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北岸与张元交战的是康广陵和他的弟子们所率的北路军,萧军等人皆在这支部队中,部队主要以契丹人为主。康广陵的一位弟子范用极富干才,是一位有远谋的能吏。对这场的形势有着中肯的分析,于虚雨看他上书后,当即封他为北路军的副元帅兼军师,让他主持北路军作战。
范用针对战场形势,进呈建议:一、教习强弩以为奇兵;二、度地形险易远近、宫栅多少、军士勇怯,而增减屯兵;三、诏三路军互相应援;四、募土人为兵,命为前部;五、增置勾镰兵破西夏铁甲马;六、派重兵护卫粮道等。范用大才,这些建议都言之凿凿,有利有理,于虚雨看后皆都采用。
中元零零零四年开春,康广陵、范用北路军率先出击,兵出延州,揭开了大规模战争的序幕。北路大军五十万已做好种种准备,范用、萧军、萧三率军二十万为前锋,攻打西夏黄河北岸驻军,康广陵率重军护卫粮草紧随其后。
当时,张远颇有谋略,闻报北路军在军将到时,计算胜率,知道胜少负多,急报李乾利要求增兵,但李乾利此时三面受敌,可援之兵很少。
范用选择进攻黄河北岸兵营,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精心布置。西夏黄河以北只有此处为主力驻军,若是将此处兵营击溃,通路畅阔,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西夏黄河北岸诸州,派一师就可以下之。
范用前军会齐康广陵中军后,正在军帐商议进攻策略,张远派人送信过来,表示要与中国议和。范用不动声色,托以需上报给天子,温言抚慰来使。送走使者后,范用召集众将,秘密设好埋伏,等待西夏军前来劫营。
张远在使者返回后,问明交谈情况,以为北路军已经中计,命令大军在入夜后尽数开拔,十七万悄无声息的摸进北路军营帐。张远正得意于此计成功之时,突然四周亮起火把无数,五十万契丹兵迅速合围,将西夏士兵围在核心。
张远一见中计,慌忙命令部队撤退,但是范用既然将计就计,自然已做好充分准备。五路大军密密麻麻,重点截断西夏军退路。在一场激烈的厮杀后,张远所部除后军二万余,在北路军尚未合围时逃出圈子,其余大军十五万皆死于非命,张远也在此役中丧生。而北路军此身也折军八万余,伤三万余人。
北路军一战而胜,范用命萧林率本部兵攻击西夏黄河北岸诸州,二月余,诸州只余静州,其余诸州皆下。西夏败兵共聚得三万余人固守静州,与萧林所部展开攻防战。
静州守将李清道为李乾利族侄,此时被大军包围,不由肝胆俱裂,一面命人紧闭四城拒守,一面派人带信急往兴州求救。李乾利得信大急,命大将慕卫巴呼率军三万增援。慕卫巴呼闻信仓猝提兵,直趋静州。援军急行,未得休息,正好钻入范用设下埋伏圈中。
慕卫巴呼率军急行间,突闻前方有大军阻路,慕容巴呼见中国军队严阵以待。慕卫巴呼此时后退不得,只得奋力向前,两军均摆偃月阵,一时相持。突然中国军队改为横阵,后方伏军从左后、右后突起,前军骑兵开始荡阵。慕卫巴呼命令全军集结,结阵防御,蔽盾为阵。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回 征讨西夏(三)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1 15:51:38 本章字数:2683
中国军队继续发动进攻,击溃敌阵,夺其盾牌,杀死者二万余人,至日暮时分,西夏兵只余百余。西夏大将慕卫巴呼,率余兵奋击,手持大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契丹兵见此将不可当,派数人在一狭窄处持数条长绳欲拦截慕卫巴呼,均为这位猛将挥刀斩断。最后,范用特派一股部队,边斗边佯败,诱他深入,然后万箭齐发,才把这位猛将射死。此人上阵时所用铁锏、枪、槊,有九十多斤重。
援军全军覆灭,静州形势危急,李乾利命令部队撤回黄河以南,但是此时已晚,范用率十万援军赶到,将静州牢牢围住。半夜,范江集大兵围攻,四面合击,于天亮前攻克静州。西夏兵苦战不支,绝大部分战死,李清道被生擒。后来李清道在康广陵祭祀死难将士时,将其杀死祭旗。
于虚雨闻得北路军大捷,长舒了一口气,对此次征讨西夏有了充分的信心。但战争的残酷让他大吃一惊,北路军这次胜利,歼灭西夏兵二十一万,但是北路军死亡近十一万。
因为北路军首战有功,于虚雨封康广陵为平西侯,范用为征西侯,两人皆授兵部尚书衔。其手下将领,也各有封赏。所部士兵皆按功行赏。
