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百二十六节全取山东

杨潮感觉到山东的八旗兵对自己有一种恐惧之后,立刻就做出了转变,他感到十分兴奋,感觉这就是他心里那种隐隐的悸动,感觉会获取一场大胜的来源。

己方驻扎淮北的士兵经过长时间休整,求战欲高涨,而以八旗兵为主的清军主力,则因为段时间内数次全军覆没,对杨潮充满恐惧,因此杨潮认为赵康拥有攻打济南的底气。

但是却没有同意赵康直接攻打济南,而是让他攻打济南府附近州县,将济南城中的八旗主力调动出来,毕竟济南也是一座大城,城中的清军数量上可能比赵康还多,因此强攻的话就太吃亏了。

“先打附近州县,调动济南清军救援,伺机阻击!”

杨潮立刻给赵康发去了这样的命令。

接着是济宁州,李五六所率左翼军已经抵达济宁,但是清军闭门不出,让他与敌野战的计划泡汤,王璞兴冲冲的开始组织攻城,大炮轰鸣,很快打开了一道城墙缺口,而这时候清军竟然逃了。

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济宁州,可是无论是没能野战歼敌的李五六,还是炮轰退敌的王璞,两人都有些意兴阑珊,这清军也太不禁打了,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清军。

其实杨潮也有些诧异,虽说清军惧怕自己,但也只是一个猜测,联想到攻打南京的三顺王汉军,似乎也比这些八旗兵强太多了。

杨潮不了解的是,三顺王所带领的军队,其实并不都是汉八旗。其中孔有德有三千多部下。全都是当年跟着毛文龙一起骚扰满清后方。后来跟着他到山东叛乱,逃到满清投降的老兵伍。

孔有德在山东的时候,就是统兵数万的大将,到了满清后,反而被缩减兵员,虽然是王爵,但从来没有带过上万数量的大军,但是他手下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几千人马。却个个都是精锐,南征北战,从北京打到西安后,才被调回辽东闲置起来。

这次孔有德出山之后,在洪承畴的支持下,从整个北方投降明军中,挑选出了一万六千多人补充孔有德,这一万到明军绿营,每一个都是弓马骑射的边军精锐,以前在明军战斗力不行。那是因为整只军队缺乏纪律性,而他们到了孔有德手里。立刻就被严酷的军纪约束起来,这时候他们高超的技艺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了。

所以三顺王的军队虽然是汉军,其实战斗力丝毫不弱于清军。

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杨潮两败多铎,还是打阿济格豪格,这些人都没有参与过。

孔有德核心精锐那时候在辽东修养呢,而绿营高手们则一个个被清军打的溃不成军。

因此孔有德手下的精锐是因为不太了解杨潮的江南兵马,用过去打明军的眼光来看待,而那些被八旗兵吓破胆的明军精锐,则一个个对孔有德手下的精锐充满信心,所以说,孔有德手下的军队对上杨潮,无论从心理还是技艺上都没有阴影,所以对决的话,还略占优势。

所以孔有德所带兵马才展现出一种跟山东清军截然不同的状态。

耿仲明和尚可喜的情况跟孔有德一样,也都是手下精锐外加明军边军好手,而且不了解杨潮兵马,心理上没有负担不说,还一个个充满了自信。

但是山东这些八旗兵不一样,他们都是早早跟多尔衮入关的八旗子弟,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亲朋好友葬送在杨潮手中,加上家家户户都分到了成百上千亩的良田,小军官家里都有数个包衣了,谁还想着要拼命呢。

所以才造成他们不想跟杨潮玩命的态度。

“济南也打下来了?”

第三日赵康传回消息,打下济南城了,又一次出乎杨潮预料,杨潮还以为得调动清军,然后先剪除羽翼,最后围攻济南城呢,甚至做好了让李五六和王璞支援的准备,可没想到赵康一个人就打下了济南城。

详细询问过报信的探马后,杨潮了解了济南战况,赵康分兵包围了泰安州,围三缺一,围而不打,但是却久久等不来清军援兵,反而是泰安州守军当夜就从缺口跑了。

拿下泰安后,赵康这次包围了肥城,同样是围而不打,同时分兵感到济南去挑战。

结果是肥城还没有拿下,济南城的清军也跑了。

“不应该啊,济尔哈朗也是宿将,还是满清的摄政王,地位上仅次于多尔衮,没道理如此不堪一击啊。”

杨潮弄不明白,他知道清军在山东布置重兵,而领兵的就是济尔哈朗,这个济尔哈朗不用多说了,很早就是八旗高层,比多尔衮兄弟出道要早的多,他当年战斗的明军,也不是如今彻底崩溃后的明军,而是天启、崇祯时期还算有组织能力的明军。

因此杨潮不相信济尔哈朗会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

杨潮跟一般的明军文武不同,那些文武要么是对清军极尽鄙夷,口称鞑虏蛮夷,或者就是怕的要死,还有嘴上鄙视,心里惧怕的主儿,杨潮却只相信事实,人家打过的仗比你听过的还多,这种经验的积累,足以证明对方的实力了。

因此杨潮才格外的奇怪。

“看来不是战斗本身的原因啊!”

