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附议,还请太后三思!”魏玄同、岑长倩等人也都跪倒在地,对着武后恭声说道。
武后闻言,略略思索了片刻,然后问道:“尔等都是这样的意思?”
只见那些宰相们全都大声说道:“臣等皆有此意,不是臣等大逆不道,实在是当今无道,这才仅仅是执政的第一天,就棍打首相,若是时间久了,恐怕整个朝堂之上再无敢言之人。”
那么长的话这么多人一同说出来,很明显是提前演练好了,以武后的智商绝对不会看不出来这一点,然而武后却选择性的忽略了,反而沉默了片刻,悠悠长叹道:“吾本来认为先皇遗命,不可不遵,故此虽然知道太子性情暴戾,不堪为君,却也不顾众爱卿所请,固执己见,坚持让其即位,然而为了天下计,吾不惜肩负骂名,代其执政,就是为了替他稳定政局,让这承平已久的大唐江山不致于陷入混乱之中,只可惜。”
武后换换看了众宰相一眼,继续说道:“本宫被误会的更深了,那厮不仅不心存感激,反而心存怨恨,竟然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命令他的旧部直接起兵反叛,目的自然是要让这些叛贼迫使本宫让出大权,其实本宫原本不必理会,甚至还可直接派兵前去镇压,然而本宫不忍生灵涂炭,这才答应将大权交还,可是没想到这方一已掌握大权,竟然就如此残暴,做下棍打首相这样的事来,若是任他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桀纣那样的暴君,我不忍大唐江山短暂而亡,不忍坐视万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故此愿意答应众爱卿的请求,不惜背负千载骂名,不惜违背先帝圣意,诏令天下,废掉皇帝,改立相王,裴炎,你为本宫起草诏令。”
“是。”裴炎的脸上充满了坚定和感动,对着武后恭敬说道,之后便毫不客气的来到玉案前,开始起草诏令。
裴炎文采斐然,落笔极快,几乎是须臾之间便草拟了一份诏令,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侍中刘齐贤等人也都纷纷签名,随后便是武后签名,这样一封废立皇帝的诏书便被炮制出来了。
“太后,我们是不是立刻就展开行动?”裴炎诏书完成,不由得心中得意,然后对武后问道。
却见武后摇头说道:“那厮虽然性情暴虐,却并非无智之人,既然白天他做出了棍打首相的恶举,晚上不会不予防备,更何况今夜夜色已深,来不及行动了,这样,你们在明天白天开始联络相关人等,晚上暗暗调集兵力,待得后天白天时期率兵前往贞观殿,齐集群臣,当众宣布废立诏书,将这厮赶下帝位,到了那时,一切都已成为既定事实,那厮就算是后悔,也是一切都晚了。”
“后天?后天可不是上朝的日子,太后为何不选在百官上朝的日子去做这件事?”刘齐贤听了武后的话,顿时有些不解,于是疑惑地问道。
却见岑长倩嘿嘿冷笑道:“刘相怎的连这都不知道?此事很是明显,若是赶到百官上朝的日子,朝中可是有不少人暗暗支持皇帝,到了那时,我们纵然也能实现目的,却是要造成不少的损失,不管死的是谁的人,可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啊。”
第397章 李旦的决心
武后闻听岑长倩之言,顿时点了点头说道:“岑爱卿言之有理,本宫正是这么想的,我大唐之所以国运昌龙,什么是根本?人才是根本,若是因为这一战而自相残杀,即便立了新皇,也很不利于以后的发展,所以我们这一次动作一定要快,一定要尽量减少无畏的杀伤,也正是抱着这个目的,我们才选择在百官不上朝的时候废立皇帝,尔等也要记住了,到时候我们只问首恶,不问胁从,一切以宽容为本!”
“是。”刘祎之表面上恭敬答应,内心里却是嘿嘿冷笑道:“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实际上还不是怕百官一齐上朝的时候会有许多人挺身而出维护李显?你当我不知百官之中暗暗支持李显,或者是心向李显的其实还在大多数,尤其是那些武将,他们不仅是在百官之中,而且还在羽林军之中深具影响力,如果带着他们去废立皇帝,说不准在他们的影响下,那些羽林军将士会反戈相向,而你之所以要宽大处理,自然也不是为了避免杀伤人命,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以及迅速稳定秩序吧。”
虽然心中很不认同,然而这却并不代表刘祎之会反对,与此正好相反,刘祎之十分迫切的希望这一次能够成功,因为刘祎之是相王李旦的党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李旦给扶上帝位,那样的话,他就是从龙之臣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祎之才不遗余力的力劝武后废显立旦。
刘祎之在告辞武后之后便来到了李旦所在的宫殿之中。
因为李旦身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又掌握着东宫六率,身负守卫宫禁和东宫的重任,所以被理所当然的安排到了宫中的一座偏殿之中。这当然也有利于武后及其党人与其迅速取得联系。
刘祎之就是利用这种便利的条件联系上李旦的,他悄悄来到了李旦的宫中,对着李旦说道:“恭敬大王,贺喜大王。”
却见李旦一脸忧色的问道:“如今我朝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小王喜从何来?老师就不要开玩笑了。”
刘祎之闻言,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大王所担心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当今皇帝不道所致,不过微臣相信,过了今天,就不会这样了,因为太后与诸宰相们通过决议,决定废掉当今,改立大王,呵呵,大王为人宽容大度,谦恭有礼,只要即位之后,相信定然能够轻易平定乱局,再创辉煌盛世!”
