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率领弟子们登程时,民工们无不挥泪跪拜。
日落黄昏,孔子师徒一行选择了商丘东门外一家较宽敞的石记客店住下,待明天进城拜见宋君。
晚餐,司马牛不吃也不喝,只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司马牛呀,快进餐吧!”孔子亲切地劝慰说。
“夫子,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同学们!……”司马牛一头扑到孔子怀里,受了委屈的孩子似的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诉:“万没料到,数载不见,余兄竟变得禽兽不如!……”“牛啊,话不能如此说法。”孔子安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汝兄年轻心盛,做出此等事来,也是常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会改好的。”
司马牛渐渐止住了哭声,但依然不吃不喝。
司马府内,那位白天举棒欲打孔子的校尉正在向桓魋报告事情的经过,并添油加醋地编造了许多谎言,最后他说:
“……内中有一寒酸小子,自称为大司马之弟。”
“兄弟?”桓魋一怔,但接着狠狠地说,“哪怕是父母,只要敢说我一个不字,我桓魋就决不轻饶!”
桓魋在宋国,好比是季氏在鲁国,赵简子在晋国,擅权专政,视国君为傀儡与走狗。三天前宋景公接到了孔子的书简,今日听说孔子已经来到了东门外,下榻于石记客店,不觉喜出望外。孔子与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当初宋国的天下原应由孔子的十七代祖先弗父何继承,但弗父何不受,让位于弟弟鲋祀,是为宋厉公,即宋景公的十八代祖先。说起来,宋景公还应称孔子为叔父呢。宋景公早就听说孔子是天下闻名的圣人,且门下有数十名文武兼备的弟子。如果孔子师徒真能长留宋国,一则可以改变桓魋擅权,政权旁落的局面,二来可以使宋国迅速强盛起来,不再受大国的欺凌。因此,他决定第二天早朝以后便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叔侄共治宋国。然而宋景公是在做梦,这样的重大决策,他岂敢不与桓魋商议,征得他的同意?
桓魋阴阳怪气地说:“我主莫非欲将宋国江山拱手让与孔丘吗?”
“爱卿何出此言?”宋景公坠入了五里雾中。
桓魋一板正经地说:“孔丘在鲁,父母之邦,官为大司寇,兼摄相事,位极人臣,然而却要辞官出走,可见其野心非小。孔丘在卫五年,卫灵公敬而不用,可见卫君早有戒心。宋不及卫大,不若鲁强,如今孔丘师徒不速而自来,狼子野心,岂不昭然若揭了吗?”
宋景公被桓魋说得将信将疑,茫然地说:“孔丘乃当今闻名于世之贤德圣人,未必能做出那犯上作乱之事,眼下宋国既小又弱,正需这一般文武干才,对外征战,对内安邦定国……”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主若收纳孔子师徒,委以重任,他们一旦发起难来,谁能抵御?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这……”
“恕微臣莽撞,”桓魋拔剑在手,“为我主君位,为宋国社稷江山,只怕我桓魋容得了孔丘,这柄剑却容他不得!”
宋景公倒吸了一口凉气,脊背冒出了冷汗,无可奈何地说:“就请大司马便宜行事吧,只是万不可伤害他师徒性命,给寡人留下害贤之名。”
“臣怎敢意气用事,”桓魋说,“一切皆为我主着想呀!”
“大司马勤于王事,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呀!”宋景公脸上带着微笑,心头却像猫抓一样难受。
孔子师徒安寓在石记客店,三天过去了,一直未见宋景公派人前来召见,早已心灰意冷了。客店的后院很大,院当央有一棵植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闲来无事,孔子便带领弟子们每日在大树下演习祭礼,什么社祭、郊祭、禘祭等等。
第三天晚饭后,一队客商出了石记客店,赶着车马向南门奔去。
戌牌时分,桓絚带领人马将石记客店围得水泄不通。兵勇冲进院内,将客店翻了个底朝天,不仅没有孔子师徒,连店家的影子也不见。一群人冲进后院,见檀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树叶在飒飒作响。桓絚知道是店家作祟,放走了孔子师徒,便下命伐倒了檀树,放火烧了店房,以泄愤怒。
于此同时,宋国的边境之上,孔子师徒正在与店家拜别。孔子亲自修书一封,介绍店家到卫国去找蘧伯玉,恳求蘧伯玉好生照应这位救命恩人,为其谋个上好的职业。
原来,孔子在墓场上救下的那位老者,就是店家的父亲,店家的名字叫石头。
这天黄昏,桓絚派一位心腹将军来到客店,将石头叫到隐避之处,密嘱监视孔子师徒的行动,今夜戌时,大司马就要派兵来结果他们的性命。如若走漏了一个,灭其九族。石头先设法稳住了这位将军,并带他窥视孔子师徒在大树下习礼的情形。告诉他,今夜孔子还要带弟子在大树下习礼,届时包围了大树,便万无一失。将军信以为真。可是将军一去,石头便奉父命将这消息报告了孔子,以报救父命之恩。
司马牛气得暴跳如雷,持刀便走,咬牙切齿地说:“我去宰了这个畜生!”