杨潮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是纯粹的军事原因。

虽然自己多次打败清军,甚至全歼就有四次,海州一次,扬州两次,南京一次。

打败的也都是清军名将,斩杀动辄上万人,让清军惧怕是可能的,但是让他们这样一溃在溃,就显得有些不正常了,八旗兵的精锐还在,战斗力还在,不至于打都不敢打就逃。

赵康站在济南城上,意气风发,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打下了济南,虽然没有斩获多少,但是打下这样的大城,政治意义还是很大的,不由得他激动,脚踩在济南城墙上,仿佛将整座城池都踩在了脚下,一种征服的快感充盈心间。

而济南城北,一标人马正在远去。

济尔哈朗情绪复杂,一箭未射,就弃城而逃,这不是他该干的事情。

但是他却迫不得已,他输了,从被多尔衮调到山东那一刻他就输了。

手下没有一个将领想要跟杨潮玩命的,但是济尔哈朗还是有强迫他们作战的权力和威望的,但是他没有那么做,原因很简单:伤亡!

八旗伤亡不起了,丁壮减损的太过厉害,打下去无论成败都是输。

如果他济尔哈朗在山东跟杨潮拼命,就算最后打赢了,回到北京去也肯定会被多尔衮拿下问罪,那时候八旗中各个旗主权贵还不会给他济尔哈朗说话,因为各旗损失都太过重大,都对济尔哈朗充满怨气。

而他不战而逃,回去后依然要被多尔衮责难,好在保住了各旗的精壮,各个旗主权贵一定会给济尔哈朗求情,那样他还能得到善终,只是他的政治前途是没有任何希望了,他也只求安度晚年了。

济尔哈朗何尝不想跟明军一战,他曾经也是被人尊敬的巴图鲁,是一个勇士。

可是残酷的权力争斗让他早早地变得沉稳,甚至现出跟战场上截然不同的软弱,但是因为这种态度,他在努尔哈赤时代,在皇太极时代,一直都没有被猜忌,久居旗主之职,位高权重。

身居高位,所思所想,是完全跟战场不同的。

“此战,非战之罪!”

济尔哈朗长叹,最后做出撤出济南的决定,带着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心态,朝着北直隶慢慢行进。

“步步紧逼八旗主力,但是不可恋战,对方若逃跟随就行,他们已经败了!”

杨潮想明白清军的逃跑原因之后,立刻给各只部队下令,此时已经不需要跟八旗主力作战了,济尔哈朗已经输了,而杨潮觉得自己又一次做了多尔衮的刀。

济尔哈朗这次回去肯定完蛋了,尤其是自己追而不打,更是会让多尔衮抓住把柄,因为怎么看他都是跟杨潮存在某种默契,给他安一个与敌勾结的罪名,他想洗都洗不清。

杨潮强行攻击济尔哈朗反倒是对济尔哈朗更有利,只是杨潮犯不着为了保住他而牺牲自己的战士的性命,只能这样紧追不舍,防止他们在逃跑之余,不顾一切的对当地进行破坏,如果清军打着一种“我得不到你也别想要”的态度,大肆破坏城池,甚至杀人抢掠的话,杨潮还真的很头痛,以满清“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文化来看,这种事情他们不是做不出来。

“命令李五六朝临清方向前进,王璞往东,攻占青州、莱州和登州三府。对投降绿营,进行安抚,不得随意诛戮!”

杨潮开始分兵行动,让李五六沿着运河攻击前进,赵康紧追八旗主力不舍,王璞往东攻占山东其他府。

至于招降绿营,依然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军事目的。

“哼哼,如果山东出现大量汉军投降,我倒要看看多尔衮还敢不敢大肆使用汉军!”

杨潮心中暗想着,在人力已经不济,不得不使用三顺王的时候,组建的绿营兵却大量投降,这时候就是多尔衮敢用汉人士兵,大概八旗权贵也会反对额。(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节北伐债券

“号外,号外!大都督杨潮北伐山东,全山东全省。”

“卖报,卖报!忠义伯杨大都督北伐,全取山东。”

从淮安、扬州直到南京和苏州等地的,杨潮印制,以江南报的名称发卖的不定期报纸,立刻将北方的战况传遍了所有大城市,接着往相间传递。

与此同时,这些大城市的衙门公示栏,城门两侧,统统贴满了各种宣传木版画。

有的上面印着一个年轻英武,但是破衣烂衫的士兵形象,有的是千军万马行进的图案,但是都会加上这样一些话:

购买国债就是支持北伐!

