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县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小县令-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人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汴京府尹、临时殿前都点检赵光义。他奉旨出京后,正赶往清河县。一是查看清河的异象,以及大宋驻防在吴越、南唐边境的军队;二是按圣上的意思,到清河县摸一摸吴越、南唐两国在这边活动的情况。

按圣上旨意,他路过阳谷县时,特意去郑王府见郑王柴宗训,原本是要传圣上口谕,召郑王进京。结果当然是没有见到郑王,郑王府上的人说,郑王外出会友,数日后才回来。

赵光义留下口谕后,也没停留,就急急忙忙的往清河县赶。这一路上,他也在纳闷,圣上为什么要把他支离京城?按说,这时节南北都无战事,圣上也正当年富力强,突然让他离京到清河县来。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圣上莫不是准备对南边两国动手了。不过,离京的旨意是王仁詹秘密回京后,圣上才有了此想法,这就有点蹊跷了。

以赵光义对王仁詹的了解,王仁詹为圣上办的事,并不会在意兵事如何。武德司历来都只在意君臣之事。王仁詹秘密回京,一定是在外勘察到了什么臣子的密事。至于是谁,赵光义也想不出哪个臣子有什么异动。至少不是自己势力范围之内的人。

也许跟圣上要自己传口谕给郑王有关。难道是郑王有谋反之心?这也几乎不可能。赵光义的人虽比不了武德司,不过,他也有众多的耳目。以他对柴氏家族的了解,这些人基本上已没有任何势力了。

所以,赵光义一路走来,是满腹的疑虑。越抵拢清河县,是越觉得心里不踏实。

昨夜宿在临近清河县的馆驿时,那馆驿的小吏,听说来的是赵光义的马队,战战兢兢的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顾埋头招呼。

赵光义想这小吏定是有什么名堂,就把他叫到面前问了一番。不想那小吏的一番话,让赵光义是大惊失色。

小吏说,这清河县出了谶纬之言,谶纬之言中“斧声伴烛影,殺兄弟登殿,”一句。这不啻是晴天霹雳。第二日一大早,赵光义就心急如焚的上路,要赶往清河县看个究竟。

赵光义知道,这谶纬之言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大宋,甚至会传到周边各国。圣上当然会很快知道,不管圣上信还是不信,自己都会陷入百口难辩之地。为什么?因为这会给自己的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制造各种机会带来口实,助长他们对立的决心。而圣上最终会动摇对自己的看法,就算自己是他的亲弟弟。这帝王之家,同室操戈的事太过平常了。

此去清河县,比自己出京时想的,看来还要复杂多变。赵光义后悔此次离京,反倒像是来洗刷自己清白来了。

马队没到辰牌时分,就来了清河边,远远的看到对岸就是清河县境了。

在渡口,清凌凌的河面上也没有船只来往,几条渡船都泊在岸边,也无艄公。只有一条船上蹲了一个钓鱼的人。

赵光义叫随扈过去问问,那随扈问后回来禀道,这船家说,对岸的清河县衙门出了告示,因清河县出了异象,境内只能进不能出,各方客商暂不要入境,否则后果不堪。

“只能进不能出?这是什么意思?”赵光义觉得这话不明不白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于是翻身下马,自己去问那钓鱼的:“船家,这清河县的告示,说的只能进不能出,是什么意思?”

船家看他一身朝服,知是朝廷的官员,他就朝对岸努努嘴道:“大人看得见,对岸的清河县境内,现在人是出不来了,究竟为何也不知道。反正各个路口都有官兵把守着。想要进去的人,不光过不了官兵那一关,还要想好能不能出来呢。”

“那船家可知什么原因不能出这清河县呢?”

“不知道,反正官兵守着,这边也没人敢过去,那边也没见人出来过。听人说跟清河县出异象有关。”

“哦,原来是这样。”赵光义抬头看着对岸,发现对岸官道上果然有几个官兵,“那船家你能不能渡我们过去?”

“大人,这我可不敢,我怕对岸清河县的官兵抓我。”

赵光义让随扈拿出一锭银子,“船家,你但渡我们不妨,有我在他们不能把你怎样的。”

船家见他也大方,又是个朝廷命官模样的人,就允诺了。赵光义先带了几个随扈上了船,船家就摇橹将他们渡过了河。上了岸后,赵光义让船家稍等一会。他带着人就往官道走去,只见清河县界碑那面,果然贴有告示。另外还有几个兵勇站在告示边上,横眉打量着他们。

赵光义刚准备抵近那告示看,那边的兵勇就拔出刀剑,呵斥他们。只是奇怪的是,那些兵勇的声音,似乎比张嘴的动作慢了半拍,而且声音也小了很多。

几个随扈那会把几个兵勇放在眼里,也作势要拔剑。

赵光义伸手示意他们先不要轻举妄动,他也不向前了,就站住后看那告示。上面的内容跟船家所说的也差不多。只说清河县有异象,境内能进不能出,入境后后果自负。

赵光义一下子就懵了,一屁股就站在一块石头上。这是什么意思?这能进不能出的意思是,进了清河县就出不来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谁还敢进去。怪不得清河县衙要出告示,通告阻止境外的人。

“能进不能出”他想,太让人伤脑筋了。要是自己不进清河县,就违抗了圣上的旨意,也弄不清谶纬之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自己就这样回京复命,圣上还不从此另眼看我?

