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迅速,膂力又不小,的确是我一个劲敌,我今日务必要小心谨慎,否则的话不仅杀不了李显,自己恐怕也讨不了好去。”
想到这里,渊男建不再犹豫,挥舞着铁脊蛇矛主动发起了进攻,此人膂力既大,枪法也异常迅猛,确是李显生平所遇到的最难缠的敌手。
不过李显却也不至于对渊男建的枪法产生畏惧,因为在他看来,渊男建的武艺虽然不错,但是比起他来却还是相距甚远的,其实在渊男建发起进攻的这短短十余合之中,李显至少有三次能够对其进行反击,并且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只不过李显见其枪法奇特,粗豪奔放,霸气凛然,虽然不够完整,却也显然出自名家之手,对于自己这一套剡公枪法颇有印证,这才没有出手发动反击。
二十余回合之后,当李显发现对方的枪法翻来覆去也就那几招高明,显然是从他处偷学而来,却并未学得完整,所以也就不再客气,虚晃一枪,待其露出破绽,当即便是一声大喝,手中马槊如同奔雷一般刺向渊男建。
渊男建之前一直处于主动攻击的态势,见李显左支右绌,一味防守,还以为是黔驴技穷,不过如此,所以从来没有想到对方会突然发动进攻,如今等到意识到对方愤然发起反攻,自己想要躲闪的时候,已是来不及了,无奈之下只好猛的催马向一旁躲闪,可是毕竟对方的枪势来得太快,左胁处还是被狠狠地扎了一枪,顿时鲜血横流,痛彻骨髓。
那渊男建倒也是一条汉子,在自己受伤流血的情况下也丝毫没有退缩,反而生出一股极强的韧劲儿,丝毫不顾自己的疼痛,也不再顾及李显的马槊,一声大喝,直接用手中铁脊蛇矛向着李显的头顶硬砸过去。
看来这渊男建已经有些疯狂了,竟然把手中蛇矛当做棍子直接砸下来,想要把李显直接给砸死。
面对这个疯子一般的家伙的拼命,李显倒也没有急躁,他冷静的横起手中的马槊,硬架住了对方的这一记攻击。
李显之前已经试探过渊男建的膂力,知道此人的力气虽大,比起自己还是稍有差距的,自己只要横起马槊,绝对能够轻松挡住对方。反正对方现在已经受伤流血,只要坚持的时间长了,那厮一定会失血过多而死。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李显根本没有多费力气,就挡住了渊男建的这一记攻击。
可是没想到对方竟然就像是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受伤一般,再次舞动铁脊蛇矛,向着李显的脑门砸了过去,待得李显挡住之后,又是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李显见对方状若疯虎,却也没有紧张,轻松自如的抵挡着对方一下又一下的攻击,可是等到二十余合之后,他只觉得双手猛然一轻,与此同时一道清脆的咔嚓声传了过来,不由得大惊失色,知道是手中的马槊竟然不堪多次撞击,从中折断,暗暗叫了声不好,与此同时身体连忙紧急闪避,同时用右手那一截断掉的马槊架住对方的蛇矛。
可是毕竟事起仓促,对方的力气也确实不小,所以虽然及时躲开了半尺,免遭头骨碎裂之祸,左臂却最终还是结结实实的挨了一下,幸亏他这数载苦练少林护体神功铁布衫,待得铁布衫圆满之后又将进阶神功金钟罩苦练了二载有余,左臂才没有被那一下给砸碎,不过却也是整条左臂酸麻,根本,没有了知觉。
这时候李显身边的亲卫们已经将渊男建的亲卫尽皆斩杀干净了,不过他们知道李显在与敌军大将对决时一向不喜别人插手,这才围在一起观看,可当看到李显受伤的时候,尽皆大惊失色,立刻挥舞着武器冲上前来,准备将渊男建乱刃分尸。
可是却见李显大声喝止了他们,之后便用一条右臂和一条折断的马槊与渊男建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只见李显轻轻拍了拍乌云盖雪的马头,然后从马背上跃下,待得乌云盖雪遵从主人之命离开之后,李显利用自己高明的身法,围绕着渊男建的坐骑展开了游斗。
只见李显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渊男建的战马虽然灵活,却如何比得过李显的绝妙轻功?很快便花眼了,而就在这时,只听得尖锐的破空声急剧传来,渊男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便感觉背上一阵剧痛,同时感到一股热流沾染了整个后背。
