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爱红存够了路费,抄写了公社档案上的赵建国住址,带着欣欣踏上了寻夫之路。
蒋爱红千辛万苦找到了赵建国的家,结果听人说赵建国进了机械厂,已经和一位女职工结婚了。
赵建国见到蒋爱红和欣欣大惊失色,求着蒋爱红离开,当年城里卡的严,不仅要病退困退条子,还要求未婚,为了留下来,他想尽办法隐瞒了已婚的事实,若是他抛妻弃女还重婚的丑闻被揭开,他的人生就尽毁了。
蒋爱红挨不住赵建国的苦求,带着欣欣回乡了,可是路上一个疏忽,欣欣不见了。蒋爱红在双重打击之下,精神出了问题,产生了幻觉幻听,乡下没有精神疾病方面的医生和药物,没多久,蒋爱红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真的疯了,失足落水,结束了这一世的悲惨命运。
江心钰揉了揉太阳穴,这一世的人生果然艰难,她要怎么改变她的命运呢?
另外,命定之人的真心,江心钰一想到这个更头疼了,出发前她问过伊娃这世的命定之人是谁,伊娃说就是赵建国。
“赵建国?”江心钰很惊讶,“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不是他?”伊娃反问,“上一世的你不就爱他爱的无法自拔,最后还疯了。”
江心钰很沮丧,她完全无法对这样的渣男产生感情,更别说还要想办法取得他的真心了。
“你这世的命定之人就是他,与其浪费时间沮丧,还不如想想如何让他爱上你,你学了这么久的演技,不就是为了这个做准备的吗。”伊娃有些不耐烦。
江心钰还陷在郁闷的情绪中,不远处就传来了一声声的呼唤。
“爱红,爱红,柴砍好了没有?”一位瘦弱的中年妇女穿过林子走了过来。
江心钰抬头,看到了一张饱经沧桑、带着深刻皱纹的脸,仔细一瞧来人的脸色,受过伊娃严格培训的江心钰下意识地判断此人长期营养不良、气血两亏、脾虚胃寒。
“爱红,你发什么愣啊?怎么一根柴都没有?你不会是睡着了吧?”中年妇女目含担忧地推了江心钰一把。
江心钰这才回过神来,她现在是蒋爱红,不是江心钰。
“哦,我,我刚才有点头晕,就靠着休息了一会。”江心钰马上进入演戏状态。
中年妇女松了口气:“没事就好,那你先休息,我去砍柴,你要是不晕了就回家做饭吧,今天是卫国的生日,可不能晚了。”
“嗯,好。”江心钰点点头,闭目休息。
蒋母不放心地摸了摸江心钰的额头,确定她没发烧后才提起竹筐走了。
江心钰休息了几分钟,感觉蒋母走远了,才起身顺着小路下山了。山上的小路一般没什么岔路,顺着山势往下走就可以下山,江心钰并不担心会迷路,果然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了山下的村庄。
江心钰不知道蒋家在村庄的哪个位置,只能装头晕靠在村口前的大树旁,路过的大婶看到她不舒服,立刻扶着她回了蒋家。
蒋家的门虚掩着,没上锁,一推就开了。江心钰之前还担心找不着钥匙开门,还得编个理由,现在省事了。
大婶一路上都在唠叨江心钰要注意身体,干活不要太拼命,江心钰不敢随便搭话,只能小心应付几声,好在大婶赶着回去做饭,没有唠叨多久,送她到家后就走了。
蒋家没人,江心钰在屋子里找了一圈,也没找着挂历,不知道现在是几年几月,江心钰心里有点不踏实,虽然伊娃说是送她回到1969年,但之前经历了超不稳定的传送,她不免对伊娃的传送到达时间也产生了怀疑。
突然一道电流穿过江心钰的身体,江心钰被电击得全身冒烟。
“这是惩罚你对我的不敬。”伊娃冷傲的声音响起。
江心钰很无语:“我没有啊。”
“还敢狡辩。”又一道电流穿过。
江心钰双眼翻白地躺在地上抽搐。
“知错了没有?”
“知,知错了。”江心钰不是死硬派,她一向很懂得妥协。
“知道错在哪了?”
“我,我不该怀疑你的能力。”江心钰不太确定地回道,她不知道是不是刚才的怀疑惹怒了伊娃。
“你心里在想什么,我一清二楚,你只是一缕受我庇护的幽魂,要尊敬我、服从我,不许质疑我、挑衅我,今日念在你是初犯,我只是小作惩戒,下次可不是这么简单了,记住了吗?”