子路一把将他扯住:“如此以来,我等岂不自取灭亡!”
孔子平静地说:“休得莽撞!天降圣德与予,桓絚能奈我何?”
话虽这样说,孔子还是下令弟子收拾书简行囊,立即出走。为防不测,接受了石头的建议,一律改扮成商人,由石头做向导,护送出城,直送至国境线上。
夜色深沉,无月无星,阴云密布。这些不幸而善良的人们在夜色的庇护下逃出了虎口……
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贤 冉求归鲁
话说那天深更半夜,孔子师徒与恩人石头挥泪拜别,在浓重夜色的掩护下各奔前程。孔子师徒恐后有追兵,马不停蹄地赶路,待黎明时分,来到了郑国的都城新郑的南门外。但孔子不见了,颜回不见了。孔门弟子大惊,有的挥泪,有的叹气,有的咒骂,司马牛则放声大哭,决心潜回宋国,放火烧了司马府,将桓魋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同学们劝住了司马牛,大家着急万分,四处寻找夫子。
子贡逢人便问,但却一直没有打听到孔子的下落。突然,一位老者头戴竹笠,肩荷草筐,身披霞光,口哼小曲,悠哉游哉地从对面走来。子贡忙上前施礼,问道:“请问老丈,可曾见到一位身高九尺,年过六旬,须发霜染的外乡人吗?”
老者上下打量着子贡,捋着须髯,微笑着说:“东门外有一老者,身长九尺有余,生一双河目,阔额高颧,头似唐尧,颈似皋繇,肩似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然若丧家之犬。”老人说完,也不等子贡致谢径直走去。
子贡忙奔向东门外,远远地望见孔子不然一身正在四处张望,不远处颜回在徘徊。孔子见了子贡,惊喜万分,感喟地说:“丘一旦离开你们,便若失群之孤雁。赐啊,你怎么知道我在此彷徨?”
子贡毫不隐讳地将方才那位老者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孔子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说:“像尧、像皋繇,像子产,丘愧不敢当。若说似丧家之犬,倒是像极了,像极了!……”
郑国子产早逝,小人当权,没有收留孔子。
猛虎踞高山,长啸一声,空谷回响,狼逃鹿奔。蛟龙处深海,翻腾戏游,波浪滔天,鱼潜鳖藏。凤凰翔高空,金光灿烂,百鸟群集和鸣。而陈国的国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却像一只患病的小猫蹲在那里,低头垂耳,毫不显眼。城墙低矮,坍塌残缺。城门破旧,黑洞洞的,像一只病兽半张着的嘴。街道狭窄,坑坑洼洼,市面拥挤,像一个没有睡醒的懒汉。然而这天却一改常态,大街小巷,俱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主要街道,张灯结彩,人们神彩奕奕,奔走相告,整个宛丘城,仿佛突然精神焕发,年轻起来了。陈湣公以上宾礼迎接孔子入城,各自说了许多寒暄恭维的话。孔子说:“孔丘何德何能,敢劳大王如此厚爱。”
陈湣公说:“夫子屈尊敝国,使陈蓬荜生辉,寡人倍感荣幸。”
孔子深受感动地说:“孔丘累然若丧家之犬,承蒙国君收纳,定效犬马之劳,以报知遇之恩!”
陈湣公叹息着说:“夫子天下奇才,敝国兵微地小,只怕无用武之地也。”
孔子微微一笑,从容地说道:“国家的存亡兴衰,不限于疆域之大小。成汤居毫,地仅七十里;文王居丰,武王居镐,地仅百里,初时的处境,与贵国雷同。自己虽无侵伐之野心,然一旦上国有命,令伐他国,犹不敢不从。而后来却能统一天下,诸侯无不悦服来朝。大王何需烦恼呢?”
陈湣公听得津津有味,忙插嘴问道:”寡人岂敢希冀汤、武之盛业,但夫子既称处境相似,敢问汤、武何法奉事上国,卒能统一天下呢?”
孔子回答说:“修国以待天时,举贤以佐国政。成汤得伊尹,知为大贤,委以国政,伐桀而建国。文王访贤于渭水,举太公望为相。武王继承父业,克成兴周灭纣之伟绩。反之,桀杀龙逢,纣杀比干,天下贤士裹足不前,国遂灭亡。丘历览古史,凡能依重贤相者,国必兴;贤奸不分者,国必乱;嬖奸害贤者,国必亡。至于以小国奉事大国,唯先恭顺而已。大王在位十年,处于吴、楚两强国之间,尚能安然图存,实不易也。”
陈湣公问:“依夫子之言,齐自晏婴仙逝,国无贤相,景公以垂暮之年,尚能勉强维持,是何道理?”
