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着李重九近的百姓安静了。不再往前挤了,那些离得远的还不知道,可看到前面的人不再又喊又叫了,后面的百姓自然就会问为什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这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要有敌兵来攻打太原了,前面的百姓这么一说,后面的百姓当然也就都惊惧起来。
只不过片刻功夫,冲上街道的太原百姓就都安静了下来,都盯着李重九看,吴有仁顿时就明白了,要糟,太子没把话说清楚,这是要引起误会,街上的百姓怕是要惊慌了!
他可看到了,有些百姓脸上的惊恐已经达到了极限,马上就要惊叫起来,如果这时候一乱跑,那恐慌就会象是传染病似的,瞬间就能引爆大街,到时百姓一乱跑,那怕是会伤着人,而李重九上城墙在即,要是发生这种事,也太不吉利了,再说也会有可能伤到李重九本人啊,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就在李重九的旁边,要是伤到他自己,那可就太不妙了。
吴有仁连忙大声道:“燕王远征的大军要经过太原,太子殿下怕大军入城扰民,所以打算不让燕王的军队入城,所以各位父老乡亲尽管放心,只要有太子殿下在,就没有人敢欺负你们!”
幸亏他这话喊得及时,要不然真的会引发惊慌的,这上万的百姓要是在街上乱跑起来,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李重九看着安静下来的百姓,他也知道事情要坏,可因为缺乏急智,所以不知该如何反应,当吴有仁替他喊出话来,他这才稍稍放下了心,顺着吴有仁的话头,他也叫道:“请父老乡亲们相信,只要有孤在,就可保太原无忧!”
百姓们本来是稀里糊涂地,当然现在仍是莫名其妙,但听说只是自己国家的军队路过,仅仅是不想让军队入城,是为了防止扰民,百姓们就放心了,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嘛,甚至有些心思灵活地百姓,认为这是太子要收取民心的一种行为,这样挺好,这样起码说明太子殿下对于太原百姓的民心,还是很看重的嘛!
这时候,人群当中有人喊了起来:“太子英明,太子万岁!”
估计喊这话的人属于那种瞎起哄的人,反正混在人群当中,他再怎么胡说八道,也没人管得了他,都找不出是谁喊的,所以他才喊起万岁来!
可有一就有二,有二就连串,当大家都有这种想法,反正我喊了,也没人知道是我喊的,于是乎,几十人跟着喊了起来,太子英明,太子万岁!
紧接着,街上的百姓们全跟着喊了起来,太子万岁之声喊得震耳欲聋,整个太原的天空,都要被万岁之声给占满了!
李重九先是大吃一惊,而后随着喊他万岁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吃惊表情便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欢喜之色,满脸的喜色那真是无法掩盖的,他可没想到,太原百姓竟然在公开的场合,喊他万岁!
万岁这个词,只有皇帝才配拥有,就算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是国之储君,却也不能被人喊成是万岁!不要说喊万岁的人有罪,就连被喊的人,要是接受了万岁这两个字,那都是有罪的。
这个时候,李重九应该大声反驳,向百姓说明不要喊他万岁,而且他还要立即写一道请罪的奏章,送回长安,向李晏请罪,说太原百姓无知,竟然喊了他万岁,身为儿臣他不敢接受这样的称呼,所以请李晏责罚他,当然所有的罪责都是他的,与太原百姓无关,请李晏不要惩罚太原的百姓,如此云云,正规程序就是这样的。
可此情此景,要让李重九反驳,不许百姓喊他万岁,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莫说李重九没那么大的嗓门,他自己也不原意喊啊,干嘛急着反驳,听听万岁之声,这可是世上最高级的享受了。
就连吴有仁也在后面说了句:“万民归心,这是太子殿下的功德,太原乃是我朝龙兴之地,太子殿下得了此处的民心,便是意味着总会有一日,得到全天下的民心,臣恭喜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万岁!”
李重九满脸通红,他兴奋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抬起手来,不停地对着百姓们挥动,他甚至回过头,对着吴有仁说道:“孤今日始知为君之乐!”
百姓的欢呼声太大,虽然离得很近,可吴有仁也没怎么听清李重九说的话,但看口型,吴有仁猜了出来,心想暗想:“这也算是为君之乐?差得太远了吧,真正的为君之乐,可不仅仅是这个呀!”
就在百姓们的夹道欢呼声中,李重九到了城门口,诚亲王和靖德郡王,还有一众的大小爵爷,都从城墙上下来了,站在墙边,等着接李重九上城墙!