这不用说,肯定是李显一招得手,在他的后背上刺了一个创口。
渊男建本来就流了不少血,现在再度受伤,体内血液再度喷涌而出,整个人差点就承受不住了,在马背上晃了晃,差点就一头栽下去。
可渊男建毕竟是一个坚忍之辈,虽然受创极重,却也强忍着没有掉下来,同时手中蛇矛反手刺了过去,准备将李显给刺死,可是没想到李显早已来到了他的身侧,对着他只是轻轻一推,就把他推下了马背。
渊男建被李显这么一推,从马背上结结实实的摔到了地上,直摔得他七荤八素,险些晕了过去。
可是他知道他不能这么晕过去,否则一定会被李显杀死,所以他拼命的挣扎,想要从地上站起来。
可是李显怎能让他得逞?渊男建只听得耳旁一声冷哼,然后就见李显来到了他的身旁,然后一脚踩在他的背上,这一下让他之前那一番努力挣扎尽皆付诸东流。
“只要回答我一个问题,可以饶尔不死,尔之枪法学自何处?”李显的一只脚如同泰山一般,压得渊男建丝毫动弹不得,话语也像朔风一般刺骨寒冷,没有丝毫的温度。
“吾之枪法得自一位老者,此人并未说出姓名,只说是前燕慕容氏之后,祖籍龙城,那套枪法早已失传,此人所知不过是其中寥寥几式而已,据说这套枪法本非其祖先所创,而是得自汝之南朝一位英雄人物,此人名叫冉闵,被后人尊为武悼天王,阁下亦当知晓,武悼天王被杀之后,便是葬在龙城,亦即汝南朝之营州,此地至今还有其墓地,只不过武悼天王已死,阁下要想学到其枪法,恐已不可能。”
在生的希望面前,渊男建并没有放弃,反正自己刚才那一番话说了也对对方没有任何用,能够换取一线生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却见李显思索了片刻,然后点头说道:“尔方才之言甚为有用,多谢了,如今,尔可以安心上路了。”
说完之后,李显从腰间拔出了横刀,对着渊男建的脑袋就要斩下去。
“阁下方才明明说可以饶我不死,今日如何这等不讲信义?”渊男建刚刚看到生的希望,如今又见自己即将死去,不由得心中惊恐,连忙对其大声质问道。
“嘿嘿,吾可以饶尔不死,然则吾之兄弟不会相饶,尔敢于射杀我兄弟,今日早就是必死之局,更何况你我之间乃是敌人,敌我双方怎会讲信义?尔白活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此理,无怪乎会死在此处。”
李显嘿嘿一阵冷笑,不再管对方骂自己不讲信义,挥起手中横刀便欲斩杀渊男建。
就在此刻,突然听得背后一声大喊:“大王,请手下留情,此人乃是舍弟男建,请大王念其一时糊涂,饶其一条性命吧。”
“原来此人便是泉男建!哼,似这等罪魁祸首,如何能够相饶?”李显一声冷哼,没待泉男生继续说,便手起刀落,将渊男建的首级给割了下来。
“二弟呀二弟。”泉男生根本没想到,自己开口相求,竟然还是没有留下其弟的一条命,顿时感到痛断肝肠,呕出了一大口鲜血,整个人眼前一黑,竟然晕倒在地……
第108章 平定高句丽
大唐总章元年四月初十日,唐军在李显、李绩的统率下,攻破平壤城,杀高句丽最高掌权者渊男建以及不愿投降的将士数千人,收纳降兵两万余人,得到粮食数万斛,珠宝、器械若干,高句丽政权宣布灭亡。
数日之后,平壤南部诸郡县亦皆放弃反抗,接受了以宝藏王和泉男生的名义联合发布的劝降诏书,将军士、物资和户口送到了平壤。
与此同时,在南线负责镇守的高句丽大将、渊盖苏文之弟,也是宝藏王的女婿渊净土向新罗金仁问的大军投降。
至此,历时两年的征伐高句丽战争结束。
在平定了高句丽之后,李绩并未立刻班师回朝,而是将详情上报正在洛阳的高宗,等待高宗的圣裁。
传递消息的人员自然不敢耽误,采用八百里加急传递,只用了五天时间便把战报传到了洛阳。
“哈哈,好啊,好。媚娘你看,李绩于半月前统率大军攻克了平壤城,高句丽已然平定,显儿亦是出人预料,竟然当阵斩杀了贼酋泉男建,真不愧为朕之皇子。呵呵,想当年隋炀帝征发百万大军,三征高丽,却连造败绩,太宗皇帝亦征发十余万人,御驾亲征以平高丽,却依然没有彻底平定,最终饮恨新安城下,如今朕命李绩率军,一举完成太宗遗愿,终于可以向先皇交代了。”
身在病榻上的高宗听闻喜报,顿时喜上眉梢,自觉一身的病也好了大半,拿着喜报,对武后呵呵笑着说道。
“那是,陛下英明神武,又有哪个能够比得上?”武后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随口接了一句,然后又问道:“不过陛下可否考虑过,该如何处置已被平定之高句丽?”
