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渐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渐青-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位、各位,这是最新出版的京华时报,每两日一出版一回,夏宁侯撰写奇文,更有狄将军大战西夏克成赏的详细经过,各位掌柜,京华时报还刊登各地的最新商讯,商机无限呐!十文钱一份!京华时报哩!”

所谓好奇害死猫,小厮吹得天花乱坠,终于有人忍不住掏腰包买了,十文钱说多不多,也就几个吹饼钱,京城里消费得起的大有人在。这样的场景在各条街道上不断上演着。

小厮们重点照顾的自然是太学、国子监一带,这里识字率比较高嘛,大宋这两个最高学府门前,小厮们喊得比何处都嘹亮:“京华时报哩!夏宁侯亲撰奇文,狄青大战克成赏!欧阳学士等人最词作!”

无论是许清的奇文,还是欧阳修等人的新作,都会对这些学子形成抵挡不住的诱惑,呼啦一下就围上数十人,能进太学或国子监的没几个是穷人家孩子啊,转眼便卖出了数十份。

曾巩正和十来个太学生在吃东西,听了小厮的话连他也不禁好奇万分,他已隐隐感到这什么京华时报,和许清脱不了关系了。带人围上来买了一份,急不可待地看了起来,只见头版最醒目的位置,五个大字赫然入目:少年中国说!

如此新颖的标题,众人忍不住站着就往下看,只见下面洋洋洒洒地写着:

千秋华夏,皇皇中国,传至大宋,得承正统。今外夷屡犯我疆土,欺我中国老大乎?许清曰:恶!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痛快!痛快!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曾巩等人光看完这一篇《少年中国说》,但忍不住挥舞着报纸大呼痛快起来。

昨天他们才完成了一次大宋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创举,数千人叩阙上书,得到皇帝的亲口承诺,昨夜不知道多少人没睡安稳,激动的心情至今没平复,今天许清这篇《少年中国说》等于是在直接赞扬他们,却把他们看成了整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在这时候,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文字更能打动他们,没有什么语言比这篇《少年中国说》更能表达他们的心声!

许清自己也知道,这篇文章一出,他必将成为这些年轻的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偶像!为他们所崇拜、所推崇。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编织一层无形的保护衣,声望这东西看不见,但关键时刻往往很有用;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人说出来,却有不同的份量,这就是声望这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

读完这篇文章的士子无不击掌高欢呼,一时间引来更多的人抢购,太学门前的几个小厮根本忙不过来,有些人一串钱扔进来,连找就不等找钱了,抢过一张报纸便如饥似渴地看起来。

店面里的掌柜拿着报纸,对各地的商业讯息看了又看,生怕错过一个字,这年头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京华时报从各大商家收集来的商讯,对于一些只在京城经营,视界不阔的商家来说,如获致宝一般。

勾栏里的说书先生拿着一张报纸,以前那些说烂了的故事被抛到了脑后,现学现卖,对下面干巴巴地等着的听众,讲起狄青大战克成赏的故事来,把下面的听众听得如痴如醉,说到紧要关头,纷纷拍着大腿为狄青呐喊助威。

说书先生不用耍中途停讲的花样,下面扔上来的赏钱就砸得他‘发横钗乱’,说书先生眼泪都下来了,天啊,这样的场景他在梦里盼了不知多少回,今天狠着心肠买了一份京华时报,竟就这么实现了!

青楼楚馆里,上午无客的姑娘们正闷得慌,不知谁好奇买来一张京华时报,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看着。

“这个小故事有趣儿,姐妹们,我来给大家读读,听好啦:有一天,阿凡提去朋友家作客,这位朋友是个爱好音乐的人,他把阿凡提带着自己摆放乐器的房间,拿出各种乐器,一样一样的演奏给阿凡提听,从早上演奏着下午,这位朋友还乐此不疲,阿凡提快要饿晕了,但又不好直说,正好这位朋友问他道,阿凡提,你说世上是笛子的声音最动听呢?还是古琴的声音最动听?阿凡提于是答道,敬爱的朋友,我觉得现在应该是饭匙刮到锅沿的声音最动听。”

楼上的姑娘们听了一个个笑得花枝招展、东歪东倒,连老鸨脸上的粉都笑得纷纷往下掉。

此刻的许清却笑不出来,文德殿里的口水战,并不因为昨天太学生的叩阙上书,而有何转变。而反愈演愈烈,不出所料,王拱辰他们一开始使拿这事来攻击许清,昨天太生学喊得最响的口号便是:严惩国贼,许清无罪!拒绝和谈,决不休战!这成了他们攻击许清最好的借口,认为这次学潮是许清煽动的。