李重九在城墙旁下了战马,他大步上了城墙,登在高处,一手扶着墙垛,一手对着城里的百姓挥手,城墙上风大,吹得他头盔上的红樱不停地晃动,倒是颇有几分玉树临风之感,也有点英武之气。
百姓们看到太子殿下这般威武,欢呼之声更大,李重九这时是面对城内,他挥了半天手之后,便走到城墙的另一外,面对城外,对着外面劳作的太原兵挥起手来。
第六百九十二章先锋军到来
城外干活儿的太原兵,他们都听到城里的欢呼声了,百姓们喊得惊天动地,他们哪可能听不到,离着城墙近的,偷偷就溜进城看热闹,而离着城墙远些的,就都放下手里的活儿,抬起头来看着城门那边。
反正,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把手里的活儿放下了,就连监工的军官也都不管士兵了,军官们也都看向城门那里,这么大的动静,在太原可是很少见的,兵将们都很好奇。
当李重九面对城外时,有不少在城墙边上的士兵开始欢呼起万岁来,而远处的兵将听了,也跟着叫了起来,反正法不责众,大家喊了就喊了呗,他们这辈子还是头一回喊人万岁呢,以前想喊万岁都没有机会喊!
诚亲王和靖德郡王也跟着重新登上了城墙,他俩看着城里城外这股子魔症劲儿,两人都感焦急,凭空竟然弄出这么一出来,这可不是好事儿啊,燕王先锋估计马上就要到了,可城外的木桩还没有完全打好,连士兵都没有撤回城里来,要是再这么狂喊乱叫下去,时间可就真来不及了。
靖德郡王小声对诚亲王道:“就算燕王的先锋不会攻城,可是咱们也得把外面的士兵收回来了啊,让他们赶紧进城,要不然等燕王的先锋到了,不得把他们全都抓成俘虏么!”
太原既不是前线,也很久没有经历过战火了,所以兵马虽多,却只是按着常例来设定的,兵将们的战斗力并不如何的强,让他们干干活儿还成,修个工事,加强防御什么的绝对没有问题,可要是让他们在城外野战,那就算了吧。还是早点收回城来,比较省心些。
“正该如此,看着天色,过不了两刻钟,燕王的先锋军必到!”诚亲王上前一步,对吴有仁说道:“吴大人,现在并非欢庆之时,等燕王的军队离开,那时咱们大摆宴席,好生庆祝吧!现在时辰可是不早了。得赶快把外面的军队撤回来,要不然如果外面的军人被燕王先锋给冲击了,那未免不妥,会失了咱们自己的锐气啊!”
他这算是说得很直白了,太原兵就是打不过燕王的先锋军,不用掩饰,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儿,再不撤退就来不及了!
吴有仁刚才还是满脸的兴奋呢,举着手不停摇晃。这就是站在太子身边的好处,当大家对着太子欢呼时,也同样是对着他欢呼,记住了太子的同时。不也能把他给记住么,出名是好事!
可诚亲王这么一提醒,吴有全的脑袋瞬间就凉快下来了,天色果然不早了。要是再不把军队撤回城来,那城门可就关不上了,万一杨泽的军队趁乱抢门。那估计这里没有一个人能逃得了,都得被抓了俘虏,杨泽也不用顾及面子,只需要用误伤的理由,直接把太子李重九给“误杀”,那就一切都结束了。
吴有仁立即对李重九道:“太子殿下,明辰不早了,速速让外面的兵将回城吧,估计杨泽的军队马上就要到了!”
李重九还没过足瘾呢,他向远处眺望了一下,却没看到远处有军队过来,但时辰却真是不早了,要是再不让军队回来,怕是天黑了,想回也回不来了。
李重九把手一摆,大声道:“回城……”只喊了两个字,便停下了,一时激动,竟然忘记了措辞,身为堂堂太子,又是被太原军民欢呼成万岁的人,哪能这么没有文采呢!
吴有仁立即看向诚亲王,诚亲王忙道:“事先约好了的,只要挥舞旗子就行了!”说着,他连忙冲城上的传令兵下令。
传令兵立即挥舞起几面绿旗,城外的太原兵看了之后,便立即放下木桩,开始往城门处跑过来,他们也不列队,反正是谁先到达,谁先进城,这样一来,速度就实在是算不上快了。
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山了,正是傍晚时分,李重九再次向远方望去,就见北面尘头大起,虽看不清具体情况,可却也知道,只有军队而且还是过千的骑兵,才能扬起这么高的尘头,燕王大军的先锋准时到达了!
不光是李重九看到了先锋军,凡是城墙上的人都看到了,诚亲王和靖德郡王脸色大变,诚亲王咽下口唾沫,走到了吴有仁的跟前,道:“吴大人,燕军来得好快,要是照这样速度奔来,城外的兵将恐怕只能撤回来一半吧,甚至一半都撤不回来!”
吴有仁也看出不对来了,他急道:“那怎么办?让他们退回木桩之内,有那些木桩,骑兵应该冲不过来吧?”
