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贤淑,相信一定可以辅佐王爷成就一番事业的。”听到莫迟的保证,权万纪欣慰的点了点头。“王爷,今后老夫不在您身边,您万事都要谨慎冷静,切不可再像从前那般轻狂了。原本老夫打算明年为世子开蒙,可惜是没有机会了。”
闷头饮酒的李恪举起酒杯,“我李恪,敬老师一杯。”随后对身边的李仁吩咐道:“仁儿,去给老师磕头行礼。”
“仁儿给老师磕头。”有侍婢送上软垫,李仁乖巧的在权万纪的面前磕了个头,然后就扑进了他的怀里。“仁儿就和父亲一样,也可以叫您老师吗?”
“可以、可以!”
“老师!“
抱着李仁,权万纪笑眯了眼,连连应着,摸摸他头上扎着的小辫子,看向李恪:“王爷,就凭世子这一声老师,老夫无论如何,也要再次回到王爷身边。王爷切不可让老夫失望啊!”
“老师放心,老师的话,恪记住了。”一如许多年前,李恪看着权万纪,答得掷地有声。
正月才过,长安来的传旨使者便已经到了安州。因为早已经得到消息,权家也做好了准备,行礼也已经收拾妥当,李恪除派了李通护送权万纪直接前往齐州之外,自己更是和莫迟亲自出城相送。
“老师走了……”站在官道上,目送权家的车队越走越远,李恪怅然若失。他非常明白,在治理封地的这些庶务上,为人方正的权万纪并不能帮自己多少忙,他的离开也并不会过多的影响到自己的计划。但是从感情上,这位如父般让他依靠的恩师,却让李恪的心情空荡荡的。
“老师……一定还会回到我们身边的。”莫迟挽着李恪的手臂,低声安慰着他。
她看得出来,虽然当初李恪总是对权万纪敬畏有加的样子,但在李恪的心里,这位对他忠心耿耿,推心置腹的老者,绝对是让他最为珍惜的存在之一。
想到权万纪这一去前途未卜,莫迟便在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定。不管今后要如何解释,她都一定要设法保住权万纪的性命。让他能够像刚刚对李恪说的那样,回到李恪的身边,继续为李恪效忠。
“是啊,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有一件事,我没有告诉老师。”李恪深吸了一口气,揽着莫迟的肩膀,轻声道:“我已经知道,为什么父亲突然下令要老师前往齐州了。”
“哦?”莫迟也来了精神。她实在太介意这件事了,按道理说,李通呆在安州,应该会像从前那样,把李恪的动态汇报给李世民。正因如此,李恪非常小心谨慎的在他面前编织出了很完美的假象,做出一副老实的模样。有莫迟之前的努力,加上李恪这两年留在封地的低调,李世民本不可能对李恪生疑,甚至不惜调走他的长史才对啊!
“有个人,给父亲出了个主意。”李恪的神情阴沉。“应该说,又是这个人,给父亲出了主意。”
一零三 李恪返京突受命
更新时间2013…8…8 23:36:36 字数:3076
“又是他?”莫迟皱眉看向李恪。“你指谁?”
李恪扶着莫迟上了马车,在车厢里重重的叹了口气。“就是那位从小就看我不顺眼的长孙无忌,这件事也是他推波助澜给父亲出主意的结果。”
“你怎么知道是长孙无忌?”莫迟奇道:“这件事难道不是长孙无忌私下给父亲出的主意不成?”
李恪摇了摇头:“不是,是他自己在早朝时公开提出来的。当时御史参五弟行为不检,行事荒唐,父亲气得大骂齐王府众官,长孙无忌便举了老师和我的例子,说若是老师的话,定然能够匡正行止,将五弟教育成一个合格的亲王,这是之前房二弟写信告诉我的。”
莫迟知道李恪所说的房二弟就是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这对小夫妻自从在莫迟和李恪的调停下言归于好之后,和李恪的吴王府关系十分密切,算得上是李恪在朝中一个较为公开的耳目了。这一事实叫莫迟不得不暗暗感叹现状和历史的重叠。“所以父亲听了他的主意,就把老师调到了齐州的齐王府?”
“是的。”
“可是……长孙无忌为何要以你为范例?我们这两年已经尽可能低调从事,甚至连长安也不回了。”初嫁给李恪时长孙无忌硬闯进殿的事情,莫迟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之后她成为女师,和朝中众多重臣打过交道,也听得出无论是魏征还是房玄龄都或是无意或是隐晦的提过长孙无忌似乎对她颇有看法,她表面上装作一无所知,心里却早早敲起了警钟。毕竟历史上的李恪,就是死在长孙无忌的手中。
可是若以眼前的情况而论,莫迟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长孙无忌会如此早早的针对李恪。历史上长孙无忌会对李恪心生提防,是因为在废掉太子李承乾以后,李世民曾经考虑过要把李恪立为太子。有这个因果在,长孙无忌会忌惮李恪成为皇帝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现在,李承乾固然胡闹,但太子之位还算稳固,就算李承乾会被废掉,李泰这个候补,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他完全没必要从现在就开始未雨绸缪的针对李恪才对呀!
