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前科的,祖大寿的例子才过去了一年多,当年祖大寿被皇太极亲自带兵包围在锦州城中,围了半年,祖大寿都只能靠吃人维持了。
最后是杀了坚持不投降的副将何可刚投降,皇太极对祖大寿的投降自然深信不疑,并且相信了祖大寿的建议,放祖大寿一个人回宁远,说要里应外合,结果祖大寿一去不复返。
如果杨潮学习祖大寿怎么办?假借帮虏兵破城,入城后却不投降了。
黄琦再次来到杨潮军中,直接以祖大寿的例子告诉杨潮,表示杨潮得拿出投名状。否则他们不会允许杨潮平安入城。
只要虏兵不答应,杨潮想要进城,就会被趁机攻击。反而不如直接在城外跟虏兵决战呢。
想了一想,杨潮立刻就拿出了让人满意的投名状。他告诉黄琦刚刚打听到海州知州从东面跑了,如果大清兵派兵去追,一定能够追到。
海州最高官员,海州知州大人,这个投名状,让黄琦很满意,就是不知道虏兵的高级军官满意不满意。
祖大寿当年出卖了何可刚,但是何可刚说起来不过是祖大寿的副手。虽然也是手握重兵,但是地位上比不上祖大寿。
祖大寿杀何可刚投降最后反悔,虏兵首领觉得还可以理解,但是海州知州可是杨潮的上司,出卖上司投降如果反悔,虏酋认为可能性不大。
海州城外的虏酋,可是大有来头,这次阿巴泰带兵入关,授命征明大将军,而这次来海州的虏酋则是阿巴泰的副手。
海州城南,朐山下,这里是虏兵主营。
朐山就是后世的锦屏山。明代成朐山,朐山并不算高,最高峰也不过一百多丈而已。
朐山正对海城南门,因此海城南门也叫做朐阳门。
虏兵将大营设朐山下,就能阻断海州南方,让城中人无法难逃,而且看他们第一时间除了包围杨潮外,就是封堵城南,显然不打算放过城中任何一个人了。
而且将主营扎在城南。显然主要目标恐怕就是海州。
此时大营前伫立着织金龙纛旗帜,旗下一群甲衣华丽的军官在一群铁盔铁甲的精兵护卫下。正在营门处观察着海州城。
其中穿着鎏金盔甲的一个将领正在说话。
“这海州城甚为高大,若攻城怕要折损不少丁口啊!”
此人正是这次东虏入寇的副将图尔格。
东虏入寇。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图尔格为副。
说起图尔格,身份在八旗中极高,乃是内大臣,属于八大臣之一。
为了限制各旗旗主权力,皇太极于八旗之下各设总管大臣一人,总理各旗之一切事务,合称总管旗务八大臣。
图尔格就在这八大臣之列,属于镶白旗,官居固山额真。
固山就是满语中的旗的意思,额真则是长官的意思,固山额真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旗主。
但是皇太极削弱各旗,固山额真变成一种军政官职,而且一旗之下有若干固山额真,已经不在带有旗主的意思了。
八旗中除上三旗属皇帝,下五旗分属诸王、贝勒、贝子等贵族,固山额真在身份上甚至还要隶属旗主,其实就是皇帝安插进入各旗的官员而已。
所以图尔格名义上其实是镶白旗旗主多铎的奴才,实际上是皇太极派到镶白旗分多铎权的官员,因此他其实算得上是皇太极的安插进入镶白旗的钉子,是皇太极的心腹。
所以此次皇太极让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入寇,让图尔格为副手,未必没有让图尔格监督阿巴泰的意思。
当然图尔格之所以能够成为镶白旗固山额真,能够作为阿巴泰副手,绝对不仅仅因为他是皇太极心腹,而是因为他能力很强,否则皇太极也不可能用他做心腹了。
图尔格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能征惯战,因为满清刚刚兴起,还保留着山林中谋生时候的彪悍之气,能征惯战的人多了去了,就是那些从小衣食无忧的贵族一个个也敢上马杀敌。
图尔格之所以能被皇太极器重,乃是因为他不但骁勇,而且有勇有谋,心思缜密。
这次他来解救人质,其实除了要抢掠海州一把,最重要的是要让阿巴泰落他一个人情。他知道皇太极的心思,不但让他监督阿巴泰,也是要拉拢阿巴泰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赞同图尔格来打海州的,旁边几个将领阴阳怪气,显然不想攻城。
其中一个说道:“哼,阿巴泰都不来,我们来做什么?”