王拱辰更是言之凿凿地指出,许清与太学生曾巩等人是至交,曾巩又拜在欧阳修门下,而昨天闹事的太学生中,曾巩就是领头的人之一。由此可见指使太学生闹事的,必是许清和欧阳修两人。幸好昨天在宫中许清提前给赵祯打了预防针,否则此事还真有口难辩。

此时此刻,这场朝争早已脱离了开始时‘倒许’和‘倒王’的本义,能立于朝中的大臣谁都不是傻子,呼吁新政的呼声早就此起彼伏,随着吕夷简的故去,已真正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而昨天先站出来支援许清的欧阳修、富弼等人,无不是一再呼吁新政的人。这就迫使保守的大臣无形中也站到了一起。

不管是为了争夺朝堂之上的话语权,还是担心革新触动自己的利益,鸿胪寺的这次意外事件,已经成为导火索,提前引爆了革新派和守旧派的争斗。

目前看来,似乎革新派的势力并不比对方弱,而且还有过之,但许清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功臣勋贵到目前为止尚未加入进来,而他们作为既得利益的阶层,往往是革新的最大阻力,一但他们加入进来,光是势力就能压倒革新派。

更何况正如昨夜蔡襄所说,夏竦这些人以谋略见长,而且做事不择手段,一但他们发现僵持形势不利,还不知使什么样的阴私手段来。而欧阳修等人都是谦谦君子,在阴谋上天生就欠缺。

赵祯坐在龙椅上,早已被吵得头昏脑胀。他有心偏向许清他们这一方,但作为君主,就算赵祯再宽仁,也会考虑朝中的平衡,这是他能稳坐龙椅的基础。

和昨天一样,大家都吵累了,声音小了下来,但这时蔡襄却突然跳出来说道:“陛下,如今大宋国库入不敷出,地方民乱频生,朝中冗员无数,各部门职权重叠,办事拖沓,军中多是老弱,战力低下,空耗钱粮无数,如此下去,大宋基业危矣!臣请陛下选任贤能,革除时弊,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蔡襄的话虽然说得比较笼统,但无异真正摆明了车马,挑开最后那层薄纱。

第一百八十五章京中风云

蔡襄的话正式把两派的争端,引向了最核心的革新问题上。欧阳修、富弼等人纷纷站出来鼎力支持,王素大声疾呼道:“陛下!朝廷积弊日深,官员俸禄一再拖欠,军中武备不修,粮饷不继,民间百姓流离,食不果腹,今辽、夏虽暂时退兵,安知他日不复来?到时我大宋何以应对?陛下,我大宋已危机四伏,此时若再不革新自强,祖宗基业难继啊!”

“一派胡言!陛下圣仁,善待百姓使朝野无不归心,何来祖宗基业难继之说?陛下,王素口出妄言,居心叵测,理应治罪。”章得象凛然反驳道。

问题到是核心部位,双方都已是退无可退,章得象一驳完王素,苏舜钦这位进奏院提举立时跳出来,双目狠狠地盯着章得象喝道:“章参政,王员外郎何曾有半句妄言,庆历元年十一月,京中物价高涨导致民意沸腾,陛下自内库出钱一百万贯抑平物价,京城才得以平静,今年二月京东西路数县民乱,四月荆湖路民乱,与西夏数年作战,兵败三川口、好水川、长城壕,渭州一度沦陷。三月辽国大兵压境,国内一片怆惶,若非富枢密出使说服辽主,我大宋已面临两线作战!这一桩桩、一件件明摆着,敢问章参政,王员外郎何来妄言之说?”

苏舜钦摆事实,拿数据,驳得章得象一时无话,欧阳修乘胜追击,大声抢道:“陛下,西北范仲淹、韩琦皆是经世奇才,多次上书朝廷直指时弊,并提出令人信服的革新举措,在西北抗击西夏劳苦功高,臣建议起用范仲淹、韩琦二人,主持新政!”

赵祯难得地终于说句话了,只听他说道:“范卿和韩卿确实劳苦功高,这个朕心里明白……”

“陛下!臣在西北之时,常闻西北有‘范韩’、‘范氏三虎’之说,其中三虎指的就是狄青、种世衡、庞籍,这‘三虎’皆出范仲淹门下,在西北结成一党,营私舞弊,打压异己,军中将士无以出头,敢怒不敢言,臣请陛下降旨彻查,以免养虎为患!”

