斯的这种攻击。历史告诉我们拳头大的才是爷,而现在李晓峰就是那个拳头大的人。
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关于走资。派的论述以及扣帽子的行为也是很可笑的,如果他李晓峰是走资。派,那么在政。治局中走资。派恐怕要占据一大半,甚至在常委中还有一个比他李晓峰更坚定的走资。派,谁呢?布哈林。
要知道布哈林之前的沉寂可不是睡大觉,在那几年里他详细的考察了苏联的各种经济数据,也研究了大量的经济理论。然后老布得出了一个结论——苏联当前的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或者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苏联实在是太看重计划的“量”,也就是说只要数量达标了一切都OK了。至于生产出的产品是不是质量过硬,是不是符合用户的要求,以及究竟能不能卖出去,那都不是生产厂家关心的问题。
如果以来,产品同民众的需求是严重的脱节,如今连苏联的老百姓都知道德国货比本土货好用。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计划的制定者制定计划指标的时候就是拍脑袋做决定,只为了满足几个少数领导对世界第一指标的追求,至于生产出的这些煤炭、钢铁或者电力是不是真的有用,他们漠不关心。反正一切以量为纲,一切都是为了追求那个第一,至于社会实际的需求?那是什么?能升官发财吗?
反正这种拍脑袋的计划是层出不穷,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最要命的就是计划一旦不科学,那么社会就会出现问题。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载都还没什么,但是更长的时间呢?二十年三十年后,这些问题就会集中爆发了。按照布哈林得到的数字,按照这种搞法苏联最多坚持四十年,四十年后问题就会集中爆发,然后崩盘!
得出了这个可怕的结论之后,布哈林自然是夜不能寐,一开始他还怀疑自己的计算有错误,但是随着着他一遍遍的反复检查,他发现自己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苏联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运转下去,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然后布哈林就抑郁了,作为十月革命的元老,虽然在后来的布列斯特问题上他同列宁有巨大的争议,而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上他同老朋友托洛茨基也有巨大的矛盾,但是这始终改变不了布哈林对于自己一手参与缔造的国家的热爱。从发现问题开始,他就开始狂热的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不知道牺牲了多少脑细胞,以至于早早的就谢顶了。
通过大量的研究,布哈林认为究竟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入调节机制,不能完全依靠计划,因为计划总是不那么完美无法有效的应付意外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的调节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当然,布哈林当年刚刚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言论,社会主义可是理想大同社会,搞资本主义这一套不是违背了革命的初衷么?
布哈林为了这个问题纠结了好几年,直到他重新回到中央重新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时,他都在心里默默的思考着这个问题。不过他并不敢吐露出来,因为这还是太惊世骇俗了一点。布哈林是默默地等待着时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自己的研究结论公之于众。
布哈林并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早也这么突然,波兹南事件之后,李晓峰就断然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而这个所谓的新经济政策其实在布哈林看来也就是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他同某人是完全一致的。
请注意,发现这个节骨的时候,布哈林是有惊讶有振奋,因为这意味着并不止有他一个人发现了苏联存在的经济问题,也不止有一个人觉得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布哈林有一种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在漆黑的道路上探索的感觉,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
很快,布哈林就拿着自己的相关研究报告同李晓峰进行了交流,之前关系很一般的两个人这一次是一拍即合,颇有点今天才认识对方的感觉。
好吧,今天斯维尔德洛夫给李晓峰扣上了一顶走资。派的帽子,对于布哈林来说,他觉得如果没有李晓峰的大胆尝试,这顶帽子恐怕是首先戴在他的头上,这让他更加的佩服某仙人的决断能力。自然的立刻站起来反驳斯维尔德洛夫:
“走资。派?什么叫走资。派?列宁同志当年也实施过新经济政策,难道列宁同志也是走资。派?”布哈林的语气里流露出激动,他挥舞着胳膊大声说道:“社会主义道路从来就不止只有一条,不断地试验和探索正是我们这些共。产党员的职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可以帮助我们走过十月革命之后的艰难时期,但是渡过这个时期之后,完成了最初的积累之后,还能继续一成不变的走老路吗?同志们,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的敌人还在不断快速地发展壮大,如果我们不能用更快的速度迎头赶上,那将会被敌人甩得越来越远。当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将是敌人掀起另一股反对我们高潮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要付出多么惨烈的代价来维护我们的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火苗呢?”