另一个附和:“没错,就让那刑子多吃点苦头。”
图尔格道:“吃吃苦头是好的,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奉命大将军不方便来,我们却不能不管。不过也不能让大家白来一趟,这次攻入海州,所获一律均分,不入公中!相信大将军不会计较的。”
对图尔格来说,来攻海州救人,就是给了阿巴泰一个很大的人情,抢掠的东西自然不用上交了,阿巴泰得给他们担这个干系,而且得感谢他,同时皇太极也会认为他办事得力,不会计较他私吞一些战利品的。
一听图尔格这么说,大家这才满意,毕竟海州的富庶他们已经听说了,这里没有一个笨蛋,都知道越往南越能抢到东西,早就蠢蠢欲动,要不是阿巴泰压着,他们中不少人都想往南京走一趟。
当然阿巴泰的担心是老成持重,不想折损太大,这次出来虽然没怎么跟明军打仗,可是也损失了很多旗丁,原因很简单,疾病,进入大明后,劳师远征确实让很多战士水土不服,其实到现在已经是士气低落,真要攻打坚城,损失必然惨重。
尽管眼馋海州城里的财帛女子,但还有一个虏酋担忧道:“但是也不能强攻啊。”
图尔格点点头,他也不想强攻:“那就看那个明人千总的了,他要是真能里应外合,帮我大军拿下海州,本将不介意给他分一份!”
其中一个虏酋笑道:“怕他不敢拿啊。”
图尔格笑道:“赏他是本将的恩宠,不敢拿是他的本分!”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图尔格道:“就看那小千总是不是识相,是不是真心归附了。”
旁边一个虏酋点头:“那就看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他们说的正是杨潮出卖给他们海州知州的消息,如果消息是假的,杨潮说的自然是骗人的,如果那消息是真的,他们真的抓住了海州知州,他们就愿意相信杨潮真心投诚,当然杨潮也有可能骗人,进城后又不投降了。
但是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多放了几百个明军入城而已,尽管正红旗那几个逃出来的墩拜信誓旦旦,说这股明军战力极强,但是图尔格他们这些人其实并不在意。
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大都都是从底层打拼上来的,有些猫腻他们也清楚。
他们怀疑墩拜这么说,不过是在给自己开脱,而且墩拜手下大多数都是余丁,真正的战士不多,因此他们打不过明军,不意味着图尔格打不过,要知道图尔格可是带着上万大军。
这时候突然从海州城东南角,几十个骑兵过来。
一群虏酋一直看着这些人跑到营前,其中一匹马上的军官立刻奔过来,跪在地上一脸喜色。
“主子大喜,真的抓到了海州知州!”
此人正是黄琦。
图尔格脸上也是一喜:“黄琦,你做得好!回去后本将做主,赏赐你三十个丁口!”
黄琦连忙叩头:“都是奴才分内之事,不敢劳主子赏赐。”
图尔格摇摇头:“你这汉奴嘴里就没有实话,明明想要却非说不要。你真不要,本将就不赏了。”
黄琦连忙媚笑着:“奴才该死,说错话了,主子赏赐是恩典,奴才不敢不要!”
图尔格哈哈一笑:“好了,你在去一趟明军哪里,告诉那千总,本将允许他进城里应外合。若是耍花招,就等死吧!”
黄琦是图尔格的亲信,虽然胆小了些,但是脑子很好,因此这次才得到劝降杨潮这个差事。
黄琦本来以为是苦差,但是现在眼看要办成了,那真的是大功一件,因此动力十足,不顾辛劳,立刻就跑去找杨潮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节蹬城
黄琦态度比前几次更加倨傲。热门
直接告诉杨潮,他主子同意杨潮进城里应外合了,让杨潮进了城后不要耍花招,否则就抱着石头城墙一起去死。
杨潮忙不迭答应下来。
但却告诉黄琦还得等几天,他如实相告,说海州城不让他进去,他正在跟城里的官员交涉。
黄琦作为投降的大明军官,自然明白明军的弊政,知道客军不能入城的陈规。
因此不但不怀疑,反而更相信杨潮了,要是杨潮有诈,早就跟城内通气,恐怕很着急进去,断不会在等几天,只能说海州真的不同意杨潮入城。
于是黄琦警告杨潮要抓紧时间,他主子可没有多少耐性。
杨潮表示自己正在紧急联系。
杨潮自然是骗黄琦的,其实姜阳已经过来回复,海州典史同意让百姓入城,但是拒绝杨潮入城。
这点杨潮也有心理准备,起码这典史比知州强点,而且典史还暗中担心杨潮带兵入城是不是别有图谋,反倒是让杨潮感觉这典史思虑周全,毕竟明军投降的事情太多了。
因此杨潮拖住黄琦,为的正是先将百姓送进城去,至于自己的士兵,当然也要进去,但得先让没有纪律的百姓进去,自己的军队只要动了,那很快就能进去。