李旦闻言却是豁然站起,颤声说道:“你,你说什么?老师,这话竟然是从你的口中说出?小王至今犹自记得当年你在教导之时,一直在苦心教导小王忠君爱国,可是今日先生竟然参与到废立人主这样的事情来了,更有甚至,先生竟然让小王做那不义之人!这,这简直荒谬!先生,当今陛下乃是我之兄长,受了先帝遗命,同时又昭告天地祖宗,正是被册封了的天子,如何能够轻易废立?先不说当今陛下在做太子之时便受到朝野之人交口称赞,更是立下了赫赫的战功,而且还修了《四库全书》这么一部旷世经典,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均属帝王中之顶尖,就算天子真有过错,我等臣子也应当伏地苦劝,怎能生此不臣之心?”
刘祎之闻言沉默了片刻,之后又说道:“大王有所不知,陛下执政的第一天便不遵太后谕令,反而将据理力争的首相裴炎重打二十棍,如此残暴凶狠,如何能够坐拥天下?微臣认为陛下虽有才而无德,不配为天子,否则的话,恐怕我朝便会出现第二个隋炀帝,大唐王朝不旋踵便会遭到亡国之祸。”
李旦听到这句话之后心中顿时犹豫了半晌,因为他这么多年来对于武后的积威早已是畏惧到了骨子里,然而内心里却还是有着未泯的良知,再加上之前太平公主的劝说,而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有称帝的野心,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大胆的把心里话说出来,于是他小声的对刘祎之说道:“老师,这也是在你面前,小王斗胆说一句,太后的谕令到底有没有替陛下考虑考虑?就算我这一个外人也都看得出来,太后之所以让我皇兄下旨招安徐敬业等人,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大唐的安宁,而是想要将这些人召集到洛阳,然后予以诱杀,在小王看来,那些人也都不傻,纵然有我皇兄的诏令,也一定不会就这样白白送死。还有,太后下旨现在的宰相班子不得调整,这很明显是为了控制我皇兄,不让他掌控大权,而目的自然是要让我皇兄做傀儡,试问这样的安排有谁会满意?”
“可是大王,当今陛下确实是品行不端……”
“呵呵,所谓的品行不端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试想一下,陛下性情刚硬,莫非是一天了?当初我皇兄还是周王的时候,就是如此,那时候先皇可不糊涂吧?为何选立他为太子?这已经证明这种性格根本不足为虑,再者说了,就算脾气再好的人,在他当政的第一天,提出了解决时局的正确做法,却遭到了整个政事堂的一致反对,脾气恐怕也会变得不好,除非是甘心做傀儡,除此之外,老师且想一想,就算是小王僭越一下,真的做到了那位子上又如何?还不一样是任人摆布的工具?连我皇兄那等刚强的性格都会是这样的结果,我又能好到哪里去?恐怕只要说一句自己的话就会受到批判,甚至会被有些人再次废立。”李旦将头摇的像是拨浪鼓一样,苦笑着说道:“那种生活,我可不愿意过,自在为王有多好?”
“那不一样”,刘祎之突然激动地说道:“到时候微臣一定会站在大王这一边,宁可去死,也要维护大王的利益,定要辅佐大王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嘿嘿,老师,不是小王说一句,老师的地位能够与当初的刘仁轨、薛讷相比吗?能够与韩王元嘉他们相比吗?这些人到最后都免不了一死,老师自以为最终结果又能如何?老师帮助我母后将皇兄给废掉,将来恐怕也只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落一个凄惨的下场。”李旦叹了一口气,看着刘祎之缓缓说道。
第398章 刘祎之的庆幸
刘祎之听了李旦那一番话,不由得浑身剧震,涔涔的冷汗瞬间遍布了全身,因为依照武后的性格,一旦李旦做了皇帝,她是绝对不会允许李旦做半点主的,甚至连听政的权力给不给李旦都成问题,而他作为李旦的老师,一定会想办法为李旦争取权力,到了那时,恐怕心狠手辣的武后绝对不会容许他存活在这世上。
“大王他说的很对,我费尽心力的为太后谋取了大权,恐怕到时候不仅不能如意的成为从龙之臣,将来就算是保命都没有可能,既然如此,我又何必为她卖命呢?只不过这么深邃的东西,大王他是如何想出来的呢?”