李乾利此时却有些坐不住了,合国之兵已经损失三分之一,三路大军正在完成战略合围。北岸兵营大败,西夏正在研究失败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但此战的主要将领都已身亡,不论胜负得失,但是他们都没有逃到战死的命运。
吴昊在甘州就任后,首先改变御敌策略。他改变“将不择人,以官为序”的传统,而是另辟新路。吴昊将甘州兵十万,拣选六万精锐,挑选六名将领,日夜训练,轮流出战或防御。如此,既可以通过战斗练将,又能够通过实战练兵。到任后短短几月,将甘州十万铁骑训练成西夏最精锐的部队。
段誉为南路军元帅,身边巴天石、朱丹臣都有深有谋略之人,作为副元帅的函谷弟子云重策略一般,于虚雨见吴昊颇有能力,调精通兵法的函谷弟子唐国恩为军师。唐国恩谋略,远胜巴天石等人,几番谋划,让巴天石等人身服口服,段誉索性将权力下放给唐国恩,让唐国恩直接指挥,协调南路军各路作战。
中元零零零四年七月,南路军连下坊头、刊沟、甘福等军事据点,咄咄逼人,完成对甘州兵马的合围。吴昊命手下西夏大将环庆率兵一万,夜行军七十里,突袭坊头城,击败驻守的南路军士兵,复夺城焚粮,然后火速返回甘州,予以南路军极大震慑。李乾利也率军从兴州出发,突袭刊沟,夺回此战略重地。
同年十月,鉴于西夏军兵势转盛,于虚雨遣使向主持北路军政要务的范用问计,范用呈上攻守两个方案,任凭于虚雨选取其一。于虚雨认定要当即立断火速对西夏展开攻势,下诏命北路军分军十万,增援甘州,约其于零五年正月共同进讨。
在甘州继续扩充、收复失地还是集兵防守,李乾利和吴昊各执已见,且各有各的道理。李乾利认为,进攻后守兵分散,战线太长,不便防御,应当固守静观其变。元昊不顾李乾利身份,坚持己见,认为如果一昧固守,将士必无进取锐志。吴昊派人赴兴州见李乾利,坚持已见,认为进攻乃最上之策。李乾利观吴昊手书,叹道:“吴昊用兵,置之胜败于度外。确实胆略过人。”对甘州使人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回返甘州后,让吴昊便宜行事。”
中国南路兵马诸位将领,皆是武林人物出身,身当行阵,为士卒先。于虚雨继位之后废除宋朝限制武将权力的国策,矫枉正过,尽量发挥有勇有猛的能将作用,重点培养大战中能身临前线、知兵知将的军事统师。
中元零五年三月,正当吴昊巡视军务之时,南路大军共三十余万重兵复夺刊沟,准备围攻甘州,意欲一战而决。吴昊闻报,命西夏临近州县尽出其兵,又招募士兵一万八千余人,撤回外围兵力,集兵甘州,全力防守。
唐国恩制定的战略是从坊头等军事地点,步步为营,反客为主,集合优势兵力对西夏军发动攻击。各营寨相距四十里,道路便利,辎重运转方便。合营寨主将审时度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据险置伏,断其归路。”
唐国恩所述,足见其成竹于胸,文韬武略,确实不同凡响。唐国恩在南路军发文,警诫各将,传檄文再次强调军纪,若有违犯军令者,虽然是有功之臣,也定斩不赦。
零五年四月,南路军渐渐逼近甘州,诸路大军渐成合击之势,在甘州城南张宗堡大败西夏部队,斩首数千。西夏军弃下马羊、骆驼,诈败诱敌。唐国恩命大军乘胜追击,敌人所弃之物,诸军有敢取者,立斩首。
段誉引精骑在前衔尾追击,云重等将紧随其。刺探情报的尖兵来报,声言西夏兵力很少,段誉等人顿失警戒之心。唐国恩在后军闻报,认为西夏兵可能设有埋伏,催促后军急赶,救应前军。
段誉手书与唐国恩,相约“明日会兵甘州,必使夏人匹骑无还。”其实,吴昊率十万大军,已经沿甘州南下,在姚家川西侧的谷口设下埋伏,先前西夏“败军”,就是引中国士兵深入的“诱饵”。
段誉轻装奔袭,未带足够的粮草,正在人困马乏,沿姚家川西行,在距甘州城五里的地方,忽然发现已经列阵严待的夏军。段誉方知堕敌计中,整兵结阵,号召士兵决一死战。遂前格战。”只见一通鼓声,西夏兵马四起。
段誉所部虽知中伏,并未气馁,段誉首先跃马冲阵,想给云重争取时间布阵。西夏部队毕竟是等候多时,准备严密,立刻派出铁骑轮番突阵,冲荡多时,终于把中国阵型冲乱。后军云重见势不妙,所部众将校大多为函谷弟子,还算稳重,各自指挥部众分头冲杀,想占据有利地形制敌。
突然,山上忽然树起西夏创制的命旗鲍老旗,左挥,左边伏兵起。右挥,右边伏兵起,西夏的埋伏军士皆凭高而下,中国南路军士卒损折严重。
唐国恩闻得军报,命巴天石率六万军绕路急袭甘州,自率大军兵分五路,有援救者,有断敌军后路者,将计就计,反围西夏兵马。