说着他猛地一挥手慷慨激昂地说道:“所以在危机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就必须开始探索,必须找到一条更快的发展之道。而我认为安德烈同志在波兰所做的探索就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鞋合不合脚必须试过才知道,如果波兰的试验能够取得成功,汲取其中的先进经验难道不好吗?我非常赞同安德烈同志的探索和试验,所以如果硬要给这种探索和试验扣上一顶走资。派的帽子,那算我一个!”
布哈林几乎是喷了斯维尔德洛夫一脸,说心里话此时小斯还有点蒙圈,因为他之前的矛头是对准的某仙人,按道理来说首先开始反击的也应该是某人。但是布哈林怎么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出来,看他那个手舞足蹈的样子,似乎比某个当事人还要愤怒还要气愤,简直要冲上来拼命,这是闹哪样啊?
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但是更让他想不通还在后面,布哈林的发言结束之后,鲁祖塔克、古比雪夫等铁杆的仙人派也跳出来摇旗呐喊,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反击。而且随着他们的带动,什么雾风耶维奇之类的政。治局新秀也跳出支援。
一瞬间,斯维尔德洛夫反倒成了众矢之的,他反而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少数派,那个被动和尴尬就别提了。这就让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明明维护制度的他反而不讨好,制度的破坏者某人却赢得了一片拥护呢?尼玛,你们这是搞错了,你们这是吃错了药好不好!(未完待续。)
630搞定
其实不是鲁祖塔克他们吃错了药,而是斯维尔德洛夫太跟不上形势了。某仙人要搞经济改革,肯定不会只是自己一个人闷头搞,然后突然拿出来放个炮。他必然首先要跟一干死党讨论或者探讨,因为对于某仙人这个级别的领导来说,要决定一项政策真的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儿,更不是他随便拍拍脑袋就可以做决定的了。他必然要跟其他的同党商量只有大家都认为可行,才能去做是不是。
从现在的情况看,鲁祖塔克他们都一致赞同进行经济改革喽?那也不见得,因为布尔什维克当中真正具有专业素养的经济学专家还是很稀少的,能拿上台面说的,现在也只剩下布哈林了。对于某人要进行改革,包括鲁祖塔克在内的政。治局委员是有疑虑的,毕竟现在苏联的经济还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而治国就最怕治平,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好好的乱改什么呢?套用后世时髦的话——胜利者不需要改变。
包括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其实是有疑虑的,这个时候改革真的好吗?他们肯定也在规劝某仙人,但是某仙人也拿出了强大的理由,那就是从1945年开始,苏联的经济并没有因为战后重建爆发出足够的增长速度,相反是一年比一年的增长率降低,而且是下台阶的降低。这种降低已经充分说明了苏联的经济增长确实乏力,也就是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前期那种击中精力办大事的效率增幅效果已经消失了。此时反而因为计划过于死板导致了相当多行业裹足不前。尤其是第三产业,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简直是举步维艰。
我们都知道工业和农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就会触碰到天花板,而现在苏联就差不多碰到这个天花板了,随着斯维尔德洛夫在战后依然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这个行业的大规模增长潜力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了,接下来是进一步优化的事儿,还想大规模的上量越台阶,很难。
所以此时经济增长的重点必然要调整,一个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另外在新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没有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前提下,就必须第三产业出来分担一点经济增长的压力了。而现在苏联现在的体制下,第三产业根本就是死水一潭,根本就活跃不起来。所以只能做出改变,改变体制才能搞活经济。
虽然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未必认为现在苏联的经济体制有问题,但是他们也必须承认这些年的增长确实不给力,哪有三十年代那种日新月异坐火箭一样上升的势头。之前他们认为苏联经济不给力的主要问题是带头大哥不给力,是斯维尔德洛夫没有管理好经济问题。可现在李晓峰却告诉他们,不是斯维尔德洛夫有问题,换做我来,按照这个规则继续玩下去,一样也没戏。想要重新坐火箭发展,咱们就得做出改变。
实话实说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是相当的纠结,不听某仙人的,那接下来没办法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可听某仙人的,就要动大手术,万一不管用,万一还有反效果呢?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波兰人站出来作死了,一场动乱彻底地摧毁了战后波兰的政治格局,名以上说波兰还是独立的,但谁都看出来了,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