但进去以后,要是真的就出不来了,那自己可就困在清河县,除了得到可能的真相外。真相对自己又有什么用呢?就算困在清河县不是一时,这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一时千头万绪的,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

赵光义看着那告示突然灵机一动,他朗声对那边的官兵道:“我乃大宋皇帝的钦差大臣,汴京府尹赵光义,请传话给清河县县令,让他到此地来见我。”

那几个兵勇并不理他,一副天王老子来了也就这么回事的样子,完全不把赵光义放在眼里。

赵光义要是在平日,那会受这种龌龊气,早一剑把人结果了。只是今日,这几个兵勇敢如此有恃无恐,想来也是知道这外面的人不能耐何他。

赵光义想,罢罢罢,先回到对岸去再想个法子。

第七十四章 进城

肖骁申带着“四穷奇”中的金瓜子和秃瓢子进了城。三人还刻意的乔装了一番。

虽说林场跟外界隔绝了,但秃瓢子带回的消息,还是让肖骁申大吃一惊,几乎都不相信这些消息是真的。

不错,胡道生被一道圣旨裁了,而下了大牢的梁玉喜成了清河县的县令。

还有一些新的消息是,清河县已经因周围的战事封闭起来了,全城人都要忙着应付一件事情,就是为圣上选秀。

肖骁申实在不相信所听到的,阿布洪曼倒是一句话把他推了出来,“此事,还须你亲自走一趟。”是的,这时只有亲自到城里来,才能确认现在清河县到底都变成什么样了。

秃瓢子也说,吴越和南唐的密探都联系好了,也需大掌柜的亲自进城去面议。所以,肖骁申也不犹豫,就乔装了一番后进城来了。

到了北门口,只见城墙下贴的告示,稀稀拉拉的围了几个人。想来,这告示应该有几天了,不知道的老百姓应是少数。

肖骁申下马后,也走了过去,只见告示张贴了好几张,其中之一说的是圣旨查办胡道生,封梁玉喜为县令的事。里面还格外刺目的提到,梁玉喜为大宋英雄儿女,勇斗了沙陀妖孽。

肖骁申冷笑几声,心想,这人偶大法,岂是一个黄口小儿和清河县的兵勇能抵挡得住的,大宋皇帝你就等着瞧吧。

另一张告示是通告全境的百姓,因周边有战事,清河现异象,客商和百姓都暂不能出境,各大小道路都有兵勇盘查,违者以违令重处。

周边有战事?这周边倒是三国交错,不过多少年都没有战事了,这会如此太平怎么会有战事?难不成真的打起来了?

第三张告示写的是,为大宋皇帝遴选秀女,凡百姓家年满十六岁未婚配的女子,均可自愿报名参选,由县衙以新的形制遴选。入选者,除朝廷封赏外,县衙将另给予赏赐。

大宋皇帝还有闲心选秀,真是好笑之极。

三张告示看完,肖骁申觉得梁玉喜当这个县令,还真看不出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看来这城里不盘桓几日,还真摸不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肖骁申一使眼色,三人牵着马就要准备进城。

刚到城门口,两边站立的兵勇突然喝道:“且慢。”

肖骁申一惊,不好,难道被谁认出来了吗?

一个小校走了过来,朝肖骁申问道:“你们几位是从哪里来的?”

肖骁申一听,脑子反应得也很快,他明白三人的装束和牵的马让人起疑了,忙笑着道:“军爷,我们是清河边的行户,进城来买办点东西。”

小校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三人,“行户?我怎么没看见过你们呢?”

“军爷哪会常在这北门下站着啊?我们原是走阳谷县的,现下不是有战事嘛,才停了下来。这不闲得发闷,正想进城沽酒呢。”

小校看三人长得粗壮,的确像是行户,且肖骁申应答得也没什么问题,就抬手一挥,“走吧,走吧,可不要到处逗留,无事生非啊。”

肖骁申连声应诺,三人牵着马就进了城。

一边走,他一边寻思,这平素城门口的官兵是从不盘查的,现如今不光盘查,还对路人盘问得紧。看来梁玉喜甫一上任,就很有些章法。他身边那几个阳谷县的客商,定也是帮他出了不少主意,这伙人真是客商?