“是,我记住了。”江心钰赶紧应道,她在暗室里接受训练时就深刻明白了伊娃的冷酷,伊娃的要求很高、训练很严,一旦她达不到伊娃要求的标准,迎接她的就是各种惩罚,这次的电击量实在算是轻微的了。
一道清风拂过,江心钰恢复了之前的模样,难忍的痛感也消失了。
“很好,今天是1969年9月28日,再过几天公社就会接到接收知青的通知,你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在达到伊娃的要求及不挑衅伊娃威严的前提下,伊娃还是挺好说话的。
“嗯,明白了。”
江心钰看了看日头,时间不早了,得赶紧做饭了,特别今天是弟弟蒋卫国的生日,可不能晚了。
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用的都是灶,烧火做饭很不容易,好在江心钰借住外公家的老房子时用的也是灶,用起来倒也顺手,就是这里没有鼓风机,起火费劲了些。
江心钰利落地用厨房里的食材做了几道家常菜,刚端上桌,背着米袋的蒋卫国就回来了。
3第六世
“好香啊,姐,你做了这么多菜啊。”蒋卫国眼冒精光地看着桌上的菜。
江心钰还不习惯与蒋家人相处,只能低头摆放碗筷,同时催促蒋卫国:“快去洗手吧。”
“好。”蒋卫国跑到厨房放下米袋,舀了勺水洗手。
没过多久蒋母回来了:“菜都做好了,我们开饭吧。卫国啊,去年你姐才上班,家里还有点紧,今年生日只能先这么着,委屈你一下,明年我和你姐再给你好好过。”
“娘,你说什么呢,今年有这么多菜,已经够好的了,讲究什么,有得吃就成,委屈什么呀。”蒋卫国笑嘻嘻地按蒋母坐下,端起饭碗大口吃了起来。
听蒋母这么一说,江心钰这才发现不妥,她完全不知道当地的风俗,就是煮了顿饭,不知道当地是不是还要准备寿面寿蛋之类的,以后可得注意了。这次好在蒋家没什么积蓄,不讲究过生日的习俗,倒是让江心钰钻了空子,若是当地有什么习俗,她就漏馅了。
“咦,爱红呀,今天这菜怎么有些淡啊。”蒋母把每道菜都吃了一遍,觉得味道不对,开口问道。
江心钰一惊,马上想理由:“哦,这些菜啊,我前两天看了本书,上面说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会生病,我就放少了。娘,你不喜欢的话,我现在就去拿盐拌一拌。”
“去拿吧,这也太淡了,总觉得嘴里没味。”蒋母说完又想了想,“既然书上说盐吃多了不好,那以后就少放一点吧。爱红,你以后做饭少放点,不过不能像今天这样这么少,太淡了。”
“哎,知道了。”江心钰拿了盐罐过来,给每道菜都加了一点盐。
蒋卫国大口吃着饭:“姐,今天这些菜你从哪学的?真好吃。”
江心钰假装淡定地放回盐罐,飞快地编理由:“你喜欢就好了,这些是我自己想的,今天是你生日,总得做几道和平常不同的菜给你尝尝,你不怪我乱做吧?”
“不怪不怪,我很喜欢。”蒋卫国吃得真欢。
江心钰低头扒饭,今天这饭做得还真是漏洞百出,味道不对,菜式不对,看来在细节上她还得注意再注意啊。
仔细观察了一段时日,江心钰终于能融入蒋爱红的生活了。
蒋爱红的生活很简单,下地干活,回家做饭,只在村里和地里两头跑,从不乱逛,这一点和江心钰非常一致,江心钰也是上班干活,下班做饭,不要说逛街了,她连电脑都没有,除了看电视没有其它娱乐节目,宅得很彻底。另外,蒋爱红因为家境贫赛,生活一向节俭,江心钰无依无靠,生活艰辛,也是节衣缩食的过日子。基于这两点,江心钰扮演起蒋爱红非常顺利。
江心钰认真考虑过这一世的悲剧源头,蒋爱红之所以悲惨,主要原因在于蒋爱红太过在乎赵建国,把赵建国当作了人生重心,所以在遭遇赵建国的抛弃后,她才心神大乱,甚至弄丢了女儿,从而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江心钰并不认同蒋爱红的人生选择,不止不认同,她甚至内心是有些鄙夷的。江心钰遭受了两位父亲的严重伤害,让她对男人十分厌恶和害怕,所以她早已断绝了对爱情的向往,从而把感情投入到了带给她温暖的亲情上,母亲的爱护、外公外婆的尽力接济,都让她极为看重亲情。而蒋爱红为了心中幻想的“爱情”,忘记了相依为命十多年的母亲弟弟,弄丢了年幼无助的女儿,她没有尽到照顾母亲的女儿责任,更没有尽到照顾女儿的母亲责任,这让江心钰难以接受。
这是江心钰第一次尝试改变命运,她不知道完成的标准是什么,但她融入了蒋爱红的生活后,她有了初步的想法。
第一,赚钱。蒋家太穷,蒋母劳累多年,早已是一身的病痛;蒋卫国拿不出像样的聘礼,前世娶不到喜欢的姑娘,后来土地承包实行后,也因为没钱承包不到好的田地,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江心钰在意这一世的家人,蒋父过世后,蒋母和蒋爱红蒋卫国姐弟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感情深厚,后来蒋爱红疯了,蒋母和蒋卫国没有嫌弃她,反而悉心照顾,这样的家人,值得江心钰付出所有。