刘祎之乃是李旦的老师,更把李旦当成是自己以后效忠的对象,对自己这位学生可以说比对自己还要了解,知道他这位学生性情懦弱,根本没有勇气和太后做对,想问题也从来不会想到那么深刻,可是今日说的这一番话竟然如此有理有据,慷慨激昂,完全颠覆了他过去对这位主子的看法,不由得心生疑惑,直到李旦发生这样的变化,一定有原因,随后便忍不住将自己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却见李旦嘿嘿苦笑道:“老师难道以为这样的话是小王自己想出来的吗?错了,小王根本没有这样的智慧,这些话都是我那小妹劝说我之时所说的。”
“小妹?太平公主?连她也……”刘祎之在听了这一番话之后,更是感到浑身震惊,这种震惊的程度丝毫不下于之前听李旦说的那一番话。
因为太平公主这个人目前的势力实在太庞大了,就连裴炎都有些忌惮,朝中的六部尚书有两个是她的人,包括工部尚书苏良嗣和刑部尚书裴居道,甚至宰相之中,除了苏良嗣和裴居道之外,还有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王德真,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骞味道和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立本四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低级官吏数十人,包括监察御史韦安石、萧至忠、殿中侍御史窦怀贞、太常博士岑羲、礼部郎中薛稷、洛州长史李晋、知左羽林将军常元楷、右羽林中郎将李慈、左金吾中郎将李钦等武将。
如果是连太平公主都心向李显的话,还有李旦的帮助,再加上李显在军中的庞大影响力,这一次武后恐怕很难会有胜算。
就在这时,只听的李旦缓缓说道:“除此之外,我皇兄在朝中的影响力远远超乎你我的想象,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宰相之中,在御史台之中,在三省九寺之中,以及在宫廷禁军之中有多少是他的人,其实如果我皇兄想要动用武力的话,即便当初洛阳城内有百万大军,他也有把握能够夺取大权,然而我皇兄并不愿意这样做,一是他不愿意大规模的流血牺牲,这第二,他更不愿意直接依靠武力夺取大权,而希望名正言顺的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到手中,尤其重要的是,我皇兄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证明先皇的遗诏是伪造的,所以,在裴炎他们有所动作之前,我皇兄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一次绝对可以先行将他们控制住,并且顺利铲除裴炎奸党,老师,这一次幸亏你赶到这里来,否则的话小王就算再有心,也救不了你啦。”
刘祎之闻言,顿时感到背脊发冷,本来已经渐渐下去的冷汗再次遍布全身,同时心中也暗呼侥幸,自己半只脚逗他进了鬼门关,竟然丝毫不知,而且还颇为洋洋得意,现在当他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幸亏我这一次前来找相王,否则的话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只是可笑那裴炎还以为宫禁之中坚如磐石,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刘祎之现在有闲情逸致去嘲笑裴炎,可是却也不想想他之前又如何不像裴炎那般踌躇满志?甚至还存在着要做从龙之臣,成为一代千古名相这样可笑的想法。
“不知微臣能够从中做些什么?”刘祎之现在明白了形势,自然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固执的去为武后和裴炎白白牺牲,而是看到了机遇,主动要求为李显做一些什么,以图能够获得职位的晋升,所以主动向李旦开口问道。
却见李旦淡淡笑道:“老师你只需按照裴炎他们既定的计划去做就行了,一定要切记,不要露出马脚来,呵呵,其实以皇兄的算计,即便是露出马脚,也一定会有应对之策,对于你今日的表现,我一定会上奏给皇兄,老师且放心就是,皇兄一定不会怪罪于你的。”
“真的吗?若是能够保住一条老命,其实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若是能够得到陛下原谅,甚至是原职留任,那我实在是祖上积德啊。”刘祎之深深的感叹着,并且庄重的立下誓言,一定不会露出破绽。
“呵呵,老师能有这样的想法,小王爷感到高兴不已,毕竟我们现在还能站在一起,这一战之后小王还能有机会陪着老师一起品茶论道,谈论学问,这可是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啊。”李旦见刘祎之那一番话完全出自真心,心中也是高兴不已,连忙对着刘祎之欣慰地说道。
“呵呵,是啊,大王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