夏竦的这翻话如同诛心之刺,让人彻骨生寒,经唐末以来地方割据,政权更迭,大宋皇帝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就是祸起萧墙,权臣生乱,如今西北已聚集禁军近三十万,若真如夏竦所言,全为范仲淹等人把持,结成一党,恐怕就是赵祯也夜不能寐了!

而且夏竦此言真真假假,让人很难辨别,牟利异常,王素等人怒目而视,恨不得上去掐死夏竦,赵祯听了脸色也阴晴不定,坐在龙椅上目光更为凝重,许清这时知道不能让赵祯多想了。

“陛下,西北百姓确实常将范、韩二人相提并论,臣在西北时,曾闻这样的歌谣:西北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至于夏枢密说什么‘范氏三虎’,根本就是瞎扯谈,造谣中伤,狄青、种世衡、庞籍三人,在西北无不是凭着实打实的功劳,一步步升迁起来的。对朝廷忠心耿耿,臣在西北从未听闻什么范氏三虎之说,陛下,夏大人升枢密使已经几个月了,若西北真如他所说有什么‘范韩’、‘范氏三虎’结党营私,打压异己,如此严重之事夏枢密怎么早不提,偏偏欧阳学士一提起用范韩二人主持新政,夏枢密就抛出这样的言论来攻击,请问夏枢密,您早干嘛去了?您难道是想养虎为患?陛下,由此可见,夏竦此人才是居心叵测,诬陷忠臣!请陛下明察!”

许清的话让赵祯神色一松,然而这还没完,双方之间的争斗不会因此停止下来,只有更激烈,直到中午人人都饿得头晕眼花,于是又是无奈地暂时罢战。

许清感觉到有点累,夏竦等人已不惜以谋反罪来诬陷范仲淹等人了,可以说手段已无所不用其极,再这么下去,还不知道他们会玩出什么花样来,祸福难料啊!

席卷整个朝堂的争吵根本瞒不了人,刚一散朝,京中的文人士子便都已得知详细的情形,今天朝会中,蔡襄等人正式抛出起用范仲淹等人,主持革新时弊的倡议,虽然还未形成决议,但已使得京中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奔走相告,喜悦异常。

许清那篇缩水版的《少年中国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抛出来,引起的轰动超乎想象,这时代读书人无不以修身、持家、齐国、平天下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许清这篇《少年中国说》,那种破陈出新,豪迈激越的情怀,等于是挠对了他们心中最痒的地方,把他们所有的热情都激发了出来,许多太学生甚至跑到许家门外,流连不去,就是想见一面这位心中的偶像,表达一下自己支持的意愿。

酒楼楚馆之间,士子们一边举杯豪饮,一边击碗朗诵《少年中国说》的大有人在,许清的刻印作坊前更是挤满了前来投稿的人,根本不求什么稿费,只要能刊登自己的作品就好,冯雨和赵岗两人见此情景,一边也是激动异常,一边忙得不可开交。

许清在京华时报上推出文章带来的震动还未平息,得知蔡襄在朝堂上首议新政,并直言起用范仲淹、韩琦等人主持新政,得到欧阳修、富弼等人热烈拥护。国子监直讲石介欣喜若狂,他向来就是呼吁变法最积极的一个,而且以敢言敢谏闻名朝野。

这天下午他再次撰文《庆历圣德诗》,文中语言牟利,观点鲜明,他以“众贤之进,如茅斯拔”比喻范仲淹等人升迁主政的期盼和支持;,以“大奸若去,如距斯脱”比喻夏竦等人不除不快的愿望,措辞十分激烈,褒贬分明。直指夏竦等人为‘大蠢’、‘鬼魅’。不留丝毫情面。

石介在文中还说夏竦作为枢密使,理应侧重于军事,不应过多干预朝政,如今却领头反对革新,其心可诛,许清听了他的这种言论倒是十分惊讶,果然是牛人啊!军人不得干政的言论都出来了!

石介作为国子监直讲,和欧阳修一样早已成为文坛领袖型人物,在大宋文人士子间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如此激烈的评击夏竦等人,引起的轰动绝不输于场大地震。许多士子又因此聚集到了夏竦府前示威,甚至夏府门前还扔了不少烂菜头,门上沾了许多脏物,京中又有大乱之势。

许清能猜到,夏竦等人此刻绝对是恨不得揭了石介的皮,自己那篇《少年中国说》虽然没有明着指向谁,但其中革新的思想,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想必也将成为夏竦等人攻击的目标,他不知道夏竦等人会用出什么阴招来,这才是他最担心的,双方想从正面快速将对方压倒已经不可能了,接下来应该就是使阴诏的时候了。

一回到家,许清便把荆六郎叫到书房里,荆六郎自然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