“莫迟,我知道你不喜欢太过干预我的事情,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是可以很自豪的跟你说一说。”听到莫迟的疑问,李恪唇角带笑,略显自负的说:“安州这两年来的人口、税收增长数字,都是全国之首,附近州府甚至有不少人偷偷迁到安州。我在安州,也算是小有所成。反观先皇后的三个儿子,都没有过实际执政的经验,一个长于深宫,一个只是背负了才学之名,一个年纪尚幼,在这种局面下,长孙无忌会心慌意乱,打算提前排除我这个障碍也不稀奇。”
“原来如此。”莫迟了然的点了点头,心里的疑惑却并没有消除。记得自己和李恪成婚时,李恪可还是因为荒唐无度、畋猎踩踏了农田而被御史参奏丢了官职。可是那时候长孙无忌就已经开始针对李恪了。
而且李恪不知道的是,在他不在长安的时候,莫迟曾刻意为打探长孙无忌的情报,借着亲近长乐公主的理由屡屡拜访长孙家,明眼人都看得出吴王妃有意和长孙家修好,也因此使莫迟再次提出阿拉伯数字这种新鲜事物时,长孙无忌终于没能公开出来唱反调。如今他再次跳出来,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内情不成?
莫迟心里打定主意想让乌卿帮忙探听一下,嘴上却反而不再提起,转而道:“说起来,你这次派了李通去护送老师,父亲会不会起疑?”
“父亲起疑什么?怀疑我是不是知道李通是他派到我身边的探子?”李恪脸上带着古怪的笑意反问。
“难道不是么?”莫迟对于李恪的反应感到非常的奇怪。
李恪不紧不慢道:“我觉得,父亲大概早就知道我已经察觉到李通的身份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有意想要让我知道,李通的真实身份。之前,你不是曾经说过,李通曾经在酒楼给你解围,你还赏给他一个玉佩。”
“是有这事。”莫迟想了想道:“难道说父亲是打算让你识破李通的身份,才故意让我看到李通么?”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这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父亲没打算隐藏李通的身份。不然的话,在那天你和李通见过面之后,他就应该换别人再到我身边来打探消息,可是从那以后,我用的手下,全都是杨伯自幼训练好以后再辗转送入府中的,父亲根本没有再派什么探子进来。”李恪朝莫迟笑了笑:“所以我想也许父亲是不想再在我身边安排什么探子了吧!”
提起这件事时的李恪,笑容灿烂,不带一丝阴霾,远比之前他刚刚听到李世民要把权万纪调走时的时候心情好的多。或许是听说这个主意是由一直和他关系不佳的长孙无忌想出来的,而非是李世民自己的打算,这让好不容易对父亲芥蒂稍减的李恪感到很是松了口气。
“嗯。”莫迟也附和的笑了笑,心里却总觉得有种不自在的感觉。
这件事不管李恪分析的对还是不对,她都从未听李恪提到过,之前关于他政绩卓然的事情,李恪也没有说明。这种不知情的感觉,让她觉得非常的不舒服。
在乌卿有意的嘲笑过她太过乐观、太过自以为是的胡闹之后,终于正式和李恪生活在一起的莫迟,曾下意识的开始收敛,尽可能的不去干涉李恪的政务——她并不喜欢李恪在夫妻俩私下相处时还调侃对她说话像是在面对他的幕僚之类的话,这会让她觉得自己是不是错置了自己的身份,会使她觉得非常不安。
虽然曾经在李恪面前张牙舞爪、锋芒毕露,但是真的生活到一起之后,莫迟依然有许多的顾虑,这或许是李恪想象不到的。从小长期的寄人篱下生活,让她活的非常的小心谨慎,即便面对的是自己亲自决心要与之共度一生的丈夫时也不例外。
所以自从当初怀了李仁以来,莫迟的生活重心便已经大半转移到了育儿上,李恪虽然还是会对她谈起自己争夺皇位的雄心和计划,但是那就像是现代男人回家对妻子谈起工作一样,他们只是乐于谈起,乐于身边有一个信任、崇拜着自己的倾听者。莫迟适当的把自己从乌卿处得来的消息告诉李恪,但也很少再自作主张去做些什么事了。
这其实也是他们之间若有似无的一些小争吵之后得来的结果。李恪并不是个粗暴的男人,按照现代人的评价来说,尽管尊贵的身份养成了他高傲的性格,但他仍可谓很有绅士风度。而莫迟的个性更是很少会激烈的爆发出来——没有必要大吵大闹的,因为无法解决问题。
李恪没有注意到莫迟的异常,继续侃侃而谈道:“如今,大哥和四弟都希望我能站在他们一边,支持他们其中之一继承皇位,正是最好的局面,不是吗?”