仓库这里一直有两百多个老百姓,男女老幼都有,这段时间吃杨潮的,喝杨潮的,跟杨潮的士兵也都很熟悉了,早没有了一开始的紧张,现在跟杨潮的士兵聊天都非常随意,甚至有的穷汉试图将女儿嫁给杨潮的士兵呢,还有的小寡妇也没少动这个心思,杨潮知道有几个士兵还收到小寡妇做的鞋。
入夜后,早就被黄凤府通知过的百姓们。一个个拖家带口的悄悄走出仓库,秉着呼吸往海州城下走去。
到了城下,自有姜阳压低声音对着口令,很快一个个垛口处就扔下一个个吊篮,百姓们被一个个拉了上去。
接着是各种物资,盐就不要了,但是杨潮那些铁甲、皮甲。武器都悄悄的转移进了海州城。
光干完这些,天就快亮了。热门只能停下来。
第二日黄琦匆匆来过一回,杨潮告诉他还没有跟海州城交涉好,不过已经送了典史一千两银子,托人在疏通关系,杨潮还很识相的给黄琦塞了一百两银子,黄琦立刻赞赏杨潮懂事,什么都没说,直接就回朐山大营了。
晚上,杨潮继续转移物资。这次转移的是大炮,虎蹲炮自然不是问题,大将军炮和千金弗朗机就有些困难了,而那尊四千金的红衣大炮简直就是难题了,光是这三十门大炮,就折腾了一晚上,尤其是那尊四千斤红衣大炮光它就用去了两个时辰才费力的弄上城墙。
白天。黄琦来的时候,杨潮都不给他机会在大营中四处乱转,立刻就将他拉进了房子里,好酒好肉一通招待,临走送了一百两金子,喝的醉醺醺已经加上早就没有了怀疑的黄琦。就心满意足的走了,至于杨潮求他帮忙通融的事情,他满口就答应了下来,甚至巴不得杨潮多延误几天,延误了他最多被主子骂几声,但是这可是有实打实的实惠能拿啊。
再说了,不纠缠一番。怎么能体现出难度,没有难度,怎么能体现出他的功劳,所以黄琦对杨潮迟迟不能进城,也不太在乎,反正只要杨潮最终能进去,这桩大功劳就跑不了了,想想这次回去,他又能得到几十个包衣,加上这次劫掠的收获,日后他的日子就该很滋润了,当年他投鞑子看来没错。
“快快快,孙二棍该你了!”
夜里,已经吊了两天的海州卫兵,非常娴熟的扔下三十多个吊篮,每个吊篮每次都能吊上去三个人,三次就是一队人。
杨潮的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形,一个个蹬城,效率非常的高。
杨潮和姜阳站在海州城下,并不焦急,虏兵哪里依然没有任何动静,都在等着杨潮行动呢。
其实杨潮大可以大白天蹬城,之所以晚上,其实不是防着虏兵,而是防着明军,准确的说,是防着海州文官的。
毕竟海州典史并没有同意杨潮入城,杨潮是说服了海州千户,那千户跟姜阳家有姻亲关系,又得到了杨潮一千两银子的好处后,咬着牙答应了下来,因为他心里很明白,如果杨潮突围走了,或者战死在海州城下,那么海州城是万万抵挡不住虏兵上万人的攻击的,还不如放杨潮入城,接着这只强军也许能有一战之力。
千户跟那些文官不一样,他家可是世代都在海州的,海州城被攻破的话,他一家妻儿老小包括亲戚朋友都完蛋了,所以他不可能像文官那样,光棍一条,说走就走,说死就死。
所以千户才答应放杨潮入城,但是如果被典史知道阻挠的话,千户还真没有勇气跟文官叫板,虽然文官是流水的衙门,而他们军户是铁打的兵,可是文贵武贱之下,文官集团又往往拧成一股绳,得罪现任的文官,谁也不敢说继任者会不会找麻烦。
所以杨潮只能在夜里行动,以瞒过典史的耳目。
杨潮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他们叫板,再说杨潮心里其实也愿意晚上行动,白天众目睽睽之下,在虏兵面前蹬城,杨潮自己心里也不是那么的安稳,因为他也不得不防虏兵一手,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趁着自己蹬城的时候突然偷袭。
虽说跟黄琦说的很好,谁敢说那不是虏兵的阴谋,杨潮更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上。
“大人,请蹬城吧!”
所有的士兵都蹬上了城墙后,赵康才催促杨潮起来。
其实本来其他军官都希望杨潮第一个蹬城,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杨潮坚持带着自己的亲兵断后。
现在所有士兵都蹬上城,就只剩下自己和亲兵后,杨潮也不客气,立刻就踏上一个吊篮。
这是用藤条编制的大框,地步还铺着木板,人踏上去倒也稳当。
城墙上面挂着滑轮,滑轮上连着麻绳,麻绳沾了水非常结实,十多个壮汉喊着号子用力往上拉。
随着那些壮汉用力,杨潮感到一顿一顿,每次都能升起那么将近一尺的样子。
吊篮慢慢升高,慢慢高过了仓库,能够看到仓库那边停靠的船了,杨潮知道这些船保不住了,但是也不会留给虏兵。
虏兵的军营也尽收眼底,河西的一大片营房,北边的一片营房,以及南边山下的那片大营。
这些大营都距离一里地外,其实并没有脱离大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