孔子回答说:“此乃管仲之余威,晏仲平之遗谋也。齐有三贤,鲍叔牙、管仲、晏婴并称。人皆称管仲有大功于齐,推居三人之首。丘以为当以鲍叔牙居首。叔牙摄相之日虽短,因知管仲贤才出于己右,力劝桓公莫记射钩之仇,自己愿以相位相让。这种公而忘私的大度,古今罕见。”
陈湣公听了这一席话,佩服得五体投地,本想继续讨教,看夜色已深,便命内侍送孔子师徒去馆舍安歇。司城贞子奏道:“夫子乃微臣之老友,就请夫子寒舍下榻,以便随时讨教,也免得夫子馆舍寂寞。”
陈湣公准奏。从此,孔子师徒便住在贞子府上,参预朝政,领取俸禄。就这样,孔子在陈一住三年。
陈湣公一直待孔子为上宾,时常召孔子进宫,或驾临司城府拜访孔子,问政,问礼,切磋学问,但却无所成事。因为小小的陈国毕竟是处在吴、楚两大强国的夹缝中生活,常受两国欺凌。吴国尤其趾高气扬,这正是吴王夫差任用伍子胥打败越王勾践的第三年,自然也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
一天,陈湣公由一贴心太监奉陪到司城府访问孔子,半路上听行路人说,鲁国司铎家发生火灾,全家被焚,并且殃及宗庙也化为灰烬。驾车来到司城府门外,孔子得报陈侯驾到,忙与贞子率弟子出门拜迎。湣公以上宾礼相还,由贞子引入正厅,分君臣礼坐下,彼此说了些仰慕颂扬的话后,湣公问道:“适才来时,听得路人说,鲁司铎家毁于火灾,且大火延及宗庙,但不知是哪一代的宗庙?”
孔子双眉紧皱,略假思索后,很肯定地回答说:“烈火所及,必是桓公与僖公之庙。”
湣公问:“怎见得呢?”
孔子回答说:“礼制,祖有功,宗有德,不毁其庙。桓、僖二公,无功德可存其庙,鲁人不毁,天必毁之。”
其实,桓公、僖公祖庙的存在,说明季氏在鲁国的跋扈。按照当时的礼法,祖宗的庙只存到四代为止,鲁国所以还保存桓公、僖公的庙,是因为季氏当权的缘故。桓公是季氏的直系祖先,僖公则是开始给予季氏封地的人。季氏为了纪念他们,所以特地将他们的庙保存下来。孔子一向反对季氏专权,嫉恶如仇,才说了这样的话。
陈湣公对孔子的话将信将疑,随便畅谈了一会,嘱托贞子要以上宾款待孔子,然后便摆驾回宫去了。
事隔不久,有鲁使到陈国来,陈湣公一打听,大火果然将桓公和僖公的庙焚为灰烬。孔子料事若神,湣公倍加悦服。
来日孔子入朝谢礼,湣公询问治国要道,孔子一一详细对答,湣公连连叹赏。正当此时,突然有一只飞鹰集于庭树上,片刻坠地而亡。小鹰身上带着一只箭,箭头是汎石的,箭杆是瓘荆木的,长一尺八寸。陈硒公遍问群臣,没有人能够辨析这支奇特的箭,又问孔子,孔子说:“此箭颇有来历,乃北方肃慎国之物。昔者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各国均有贡物,肃慎国即贡此瓘矢石汎,长一尺有咫。武王欲昭令德泽于后世,镌六字于汎矢云:‘肃慎氏贡瓘矢。’分赏大姬配胡公而封于陈。古明王定制,分同姓以珠玉,以示亲亲;分异姓以贡物,以志远服。大王设若不信,可派有司遍查府库,可证臣言。”
陈硒公立即派人入库检查,果然找到了同样的楛矢,砮矢上确实刻有“肃慎氏贡楛矢”六个蝇头小字,从此以后,湣公对孔子更加敬重,视为仙师尊长,事事请教。
一日,陈湣公对子贡说:“孤今日方知圣人的确难能可贵。”
子贡说:“但知圣人可贵,仍属无益,惟能委以重任,使其行道以化民,方为可贵。”
陈湣公感到子贡言之有理,于是遇有大事,及任免官吏,必向孔子咨询而行。一班佞臣嫉贤妒能,孔子主持正义,他们恐怕官位不牢,便常在君前谗谮孔子。一日,佞臣伯专向湣公奏道:“先君灵公遗留一颗九曲明珠,贯线断脱,无人能穿,久藏宝库。臣闻孔子为万能圣人,主公何不烦地穿珠,以便赏玩。”
陈湣公准奏,宣召孔子进宫,命司库取出九曲明珠,授予孔子说:“此珠无人能穿,有劳夫子用丝线贯穿,以便赏玩。”
孔子接珠在手,细细观看。原来那珠在蚌胎中原孕九粒,饱绽而未曾分颗,便被人取出,用人工琢成一颗九曲巨珠。古时候的能工巧匠,竟能钻上弯曲的眼,穿上丝线。年代久远了,丝线磨断,至今无人能穿。孔子打量了一番,很觉为难,便对湣公说:“穿丝未备,容臣带回,三日后进呈。”
陈湣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孔子便将九曲明珠带回寓所。第二天一早,孔子向颜回说明原委,颜回便匆匆出了宛丘东门,奔向泄庄。
原来,就在与弟子们失散的那天黎明,孔子与颜回在一个叫泄庄的村旁碰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园内采桑。只见她衣饰整洁,举止文雅,风度不凡,不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