“呵呵,这还用说?自然是将其并入我大唐疆土,建立州府,进行直接管辖,此等穷山恶水之地,必有刁人,如若羁縻,定然不妥。”
高宗虽然性格懦弱,有的时候思路还是挺清晰的,根本不用思考便把对高句丽的处置方案给决定了,至于当初泉男生请求帮其复位的那一幕,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至于这一点,武后其实也是同样的看法,所以在听了高宗所说的话之后,立刻点头以示同意。
不过武后关心的却是另一问题,于是开口问道:“具体当如何管辖呢?”
“呃,朕准备在高句丽故地建立安东都护府,下设都督府若干,并置州县统辖,建立户籍,征收税收,又强令高句丽民众迁徙内地,以便监察之,不知媚娘意下如何?”
其实这些事情高宗早已经和政事堂那些宰相们商议好了,现在说出来自然不费神,而高宗一向性情懦弱,自然便将这一切都老老实实的说了出来。
其实对于高宗说的这些,武后比他还清楚,因为政事堂的那些宰相们,李敬宗和李安期都是她的人,当时高宗和宰相们商议此事的时候,李安期早就把详情告知了她。
不过武后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在新平定的高句丽土地上,人员的任命问题。
其实这些年来,武后过得也不是那么如意。
首先,不得不说,在平定铁勒叛乱和废后事件之中,武后接连两次取得胜利,将她的人安排进了朝堂,同时尽力的排挤高宗的亲信大臣,可是高宗却也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软弱,与武后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争斗。
就在上官仪死后没多长时间,高宗就展开了第一次反击,命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同东西台三品。
而武后自然也不甘心大权旁落,联合许敬宗等人的力量,先是将荣立战功的姜恪扶植到相位上,后来又借故罢免了乐彦玮、孙处约的相位,改任亲信陆敦信检校右相,与此同时武后命许敬宗等人上书高宗,请求封禅,又借助亚献、请封爵位等事件扩大武后在群臣中的影响,这时候武后的威信可以说是空前提高。
可是高宗却并没有完全退让,在因为封禅大典而大赦天下的时候,高宗特意下诏,凡长流之人一概不能赦免,这导致正在长流中的李义府忧愤而死,再也无法重返朝堂,从而让武后彻底失去了这个臂膀。
之后陆敦信也在高宗的强大压力下辞职致仕,高宗乘机拜刘仁轨为右相,从而再度开始掌握朝堂。
不仅如此,高宗还趁热打铁,一举任命了五名宰相,这就是西台侍郎杨武,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正谏议大夫、检校东台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东台侍郎张文瓘。
这样一来,除了老迈的许敬宗和还算是武后心腹的李安期之外,政事堂中再无其党。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武后才决定利用平定高句丽的机会,尽快安插人手,重建自己的势力。
“陛下英明,臣妾也是如此想的,只不过不知陛下欲用何人镇守安东都护府?”武后终于图穷匕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呵呵,本来朕属意于李司空,可此公毕竟年纪太大了,以年届八旬之龄,又打了二载余战争,总该休息一下了。李绩在给朕的战功表中,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最,故此朕欲以其为安东都护府大都护,不知媚娘意下如何?”高宗倒也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图,满脸微笑的看着武后。
“为何是薛仁贵?陛下,薛仁贵虽然战功最高,作战亦勇猛,然则对于边疆安抚之事,臣妾以为还是契苾何力比较擅长,比如上次平定铁勒,薛仁贵以暴制暴,结果并未获胜,而契苾何力只用数十骑,一通喊话便即定矣,由此可见,契苾何力在招抚人心方面要强过薛仁贵,更何况何力于此役之中立功亦不小,仅次于仁贵,命其掌控安东都护府亦说得过去。陛下若是还在犹豫,不如待朝会之时由群臣朝议决定此事。”武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提拔亲信的机会,连忙乘机向高宗推荐麾下这位悍将。
高宗自然知道,在朝堂之上武后的势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是通过朝议解决,事情很可能会违背自己的意志,不过高宗也不傻,怎么可能会就这样把人事大权拱手相让呢?所以只是略一犹豫,便淡淡笑着说道:“朝会需要在三天以后才能举行,届时再讨论实在有些晚了,高句丽十余万大军尽皆驻扎,每多一日,便多消耗一日粮草,与其如此,还不如将消耗的粮草送于高句丽百姓,所以,依朕看来,此事还是交付政事堂商议为妙。”
武后见高宗竟然拒绝自己,心中自然很是不满,不过她也知道,如今的高宗已不是昔日的高宗,如今他大权在握,又有柔情似水的姐姐武顺的抚慰,可以说是志得意满。
“哼,武顺这个狐狸精,一天到晚总是缠着他,致令他对我已大不如前,若不及早除去此人,总是一个麻烦。”
武后这时候也顾不得武顺是她的姐姐了,直接将其比喻为狐狸精,与此同时杀心顿起,决定务必杀了武顺,相信只要武顺一死,高宗被悲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