购买国债就是为国尽忠!

购买国债就是精忠报国!

杨潮借着北伐的机会,推出了北伐债券,希望用北伐这样一个南方王朝从宋代流传传习下来的一种情怀打动百姓,从而让老百姓接受债券这种新事物。

战争是一个在段时间内大肆消耗物资的国家行为,中国的传统做法是和平时期大量储备,只有国库中粮食充盈,钱币充足的时候,才能够有备无患,就跟后世的中国百姓一样,都喜欢把钱存着应急。

当年汉武帝北伐前,他的祖、父,文景两位皇帝已经给他储存了足够三年吃用的粮食,仓库里的铜钱满满当当,穿铜钱的绳子都因为时间太长而腐烂,这样汉武帝才能够跟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

但是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种有备无患的做法固然稳妥,可是大量的金钱压在官府的仓库中显然对经济流通极为不利。西方人既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条件。可是西方人也需要战争,规模庞大,持续时间极长的三十年战争此时在西方还没有结束,西方那些君主们穷的靠借债度日的国家是如何筹措这么庞大的经费的呢?

借债!

他们正是因为拥有一个良好运作的金融系统,才能够让他们得到比财政收入多数倍,数十倍的军费支持,借债就是明日钱今日用,用后世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收入做抵押。借入十年的财政收入,一次投放出去,才能支持他们的战争。

西方人其实也是被迫的,如果按照中国的模式,他们恐怕永远都打不起一场像样的战争,毕竟他们没有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让他们储备。

可就像越是贫穷的地方的人就越是能拼搏一样,逼出来的潜力往往十分惊人,晋商、微商他们之所以出名,跟他们家乡无法养活他们有关,必须走出去。反而打开了一片天。

西方人必须借钱,却逼出了一个现代金融制度。

荷兰人就是靠着经营这种生意。才发家致富的,靠着向各个君王放债,才称霸世界的。

所以必须走这条路,杨潮愿意拿江南未来十年的税收做抵押,向老百姓借钱,当然税收不是抵押给银行家,而是用来向每一个买债券的人支付利息。

“债券,按月付息,到期还本!”

每一家钱庄、当铺中,小伙计都给他们的客户推销着债券,出售一张月息三分的债券,他们能够得到一分利息作为手续费,而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有余钱,信任大都督府或者被情怀刺激的富户,一张一张的买下这些债券。

大概后者的可能还居多,因为都是一两一两的购买,就是杨潮将来赖账,这些人也只当是给军队捐助了。

但也有不买账的。

南京城中,万源号银号,老掌柜在向一个穿着云锦儒服的中年老客户推介债券。

老儒士哼道:“哼,精忠报国,朝廷都没有了,哪里有什么国!”

掌柜叹道:“陈老爷不可妄言,朝廷不是还在吗,播迁到广东去了而已。”

老儒士更是生气:“既然朝廷还在,他杨潮不思精忠报国,去广东救国,反而去北伐。这把朝廷置于何地?”

掌柜的叹道:“陈老爷,杨大都督的事情,不是我等小民能管得了的。打到山东去,总好过让鞑子打到南京啊。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这回可死了多少人啊。”

老儒士家也有人死了,甚至他家的房子都被一把火烧了,在家丁的保护下,主要家人才逃过一劫,但是这避免不了他对杨潮不待见,他认定杨潮是一个奸臣,有草莽之志。

“那陈老爷您不买了?”

老掌柜叹息一声,自从上次跟杨潮对着干,一场金融战让万源号元气大伤,本来是南京城当之无愧的第一银号,现在却冷冷清清,靠着一些老客户撑门面。

那些盐商的钱庄、当铺甚至一些小盐铺子,都比他们强,因为盐商的产业能够拿到最低的兑换费用,万源号也可以跟江南银行换银票,可是手续费是三分息,而盐商们却是两分,别小看这一分息,一个大钱庄都是成千上万的银钱往来,这一出一入就是两分,一百两就比对方多了二两银子的利息,长久下去谁撑得住,就是钱庄撑得住,自己的客户也不买账啊,凭什么要比别人多出一分钱钱息来跟你兑换啊。

现在南京城中的钱庄业,不是关张了,就是投靠盐商,挂靠在盐商名下,来获取利益,但是每年都少不了要给那些盐商一笔好处。

万源号不是出不起这笔好处,只是丢不下这个脸面,在南京城扎根了上百年,背后站着的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怎么可能向那些鄙下的盐商们低头。

“买!怎么不买,我买一千两。”

让掌柜意外的是老儒士竟然要买,而且一口气就买了一千两债券。

掌柜的连忙笑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