此时段誉、云重所部约六万精骑,被吴昊所部抢得有利地形,困在川中。段誉集结军中武功高强之人,指着中间高地道:“我等拼死一战,夺下中央高地。诸军无论阵形如何,编制是否打乱,以此高地为进攻目标。倘若与上下级分散,各部以官职大者为首,同级军官以年限长者为首,如此不惧西夏军冲溃我军军阵后,我军战斗力皆无。”
军令已下,段誉率领手下精锐,乘夜色进攻中央高地。众人接近高地,段誉命手下暂且就地休息,听他长啸为号,向上发动攻击。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回 征讨西夏(四)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1 15:51:39 本章字数:2735
段誉施展身形,几个起落没入夜色中。高地上有精兵三千。段誉一人目标不明显,因此顺利潜入军中,点中一名士兵衣甲,扮作敌军士兵,摸往中间指挥营帐。
军帐内有十余人正在议事,段誉突入,施展“六脉神剑”,将这十余人迅速杀死。外边卫兵听得声响,进入探视,见主要军官皆被杀死,不由慌乱起来。
段誉也不与他们缠斗,长啸一声,通知手下往上攻击。他拿着火把,将高地营帐一一点燃。高地上顿时乱成一团,西夏兵在黑暗里不知敌兵多少,段誉武功又高,轻功玄妙,在此处捣乱一番,再到别处骚扰。
段誉手下高手上来,顿时占得上风,西夏兵军官都死,没有主持首领,不能组成军阵接战,与这群高手为敌,自然是有死无生。众人厮杀近二个时辰,将坡上西夏兵尽都杀死。
各军接得军令后,正往中央高地集结,眼看高地上火光冲天,中国士兵与赶来救援的西夏士兵混战。黑暗里部队脱节,所幸段誉临行前嘱咐他们原则,被冲散的官兵就近寻找部队,按官职融入部队中。因此虽溃而未败。
西夏士兵此时也乱成一团,黑暗里不知旁边部队是友是敌,混战过后,也出现部队脱节的情况。吴昊闻报,担心黑夜中伏,命令部队各回驻地,待天明后再决定行止。
六万余精兵顺利于中央高地,损折不大,相反西夏兵马损失严重。段誉与众将巡视一圈,安排人马轮班值守,其余兵马就地休息。
天亮后,吴昊见段誉所部已经脱离险境,地势已失,命令大军火速撤回。唐国恩已分八万精兵断绝西夏军退路,形成合围之势。吴昊命令所部力战,身中十余箭。其时段誉所部从后合击,唐国恩后军也赶到。
吴昊因伤重失血过多而死,死前任命大将环庆接任指挥权。环庆命令部队就地结阵,他屡屡身先士卒,荡突敌阵。但中国兵多,阵坚不可破。环庆知道大事已去,整兵突围,杀死数百中国士兵,最终被段誉看见,上前将他击杀。
段誉此战,身先士兵,浑身浴血,三次换马,击杀成百的西夏将领,身负创伤十余处,所幸他武功精深,受创时能够避开要害,因此受伤虽多,但伤势不众。
中国士兵欲裹欲厚,西夏兵大溃,大将武成英、李一津等人相继战死,士卒死伤近七万余。诸路西夏军,惟朱路观一部率万余人退于山坳,凭掩护向四处射箭击敌,恰值日暮,中国兵引退。此次战役,西夏军前后损失多名大将,士卒死伤七万多,消息传出,西夏举国震惊。
西夏训兵之法,出降者极少,大都宁死不屈。于虚雨研究其军训练之法,才知道西夏士兵皆信宗教,宗教观念将人心聚齐,士兵皆以战死为荣,因此兵马虽寡,战斗力强悍。
甘州之战结束后,西夏兵力只余三十余万,面对中国百余万大军,李乾利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恐慌。他遣使议和,被于虚雨拒绝。西夏诸将心理开始发生变化,认为西夏元气大伤,皆是李乾利谋夺大位所致。
其时函谷弟子将领大多在兴州、灵州驻守,一品堂系将领大多在盐州驻守。李秋水串连一品堂众将,约定时日准备设计引诱李乾利赴盐州,趁其不意,将其击杀。
至六月,西夏只余灵州、兴州、盐州等五州地盘。于虚雨中路兵围困盐州,盐州守将频频告急。而北路军此时将至兴州,南路军直抵灵州。李乾利虽然有些军事谋略,要这场兵力相差悬殊的战争中,却没有可以回天的妙计。
于虚雨此时下诏,命令部队分头实施作战计划,不必等待西夏军将领是否投降,命令函谷弟子有军职者,相机见功。命各路军注意三件事:第一,每次大战集中优势兵力,五指成拳,以人数之胜,一举歼灭西夏主力。第二,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多做情报工作,及时把握西夏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