江心钰知道历史的大致进程,不久的未来,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转型,那是十分重要的机遇。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仍保守地观望,不敢大胆地进行经济活动,错失了第一波经济潮,后来的许多创业者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积累资金和人脉,最终借着机遇创下了基业。他们可以,江心钰相信自己也可以。
第二,养女儿。赵建国回城了,结婚了,那又如何?为一个抛妻弃女的渣男失魂落魄甚至疯了,值得吗?不值得,太不值得了。赵建国抛弃妻女,无非是觉得在城里更有前途,妻女是阻碍他“理想”和“抱负”的绊脚石,既然如此,江心钰偏要过得比他好,站得比他高,让他后悔去。
江心钰早就想好了,等赵建国一回城,她就开始倒腾小买卖,慢慢攒钱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有父亲又怎样,这样的父亲不要也罢,她可以一个人照顾好欣欣,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美好的未来。
至于命中男子的真心,江心钰又苦思了多日,最后拟了一个计划。
在江心钰的苦心琢磨下,时间过得飞快,知青下放的日子马上要到了。
村里接来了七个知青,五男两女,江心钰稍一留心,就知道哪位是赵建国了。
赵建国是个举止还带着几分青涩的瘦弱少年,长相清秀斯文,衣着干净,单从第一印象来说,江心钰完全想不到他会是个抛妻弃女的渣男。
知青们到了村里,在开了一堂思想动员会议后,就被分派了任务,开始学着干农活了。
江心钰捧着一撂高中课本走过村道,这是她特地回镇上向初中班主任借来的。1969年的时候文革已经开始了,学校停课,图书馆关闭,她想继续课业只能靠自学,好在这个地方闹的还不严重,她的初中班主任虽然被批斗了,但没被抄家,也没被关牛棚进行再教育,她还能向班主任借到高中课本。
江心钰只读到初中就出外打工了,她心里渴望继续读书,但没办法,现实的压力让她不得不放弃,外公外婆没有退休金,身上只有一点积蓄和儿子给的零花钱,供她读完初中已属不易了,高中的学费实在是负担不起。虽然江心钰没法继续读书,但她工作赚钱后,她就买了一套高中课本和辅导书自学,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现在她成了蒋爱红,江心钰想继续这个爱好,另外,她也想通过这个爱好接近赵建国。
赵建国是个知识青年,知识是他唯一的优势,也是他自傲的资本,若是以爱好学习的农村姑娘的形象来接近他,起码能让他带点欣赏,提升好感也容易些。
江心钰提着小布包来到了知青点,小布包里放着一本高中物理和一本作业簿。
“这位同志,你找谁?”一名男知青看到了在知青点外徘徊的江心钰。
江心钰紧张地捏紧了小布包:“那个,我叫蒋爱红,我听说你们是高中生,我,我有几道高中物理题看不懂,想问问你们,可不可以?”
“哦,高中物理题?好,请进吧。”男知青一下来了兴趣。
江心钰进了知青点,男知青喊来了其余几名知青,他们都兴致勃勃地想解答江心钰的难题。
从小布包里拿出高中物理课本,江心钰指着几道物理题说道:“我始终弄不太懂串联和并联,这些电路图看得我稀里糊涂的,你们能不能给我讲讲清楚?”
知青们热心地指导起江心钰,在作业簿上仔细地画好了电路图,一点一点地拆分给江心钰讲解清楚。大家都是年轻人,又都曾是学生,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迈出了第一步,江心钰就常常去知青点请教问题,问的几乎都是数理化的题目。村委会知道江心钰常去知青点后,也来过几次,看他们的确讨论的都是高中题目,而且都是安全的数理化科目,从不涉及文史类敏感科目,也就放心让他们交流去了,只是再三提醒江心钰,不要单独和男知青待在一起,江心钰一脸老实地保证了。
几次讨论后,江心钰和知青们越来越熟悉了,为了打好关系,她还主动教知青们如何更快更好地干好农活,以及如何和村里人处好关系,让知青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一次次的接触,让赵建国对江心钰的感觉越来越好,他一直以为农村姑娘没多少文化,思想层次太低,没想到江心钰让他刮目相看,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