这真的是最好的局面?莫迟没有回答李恪自言自语般的提问。不知是不是被乌卿泼冷水泼得习惯了,她总觉得,这件事似乎没有李恪想的那样乐观,她有种不祥的预感。
莫迟的预感,在李通送权万纪抵达齐州,回到安州之后成真了。
李通从齐州回来的时候,为李恪带来了一封李世民的信。
“为德,到底是怎么了?”自从李通回来之后,李恪就把自己锁在书房里不出来。
莫迟站在书房门口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李恪回应。她从李通那儿得知他带了一封李世民的御笔信交给李恪,然后李恪就突然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如此反常,使得本就因孕期而心情烦躁的莫迟心里更是担忧又焦急。
“为德,哎呀……肚子……好痛。”肚子微弱的痛感,提醒莫迟计上心头,她捂着肚子,故意咬着嘴唇低声呻吟。
“怎么了?要不要紧?”果然,李恪打开了房门,急冲冲的跑了出来:“快进来坐下。”
“说吧,到底是怎么了?”借着被李恪搀扶着的机会,莫迟抓紧了他的手,瞪大双眼问。
“父亲……叫我回长安去。”拿着这信,李恪的手指居然不受控制的微微颤抖。“你看。”
莫迟接过李通送来的密旨,细细的读了起来。李世民在信中备述了这两年父子分别后,见到李恪在安州很有作为时的欣慰心情,大大的褒奖了一番,又随口问候了一下莫迟和李仁的情况。之后,才提到要李恪尽快单独返回长安,说是另有事务交代。
莫迟是第一次看到李世民的御笔,飞白书写得很漂亮,皇者之气跃然纸上,但句子里的遣词造句,却亲昵得让莫迟惊讶得合不拢嘴。很难想象李世民那样的人,会给李恪写这样一封亲亲热热的信,用意却是要他尽快返回长安。
“父亲……似乎还是第一次这样称赞我。”李恪苦笑着抬起头望着莫迟。“可是莫迟,为什么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一零四 左右为难是帝皇
更新时间2013…8…9 23:43:15 字数:3024
与此同时,在长安长孙无忌的府上,长孙无忌正在殷勤的招待一位道人。
“国舅爷邀请贫道来此,不知何事?”道人保持着平淡的神情,对于身份尊崇如长孙无忌这样的人有意的奉承都淡然处之。
“今日邀请袁道长来,本是有一事请教。”长孙无忌似乎完全不介意道人的态度,依旧恭敬道。
这被称作袁道长的道人微微颔首,“大人请说。”
“无忌想问的是,”长孙无忌试探道:“袁道长,天数会不会改变?”
“天数深奥,非贫道这点微末道行能回答。”袁道长一副高深模样,语焉不详,“天数变与不变,或许都在人的一念之间也未可知,卜算相面之术,也不过能窥得二三,不能尽信。”
“道长过谦,谁不知道长仙人修行,能知过去未来,能通过面相看出人的一生祸福。”长孙无忌恭维了一句,希望能听这道长说得更详细些。
“我袁天罡虽说也是修道多年,可还是肉体凡胎,也不敢说凡事都能看的准确,不过是没有把握的事情,就绝口不提,才保的一块金字招牌罢了。”道人并不在乎长孙无忌的恭维,反而拿自己打趣道。
原来,这位被长孙无忌礼敬有加的袁道长,正是贞观三仙之一的袁天罡。而之前曾经登门拜访过莫迟和李恪的李淳风,则是他的弟子,曾拜在他的门下跟他学习过观骨相面之术。
“道长谨慎太过了。”长孙无忌干笑了两声:“既然如此,劳烦道长再为无忌看一看面相,也好叫无忌心中有数。”
“大人又与贫道开玩笑了。”袁天罡整理了一下衣服,干脆站起身来。“早在多年之前,贫道便已经为大人相过面相,大人权势富贵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算来只在明年该有一关劫数。若大人能安然度过,当可安享天伦。”
“不知这一劫该如何度过?”
“世事有舍必有得,大人聪明绝顶,何必来问贫道?”
“道长过奖。”长孙无忌听到袁天罡的话与当年无异,已经稍稍放下心来,最后又道:“我听说星象有异,不知此事是否有什么征兆?”
“上应天数者,纵观世间能有几人?星象之异,与人之命数相应毕竟有限。”袁天罡哈哈大笑道:“国舅不必多虑,贫道告辞了。”
“有劳道长了。”送走了袁天罡,长孙无忌这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