他又窃窃的回望城门楼子上,见除了兵勇,还有一些工役在城墙上走来走去的搬东西,比往日忙碌得多。看来,城里正在做防御的事。只是不知道,这些防御是因为周边真的有战事呢?还是针对林场那边?

三人紧赶着就到了东门边的一个小巷,小巷内十分的清静。只巷口坐了一个半仙,咪着眼睛在测字算命的幌子下打盹。

三人走到一个门口挂着牛皮条的招幌前,原是这家人的后院门。肖骁申啪啪啪轻拍院门三声后,院门应声而开,三人鱼贯而入。

开门的正是这院的主人,皮革铺的掌柜李保全,李雎儿的父亲。李保全看上去约莫不到五十岁光景,佝偻着背,一副病容。只有一双滴溜溜乱转的贼眼,才看出些精气神来。

此时他一脸谄笑,让一伙计接过马牵走。他佝偻着背将三人引进一间厢房。

进房后,肖骁申施一礼道:“李掌柜,又要叨扰你了。”

李保全一副鸭公嗓道:“大掌柜见外了,您是贵客,我还怕照顾不周全呢。”

两人都干笑几声,才落座。李保全让一个大脚丫鬟上了茶来。

肖骁申坐下后,使了个眼色,金瓜子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袱来,搁在李保全的茶几上。

肖骁申:“李掌柜,我们此次进城还要叨扰你些日子,这点微薄之资你且收下。”

李保全嘿嘿笑过,伸手就把小包袱拿过来掖进怀里。

肖骁申:“此次进城,发现这县城变化可真大啊。梁玉喜这清河县令当得不赖嘛。这城里大小官吏都还听他的?”

李保全压低了嗓音道:“我听说,这城里的官吏,虽然是表面上都怕违抗圣旨,不敢当面的说出不满。但背地里,多数官吏都还是不服气的,谁愿意被以前的一个小厮颐指气使的压着啊,也不知道这大宋皇帝会如此这般。”

“这清河县山高皇帝远的,他们如此畏惧是什么原因?”

“大掌柜有所不知了,这梁玉喜当县令时,那传圣旨的是谁?”

肖骁申摇摇头,李保全:“听知情人说,那可是大宋皇帝身边的亲信,武德司的武德使。”

“呃?”肖骁申没想到武德司也在清河县出现了,这可不是个好信号。

“这形制可够高的。这圣旨不光传的快,且来传旨的人也是来头不小啊。”肖骁申有个预感,这武德司到了清河县,一定会盯上了山弥山林场。

“所以啊,这城里的大小官吏,谁敢这个时候抗旨啊,那不是摆明了不想活了嘛。”

肖骁申点点头,“这现下城内,到处贴公告和派官兵在大小道路禁止出境,这是什么道理呢?”

“此时盘查得紧,还不清楚为何?不过肯定不是周边有什么战事。”

“为何?”

李保全嘿嘿一笑,“大掌柜,您一会问问那边的人就知道。”

然后他起身:“大掌柜,您请的客人可能马上就到了。您在我这里放心,安全得很。那门外的粗丫头,她耳朵听不见,您也放心。”

两人拱拱手,李保全就退出去了。

原来李保全这个院子,正是肖骁申他们与吴越、南唐两国人私会的秘密所在。这李保全早年并非清河县人,乃是吴越国地界的人氏。到这清河县营生定居后,一边做皮革生意,一边就帮助吴越国的密探打听消息或是行个方便什么的,渐渐的就看出这也是一行当的生意。

做的年头久了,这为人打探消息的事就越发不可停手,就有了些名声在外头。

肖骁申初到山弥山林场时,就与他多有结交。此次进城,也是要借此地与吴越、南唐两国密使会面,商榷如何举事。

第七十五章 圣上口谕

王仁詹得到察子的消息,说府尹赵光义已经到了西北官道,正在清河渡口。

圣上听到这个消息后,沉默了良久,足足在丽春院的后堂转了两柱香的功夫。王仁詹哪里都没去,就等圣上说出什么话来。不管是什么话,此时都只能是圣上拿主意,而他只能揣摩圣意后再决断。

赵匡胤停在后堂的天井里,望着天井上方阴霾的天空,说道:“武德使,传朕的旨意。殿前都点检赵光义即刻回京,不得耽搁。”

“完了?就这些吗?圣上。”要是往日,王仁詹是断不会多问这些话的。只是现下,这关键时刻,圣上多传一个字和少传一个字都如此讲究,必要先摸清楚圣意才可。

赵匡胤叹息一声,“照传,其他的什么都别说。若他不信,你把我的玉佩带上。”言毕,赵匡胤解下束在涤丝腰带里的一块玉佩,王仁詹忙双手接过,退了下去。

出了丽春院,王仁詹从来没有如此迷茫过。圣上虽是短短的一句话,可这旨意里的无奈和悲哀,王仁詹内心十分的清楚。

圣上最终选择这言简意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