靖德郡王走了过来,道:“让城外的军队拿起弓箭吧,退到木桩之后,估计燕军不可能立即发动进攻的。当然,这需要太子殿下来拖延一下时间了,只要不立即告诉燕军,不给他们粮草,不让他们进城,估计他们也不会立即就闹起来的。”
众人一起看向了太子李重九,现在城外那些士兵能否活着回城,希望就都在李重九的身上了。
李重九的兴奋劲儿这时候已经彻底过去了,他可是亲眼看到,远处那尘头飞速地靠近,而且这时候已经能看到具体的兵马了,无数身穿黑衣黑甲的骑兵,手举刀枪,刀枪的锋利之处在夕阳余辉映照之下,寒光点点,他在城头上都看得清清楚楚。
李重九回过头,看向吴有仁,问道:“吴兄,这事儿你怎么看?”
吴有仁道:“太子殿下,不如先让燕军在城外列队吧,让他们点起火把,先在外面等一等,不要着急进城。再说大军出动,哪可能见城就入的,军中可没有这个规矩。”
李重九连着嗯嗯,可如何去告诉燕军在城外列队呢,这得派人过去啊,这可不是靠城上城下的亮嗓子可以解决的问题,他转过头,在人群中看到了杜大下巴。
杜大下巴离着李重九不远,吴有仁说的话他也听到了,见李重九望过来。他立即上前两步,道:“太子殿下,末将愿往!”
李重九大喜,还是杜大下巴贴心啊,真正做到了自己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可以赴汤蹈火的地步,这样忠心的臣子,以后要好好地提拔,等自己登基之后,封他一个伯爵的爵位。那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这时候,随着杜大下巴上前,他身后的那些金乌军也都纷纷往前凑,都高声大叫:“末将愿往,小将也要去……”
现在出城不就是去给燕军送个信儿嘛,延迟一下燕军到来,这有什么难的,太简单了,可却又是装英雄好汉的机会。如此良机,谁错过了谁是大傻瓜!
吴有仁忙道:“不可不可,你们要是都去了,谁来保护太子殿下呢!”心里还有句话没说。不光要保护太子,也要保护一下我啊!
可李重九却又兴奋起来,他觉得自己应该练练兵了,自从凑出了这支金乌军之后。什么阵仗都没见过啊,到底自己的金乌军能不能打仗,自己完全都不知道。这回正好趁机看一下,检验一下,反正自己现在在太原城里,不缺少兵将保护,把金乌军放出去,岂不正好。
李重九挥手道:“杜大下巴,你带着金乌军出城去吧,把外面的儿郎救回来,不可让燕军伤我太原兵将一人!”
这话纯属是唱高调儿,可现在却正是需要有人唱高调的时候,当杜大下巴等人齐声答应之时,城墙上的气氛竟然瞬间轻松了些,太原的人不管是官还是民,都不知道金乌军的底细,还以为这是一支无比强横的军队呢,不过一百来人,就敢出去和燕军的先锋对抗,如果这不算是强军,那什么样的军队能算是强军?
杜大下巴带着金乌军下了城墙,骑上了今天诚亲王送给他们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出了城门,向北边跑去。
此时,太阳已然就要完全落下地平线了,太原城外的兵将只不过刚进来一半,还有一半仍在城外,这就是不列队的坏处了,可幸亏诚亲王做事还算慎重,事先就做好了,如果军队来不及撤回城里,那该怎么办的解决方法,所以太原兵暂时还没有出现混乱!
后面的太原兵手举弓箭,开始列队,他们虽然来不及退回城,可躲在木桩的后面,拿着弓箭吓唬人,这点本事还是有的,而且只要外面的威胁一消失,他们就可以列着队返回城门了,这样可以保证不出现混乱,兵将们不会互相踩踏。
杜大下巴带着百来人的金乌军,穿过太原兵的阵列,到了木头桩子之前,太原兵刚刚打下的木桩,不但可以阻碍燕军靠近城墙,同样也可以阻碍金乌军远离城墙,所以杜大下巴要想和燕军接上头,那他就得下马,牵着马穿过木桩大阵,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天边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终于消失了,天色完全黑了下来,而奔驰而来的燕军先锋,也到了离城墙数里之外,燕军先锋点起了火把,火把的光芒把整个城北都照亮了。
李重九双手扶着城垛,身子前倾,他瞪大了眼睛数数,可怎么数不清楚,只好说道:“估计一下,杨泽的先锋到底有多少人?孤看着象是得有七八千人,没准儿是要过万的吧!”
吴有仁在后面暗骂一句,虽然现在越来越看不起李重九,毕竟这位太子殿下实在是不怎么样,能力过差,但也只能在心里鄙视,可不敢流露在表面上。
吴有仁道:“太子殿下,您这是多估燕军了,臣刚才估计了下,这支先锋军的人数,顶多也就是三千人,不会再多了。”
他顿了顿,觉得有点儿削李重九的面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